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早行去,乱世流离路(9)
但是想象中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当头男子被鲁西华跃起,一把捏断了脖子的时候,后面的马匹纷纷惊起,马上的几个人掏出枪来就向鲁西华射击,其他几个举刀就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全部被杀,鲁西华从头领口中问出,他们是准备绑架李兵,向李老财要赎金,他们在村中的眼线中午看到李兵跟着牛车出发,车上几人都是身着洋服,看起来似乎很有钱,所以自己想要做一票。
鲁西华也懒得管他们村中的眼线是谁,这伙土匪的规模也不大,只有20来人,三五只枪,一直不敢抢劫村里,收到李家少爷归家的消息后,就派村中眼线盯着,知道鲁西华等人来访。所以才趁着李家少爷单独出来准备下手,准备连鲁西华等人一起做掉。可以想象,鲁西华三人被这伙土匪抓住的下场,都是陌生人,没人来赎,鲁西华肯定是会被杀掉,韩彩儿和郭文自然不必多说。
这次鲁西华干掉了七八个出来的土匪,山中只剩下十来个人,没了气候,自然散了或者改投他人。
当鲁西华骑着一匹马,后面拴着七匹马追上牛车的时候,也就过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李兵张口结舌的看着鲁西华招呼自己下车,一起骑马时,叫道,“大哥,你这方便是上哪里去了?这还弄出八匹马来,快快告诉我,我也去捡几匹。”
鲁西华笑道,“李小弟想要捡马,就要往山上去了,土匪窝子里多的是。”
李兵听到鲁西华说这话,急道,“大哥遇上土匪啦?怎么样?没受伤吧?”
韩彩儿和郭文多多少少见识过鲁西华的神奇,一天一夜,赶两千五百公里路,取来人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连几个土匪都搞不定。
鲁西华笑道,“没有,他们路过想要打劫我,被我一阵劝说,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所以把马匹留给了我。”
李兵无语道,“大哥,你是不是看我是个学生,好骗啊?这种话我怎么可能相信。”一边说着,一边翻身上马。土匪的马也不是什么高头大马,一般大小,跑得不快但是吃苦耐劳、耐力悠长、翻山越岭不在话下,是个好脚力。李兵上马慢慢骑着也算容易,总比自己走路好得多。
鲁西华也不解释,死了后投胎也算是重新做人吧。众人凌晨才回到荆州,赠了一匹马给赶车的师傅,其他的马匹白天就地卖了,自有牲口师傅知道去除马匹上的印迹。这几年田产丰收,牛马牲畜价格上升了不少,因为毕竟算是个劳力,一头牛50块,一匹马要卖到150块。七匹马卖了一千块,鲁西华笑着说见者有份,每人分了250块,算是抵了四人去山城的船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百里三峡江流,两岸高山连绵不绝,中间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两岸是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三峡里的人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山峡的水也很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首诗说的就是轻舟过三峡的情景。白帝城到江陵,江陵就是鲁西华出发的荆州,之间距离一千里,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的小舟,晚上就能到达荆州,速度是何等之快。
为什么呢?是因为落差,三峡大大小小上百个险滩、水流湍急,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常常需要前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继续跟进。这是顺流,那么逆流呢?水平的地方靠的是浆和帆,当然最多的还是靠人力,这些人就是在每处险滩拉纤的纤夫。
说是纤夫,却分两种,一种是跟船的叫行船纤夫,一种是滩头的叫滩头纤夫。
三峡江滩险水急,船只过滩须得由船上的行船纤夫下船到岸边拉纤。但是大一点的险滩,水流急,仅靠船上的行船纤夫拉纤人手不够(即拉力不足以使船上滩),便有了滩头纤夫。守着较大险滩拉纤的纤夫是滩头纤夫,他们在固定的滩头一年四季干着拉纤的活。
三峡讨生活的纤夫,最看重他们的缆绳。这些缆绳被纤夫们叫作“纤缆”或者“缆子”。纤缆的制作要取山间最好的竹子,请手艺最好的篾匠,精细地划出竹子最柔韧最耐磨的竹青,然后将柔韧纤薄的竹青极为紧密地编成粗细不一的纤缆。编好了的纤缆还要放在烧得滚开的石灰硫磺水锅中,翻滚烂熟地煮。煮过的纤缆不仅坚韧不会被虫蛀,而且入水光滑,出水而不沾水。船过激流险滩时,纤缆的一头系在船上桅杆的根部,另一头则由领纤的拉到岸上。
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qingren"细心缝制的搭肩。这些搭肩,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六尺长的搭肩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鲁西华四人在船边看着,每当船到一个滩头。船上领纤的老大一路如风一般的向岸上跑去,其他的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搭肩的另一端别到纤缆上。只要搭肩别到了纤缆上,所有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
险滩的水喧哗着、咆哮着猛烈地撞击着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作为生命的抓手,**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在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拉纤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偷奸耍滑,更没有一个人心有旁骛。
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那些狭窄的栈道在一些地方仅可供一个人通过,有时距离水面高达百尺之遥,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
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滩水十分险恶,不肯作丝毫妥协,十几或者二十几个纤夫就以近乎凝固的姿态把险滩上轻则十几吨,重则几十吨的船“嵌”在自己的肩头。
僵持中,船老大会挺立船头大声呼号:要想回家看女人,幺儿的连三再加把力呀,嘿咗!这些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
鲁西华也懒得管他们村中的眼线是谁,这伙土匪的规模也不大,只有20来人,三五只枪,一直不敢抢劫村里,收到李家少爷归家的消息后,就派村中眼线盯着,知道鲁西华等人来访。所以才趁着李家少爷单独出来准备下手,准备连鲁西华等人一起做掉。可以想象,鲁西华三人被这伙土匪抓住的下场,都是陌生人,没人来赎,鲁西华肯定是会被杀掉,韩彩儿和郭文自然不必多说。
这次鲁西华干掉了七八个出来的土匪,山中只剩下十来个人,没了气候,自然散了或者改投他人。
当鲁西华骑着一匹马,后面拴着七匹马追上牛车的时候,也就过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李兵张口结舌的看着鲁西华招呼自己下车,一起骑马时,叫道,“大哥,你这方便是上哪里去了?这还弄出八匹马来,快快告诉我,我也去捡几匹。”
鲁西华笑道,“李小弟想要捡马,就要往山上去了,土匪窝子里多的是。”
李兵听到鲁西华说这话,急道,“大哥遇上土匪啦?怎么样?没受伤吧?”
