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轻工业
站在港口,看着波澜壮阔的海面,虽然港口上面修建了防波提,可是完全没有遮挡,一览无遗的海浪,还是显得有些高了,浪花一点点的打在岩石上面,然后化为一片的泡沫,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换个角度看去,没有大海的壮阔,却有人力的伟大,在赵信的眼里,接近一年的时间,他几乎是一手操控着这个荒岛,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城市的中心,一大群功能楼宇,甚至有一种回归了现代都市的感觉,如果不是来往众人的服饰,浓郁的宋朝风情,总是的感觉到置身八十年代的工业城市。
这就是一年的成果,这就是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结果,没有先进的科技,比起现代化的工具来说,只是一些简单的葫芦吊和塔吊,可是100多万的辛勤工人,他们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丁海军,不会比任何的城市差。
这些农民,甚至有一些,到现在,连字都不认识,对于任何朝代来说,北宋的文盲率已经低到相当的程度了,三四成的人能够写简单日常用语,认识自己的名字,甚至可以简单的读书看报,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北宋的文名,也就是在这些读书人传送出来的。
可是,那是指整个北宋,甚至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三等户以上家庭,只有衣食无忧的,才会考虑到精神生活,才会选择读书识字。
能够来到丁海军的,有什么人,一部分是厢军的家属,绝大部分,都是逃难的灾民,这些人之中,三等户有多少,就算是有,识字的又有多少。
为了普及识字,赵信已经尽了所有的努力了,他首先在工匠,一些研究者哪里,必须要强制的识字,字典,拼音,所有能够加入到东西,都已经加入到其中了,也在不懈的努力和奖励之下,让整个定海军的识字率不断提升。
可是这还不够的,赵信很清楚,知识带来的力量,有知识才更加有底蕴,发展更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现在,定海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可是整个定海军的一切,都需要赵信来主导,这就是文盲多的关系,在手下没有多少人才。
不过,能够让11世纪的宋朝,一下子发展到现在,定海军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是让人惊叹的了,没有必要再加快速度了,现在又不是兵临城下,朝不保夕的时代,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
站在海港之中,听着海风,在没有人打扰的前提下,默默的思考整个定海军的发展,赵信目前,已经不是一个人,定海军的盘子越大,他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他不能保证,一定任何的错误都不犯,那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别的不说,类似炼钢厂的这个大灾难,就不是人力所能够及,他只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这些错误变大的程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无数已经出现的细小问题之中,防微杜渐,最终形成一个制度,这个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的制度,才是改变一切的根源,现在,定海军才刚刚上路。
赵信是研究历史,虽然是宋史为主,可是宋史是研究生之后,才确定的方向,无论是在中学的历史,还是在本科学习的历史,甚至是研究生的一部分学业之中,对于中国和世界史都有涉猎。
从本质上说,他应该是算一个愤青,否则的话,放着本职工作不去做,偏偏去研究什么长弓,这已经不能够用爱好来形容了。
无论是网上看书,还是一些突如其来的空想,都是考据党,讲究的是有理有据的。
现在丁海军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了,可以说,就算是放在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能够在产值和潜力上面,跟丁海军相比的,也不多见。
别的不说,给年产量220万吨的钢铁联合体,那对于80年代之前的中国来说,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东西,这中间见识已经是次要的,技术和配方才是最重要。
赵信甚至有理由相信,目前炼钢厂掌握的催化剂的秘方之中,甚至有一些,后世都没有掌握的。
这一点,对于普通的科技树来说,有些天方夜谭了,可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的科技树来说,还真的不奇怪。
自然界有无数种化合物,就算是天然的化合物都成千上万种,别说是21世纪,就是到了32世纪,也不敢有人说,全部弄清楚它的功效了,而利用到炼铁上面,更是无数。
