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赔礼(一)
唐元贞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端午节那天说要给唐宓寻两个稳妥的人,没两天,她便选好,直接命人给送了来。
唐元贞送来的两个人,皆是五十岁左右的年纪。
一个姓严,兰陵人,唐家的世仆出身,家里丈夫、儿女都在庄子上做活。
娘家祖传的医术,做得一手好药膳。
另一个姓郑,长安人士,早年战乱,家中亲人只剩下了一个女儿,女儿又早逝,只给她留了个外孙女。
还是唐元贞一次外出的时候,偶然救了她们祖孙两个。
郑妈妈曾在大户人家当过侍女,学得一手好推拿。
唐元贞为了女儿,也是费尽了心思,严、郑二人都是非常能干的人,品性也极好。
唐宓对于母亲的关心,自是不会拒绝。
热情的招待了两个妈妈,并让阿姜妥善安置。
当天,严妈妈给唐宓诊了脉,又跟小厨房的厨娘商量了一番,便开始给唐宓拟定调理的药膳食谱。
而郑妈妈也没有闲着,每天早晚都会来上房给唐宓按摩。
还别说,这两位果然厉害,只几天的功夫,唐宓就觉得身体轻快了不少。
白天还是那般忙碌,可夜里却睡得格外香甜,精神也十分好。
李寿见了,又是高兴又是自责。
唉,他不但让猫儿受了劳累,还没有及时帮她调理,多亏有岳母。
李寿对两个婆子也很满意,打赏了两人不少红包。
银钱激励是小,李寿的态度,让两个婆子确定,自己已经在李家站稳了脚跟。
两个婆子安心了,使出浑身解数的继续照料唐宓。
这日清晨,唐宓难得的睡了个懒觉。
李敬薇等三个小娘子被那箱子旧账册牵制住了,暂时没有来上房,所以唐宓才能睡到自然醒。
吃了碗滋阴补肺的银耳汤,唐宓洗漱完毕,披着长发坐在妆镜前。
郑妈妈拿着一块特制的玉石刮板,轻轻的帮唐宓按摩头皮。
通完了头部的经络,唐宓又熟稔的躺在榻上。
郑妈妈则拿着鼓墩坐在一边,继续给她轻轻刮着面部和脖颈。
温润沁凉的玉石缓缓在肌肤上滑过,唐宓只觉得又解乏又舒适。
今天她还要去书院,又到了月中,书院的先生们开始准备月底的考核。
东庐书院开学三个月了,每个月都有考核,已经有学生连续三次都拿到了优等。
如此,东庐藏书阁的第二层也快到了开启的时间。
唐宓为了激励学生们继续好好读书,决定藏书阁二层正式开启的时候,搞一个小小的仪式。
二层开启后,抄书、书籍保护等事项,都要注意了。
这些也需要唐宓制定详细的规则。
除此之外,外面的旱灾日益严重,京郊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零星流民。
而王二妞还暗示唐宓,蝗灾即将到来,到那时,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唐宓受传统士大夫的教育长大,她虽然是个女子,亦有着心怀天下的胸襟。
旱灾、蝗灾爆发后,赈灾抚民是头等大事,唐宓早已做好了准备,只等朝廷一声令下,她便开始行动。
再加上李家的那些琐事……所以,唐宓真是太忙了。
“娘子,好了!”
郑妈妈见唐宓闭上了眼睛,轻声的提醒了一句。
唐宓睁开眼,看了看角落里的沙漏,“嗯,好,有劳郑妈妈了。”
“老奴不敢,娘子太客气了。”
郑妈妈站起身,恭敬的立在一旁。
唐宓缓缓坐起来,给身边的阿苏使了个眼色。
阿苏会意,赶忙将郑妈妈送出去。
郑妈妈又规矩的道了谢,这才跟着阿苏出了百忍堂。
是的,端午过后,唐宓便选了个黄道吉日,搬到了修缮一新的百忍堂。
唐宓和李寿住在上房,东西厢房、跨院全都空着。
幸好侍奉的仆妇多,否则这院子就太空旷了。
阿苏引着郑妈妈下了台阶,来到院外,郑妈妈顿住脚步,笑着对阿苏道:“阿苏,还请留步,老婆子自己回去就好。”
来李家已经好几天了,路都走顺了,根本无需丫鬟引路。
阿苏跟郑妈妈也混熟了,彼此都没有太外道,听她这么说,阿苏道:“好,那我就不送了,妈妈慢走!”