韩彩儿和郭文多多少少见识过鲁西华的神奇,一天一夜,赶两千五百公里路,取来人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连几个土匪都搞不定。
鲁西华笑道,“没有,他们路过想要打劫我,被我一阵劝说,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所以把马匹留给了我。”
李兵无语道,“大哥,你是不是看我是个学生,好骗啊?这种话我怎么可能相信。”一边说着,一边翻身上马。土匪的马也不是什么高头大马,一般大小,跑得不快但是吃苦耐劳、耐力悠长、翻山越岭不在话下,是个好脚力。李兵上马慢慢骑着也算容易,总比自己走路好得多。
鲁西华也不解释,死了后投胎也算是重新做人吧。众人凌晨才回到荆州,赠了一匹马给赶车的师傅,其他的马匹白天就地卖了,自有牲口师傅知道去除马匹上的印迹。这几年田产丰收,牛马牲畜价格上升了不少,因为毕竟算是个劳力,一头牛50块,一匹马要卖到150块。七匹马卖了一千块,鲁西华笑着说见者有份,每人分了250块,算是抵了四人去山城的船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百里三峡江流,两岸高山连绵不绝,中间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两岸是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三峡里的人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山峡的水也很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首诗说的就是轻舟过三峡的情景。白帝城到江陵,江陵就是鲁西华出发的荆州,之间距离一千里,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的小舟,晚上就能到达荆州,速度是何等之快。
为什么呢?是因为落差,三峡大大小小上百个险滩、水流湍急,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常常需要前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继续跟进。这是顺流,那么逆流呢?水平的地方靠的是浆和帆,当然最多的还是靠人力,这些人就是在每处险滩拉纤的纤夫。
说是纤夫,却分两种,一种是跟船的叫行船纤夫,一种是滩头的叫滩头纤夫。
三峡江滩险水急,船只过滩须得由船上的行船纤夫下船到岸边拉纤。但是大一点的险滩,水流急,仅靠船上的行船纤夫拉纤人手不够(即拉力不足以使船上滩),便有了滩头纤夫。守着较大险滩拉纤的纤夫是滩头纤夫,他们在固定的滩头一年四季干着拉纤的活。
三峡讨生活的纤夫,最看重他们的缆绳。这些缆绳被纤夫们叫作“纤缆”或者“缆子”。纤缆的制作要取山间最好的竹子,请手艺最好的篾匠,精细地划出竹子最柔韧最耐磨的竹青,然后将柔韧纤薄的竹青极为紧密地编成粗细不一的纤缆。编好了的纤缆还要放在烧得滚开的石灰硫磺水锅中,翻滚烂熟地煮。煮过的纤缆不仅坚韧不会被虫蛀,而且入水光滑,出水而不沾水。船过激流险滩时,纤缆的一头系在船上桅杆的根部,另一头则由领纤的拉到岸上。
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qingren"细心缝制的搭肩。这些搭肩,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六尺长的搭肩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
鲁西华四人在船边看着,每当船到一个滩头。船上领纤的老大一路如风一般的向岸上跑去,其他的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搭肩的另一端别到纤缆上。只要搭肩别到了纤缆上,所有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
险滩的水喧哗着、咆哮着猛烈地撞击着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作为生命的抓手,**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在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拉纤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偷奸耍滑,更没有一个人心有旁骛。
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那些狭窄的栈道在一些地方仅可供一个人通过,有时距离水面高达百尺之遥,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
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滩水十分险恶,不肯作丝毫妥协,十几或者二十几个纤夫就以近乎凝固的姿态把险滩上轻则十几吨,重则几十吨的船“嵌”在自己的肩头。
僵持中,船老大会挺立船头大声呼号:要想回家看女人,幺儿的连三再加把力呀,嘿咗!这些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