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心存善念
清晨六点半,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厂房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那些铁机器已经躺在角落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怎么运转过。
由于无事可做,李少民每天都起得很晚,通常这个时候还在宿舍的铁架床上呼噜大睡。
八点的时候,王芳从家中赶来米粉厂上班,看得出来她的头是经过一番精心打理的,脸上画着淡淡的妆,穿着一套浅色系的工作服。
厂门口,李少安拿着扫把打扫卫生,这似乎都成为了他每天的任务。
厂长,打扫卫生这活交给你哥去干就行了,您哪能亲自动手呢?王芳笑盈盈地来到李少安身边。
不碍事,不费多少功夫。李少安笑道:反正现在厂里没有开工,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活动活动手脚。
王芳面露忧色,问道:厂长,咱们这厂也快开了半个月,一直都没有正式运营,水电房租工人工资,都是需要开销的地方,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不着急,再等等。
李少安心里有着自己的算盘,现在大米不够,强行将米粉厂运转起来,到时候开不了几天又会因为缺少原料停产,刚拉到的客户因为断货又得跑掉,还不如索性等到大米足够之后再正式运作。
王芳无所谓,她反正为蒋卫兵办事,哪管新米粉厂的死活,装模作样道:厂长,咱们得想想办法了。
李少安笑着将手里的扫把交给王芳,嘱咐道:我出去一下,你帮我把厂里打扫一遍。
王芳楞了一秒,心头不爽,要说自己好歹是个财务,竟然让做起打扫卫生这样的事情,却又碍于李少安的面子,不敢作,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接过扫把,在厂门口做做样子。
李少安从米粉厂出来,直接来到了平时最熟悉的一家米粉馆子,这里的牛肉粉是他最喜欢的味道。
在当地,吃米粉是按两来算,一碗米粉有二两的也有三两的,一碗粉的价格与重量对应,分二毛和三毛,这些都是普通的猪肉浇头,换成牛肉浇头要多加一毛。
李少安吃得比较多,常常一碗粉还得配上两根油条,一顿下来五毛钱。
李老板,听说你最近开了一家米粉厂,怎么还不见卖米粉呢?
还在筹备呢,到时候还请老邹多多照顾生意。
那还用说吗,一定一定。
和李少安打招呼的是这家米粉馆子的老板,姓邹,平时李少安都管他叫老邹。
这个老邹今年四十多岁,和妻子共同经营这家小米粉馆子,一干就是将近十个年头。由于口味独到,深受镇上的居民喜欢,在一众米粉馆子里很有代表性。
一边吃着,李少安一边和这老邹闲聊起来。
你这米粉馆子一天能卖掉多少米粉?
七八十斤湿粉。老邹笑呵呵说:赶上镇子赶集的日子,来吃粉的人更多,一天能卖到上百斤。
那现在你这米粉都是从老米粉厂进的货?
是啊,每天早上五点去米粉厂拉货。老邹和李少安关系不错,能说的都和李少安说了。
自己去拉便宜点,湿粉三毛钱一斤。要是让那边送过来,得三毛一。有的馆子嫌麻烦,都是让送上门的。不过我这人不怕麻烦,跑一趟的事能省几毛钱。
三毛钱一斤。
李少安低头寻思,二毛二收谷子,算上加工费剥壳去重,大米的成本价在二毛四。
做出一斤湿粉能赚六分钱,如果按照老邹的馆子,每天八十斤的需求量来算,毛利润在四块八。
要知道,整个镇上可不止老邹这一家米粉馆子,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这些天李少安没少去这些馆子里吃粉,挨个进行实地调研。
老邹这家馆子是卖得最好的,平均一天能有七八十斤,其他地方一天六十斤上下。
如果能把这杨桥镇上的馆子逐渐都抢过来,到时候米粉厂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李老板,要不要再添点粉?老邹笑得憨厚淳朴。
饱了,多谢。
从馆子里走出来,李少安心情舒畅,眼下米粉厂虽还没有正式运转,但对未来却是充满了期待。
少安?
