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接兵(下)
把四百六十名降倭送到京城,是要担巨大政治风险的。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降倭入关,但那都是以炮灰形式直接发往宣府、大同以及蓟镇的。
直接送往京师的也有,且还都是被俘的日军军官,人数有六十一人。这六十一人的命运是被皇帝交付所司正法,命砍头颅传送天下。
除这六十一名日军有幸踏入大明帝都外,其余被俘降倭及逃来倭人不是为矿工苦役,就是为炮灰,命运稍好的恐怕就是刘铤帐下那几百倭丁了。
刘铤是私藏降倭,以家丁名义带在身边,并且这些降倭在西南平播战事中表现杰出,才换得了明朝安身之所。
除此之外,大明内地再无任何降倭存在。
因而,冒然将降倭送到京师重地,还一次就四百多人,说实在的,即便杨镐身为辽抚,心里也不免打鼓。
接到便宜学生书信时,他对答不答应还是很踌躇的。
答应吧,怕担风险。
这种事可大可小,要是御史风闻往大了说,他杨镐会很麻烦。
不答应吧,这便宜学生虽说舍人不干了,但摇身一变成了太监,侧面说明这便宜学生与宫里关系更近一步。
如果皇帝和贵妃不看重他这便宜学生,岂能将出海重任交于他呢。
杨镐可是走贵妃这条线方得起复的,他可不愿因小失大。
再说,他那便宜学生也对得起他这老师,半个月前,皇帝已经允准麻贵调任辽东总兵。
只待麻贵一到,杨镐便要发起土蛮之役,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酝酿了好一阵了。
事实上,麻贵调任和魏良臣没有半点关系。
他倒是想替杨镐帮忙,可刚一入京就惨痛“掉鸟”,土蛮炒花部和麻贵的事压根没顾得上说。
完全是万历本人的意思,或许万历也觉得辽东的将领是时候要换一批人了,要不然李成梁的影响太大。
宽甸六堡的事,万历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选来选去,也就是和李成梁同样资格老的麻贵能够镇得住辽东了。
杨镐左右为难时,在魏福记有一份大干股的蒋方印出了主意,说不如让魏良臣自到关门接人,这样,就能两全齐美了。
关门之外,是辽抚的事,出了事杨镐兜。
关门之内,是魏良臣的事,或者说是宫里的事,和他杨镐又有什么关系。
杨镐采纳了这个主意,一纸公文将本安置在沈阳中卫的降倭调拨精壮,计得四百六十人发遣关内。
名义是备海。
原因是他的便宜学生是海事太监。
海事太监征调降倭备海,自是再合适不过。
良臣很兴奋,十分的高兴,他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好长了。
“快,随咱家去关门!”
迫不及待就出了办事处,让小田他们赶紧随他去山海关。
杨镐这封信不是走的八百里加急,而是普通驿传。因此时间上算起来,降倭这两天也能赶到关门。
这些降倭可是魏公公做东亚海霸王的基础,当真是看重的紧。
这会去山海关肯定赶不到的,一行在永平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到达关门。
山海关是一点不陌生的,前后经过两次。
一次是关门军变那晚只身入城,另一次则是打建州回来大张旗鼓入关。
上次关门军变的领导者,山海关参政王邦才和参将李获阳等人已经调离,虽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处置,但良臣认为他们的仕途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尤其是他们的靠山李成梁归京养老。
不管出发点是好还是坏,身为领导约束不了部下,还参与在内,光这两条,王邦才和李获阳也得完。
二人能够只落得调离,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亦或,背后有什么说不得的交易。
恐怕,当初这二人挑头,是得到了什么保证及利益的。
现在负责山海关防务的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此人随李如松参加过援朝之役,立下不少战功。
祖承训的父亲是曾为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祖仁,不过其从军以来,一直是随李氏父子征战,因而可以说是李氏将门的一员。
