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汉血丹心

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知天意当若何

    长安夏意葱茏,未央宫的大汉天子刘彻最近心情不错。无论是朝堂政事还是在外征战的军队,都是诸事顺利,捷报频传。

    好像老天也要帮忙似得,以便于成全他的治武功。连续几年风调雨顺,嘉禾丰收,不管是国家粮库还是普通子民的家里,都积攒下了足够的口粮,基本免除了受饥挨饿局面的再度发生。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能够得到温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像前些年那样经常因为旱涝天灾而招致的一些人间悲惨之事,再也没有发生过。一些了年纪的老者谈论起来,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这才像是正儿八经传说的盛世局面啊!

    疆域之内四海升平天下安康,皇帝陛下每每接到各地郡县报来的歌功颂德奏章,他心的得意和喜悦,是怎么样也压不住的。他登皇帝宝座已经二十多年了,曾经心的雄心万丈虽然历尽岁月的消磨,却依然没有半分褪色。

    那么,在天下人的心目,自己现在的地位到底能不能够及得几位先皇呢?在宣室阁静思之后,皇帝认为,到目前为止做的还不够。

    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超越、景皇帝那么简单。甚至连他原先立为标杆儿的高祖皇帝和大秦始皇帝,现在随着功业的盛大,他的目光越过他们的赫赫功绩,越来越投向更深远的苍穹。

    功过三皇,德迈五帝,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既然将来有机会可以成全前人从来未曾有过的伟业,那么为什么不敢去勇于创新,把自己的帝王之路铺展到受万世敬仰的高处呢!

    皇帝刘彻非常有信心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毕竟他的年龄还并不老,将来还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把眼底的江山好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磨。年富力强,正当盛年,这是一个最有利的条件。

    现在的朝堂既然一切有条不紊的在自己的意志下运行,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大,几乎可以说是能够随心所欲去落实他的一切想法。那么,在他脑海时常浮现起一些想要加强皇帝威严宣扬功绩的念头,便不足为怪了。

    而皇帝的威严,可不仅仅是依靠华丽的仪仗来的那么简单。在这一点儿,他觉得高祖皇帝和秦始皇帝这两位的做法,有许多还是值得借鉴的。

    通过一番细致的研究之后,皇帝刘彻得出结论,想要威加四海令天下所有臣民都心悦诚服,甚至连千秋百代之后的人都会由衷的崇拜,不管对内对外,一些必要的手段,在他有生之年,便显得刻不容缓了。

    在制定严格的礼仪之余,再厉害的治武功,再辉煌的功绩,也必须要去大力宣扬,做到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甚至连天地山河都要为之动听、为之鸣响……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才配的将来流传于百代千秋的盛世威名!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皇帝在甘泉宫西露台与宫仙师讲经论道的时候,听到那位他最近非常信服的仙师栾心玉无意说起一句,说是圣王之道,只有经常出去巡视自己治下的山海湖泊大地疆域,在这些最与神灵接近的地方,以虔诚的心思祷告天地,才会得到神仙们的护佑,也最容易有机会传承得仙方秘术,得以长生之道。

    皇帝刘彻这样被突然触动了深藏在心底深处的某种执念,当时虽然并没有表露出什么特别的倾向,只是又轻描淡写的了解了几句这方面的情况,似乎也只是随意谈论而已。但并不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心马已经做了决定。

    秦始皇帝既然能够数次巡视四海,封禅名山大川,把自己的功绩昭告天地。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时至今日,大汉帝国的强盛早已经远远超越了大秦,他作为天子,当然有资格去做这些据说只有圣王才可以去做的事。

    只不过,这件事要彻底的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还需要他再细细的考虑。毕竟此事关系重大,非同小可,是要在史册详细记载的,名声之重,马虎不得。所以他的心思,还并没有对任何人表露。

    然而英明神武的皇帝并不知道,当他转身离开的时候,躬身相送的栾心玉眼掠过一丝阴谋得逞后的神色,他的嘴角无声的泛起笑意。龙有逆鳞顺鳞,只要拿捏好了分寸,驭龙之术,也不过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罢了!