现代科技,更加精确,更加的讲究理论,可是跟古代,什么都敢往里面加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中间,不得不说,炼铁的一款非常出色的催化剂,它的效果可以缩短炼铁的时间7成以上,并且提升钢铁的品级,对碳的控制相当的到位,基本上,加入的数量多少,再跟时间热度配合,就可以练出一炉好钢。
这个已经逐步应用到了炼铁厂的各个方面的催化剂,实际上,是一个铁匠,不知道从哪里弄到,或许是陨石,或许是一些生物化石,或许干脆就是一些生物的遗骸。
存在就有道理,在天然已经找不到的前提下,后世怎么来实验,甚至如果不是赵信拥有卡牌系统的话,也没办法应用这么一款神奇的化合物。
卡牌系统的神奇,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这么一款神奇的化合物,也成为了丁海军发展的基础,本来应该滞后发展,并且等到资本累计起来之后,再发展的重工业,反而成为了拳头产业。
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之中,是最容易发展,并且最赚钱的行业,赵信很清楚,他也着重的调整,可是整个轻工业之花,纺织业没办法进行的前提下,轻工业无法跟钢铁为主的重工业相比的。
工业化最强的商品,是绕不过布匹了,这一点已经是被历史证明的,英国工业革命起点是蒸汽机,可是重要的标志却是珍妮纺纱机等一系列的纺织业的改革开始的。
英国为首的列强殖民者,在过去使用了无数商品,在曾经的黑奴时代,甚至用玻璃球,在土著的手中换取珍宝,这些生意的暴利,肯定是远超过纺织业的,可是历史变迁,大浪淘沙下来,到最后,最长久,最容易获得利润,并且不容易引发反弹的,却是纺织业。
以中国为例,1840年之后,到1900年左右,60年的时间,英国从最初的,只能够依靠鸦片,来消弭经济逆差,到后面,用海量布匹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让手织布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并且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利润,这就是工业和生产力的发展。
衣食住行,这本身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必要的需求,中华食物甲天下,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工业化展现在这个上面,那么衣就成为了重点。
机制布匹,不但成本低廉,同样质量也比手工的好的多,坯布的强大之处在这里显现出来。
哪怕是衣不遮体的贫民,也要有一两件可以穿出去的衣服,哪怕再怎么穷苦的人家,到了过年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能力,总要有一个念想,给孩子们添置几件新衣服。
没钱不说,有一点点的前,吃是必要的,除了吃之外,第一个选择,就是衣服,这就是纺织业的巨大市场。
哪怕是贫穷的国家,哪怕是落后的国家,也同样需要穿衣服,手工的成本跟机制的巨大差别,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利润,到1900年最有,仅仅是英国的,每年会向倾销数亿匹的布匹,这个数字,最终是一个可怕到了极点数字。
而工业,就是在这个上面赚取利润,原始棉花跟布匹之间,差额巨大的,蚕茧和丝绸之间,也同样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庞大的利润,来源于织布的难度。
丝绸尚且不说,哪怕是再怎么熟练的工人,每天能够织几寸已经非常可怕了,布匹也是一样,往往一个熟练女人,一个月一匹布就是合格的。
用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成本,最终的产量是一匹布,如果不把工钱定在相当的水准,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哪怕是妇女在闲暇时刻,这么的做做补贴家用,如果太过于廉价的话,也没有人去做。
这个利润,就是工业化的魅力所在,从珍妮纺纱机几倍的增加了纺纱的效率,再到一连串的改进,从一个纱锭到多个纱锭,再到机器推动,奇思妙想,在这个方面完美的展现出来,实际上,在英国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相当于手工业者50个,甚至100个的,都不算困难。
工业化的魅力就在于此,当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的前提下,实际上,是减少了单独的产品的工费的。
就如同大名铁匠作坊之前,中国传统的铁匠,一天能够打造两三件产品,已经算不错了,铁匠是技术活,是稀缺的工种,他们必然要从中间获取足够的利润。
经过了大名铁匠作坊的改革,用流水线和一些的现代的工业思想,大幅度的增加了产量,就算各种的成本还是以前的样子,这个人工的成本也实际上降低的。
一个人一天打一个农具,跟一百个,一千个能够相比么,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就必然要有一定的消耗,要生存,就必然要获得人工成本,如果说一个妇女,一个月可以接受500文的收入的话,一个月一匹布,人工成本就是500,那么一个月4匹呢,考虑到工作量增大,收益必须要增加,给它扩大到1200文,那么单独一匹布的成本就降低到了300文,降低了4成。
