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胸有成竹
无论是怎样英明神武的君王,都难以逃脱世间的规律。生老病死,威权与欲望,还有随着丰功伟绩逐渐衍生的控制一切想法。
人终究不是神,想要一直正确,很难,就算是皇帝也不行。坐在那个位置太久了,目光和心灵逐渐生锈、麻木、腐朽刚愎自负唯吾独尊就这样应运而生。从古至今,帝王晚年都是昏招迭出,好像没有什么例外。
“当今天子已经在位三十年了董师博览群书洞察世间道理,难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房间里很安静,简单原木几案后,几人对坐。午后的阳光洒满这片空间,有小小的流萤飞舞,茶香充盈,年轻的侯爷亲自斟茶,如此随意品评皇帝的话说出口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并没有丝毫隐晦。
能够被他称为董师的人,自然非同小可。轻轻呷了一口茶品尝过后,眉头舒展开来,似乎很是享受这种滋味。名叫董仲舒的长安学院首席大祭酒,默默的叹了口气。
“自三王以下,几千年来,王朝更迭不可胜数。元侯想要表达的道理,老夫自然略知一二只不过,这样的事太过重大,身为臣子的,难道真的可以从中做些什么元侯切记,想要做事,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是至关重要的啊”
董仲舒已经头发花白了。在听到长安发生的事情后,不辞辛苦,一路而来,所为者,不过就是想要来问问在他心中一直视为忘年交的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会儿身处这静室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四个人。元召,董仲舒,早就来到长安的主父偃,还有另外一个老者,赫然就是被元召叩情皇帝赦免之后一直没有出现在世人眼前的赵禹。
可能现在他们还不会意识到,就在这个平常秋日午后,这一场属于私人性质的谈话,从中透露出的一些治国理念和律法范畴,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成为左右这个越来越强盛帝国的权力框架。而在后世的所有评价中,都把这次谈话,当做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记载。
而这一切,现在当然还无人预知。长安城中,朝廷内外,甚至天下郡县,都震惊在刚刚发生的巨大波澜中,大多数人暂时还无暇考虑其他。
董仲舒的担心当然不无道理。其他两人对此也是满怀忧虑。毕竟,这次发生的事情太突然也太重大了。所有认同于这位侯爷的人,在震惊之余,都有些不太明白,他怎么会一改从前的温和渐进,忽然用如此激烈的手段,来解决掉这一大批的敌人和对手的。
面对着他们疑虑的目光,元召依然风轻云淡。大多数的麻烦已经圆满解决,虽然早就在他的预料中,有把握不会出什么意外。但解决的如此顺利,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流血,还是让他感到很欣慰。
“呵呵,董师不必顾虑太多,我自有分寸。三位先师在各自的领域,都足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扛鼎人物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好好保重身体,说不定会大力借重,发挥出你们的余热啊”
元召依次对三人致意,茶盏之间的袅袅余香,扑入鼻端,令人心旷神怡。虽然不能尽去烦忧,却可以洗涤心境,精神一振。
赵禹和主父偃差不多年纪,却比董仲舒还小了几岁。但相比起来,因为经受过牢狱之灾,他的身体状况比起另外两个人来,大为不如。这些年来,元召给他特制配方,在饮食方面细心调理,好转了许多。他之所以从长乐塬来到长安,是因为元召需要他的帮助。
“元侯,董祭酒的嘱咐,你可不要不放在心上啊老夫早些年身为廷尉,见识过无数权谋诡计的阴暗。唉这其中的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这次是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情况下行事,凶险之处,不得不防啊”
作为这方面的“专家级”人物,他所考虑的,要更深一层。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是极为不赞成元召如此激进的。皇帝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能够看清楚。这样一个想把天下权力都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君王,岂能任凭一个做臣子的从中染指半分呢不要说是元召了,就算是他自己亲自确立的太子,恐怕都不行。
三人之中,沉默不语的唯有主父偃。他与元召相交多年,虽然不在朝堂,但为了元召的利益筹划,却对其中的形势了若指掌。而他更是深深知道元召的性格,这位侯爷一旦认准的事,就很难有人能够改变。更何况,主父偃对他有极大的信心。