按理,似郑妈妈这样的单身仆妇,可以住在内院的仆役房。
但冯妈妈情况特殊,她身边还带着一个外孙女,外孙女年纪小,还没有到当差的年纪。
唐宓便命人在后街收拾了一个小小的院落,让冯妈妈带着外孙女住。
所以,每天冯妈妈干完活儿就回自己的小院。
辞别了阿苏,郑妈妈像往常一样,准备穿过偌大的庭院,往西侧角门走去。
但,她刚走到院中,迎面便走来一群人。
郑妈妈眼尖,看到人群中是个华服中年美妇,便知道这是李家的客人。
她赶忙退到一旁,低头垂手站好。
那位中年美妇不是别人,正是前来道歉的平宜县君。
“咦?”
平宜的眼神很好,一下子便看到路边有个婆子站着。
原本,她并没有在意,只是随意的瞥了一眼,但就这一眼,她的眉毛不自禁的蹙了蹙。
这人?
看着竟有几分眼熟呢。
平宜脚下不停,眼睛却又看了郑妈妈几眼。
直到走远,平宜才忽的站住了,脸上露出恍然的表情。
“县君?”平宜的侍婢不知平宜为何停步,低声询问道。
“没事儿,走吧!”
平宜摆摆手,没说什么,暗暗将这件事记在心里。
唐宓刚刚收拾完,换了外出的衣裳,正准备出发,外面便跑来一个小丫鬟:“娘子,平宜县君前来拜会。”
平宜县君?
她还真来了?!
昨天李寿回来,便将太极宫发生的事告诉了她,还略带邀功的笑着说道:“猫儿,你就瞧着吧,平宜定会来给你赔礼,到时候,你也别客气,想怎么处置都行。”
唐宓当然相信李寿的能力,她没想到的是,平宜会来得这般早。
“有请!”
唐宓起身来到堂屋,盘膝坐了下来。
她刚坐好,丫鬟便引着平宜走了进来。
“十、十八娘,多日不见,你可还好?”
平宜虽舍下面皮来道歉,可到底放不下那份骄傲,她扯了扯面皮,不提“赔罪”之事,先跟唐宓说起了闲话。
唐元贞送来的两个人,皆是五十岁左右的年纪。
一个姓严,兰陵人,唐家的世仆出身,家里丈夫、儿女都在庄子上做活。
娘家祖传的医术,做得一手好药膳。
另一个姓郑,长安人士,早年战乱,家中亲人只剩下了一个女儿,女儿又早逝,只给她留了个外孙女。
还是唐元贞一次外出的时候,偶然救了她们祖孙两个。
郑妈妈曾在大户人家当过侍女,学得一手好推拿。
唐元贞为了女儿,也是费尽了心思,严、郑二人都是非常能干的人,品性也极好。
唐宓对于母亲的关心,自是不会拒绝。
热情的招待了两个妈妈,并让阿姜妥善安置。
当天,严妈妈给唐宓诊了脉,又跟小厨房的厨娘商量了一番,便开始给唐宓拟定调理的药膳食谱。
而郑妈妈也没有闲着,每天早晚都会来上房给唐宓按摩。
还别说,这两位果然厉害,只几天的功夫,唐宓就觉得身体轻快了不少。
白天还是那般忙碌,可夜里却睡得格外香甜,精神也十分好。
李寿见了,又是高兴又是自责。
唉,他不但让猫儿受了劳累,还没有及时帮她调理,多亏有岳母。
李寿对两个婆子也很满意,打赏了两人不少红包。
银钱激励是小,李寿的态度,让两个婆子确定,自己已经在李家站稳了脚跟。
两个婆子安心了,使出浑身解数的继续照料唐宓。
这日清晨,唐宓难得的睡了个懒觉。
李敬薇等三个小娘子被那箱子旧账册牵制住了,暂时没有来上房,所以唐宓才能睡到自然醒。
吃了碗滋阴补肺的银耳汤,唐宓洗漱完毕,披着长发坐在妆镜前。
郑妈妈拿着一块特制的玉石刮板,轻轻的帮唐宓按摩头皮。
通完了头部的经络,唐宓又熟稔的躺在榻上。
郑妈妈则拿着鼓墩坐在一边,继续给她轻轻刮着面部和脖颈。
温润沁凉的玉石缓缓在肌肤上滑过,唐宓只觉得又解乏又舒适。
今天她还要去书院,又到了月中,书院的先生们开始准备月底的考核。
东庐书院开学三个月了,每个月都有考核,已经有学生连续三次都拿到了优等。
如此,东庐藏书阁的第二层也快到了开启的时间。
唐宓为了激励学生们继续好好读书,决定藏书阁二层正式开启的时候,搞一个小小的仪式。
二层开启后,抄书、书籍保护等事项,都要注意了。
这些也需要唐宓制定详细的规则。
除此之外,外面的旱灾日益严重,京郊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零星流民。
而王二妞还暗示唐宓,蝗灾即将到来,到那时,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唐宓受传统士大夫的教育长大,她虽然是个女子,亦有着心怀天下的胸襟。
旱灾、蝗灾爆发后,赈灾抚民是头等大事,唐宓早已做好了准备,只等朝廷一声令下,她便开始行动。
再加上李家的那些琐事……所以,唐宓真是太忙了。
“娘子,好了!”