工业化,可不是几倍的增加,那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这样下来,单纯每一件产品上面的人工成本,实际上,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地步了。
这也是赵信保证高工资的根源,相对于其他成本的增加,市场和物流的成本,在工业化社会的人工成本,已经相当低了,即便压榨,也不可能获得更多,反而会引发矛盾。
虽然说,在封建社会,王权大于一切的前提下,可以用压制的方法,可是受过训练,有过现代化经验的工人会是多么可怕的,赵信也清楚,为了绳头小利,还不如提前把这个给固化掉。
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缓和阶级矛盾的一个最根本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证明出色的做法。
谈什么阶级矛盾有些远了,赵信相信,在封建社会的固有理念之下,再加上他提前介入,一定程度上面,提升工人的劳动报酬,在货币还没有贬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阶级矛盾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就算是出现了,封建王权的干预之下,也很容易解决,连发展都没有,先考虑到矛盾和破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丁海军还是快速发展吧。
在北宋发展工业,几乎肯定,要涉足到纺织业之中,他不可能放弃以纺织业为首的轻工业巨大利润。
可是现在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制约了他进入到纺织业。
纺织业的原料问题,在纺织业之中,通过细分,分成了丝绸纺织,毛纺织,棉纺织,甚至是麻纺织等诸多的领域,可是最终整个世界的选择,却是棉纺织。
棉花纤维出色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还有可塑性,让棉布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甚至是黑色人种,他们都共同认可的一种布料,那就是棉布。
丝绸认可度更高,可是普及度不够,就算是到了21世纪,丝绸也是进入到一些更高端的领域,而不是普通民众衣服。
中国的丝绸世界闻名,也在几千年来,一直都是海上贸易的主流,那是用了几千年,培养出来的巨大原料和市场,可是棉纺织,对于11世纪中国来说,真的有些太突前了,原料都不存在,让这个纺织业怎么发展。
换个角度看去,没有大海的壮阔,却有人力的伟大,在赵信的眼里,接近一年的时间,他几乎是一手操控着这个荒岛,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城市的中心,一大群功能楼宇,甚至有一种回归了现代都市的感觉,如果不是来往众人的服饰,浓郁的宋朝风情,总是的感觉到置身八十年代的工业城市。
这就是一年的成果,这就是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结果,没有先进的科技,比起现代化的工具来说,只是一些简单的葫芦吊和塔吊,可是100多万的辛勤工人,他们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丁海军,不会比任何的城市差。
这些农民,甚至有一些,到现在,连字都不认识,对于任何朝代来说,北宋的文盲率已经低到相当的程度了,三四成的人能够写简单日常用语,认识自己的名字,甚至可以简单的读书看报,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想象的,北宋的文名,也就是在这些读书人传送出来的。
可是,那是指整个北宋,甚至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三等户以上家庭,只有衣食无忧的,才会考虑到精神生活,才会选择读书识字。
能够来到丁海军的,有什么人,一部分是厢军的家属,绝大部分,都是逃难的灾民,这些人之中,三等户有多少,就算是有,识字的又有多少。
为了普及识字,赵信已经尽了所有的努力了,他首先在工匠,一些研究者哪里,必须要强制的识字,字典,拼音,所有能够加入到东西,都已经加入到其中了,也在不懈的努力和奖励之下,让整个定海军的识字率不断提升。
可是这还不够的,赵信很清楚,知识带来的力量,有知识才更加有底蕴,发展更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现在,定海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可是整个定海军的一切,都需要赵信来主导,这就是文盲多的关系,在手下没有多少人才。
不过,能够让11世纪的宋朝,一下子发展到现在,定海军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是让人惊叹的了,没有必要再加快速度了,现在又不是兵临城下,朝不保夕的时代,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