正顾着走路,听到身后有个文文静静的声音,叫住了李少安。
李少安回头一看,面露惊讶之色,不曾想竟然是李慧茹她姐姐,李慧英。
李慧英穿着一条黑色的长裤,上衣是白色的衬衣,搭配很显眼,给人感觉干净利落。
刚才看你背影,总觉得好像是你,又怕叫错,这才轻轻喊了一声。李慧英面带笑容,向李少安示意问好。
慧英姐这是要去哪儿啊?李少安寒暄道。
刚送完孩子上学回来,年纪还小刚读幼儿园。
李少安暗忖,李慧英今年三十三,孩子刚读幼儿园,看来这孩子要得还挺晚的。
当时的计划生育国策执行严格,普通工人生都得面临下岗,像蒋卫兵这种干部是不可能多生的,所以没二胎的可能。
慧英姐要是不说,还真看不出来您孩子都有了,您这模样顶多就是是二十四五岁。
是吗,你这嘴倒是真甜,时光易逝,真有你说的这样就好咯。李慧英听了恭维的话,心里头很是高兴,不由想和李少安多聊几句,你呢,在散步吗?
李少安微笑道:这不是米粉厂过段时间就要开张了吗,最近在做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怎么个调查法?李慧英忽然对此很感兴趣。
是的,在米粉厂正式营业之前,要大致搞清楚镇上有多少家米粉馆子,每家米粉馆子一天要消耗多少米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李少安深入浅出,把这些东西简化成行军打仗的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李慧英不懂经商,向来不知道这些,不过听李少安这么讲来,倒是觉得津津有味。尤其对李少安的办事能力更加信任,渐渐明白了妹妹为什么会这么看重这个年轻人。
只是一想到李慧茹对其利用,将李少安推到蒋卫兵的对立面,以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免替李少安担心起来。
少安,你很年轻,社会很多地方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事情多为自己考虑一下。李慧英说得很隐晦,站在她的位置,也只能这样说。
李慧英的话让李少安内心大感诧异,观其神情听其语气,这话确实充满了关心之意,这倒是让李少安没有料到,李慧英和李慧茹这姐妹俩虽然长得相似,但心地却完全不同。
谢慧英姐提醒,我会记住的。
由于无事可做,李少民每天都起得很晚,通常这个时候还在宿舍的铁架床上呼噜大睡。
八点的时候,王芳从家中赶来米粉厂上班,看得出来她的头是经过一番精心打理的,脸上画着淡淡的妆,穿着一套浅色系的工作服。
厂门口,李少安拿着扫把打扫卫生,这似乎都成为了他每天的任务。
厂长,打扫卫生这活交给你哥去干就行了,您哪能亲自动手呢?王芳笑盈盈地来到李少安身边。
不碍事,不费多少功夫。李少安笑道:反正现在厂里没有开工,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活动活动手脚。
王芳面露忧色,问道:厂长,咱们这厂也快开了半个月,一直都没有正式运营,水电房租工人工资,都是需要开销的地方,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不着急,再等等。
李少安心里有着自己的算盘,现在大米不够,强行将米粉厂运转起来,到时候开不了几天又会因为缺少原料停产,刚拉到的客户因为断货又得跑掉,还不如索性等到大米足够之后再正式运作。
王芳无所谓,她反正为蒋卫兵办事,哪管新米粉厂的死活,装模作样道:厂长,咱们得想想办法了。
李少安笑着将手里的扫把交给王芳,嘱咐道:我出去一下,你帮我把厂里打扫一遍。
王芳楞了一秒,心头不爽,要说自己好歹是个财务,竟然让做起打扫卫生这样的事情,却又碍于李少安的面子,不敢作,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接过扫把,在厂门口做做样子。
李少安从米粉厂出来,直接来到了平时最熟悉的一家米粉馆子,这里的牛肉粉是他最喜欢的味道。
在当地,吃米粉是按两来算,一碗米粉有二两的也有三两的,一碗粉的价格与重量对应,分二毛和三毛,这些都是普通的猪肉浇头,换成牛肉浇头要多加一毛。
李少安吃得比较多,常常一碗粉还得配上两根油条,一顿下来五毛钱。
李老板,听说你最近开了一家米粉厂,怎么还不见卖米粉呢?