平生所知所闻,能够出手如迅雷,无往而不利者,仅此一人而已
秋风劲起,有黄叶开始飘零。想必不久之后,落满长安,另有一番气像。元召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脸上的神情,显得格外明亮自信。
“几位可知道,现在天下形势为何”
他这句话问的有些笼统。主父偃低头喝茶,微笑不语。董仲舒和赵禹对视一眼,表示有些疑惑。
“元侯,老夫虽然在长安学院的这几年专心治学,已经很少出来。但也知道,如今我大汉帝国四海升平,市井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称为盛世,亦不为过矣更有汉家儿郎开疆扩土四处征伐,铁蹄到处,无论强弱尽皆俯首这等气象,几百年来罕有听闻啊哈哈哈”
身为华夏后裔,无论是谁,说起国家的强盛,都当浮一大白。振奋之处,这位曾经经历过烽火战乱的天下学术宗师,也忍不住慷慨激昂,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他如此说,主父偃和赵禹也被其情绪所感染,神情微动,禁不住抚掌赞叹。即便是他们这样的旷达多识之人,也从来没有料想到,不过十五六年的时间,大汉王朝竟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飞速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与历朝历代相比,无论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片刻之后,三个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在这一刻,心中的钦佩无以复加。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星辰璀璨,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天赋奇才,以自己的激情澎湃和热烈如火,为这片大地做出各自的贡献。所谓圣贤者,泽被苍生,抚育天下,把自身的光辉发展到极限,照亮万物生长难道说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吗
好像猜想到了他们心中的所想,元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把手中刚刚接到不久的一份飞鹰传书放到了案上。用手轻轻弹了弹,不过薄纸,然而无人知,其中却重若千钧
“董师说的没有错,现在的形势确实如此,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喏,刚接到的消息,也不必瞒着你们。漠北大捷,匈奴残余势力,全部授首。详细情况,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飞马传到长安来了。呵呵”
轻描淡写之间,却宛若惊雷。自从河南、河西接连两次大的战役之后,匈奴人连连败退,就连大单于也被砍下了脑袋。这大半年时间以来,国内的所有人都对汉军必胜充满了信心。可是却绝对没有想到,胜利的消息竟然来的如此快。
三个加起来已经二百多岁的老家伙,一起站了起来。主父偃一把抓起那份飞跃千山万水第一时间赶回来的简洁消息,匆匆略过几眼,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黑鹰军与赤火军兵分两路,迂回夹击,在天气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大败匈奴最后的几万骑兵然后一路追逃,直至阴山脚下匈奴漠北王庭被围,剩余的十几个部落王以及所有贵族和王室人员大部被擒”
还没有等到看完最后,几个人已经是相对赞叹,喜动于色,大声祝贺起来。如此重大的胜利消息,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
那些来到长安的外邦诸王,正在等待着正式含元殿大朝觐的到来。如果匈奴彻底覆灭的消息传扬开来,可想而知,会对这些人造成多大的震动。如此一来,就算是心中还存有一些其他想法的人,也会彻底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听从大汉的意志,再也生不起不臣反抗之心了。
而且,让主父偃等人惊喜的还不止这些。汉军在漠北的大捷,等到朝廷内外都知道的时候,必然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谁都知道,那两支英勇的汉军骑兵与元召有着怎样的渊源,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统领他们的是长平侯卫青。
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联,三个人不约而同又抬头看了一眼元召。此子年纪轻轻,开局布子以天下为棋,竟然如此举重若,任何一次出招,都有着几步后应,真是算无遗漏,鬼神莫测也
