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试牛刀(四)
龙虎山,上清观。
青山雄壮,宝观巍峨。
刘逸文二度来此,心潮仍有些许激动。有了明志带路,自然省了不少口舌,几人只是在执事弟子那里登记一番,便入得观内。
一路上,刘逸文仍在思索摄魂之事。当年李元白面对此兽都霍然色变,想必凶威极盛。是不是该去寻找他,将此事告知呢?他在心中犹疑着。
净空、净宽二人应是初次来此,一路上时不时停留观望,眉眼间流露出赞叹神色。明志偶尔驻足介绍一番,三人频频点头,不吝赞美之词。
他打算先将两僧引至掌教那里,然后再去寻找忘允师伯商量魔道之事。
一刻钟后,四人立在一座雄伟的正殿处,驻足不前了。殿门外立着两名年青道士,见到明志连忙施礼。他微微点头,向净空道:“掌教师伯就在殿内,还请稍候片刻。”
净空道:“有劳了!”
明志走到其中一名道士面前,道:“隐龙寺的两位大师有要事求见掌教,烦请通传一声。”小道恭身应是,连忙向殿内走了进去。
明志走回三人身侧,微笑道:“我与刘道友另有事情要办,就不在此逗留了。若两位办完正事,或可来星阁寻我。”净空、净宽单手施礼,刘逸文便随着明志朝广场东边离去。
只是片刻功夫,小道士去而复返,将两僧请进殿去。
净空边行边看,大殿之中立着十二根巨大石柱,其上雕刻着祥云瑞鹤,灵动异常。它们的旁边还有置有半人来高的古鼎,青烟袅袅,淡淡的檀香扑鼻而来。
一名身着黑白两色道袍的中年人端坐于大殿之上,道髻长须,面上带着礼节性的笑容,正是上清道的掌教——忘照真人。他身侧还立着一位道童,圆脸大眼,稚气未脱,一脸平静模样。
净空二人快步上前,郑重施礼,道:“见过忘照真人。”
忘照捻须道:“不必多礼,两位快请坐。”道童走下石阶为两人奉上茶水后,便回到了原来位置。
两人在一旁的木椅上落了坐,净空道:“此次奉典座之命,特来贵观送信予真人。”隐龙寺内的典座,乃是相当于掌教的一个职位,平素主要负责寺院内的事务。而寺内的方丈作为众僧之首,向来少有理会俗事,一心修禅悟道。
忘照心中微懔,道:“不知清学大师有何见示?”
净空望向净宽,后者从袖袍内拿出一枚乳白色玉简,呈上前去。忘照眉头微抬,伸手一探,将此取了过来。
他看了看手中的玉简,微顿刹那,将其贴在了眉心处。
过了半晌,忘照将玉简缓缓拿开,沉吟道:“此事我尚不能擅作主张,待我向掌门禀过,再来回复两位。”言罢,他径直朝大殿后的侧门处走去。
道童拾阶而下,为两人续上些茶水,恭立一旁。
刘逸文随着明志穿过几重院落后,遁光一起,往东边的某处山峰而去。远处一座大殿依山而立,一旁有个十多丈高的楼阁伫立一旁,应是明志口中的“星阁”。
一盏茶功夫,两人被一名年青道士带到了某个僻静之所,似是一个清修之地。静室的门并未关上,隐隐有谈话声从内传来。
明志立在门外,郑重施礼,朗声道:“师侄明志,见过师伯!”
一个声音平和地道:“进来吧!”
刘逸文踏入门内,发现里面坐着两名中年道士,正望朝他打量。右边一人前额宽阔,面色红润,神色自若,一副仙家长者模样;左边一人一袭灰袍,相貌平平,却双目藏神,竟是多年前见过一面的忘尘子。
他连忙上前施礼,道:“晚辈御剑山庄刘逸文,见过两位前辈。”
忘尘子稍顿,又多看了他两眼,讶道:“原来是你啊!”
忘照与明志相视一眼,迟疑道:“师弟,你认识这位师侄?”
忘尘子哑然笑道:“不错!”他略一解释,“刘师侄,此次为何而来?”