站在海港之中,听着海风,在没有人打扰的前提下,默默的思考整个定海军的发展,赵信目前,已经不是一个人,定海军的盘子越大,他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他不能保证,一定任何的错误都不犯,那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别的不说,类似炼钢厂的这个大灾难,就不是人力所能够及,他只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这些错误变大的程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无数已经出现的细小问题之中,防微杜渐,最终形成一个制度,这个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的制度,才是改变一切的根源,现在,定海军才刚刚上路。
赵信是研究历史,虽然是宋史为主,可是宋史是研究生之后,才确定的方向,无论是在中学的历史,还是在本科学习的历史,甚至是研究生的一部分学业之中,对于中国和世界史都有涉猎。
从本质上说,他应该是算一个愤青,否则的话,放着本职工作不去做,偏偏去研究什么长弓,这已经不能够用爱好来形容了。
无论是网上看书,还是一些突如其来的空想,都是考据党,讲究的是有理有据的。
现在丁海军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了,可以说,就算是放在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能够在产值和潜力上面,跟丁海军相比的,也不多见。
别的不说,给年产量220万吨的钢铁联合体,那对于80年代之前的中国来说,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东西,这中间见识已经是次要的,技术和配方才是最重要。
赵信甚至有理由相信,目前炼钢厂掌握的催化剂的秘方之中,甚至有一些,后世都没有掌握的。
这一点,对于普通的科技树来说,有些天方夜谭了,可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的科技树来说,还真的不奇怪。
自然界有无数种化合物,就算是天然的化合物都成千上万种,别说是21世纪,就是到了32世纪,也不敢有人说,全部弄清楚它的功效了,而利用到炼铁上面,更是无数。
现代科技,更加精确,更加的讲究理论,可是跟古代,什么都敢往里面加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中间,不得不说,炼铁的一款非常出色的催化剂,它的效果可以缩短炼铁的时间7成以上,并且提升钢铁的品级,对碳的控制相当的到位,基本上,加入的数量多少,再跟时间热度配合,就可以练出一炉好钢。
这个已经逐步应用到了炼铁厂的各个方面的催化剂,实际上,是一个铁匠,不知道从哪里弄到,或许是陨石,或许是一些生物化石,或许干脆就是一些生物的遗骸。
存在就有道理,在天然已经找不到的前提下,后世怎么来实验,甚至如果不是赵信拥有卡牌系统的话,也没办法应用这么一款神奇的化合物。
卡牌系统的神奇,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这么一款神奇的化合物,也成为了丁海军发展的基础,本来应该滞后发展,并且等到资本累计起来之后,再发展的重工业,反而成为了拳头产业。
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之中,是最容易发展,并且最赚钱的行业,赵信很清楚,他也着重的调整,可是整个轻工业之花,纺织业没办法进行的前提下,轻工业无法跟钢铁为主的重工业相比的。
工业化最强的商品,是绕不过布匹了,这一点已经是被历史证明的,英国工业革命起点是蒸汽机,可是重要的标志却是珍妮纺纱机等一系列的纺织业的改革开始的。
英国为首的列强殖民者,在过去使用了无数商品,在曾经的黑奴时代,甚至用玻璃球,在土著的手中换取珍宝,这些生意的暴利,肯定是远超过纺织业的,可是历史变迁,大浪淘沙下来,到最后,最长久,最容易获得利润,并且不容易引发反弹的,却是纺织业。
以中国为例,1840年之后,到1900年左右,60年的时间,英国从最初的,只能够依靠鸦片,来消弭经济逆差,到后面,用海量布匹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让手织布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并且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利润,这就是工业和生产力的发展。
衣食住行,这本身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必要的需求,中华食物甲天下,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工业化展现在这个上面,那么衣就成为了重点。
机制布匹,不但成本低廉,同样质量也比手工的好的多,坯布的强大之处在这里显现出来。
哪怕是衣不遮体的贫民,也要有一两件可以穿出去的衣服,哪怕再怎么穷苦的人家,到了过年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能力,总要有一个念想,给孩子们添置几件新衣服。