良臣对祖承训一点也不陌生,知道此人不但是抗倭之役中的勇将,还有一个叫祖大寿的儿子。
换言之,万历以后的祖氏将门其实是李氏将门的延续。更准确说,是辽东地方军头势力的延续。
无论是谁做皇帝,无论谁来当督师、经略,最后实际驻守及指挥辽东军队的都是李成梁一系的将领。
包括日后的吴三桂。
长期驻守必然导致地方利益崛起,从李成梁的养寇自重到祖大寿坐观客军覆没,及至吴三桂“开门请兵”,无一不是建立在保护自身利益基础上的。
良臣没有见到祖大寿,听祖承训说他这儿子如今二十一岁,在靖东营任守备。
对待这位从京里过来接倭的魏公公,祖承训态度十分恭敬,事事都给予方便。
其实,这也是应有之义。
李成梁归京养老注定李家这一系的将领都是人人自危,李如梅辽东总兵一职由麻贵取代之后,祖承训这辽东副总兵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祖承训很担心杨镐也将自己撤换,因而对杨镐颇是有些巴结。表现在最近不管辽东巡抚衙门有什么公文差遣,他都小心对待。能干成八分,他定要干到十分,唯恐给借口给杨镐罢免于他。
接收移交降倭这件事,祖承训里外安排得让良臣十分满意。
在山海关住了一天后,四百六十名降倭终是在辽东都司派遣的兵马押送下,出现在关门之下。
拨来这批降倭有良臣当舍人征召时的老部下,如第二军的的旗奉行山本幸二、兵粮奉行安国寺、独眼龙久木等。
成员也从原先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增至第三军、第四军,一个个都是魏福记的股东蒋方印亲自选出来的,看着都是精锐。
拿着花名册,要小田和真田还有原飞虎兵的大岛等人去接收,良臣则和祖承训在那闲聊。
“不知魏公公要这些降倭做什么?”祖承训对此实是有些不解。
良臣笑了笑,然后正色告诉祖承训,这些降倭是他的卫队。
在此之前,不是没有降倭入关,但那都是以炮灰形式直接发往宣府、大同以及蓟镇的。
直接送往京师的也有,且还都是被俘的日军军官,人数有六十一人。这六十一人的命运是被皇帝交付所司正法,命砍头颅传送天下。
除这六十一名日军有幸踏入大明帝都外,其余被俘降倭及逃来倭人不是为矿工苦役,就是为炮灰,命运稍好的恐怕就是刘铤帐下那几百倭丁了。
刘铤是私藏降倭,以家丁名义带在身边,并且这些降倭在西南平播战事中表现杰出,才换得了明朝安身之所。
除此之外,大明内地再无任何降倭存在。
因而,冒然将降倭送到京师重地,还一次就四百多人,说实在的,即便杨镐身为辽抚,心里也不免打鼓。
接到便宜学生书信时,他对答不答应还是很踌躇的。
答应吧,怕担风险。
这种事可大可小,要是御史风闻往大了说,他杨镐会很麻烦。
不答应吧,这便宜学生虽说舍人不干了,但摇身一变成了太监,侧面说明这便宜学生与宫里关系更近一步。
如果皇帝和贵妃不看重他这便宜学生,岂能将出海重任交于他呢。
杨镐可是走贵妃这条线方得起复的,他可不愿因小失大。
再说,他那便宜学生也对得起他这老师,半个月前,皇帝已经允准麻贵调任辽东总兵。
只待麻贵一到,杨镐便要发起土蛮之役,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酝酿了好一阵了。
事实上,麻贵调任和魏良臣没有半点关系。
他倒是想替杨镐帮忙,可刚一入京就惨痛“掉鸟”,土蛮炒花部和麻贵的事压根没顾得上说。
完全是万历本人的意思,或许万历也觉得辽东的将领是时候要换一批人了,要不然李成梁的影响太大。
宽甸六堡的事,万历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选来选去,也就是和李成梁同样资格老的麻贵能够镇得住辽东了。
杨镐左右为难时,在魏福记有一份大干股的蒋方印出了主意,说不如让魏良臣自到关门接人,这样,就能两全齐美了。
关门之外,是辽抚的事,出了事杨镐兜。
关门之内,是魏良臣的事,或者说是宫里的事,和他杨镐又有什么关系。
杨镐采纳了这个主意,一纸公文将本安置在沈阳中卫的降倭调拨精壮,计得四百六十人发遣关内。
名义是备海。
原因是他的便宜学生是海事太监。
海事太监征调降倭备海,自是再合适不过。
良臣很兴奋,十分的高兴,他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好长了。
“快,随咱家去关门!”