郑妈妈见唐宓闭上了眼睛,轻声的提醒了一句。
唐宓睁开眼,看了看角落里的沙漏,“嗯,好,有劳郑妈妈了。”
“老奴不敢,娘子太客气了。”
郑妈妈站起身,恭敬的立在一旁。
唐宓缓缓坐起来,给身边的阿苏使了个眼色。
阿苏会意,赶忙将郑妈妈送出去。
郑妈妈又规矩的道了谢,这才跟着阿苏出了百忍堂。
是的,端午过后,唐宓便选了个黄道吉日,搬到了修缮一新的百忍堂。
唐宓和李寿住在上房,东西厢房、跨院全都空着。
幸好侍奉的仆妇多,否则这院子就太空旷了。
阿苏引着郑妈妈下了台阶,来到院外,郑妈妈顿住脚步,笑着对阿苏道:“阿苏,还请留步,老婆子自己回去就好。”
来李家已经好几天了,路都走顺了,根本无需丫鬟引路。
阿苏跟郑妈妈也混熟了,彼此都没有太外道,听她这么说,阿苏道:“好,那我就不送了,妈妈慢走!”
按理,似郑妈妈这样的单身仆妇,可以住在内院的仆役房。
但冯妈妈情况特殊,她身边还带着一个外孙女,外孙女年纪小,还没有到当差的年纪。
唐宓便命人在后街收拾了一个小小的院落,让冯妈妈带着外孙女住。
所以,每天冯妈妈干完活儿就回自己的小院。
辞别了阿苏,郑妈妈像往常一样,准备穿过偌大的庭院,往西侧角门走去。
但,她刚走到院中,迎面便走来一群人。
郑妈妈眼尖,看到人群中是个华服中年美妇,便知道这是李家的客人。
她赶忙退到一旁,低头垂手站好。
那位中年美妇不是别人,正是前来道歉的平宜县君。
“咦?”
平宜的眼神很好,一下子便看到路边有个婆子站着。
原本,她并没有在意,只是随意的瞥了一眼,但就这一眼,她的眉毛不自禁的蹙了蹙。
这人?
看着竟有几分眼熟呢。
平宜脚下不停,眼睛却又看了郑妈妈几眼。
直到走远,平宜才忽的站住了,脸上露出恍然的表情。
“县君?”平宜的侍婢不知平宜为何停步,低声询问道。
“没事儿,走吧!”
平宜摆摆手,没说什么,暗暗将这件事记在心里。
唐宓刚刚收拾完,换了外出的衣裳,正准备出发,外面便跑来一个小丫鬟:“娘子,平宜县君前来拜会。”
平宜县君?
她还真来了?!
昨天李寿回来,便将太极宫发生的事告诉了她,还略带邀功的笑着说道:“猫儿,你就瞧着吧,平宜定会来给你赔礼,到时候,你也别客气,想怎么处置都行。”
唐宓当然相信李寿的能力,她没想到的是,平宜会来得这般早。
“有请!”
唐宓起身来到堂屋,盘膝坐了下来。
她刚坐好,丫鬟便引着平宜走了进来。
“十、十八娘,多日不见,你可还好?”
平宜虽舍下面皮来道歉,可到底放不下那份骄傲,她扯了扯面皮,不提“赔罪”之事,先跟唐宓说起了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