刘逸文望向明志,后者连忙回道:“刘道友与师侄来此,是有一件重要事情禀告。”
忘照眉头轻动,缓缓道:“何事?”
于是,明志将金阳宗所见细细道来。当他说到摄魂凶兽时,两人终于悚动!
沉默少许后,忘照沉声道:“刘师侄,此事你有几分把握?”
刘逸文心中微紧,摄魂之事他纯属推测,自然没有十足把握。但是从金角犀的死状来看,应该是人费了手脚取走了兽魂。诸般念头在脑中一闪即逝,他肃正回道:“晚辈虽是推想,却也六、七分把握。”
忘尘子捻须道:“师兄,此事非同一般,若是属实应及早处理。原以为一年多来魔道有所收敛,没想到暗中动作,包藏祸心。”
忘照似在斟酌,点头道:“不错,但是魔道狡诈,藏匿之所隐蔽,那金阳峰附近千余野岭,范围极广,搜查起来并不容易啊!”
几人谈论足有个多时辰,决定与掌教相商后再作决定。
忘尘子含笑道:“刘师侄不妨在观中小住几日,待有结果再做打算。”
刘逸文点头道:“如此,晚辈就叨扰了!”他始终放心不下,准备在此等待两日看看。四人同时离开,明志则带着他去了星阁。
傍晚时分,净空、净二僧来别,打算次日去趟齐境。
原来齐境龙江之上,虽是莽莽雪原,却有一座赫赫有名的佛寺——万佛寺。两僧慕名久已,既然已来到上清道,离齐境亦不远了,借此前往礼佛,以偿心愿。
是夜,四人相聊许久,畅谈心法、长生、禅理,均感获益良多。刘逸文修习的内丹术乃是正宗道法,与明志相比,虽没有那般全面,但偶尔说中其中窍诀,予人一种惊艳之感。
而佛宗禅机高深,表面听来似乎空泛,细细品来却不简单,刘逸文不谙佛理,却也暗暗心折。
次日两僧早早告别,刘逸文无所事事之下,便回到临时安排的住处。昨日灵觉一动,忍不住又参悟起内丹术的奥妙起来。
青山雄壮,宝观巍峨。
刘逸文二度来此,心潮仍有些许激动。有了明志带路,自然省了不少口舌,几人只是在执事弟子那里登记一番,便入得观内。
一路上,刘逸文仍在思索摄魂之事。当年李元白面对此兽都霍然色变,想必凶威极盛。是不是该去寻找他,将此事告知呢?他在心中犹疑着。
净空、净宽二人应是初次来此,一路上时不时停留观望,眉眼间流露出赞叹神色。明志偶尔驻足介绍一番,三人频频点头,不吝赞美之词。
他打算先将两僧引至掌教那里,然后再去寻找忘允师伯商量魔道之事。
一刻钟后,四人立在一座雄伟的正殿处,驻足不前了。殿门外立着两名年青道士,见到明志连忙施礼。他微微点头,向净空道:“掌教师伯就在殿内,还请稍候片刻。”
净空道:“有劳了!”
明志走到其中一名道士面前,道:“隐龙寺的两位大师有要事求见掌教,烦请通传一声。”小道恭身应是,连忙向殿内走了进去。
明志走回三人身侧,微笑道:“我与刘道友另有事情要办,就不在此逗留了。若两位办完正事,或可来星阁寻我。”净空、净宽单手施礼,刘逸文便随着明志朝广场东边离去。
只是片刻功夫,小道士去而复返,将两僧请进殿去。
净空边行边看,大殿之中立着十二根巨大石柱,其上雕刻着祥云瑞鹤,灵动异常。它们的旁边还有置有半人来高的古鼎,青烟袅袅,淡淡的檀香扑鼻而来。
一名身着黑白两色道袍的中年人端坐于大殿之上,道髻长须,面上带着礼节性的笑容,正是上清道的掌教——忘照真人。他身侧还立着一位道童,圆脸大眼,稚气未脱,一脸平静模样。
净空二人快步上前,郑重施礼,道:“见过忘照真人。”
忘照捻须道:“不必多礼,两位快请坐。”道童走下石阶为两人奉上茶水后,便回到了原来位置。
两人在一旁的木椅上落了坐,净空道:“此次奉典座之命,特来贵观送信予真人。”隐龙寺内的典座,乃是相当于掌教的一个职位,平素主要负责寺院内的事务。而寺内的方丈作为众僧之首,向来少有理会俗事,一心修禅悟道。
忘照心中微懔,道:“不知清学大师有何见示?”
