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第五百二十三章 茶馆

    郭大路两篇短文,搞的整个华夏议论纷纷,即便是看不惯他平素行为的一群人,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佩服郭大路这家伙的文笔。

    一个写武侠的作者,搞起纯文学来,能达到这个地步,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大路啊,我是白寿宁!”

    这几天好声音栏目的筹备工作已经到了尾声,一些人员调度以及与各个地方电视台的合作事宜都已经商谈好了,但是有些细节上的问题,电视台台长陈秉渊不敢大意,特意跑到郭大路家里请教,生恐办砸了。

    两人正在商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主管文化产业的白寿宁白二爷给郭大路打来了电话,“大路,我们这个京城话剧团已经重组完毕,现在呢,想要搞一场代表性的剧本,你之前可是答应我,要给我们剧团写一个本子哦,现在是不是该动笔了?不怕你笑话,现在话剧不好做啊,没有好的本子,就算是有好的演员也不行啊。”

    前段时间因为京都话剧团擅自以郭大路的《阿q正传》作为话剧不告而演,使得郭大路勃然大怒,炮轰话剧团,弄得整个京都话剧团臭名远扬,上级部门不得已将原本的话剧团团长调走另用,就连剧团的团员也都被打散了重组,有实力的留下,没本事的走人,很是动了一番手术。

    但是臭名已经出去了,再想洗白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更何况此时话剧团的没落已经成了大趋势,现在的小年轻都喜欢看电影,看明星的演出,已经很少有人有耐心看话剧了,只有一些小资,或者是刻意追求品味的观众,才会特意来观看话剧演出,然后对外吹嘘自己观看话剧时的情形。

    这些人看话剧不是为了欣赏话剧的内容,而是为了向别人装逼,以显示自己的品味高雅,他们这是为了看而看,真正的话剧爱好者已经不太多了,就像是现在的小剧场相声,观众也少的可怜。

    本来看的人就少,现在又因为郭大路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肯支持京都话剧团的观众已经是寥寥无几,老是这么下去,京都话剧团非死不可。

    所以现在重组之后,白寿宁第一个想到的就想借用郭大路的名气,来带动整个剧团的活力。

    “剧本?剧本早就写好了!”

    郭大路听到白寿宁的话后,毫不犹豫,“是我给你们送去,还是你们自己来拿?”

    “写好了?这么快?”

    白寿宁吃了一惊,“我现在就让新团长去你那里拿去,怎么能劳烦你亲自来送?”

    白寿宁是主管文化的大佬,他一声令下,鲜有人不敢听的,也就在通话之后不到半小时,京都话剧团的新团长邵红旗来到了郭大路家里。

    邵红旗此人,是一名老话剧演员,当年演过不少经典的话剧人物,后来从政,担任了京城话剧文化办公室的主任,主管话剧工作,有时候也去话剧院担任教学老师,在话剧界有很大的名声。

    在原来的话剧团团长被调走之后,上面考虑了一下,决定让邵红旗来接手这个烂摊子,换别的人恐怕也压不住底下的人。

    这人手腕很硬,初次到任,便将整个京都话剧团仔仔细细洗刷了一遍,但凡吃空饷没本事的人,全都被他清除,一下子让整个话剧团的员工减少了一半,然后他从各地剧团开始挖人,又把他的几个得意门徒叫到了身边,将近半年的时间,才将京都话剧团进行了重组。

    现在得了白寿宁的吩咐后,他不敢怠慢,直接就从话剧团赶到了郭大路家里。

    这人有五十来岁,长得很结实,与同龄人的大腹便便截然不同,身上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精气神。

    “郭爷,白主任都给我说了,他让我来向您这里拿剧本,我琢磨着啊,光来拿剧本可不行。这剧本是剧本,表演是表演,我们要是不能了解您这剧本的思路,我们肯定就演不好。所以,我想请您有空的话,去我们剧团指导一下,给我们讲一下剧本中人物的特征与形象,不然的话,这人物形象光凭猜测的话,根本就丰满不了。”

    这人很会说话,但却隐隐有一种很难发现的傲气,虽然隐藏的极深,但还是被郭大路给看了出来。

    “邵老师,您可千万别喊我郭爷,你这年纪这么喊我,那是折我的寿!”

    华夏话剧界就没有不知道邵红旗的,郭大路对此人也早有耳闻,“您还别说,我还真想去你们话剧团走一趟,这个剧本先给你,三天后,我再去你们剧团学习一下。”

    邵红旗道:“那好,我就喊你大路吧!”

    他很是虚心的请教道:“大路,你这个话剧的名字叫什么?”

    郭大路从书房里拿出一个装订好的本子,“你来看看吧!”

    邵红旗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看了看封面上的大字,“茶馆?这说的是茶馆里发生的事情吗?”

    郭大路笑道:“是啊,邵老师拿回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地方不对,还请您指教一下。”

    “不敢,不敢!您是文学家,我是个演戏的,我哪有资格指教您呢?”

    他拿着郭大路的话剧剧本回到团里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翻阅。

    他这人看书有个习惯,一般都会看三遍,第一遍看,乃是飞快的扫视,只看大略,第二遍则是从新将书籍的思路以及里面的人物进行一下分析,到了第三遍才是精读细读,务求将整部书里的事件人物形象都给完全消化。

    但是郭大路给他的这个剧本,他看到第一遍就被惊着了!

    这个话剧的背景,是京都的老茶馆,一个小茶馆几十年的兴衰,以茶馆中来来来往往的客人,描绘出了时代变迁中的底层百姓处境,以及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前后的社会情况。

    这部话剧以小见大,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里面出现了十几个人物,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他的职业以及品性个性,关键是剧本中透露出来的浓浓的京片子味道,实在是太贴切当时的社会环境了。

    邵红旗搞了一辈子话剧,深知话剧的难搞,自从建国以来,华夏的话剧就一直没有得到创新的机会,不是不想创新,但写了很多剧本在台上排练,全都不足以作为剧团里的保留节目,就一直没有一个代表性的节目。

    郭大路虽然在业内是个文学怪才,但写小说与写话剧毕竟还是有不同之处,邵红旗不怎么相信郭大路能把话剧写好。

    但这部《茶馆》看完之后,邵红旗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他此时虽然没能将里面的人物形象吃透,但心中却隐隐生出来一个感觉,“或许华夏建国以来,堪称不朽的话剧节目已经诞生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