有卫青这个重量级的将军统领大汉最精锐的军队在外,元召身在长安,太子刘琚的地位自然是固若金汤。如此一来,皇帝醒来之后的怒火,将会朝何处发泄呢
人终究不是神,想要一直正确,很难,就算是皇帝也不行。坐在那个位置太久了,目光和心灵逐渐生锈、麻木、腐朽刚愎自负唯吾独尊就这样应运而生。从古至今,帝王晚年都是昏招迭出,好像没有什么例外。
“当今天子已经在位三十年了董师博览群书洞察世间道理,难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房间里很安静,简单原木几案后,几人对坐。午后的阳光洒满这片空间,有小小的流萤飞舞,茶香充盈,年轻的侯爷亲自斟茶,如此随意品评皇帝的话说出口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并没有丝毫隐晦。
能够被他称为董师的人,自然非同小可。轻轻呷了一口茶品尝过后,眉头舒展开来,似乎很是享受这种滋味。名叫董仲舒的长安学院首席大祭酒,默默的叹了口气。
“自三王以下,几千年来,王朝更迭不可胜数。元侯想要表达的道理,老夫自然略知一二只不过,这样的事太过重大,身为臣子的,难道真的可以从中做些什么元侯切记,想要做事,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是至关重要的啊”
董仲舒已经头发花白了。在听到长安发生的事情后,不辞辛苦,一路而来,所为者,不过就是想要来问问在他心中一直视为忘年交的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会儿身处这静室里的人并不多,只有四个人。元召,董仲舒,早就来到长安的主父偃,还有另外一个老者,赫然就是被元召叩情皇帝赦免之后一直没有出现在世人眼前的赵禹。
可能现在他们还不会意识到,就在这个平常秋日午后,这一场属于私人性质的谈话,从中透露出的一些治国理念和律法范畴,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成为左右这个越来越强盛帝国的权力框架。而在后世的所有评价中,都把这次谈话,当做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记载。
而这一切,现在当然还无人预知。长安城中,朝廷内外,甚至天下郡县,都震惊在刚刚发生的巨大波澜中,大多数人暂时还无暇考虑其他。
董仲舒的担心当然不无道理。其他两人对此也是满怀忧虑。毕竟,这次发生的事情太突然也太重大了。所有认同于这位侯爷的人,在震惊之余,都有些不太明白,他怎么会一改从前的温和渐进,忽然用如此激烈的手段,来解决掉这一大批的敌人和对手的。
面对着他们疑虑的目光,元召依然风轻云淡。大多数的麻烦已经圆满解决,虽然早就在他的预料中,有把握不会出什么意外。但解决的如此顺利,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流血,还是让他感到很欣慰。
“呵呵,董师不必顾虑太多,我自有分寸。三位先师在各自的领域,都足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扛鼎人物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好好保重身体,说不定会大力借重,发挥出你们的余热啊”
元召依次对三人致意,茶盏之间的袅袅余香,扑入鼻端,令人心旷神怡。虽然不能尽去烦忧,却可以洗涤心境,精神一振。
赵禹和主父偃差不多年纪,却比董仲舒还小了几岁。但相比起来,因为经受过牢狱之灾,他的身体状况比起另外两个人来,大为不如。这些年来,元召给他特制配方,在饮食方面细心调理,好转了许多。他之所以从长乐塬来到长安,是因为元召需要他的帮助。
“元侯,董祭酒的嘱咐,你可不要不放在心上啊老夫早些年身为廷尉,见识过无数权谋诡计的阴暗。唉这其中的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这次是在皇帝陛下不在的情况下行事,凶险之处,不得不防啊”
作为这方面的“专家级”人物,他所考虑的,要更深一层。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是极为不赞成元召如此激进的。皇帝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能够看清楚。这样一个想把天下权力都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君王,岂能任凭一个做臣子的从中染指半分呢不要说是元召了,就算是他自己亲自确立的太子,恐怕都不行。
三人之中,沉默不语的唯有主父偃。他与元召相交多年,虽然不在朝堂,但为了元召的利益筹划,却对其中的形势了若指掌。而他更是深深知道元召的性格,这位侯爷一旦认准的事,就很难有人能够改变。更何况,主父偃对他有极大的信心。
平生所知所闻,能够出手如迅雷,无往而不利者,仅此一人而已