还在筹备呢,到时候还请老邹多多照顾生意。
那还用说吗,一定一定。
和李少安打招呼的是这家米粉馆子的老板,姓邹,平时李少安都管他叫老邹。
这个老邹今年四十多岁,和妻子共同经营这家小米粉馆子,一干就是将近十个年头。由于口味独到,深受镇上的居民喜欢,在一众米粉馆子里很有代表性。
一边吃着,李少安一边和这老邹闲聊起来。
你这米粉馆子一天能卖掉多少米粉?
七八十斤湿粉。老邹笑呵呵说:赶上镇子赶集的日子,来吃粉的人更多,一天能卖到上百斤。
那现在你这米粉都是从老米粉厂进的货?
是啊,每天早上五点去米粉厂拉货。老邹和李少安关系不错,能说的都和李少安说了。
自己去拉便宜点,湿粉三毛钱一斤。要是让那边送过来,得三毛一。有的馆子嫌麻烦,都是让送上门的。不过我这人不怕麻烦,跑一趟的事能省几毛钱。
三毛钱一斤。
李少安低头寻思,二毛二收谷子,算上加工费剥壳去重,大米的成本价在二毛四。
做出一斤湿粉能赚六分钱,如果按照老邹的馆子,每天八十斤的需求量来算,毛利润在四块八。
要知道,整个镇上可不止老邹这一家米粉馆子,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这些天李少安没少去这些馆子里吃粉,挨个进行实地调研。
老邹这家馆子是卖得最好的,平均一天能有七八十斤,其他地方一天六十斤上下。
如果能把这杨桥镇上的馆子逐渐都抢过来,到时候米粉厂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李老板,要不要再添点粉?老邹笑得憨厚淳朴。
饱了,多谢。
从馆子里走出来,李少安心情舒畅,眼下米粉厂虽还没有正式运转,但对未来却是充满了期待。
少安?
正顾着走路,听到身后有个文文静静的声音,叫住了李少安。
李少安回头一看,面露惊讶之色,不曾想竟然是李慧茹她姐姐,李慧英。
李慧英穿着一条黑色的长裤,上衣是白色的衬衣,搭配很显眼,给人感觉干净利落。
刚才看你背影,总觉得好像是你,又怕叫错,这才轻轻喊了一声。李慧英面带笑容,向李少安示意问好。
慧英姐这是要去哪儿啊?李少安寒暄道。
刚送完孩子上学回来,年纪还小刚读幼儿园。
李少安暗忖,李慧英今年三十三,孩子刚读幼儿园,看来这孩子要得还挺晚的。
当时的计划生育国策执行严格,普通工人生都得面临下岗,像蒋卫兵这种干部是不可能多生的,所以没二胎的可能。
慧英姐要是不说,还真看不出来您孩子都有了,您这模样顶多就是是二十四五岁。
是吗,你这嘴倒是真甜,时光易逝,真有你说的这样就好咯。李慧英听了恭维的话,心里头很是高兴,不由想和李少安多聊几句,你呢,在散步吗?
李少安微笑道:这不是米粉厂过段时间就要开张了吗,最近在做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怎么个调查法?李慧英忽然对此很感兴趣。
是的,在米粉厂正式营业之前,要大致搞清楚镇上有多少家米粉馆子,每家米粉馆子一天要消耗多少米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李少安深入浅出,把这些东西简化成行军打仗的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李慧英不懂经商,向来不知道这些,不过听李少安这么讲来,倒是觉得津津有味。尤其对李少安的办事能力更加信任,渐渐明白了妹妹为什么会这么看重这个年轻人。
只是一想到李慧茹对其利用,将李少安推到蒋卫兵的对立面,以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免替李少安担心起来。
少安,你很年轻,社会很多地方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事情多为自己考虑一下。李慧英说得很隐晦,站在她的位置,也只能这样说。
李慧英的话让李少安内心大感诧异,观其神情听其语气,这话确实充满了关心之意,这倒是让李少安没有料到,李慧英和李慧茹这姐妹俩虽然长得相似,但心地却完全不同。
谢慧英姐提醒,我会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