迫不及待就出了办事处,让小田他们赶紧随他去山海关。
杨镐这封信不是走的八百里加急,而是普通驿传。因此时间上算起来,降倭这两天也能赶到关门。
这些降倭可是魏公公做东亚海霸王的基础,当真是看重的紧。
这会去山海关肯定赶不到的,一行在永平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到达关门。
山海关是一点不陌生的,前后经过两次。
一次是关门军变那晚只身入城,另一次则是打建州回来大张旗鼓入关。
上次关门军变的领导者,山海关参政王邦才和参将李获阳等人已经调离,虽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处置,但良臣认为他们的仕途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尤其是他们的靠山李成梁归京养老。
不管出发点是好还是坏,身为领导约束不了部下,还参与在内,光这两条,王邦才和李获阳也得完。
二人能够只落得调离,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亦或,背后有什么说不得的交易。
恐怕,当初这二人挑头,是得到了什么保证及利益的。
现在负责山海关防务的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此人随李如松参加过援朝之役,立下不少战功。
祖承训的父亲是曾为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祖仁,不过其从军以来,一直是随李氏父子征战,因而可以说是李氏将门的一员。
良臣对祖承训一点也不陌生,知道此人不但是抗倭之役中的勇将,还有一个叫祖大寿的儿子。
换言之,万历以后的祖氏将门其实是李氏将门的延续。更准确说,是辽东地方军头势力的延续。
无论是谁做皇帝,无论谁来当督师、经略,最后实际驻守及指挥辽东军队的都是李成梁一系的将领。
包括日后的吴三桂。
长期驻守必然导致地方利益崛起,从李成梁的养寇自重到祖大寿坐观客军覆没,及至吴三桂“开门请兵”,无一不是建立在保护自身利益基础上的。
良臣没有见到祖大寿,听祖承训说他这儿子如今二十一岁,在靖东营任守备。
对待这位从京里过来接倭的魏公公,祖承训态度十分恭敬,事事都给予方便。
其实,这也是应有之义。
李成梁归京养老注定李家这一系的将领都是人人自危,李如梅辽东总兵一职由麻贵取代之后,祖承训这辽东副总兵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祖承训很担心杨镐也将自己撤换,因而对杨镐颇是有些巴结。表现在最近不管辽东巡抚衙门有什么公文差遣,他都小心对待。能干成八分,他定要干到十分,唯恐给借口给杨镐罢免于他。
接收移交降倭这件事,祖承训里外安排得让良臣十分满意。
在山海关住了一天后,四百六十名降倭终是在辽东都司派遣的兵马押送下,出现在关门之下。
拨来这批降倭有良臣当舍人征召时的老部下,如第二军的的旗奉行山本幸二、兵粮奉行安国寺、独眼龙久木等。
成员也从原先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增至第三军、第四军,一个个都是魏福记的股东蒋方印亲自选出来的,看着都是精锐。
拿着花名册,要小田和真田还有原飞虎兵的大岛等人去接收,良臣则和祖承训在那闲聊。
“不知魏公公要这些降倭做什么?”祖承训对此实是有些不解。
良臣笑了笑,然后正色告诉祖承训,这些降倭是他的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