秋风劲起,有黄叶开始飘零。想必不久之后,落满长安,另有一番气像。元召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脸上的神情,显得格外明亮自信。
“几位可知道,现在天下形势为何”
他这句话问的有些笼统。主父偃低头喝茶,微笑不语。董仲舒和赵禹对视一眼,表示有些疑惑。
“元侯,老夫虽然在长安学院的这几年专心治学,已经很少出来。但也知道,如今我大汉帝国四海升平,市井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称为盛世,亦不为过矣更有汉家儿郎开疆扩土四处征伐,铁蹄到处,无论强弱尽皆俯首这等气象,几百年来罕有听闻啊哈哈哈”
身为华夏后裔,无论是谁,说起国家的强盛,都当浮一大白。振奋之处,这位曾经经历过烽火战乱的天下学术宗师,也忍不住慷慨激昂,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他如此说,主父偃和赵禹也被其情绪所感染,神情微动,禁不住抚掌赞叹。即便是他们这样的旷达多识之人,也从来没有料想到,不过十五六年的时间,大汉王朝竟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飞速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与历朝历代相比,无论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片刻之后,三个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在这一刻,心中的钦佩无以复加。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星辰璀璨,曾经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天赋奇才,以自己的激情澎湃和热烈如火,为这片大地做出各自的贡献。所谓圣贤者,泽被苍生,抚育天下,把自身的光辉发展到极限,照亮万物生长难道说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吗
好像猜想到了他们心中的所想,元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把手中刚刚接到不久的一份飞鹰传书放到了案上。用手轻轻弹了弹,不过薄纸,然而无人知,其中却重若千钧
“董师说的没有错,现在的形势确实如此,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喏,刚接到的消息,也不必瞒着你们。漠北大捷,匈奴残余势力,全部授首。详细情况,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飞马传到长安来了。呵呵”
轻描淡写之间,却宛若惊雷。自从河南、河西接连两次大的战役之后,匈奴人连连败退,就连大单于也被砍下了脑袋。这大半年时间以来,国内的所有人都对汉军必胜充满了信心。可是却绝对没有想到,胜利的消息竟然来的如此快。
三个加起来已经二百多岁的老家伙,一起站了起来。主父偃一把抓起那份飞跃千山万水第一时间赶回来的简洁消息,匆匆略过几眼,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黑鹰军与赤火军兵分两路,迂回夹击,在天气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大败匈奴最后的几万骑兵然后一路追逃,直至阴山脚下匈奴漠北王庭被围,剩余的十几个部落王以及所有贵族和王室人员大部被擒”
还没有等到看完最后,几个人已经是相对赞叹,喜动于色,大声祝贺起来。如此重大的胜利消息,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
那些来到长安的外邦诸王,正在等待着正式含元殿大朝觐的到来。如果匈奴彻底覆灭的消息传扬开来,可想而知,会对这些人造成多大的震动。如此一来,就算是心中还存有一些其他想法的人,也会彻底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听从大汉的意志,再也生不起不臣反抗之心了。
而且,让主父偃等人惊喜的还不止这些。汉军在漠北的大捷,等到朝廷内外都知道的时候,必然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谁都知道,那两支英勇的汉军骑兵与元召有着怎样的渊源,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统领他们的是长平侯卫青。
想明白这其中的关联,三个人不约而同又抬头看了一眼元召。此子年纪轻轻,开局布子以天下为棋,竟然如此举重若,任何一次出招,都有着几步后应,真是算无遗漏,鬼神莫测也
有卫青这个重量级的将军统领大汉最精锐的军队在外,元召身在长安,太子刘琚的地位自然是固若金汤。如此一来,皇帝醒来之后的怒火,将会朝何处发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