净空望向净宽,后者从袖袍内拿出一枚乳白色玉简,呈上前去。忘照眉头微抬,伸手一探,将此取了过来。
他看了看手中的玉简,微顿刹那,将其贴在了眉心处。
过了半晌,忘照将玉简缓缓拿开,沉吟道:“此事我尚不能擅作主张,待我向掌门禀过,再来回复两位。”言罢,他径直朝大殿后的侧门处走去。
道童拾阶而下,为两人续上些茶水,恭立一旁。
刘逸文随着明志穿过几重院落后,遁光一起,往东边的某处山峰而去。远处一座大殿依山而立,一旁有个十多丈高的楼阁伫立一旁,应是明志口中的“星阁”。
一盏茶功夫,两人被一名年青道士带到了某个僻静之所,似是一个清修之地。静室的门并未关上,隐隐有谈话声从内传来。
明志立在门外,郑重施礼,朗声道:“师侄明志,见过师伯!”
一个声音平和地道:“进来吧!”
刘逸文踏入门内,发现里面坐着两名中年道士,正望朝他打量。右边一人前额宽阔,面色红润,神色自若,一副仙家长者模样;左边一人一袭灰袍,相貌平平,却双目藏神,竟是多年前见过一面的忘尘子。
他连忙上前施礼,道:“晚辈御剑山庄刘逸文,见过两位前辈。”
忘尘子稍顿,又多看了他两眼,讶道:“原来是你啊!”
忘照与明志相视一眼,迟疑道:“师弟,你认识这位师侄?”
忘尘子哑然笑道:“不错!”他略一解释,“刘师侄,此次为何而来?”
刘逸文望向明志,后者连忙回道:“刘道友与师侄来此,是有一件重要事情禀告。”
忘照眉头轻动,缓缓道:“何事?”
于是,明志将金阳宗所见细细道来。当他说到摄魂凶兽时,两人终于悚动!
沉默少许后,忘照沉声道:“刘师侄,此事你有几分把握?”
刘逸文心中微紧,摄魂之事他纯属推测,自然没有十足把握。但是从金角犀的死状来看,应该是人费了手脚取走了兽魂。诸般念头在脑中一闪即逝,他肃正回道:“晚辈虽是推想,却也六、七分把握。”
忘尘子捻须道:“师兄,此事非同一般,若是属实应及早处理。原以为一年多来魔道有所收敛,没想到暗中动作,包藏祸心。”
忘照似在斟酌,点头道:“不错,但是魔道狡诈,藏匿之所隐蔽,那金阳峰附近千余野岭,范围极广,搜查起来并不容易啊!”
几人谈论足有个多时辰,决定与掌教相商后再作决定。
忘尘子含笑道:“刘师侄不妨在观中小住几日,待有结果再做打算。”
刘逸文点头道:“如此,晚辈就叨扰了!”他始终放心不下,准备在此等待两日看看。四人同时离开,明志则带着他去了星阁。
傍晚时分,净空、净二僧来别,打算次日去趟齐境。
原来齐境龙江之上,虽是莽莽雪原,却有一座赫赫有名的佛寺——万佛寺。两僧慕名久已,既然已来到上清道,离齐境亦不远了,借此前往礼佛,以偿心愿。
是夜,四人相聊许久,畅谈心法、长生、禅理,均感获益良多。刘逸文修习的内丹术乃是正宗道法,与明志相比,虽没有那般全面,但偶尔说中其中窍诀,予人一种惊艳之感。
而佛宗禅机高深,表面听来似乎空泛,细细品来却不简单,刘逸文不谙佛理,却也暗暗心折。
次日两僧早早告别,刘逸文无所事事之下,便回到临时安排的住处。昨日灵觉一动,忍不住又参悟起内丹术的奥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