    只要皇帝决定了走出未央宫去巡视天下,那么这其可利用的机会太多了。以仙师身份随王伴驾在身边的他,想要从达成自己的任何目的,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皇帝在西露台总是忘了时间,每次谈兴正浓的情况下,没有一两个时辰是不会离开的。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例外。最近这段时期亲自负责守护皇帝陛下安全的西凤卫大统领凤彦之,送来了边疆急报。皇帝虽然耽于神仙之道,却不会误了正事。

    这份从塞龙城大营而来的奏报,元召在里面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禀报皇帝,前一段时间在西域发生的叛乱,已经得到了迅速平息。包括大宛、精绝几个国家以及西羌余孽所组成的万余叛乱军队,在与大汉派去的一支精锐骑兵作战,已经被全部消灭。大宛王授首,被割下的头颅已经随着飞骑送来长安。至于更多的作战过程,在附件有详细的解说。请皇帝陛下派使臣晓谕正在赶往长安觐见路的西域各国诸王们,让他们安心,他们的家国臣民,在大汉骑兵的保护下,安然无恙,尽可放心。

    皇帝刘彻看到这里,左手轻轻的拍了下御案,心升腾起的是无的豪迈。曾几何时,大汉的精锐骑兵已经达到了如此厉害的地步。“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而是对所有服从大汉意志的邻国友邦最安全有力的保障。

    “壮哉!朕的大汉将士们,等到凯旋归来时,一定要好好的奖赏你们!”

    西凤卫大统领凤彦之站在不远处,清清楚楚听到皇帝的低声赞叹,他心的情绪很复杂。作为西凤卫的掌舵者,此人当然早已经了解了其的细节。西域平叛的这次战争,无论规模还是激烈程度,虽然不不久之前赤火军轰轰烈烈的数次大战,但其的精彩和出人意料之处,也足已经令人赞叹不已了。

    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白衣少年刀客,在大宛城一战成名,从此以后轰传天下,成为了一个新的传。他几乎是以一个人的力量,降服了一座都城,并且间接造成了大宛国的败亡……而这个来自高丽的少年,据说也是出自元召门下。

    西凤卫大统领的眉间有着很深的忧色,他不知道皇帝有没有从这其意识到什么。反正在他作为一个武者的心,从很久之前已经开始非常忌惮那位年轻侯爷的力量。他的势力已经太强大了!

    而现在看起来,皇帝陛下的脸写满的只是喜悦和自豪。元召在奏章的最后,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提,请示皇帝是否可以让太子殿下启程回长安了?

    “呵呵!难道还用你这小子的提醒吗?长安城在秋后即将举行如此重大的盛事,不仅太子要回来,你这小子也必须要回来呢……!”

    皇帝自言自语的说了几句,然后放下手的奏章,抬头随便扫视了一眼。这里不是正殿,只是宫的一处随意起居之所,随侍在身边的也只是几个亲信的近臣。面容严肃蓄起了胡子的严助,身材高大潇洒的司马相如,满面笑容随时注意皇帝神色的董晏,还有一个稍微陌生点的面孔,那是最近受到天子青睐飞速提拔的朱买臣。

    “长卿,由你来草拟一道旨意,告诉元召和太子,让他们一起回来吧。”

    皇帝用手指了指司马相如,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却看到严助眉头动了动,似乎有什么话想要说的样子。他心情大好,便带着随意的语气又多问了一句。

    “怎么?严卿家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严助见皇帝问到自己头,却正合他的心意。躬身施礼之后,一副以国事为重的表情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太子殿下自然应该尽快赶回长安。至于元侯嘛……大漠深处汉军与匈奴人的决战已经到了最重要的关头,在这样的时候,他身负重任,却不宜轻易离开啊!请陛下明鉴。”

    皇帝刘彻听了严助的话,脸有些不以为然的表情一闪而过。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又对另外几个人问了一句。

    “卿等……以为如何呢?”

    领旨之后欲待拟诏的大夫司马相如毫不犹豫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陛下,一次元侯发来战报的时候,曾经附加了自己的意见。陛下应该还记得吧?他说退居漠北的匈奴人犹如困兽之斗,不亦逼之太急仓促开战,以免增加汉军无谓的伤亡。所以漠北战役的前期,应该采取围而不打,切断他们所有外部供应的办法,以挫败匈奴人的坚持抵抗决心……这样的话,时间很充裕,元侯即便是回长安一次,也与大局无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