没钱不说,有一点点的前,吃是必要的,除了吃之外,第一个选择,就是衣服,这就是纺织业的巨大市场。
哪怕是贫穷的国家,哪怕是落后的国家,也同样需要穿衣服,手工的成本跟机制的巨大差别,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利润,到1900年最有,仅仅是英国的,每年会向倾销数亿匹的布匹,这个数字,最终是一个可怕到了极点数字。
而工业,就是在这个上面赚取利润,原始棉花跟布匹之间,差额巨大的,蚕茧和丝绸之间,也同样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庞大的利润,来源于织布的难度。
丝绸尚且不说,哪怕是再怎么熟练的工人,每天能够织几寸已经非常可怕了,布匹也是一样,往往一个熟练女人,一个月一匹布就是合格的。
用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成本,最终的产量是一匹布,如果不把工钱定在相当的水准,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哪怕是妇女在闲暇时刻,这么的做做补贴家用,如果太过于廉价的话,也没有人去做。
这个利润,就是工业化的魅力所在,从珍妮纺纱机几倍的增加了纺纱的效率,再到一连串的改进,从一个纱锭到多个纱锭,再到机器推动,奇思妙想,在这个方面完美的展现出来,实际上,在英国纺织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相当于手工业者50个,甚至100个的,都不算困难。
工业化的魅力就在于此,当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的前提下,实际上,是减少了单独的产品的工费的。
就如同大名铁匠作坊之前,中国传统的铁匠,一天能够打造两三件产品,已经算不错了,铁匠是技术活,是稀缺的工种,他们必然要从中间获取足够的利润。
经过了大名铁匠作坊的改革,用流水线和一些的现代的工业思想,大幅度的增加了产量,就算各种的成本还是以前的样子,这个人工的成本也实际上降低的。
一个人一天打一个农具,跟一百个,一千个能够相比么,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就必然要有一定的消耗,要生存,就必然要获得人工成本,如果说一个妇女,一个月可以接受500文的收入的话,一个月一匹布,人工成本就是500,那么一个月4匹呢,考虑到工作量增大,收益必须要增加,给它扩大到1200文,那么单独一匹布的成本就降低到了300文,降低了4成。
工业化,可不是几倍的增加,那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这样下来,单纯每一件产品上面的人工成本,实际上,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地步了。
这也是赵信保证高工资的根源,相对于其他成本的增加,市场和物流的成本,在工业化社会的人工成本,已经相当低了,即便压榨,也不可能获得更多,反而会引发矛盾。
虽然说,在封建社会,王权大于一切的前提下,可以用压制的方法,可是受过训练,有过现代化经验的工人会是多么可怕的,赵信也清楚,为了绳头小利,还不如提前把这个给固化掉。
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缓和阶级矛盾的一个最根本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证明出色的做法。
谈什么阶级矛盾有些远了,赵信相信,在封建社会的固有理念之下,再加上他提前介入,一定程度上面,提升工人的劳动报酬,在货币还没有贬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阶级矛盾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就算是出现了,封建王权的干预之下,也很容易解决,连发展都没有,先考虑到矛盾和破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丁海军还是快速发展吧。
在北宋发展工业,几乎肯定,要涉足到纺织业之中,他不可能放弃以纺织业为首的轻工业巨大利润。
可是现在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制约了他进入到纺织业。
纺织业的原料问题,在纺织业之中,通过细分,分成了丝绸纺织,毛纺织,棉纺织,甚至是麻纺织等诸多的领域,可是最终整个世界的选择,却是棉纺织。
棉花纤维出色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还有可塑性,让棉布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甚至是黑色人种,他们都共同认可的一种布料,那就是棉布。
丝绸认可度更高,可是普及度不够,就算是到了21世纪,丝绸也是进入到一些更高端的领域,而不是普通民众衣服。
中国的丝绸世界闻名,也在几千年来,一直都是海上贸易的主流,那是用了几千年,培养出来的巨大原料和市场,可是棉纺织,对于11世纪中国来说,真的有些太突前了,原料都不存在,让这个纺织业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