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反动
未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军虽然数败秦军,可秦军却越战越强。战争之外,他隐隐感觉到了战争背后的天命。存在即合理,如果秦制不合理,它为什么会存在?秦国为什么能壮大?
譬如商鞅与吴起的变法,商鞅变法人死法存,吴起变法身死法灭,两国变法的差异体现出变法背后的天命——如果秦国是整个天下,那变法就是秦国的天命;如果楚国是整个天下,那不变法就是楚国的天命。
如今这个天下,变法此起彼伏一百余年,各国争相变法,若是没有变法的天命,为何各国皆变法?秦国变法成功战无不胜、越战越强;关东诸国尔虞我诈,争相贿秦。若非存在秦制统一天下的天命,秦国为何能逐步壮大,又为何连连惨败还能死中得生?
秦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楚国离开东地就不断碰壁。哪怕现在郢师势如破竹攻破峣关,新编师旅的士卒也无时不想着回家,且逃者不绝。这是把他们当同袍看待,不加约束的结果。可这又何尝不是天命不在楚的具体体现?他们只适合人人告奸、斩首升爵的秦制,不适合荣誉至上、亲如兄弟的楚制。士卒如此,天下便不如此?
如今的楚国特立独行,似乎不应该存在于人世间。秦国虽然人人唾骂,但秦国庶民真正反抗过?不全生,毋宁死,秦国治下他们zìshā过?没有,都没有!刚刚被征服的韩人、刚刚被征服的赵人、刚刚被征服的齐人,他们都迅速融入秦国这架战争机器,成为上面的螺丝钉。
不管心中如何地不愿意,不管多么不想承认这个事实,熊荆越来越明白一件事情秦制才适合统治这片土地,楚制早已不合时宜。换而言之,就像此时沔水上的两军舟师,赵政做的事情再残酷也是顺应天命,自己做的事情再伟大也是逆天而行。
秦军舟师南下,大司马府紧急拟定对策。诸多讯文连续发到峣关,就是想要知道他的意见。可惜他没有意见,从早上到现在他仅仅是沉默下来、安静下来,思索一切。而思索的答案就是赵政是顺应天命的进步者,他是逆天而行的反动者。
如果年轻十岁,他不介意做个逆天而行的反动者,但把他两世活过的年月全部加起来,他已年过五十。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很清楚个人确实可以营造时势,但那是借势造势,绝不是背势造势;他也清楚如何才能顺势,然而他做不到,楚国也做不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想起孔子的时候,庄无地和淖信走了进来。
“时日将晚,敢请大王回讯。”庄无地小声揖道。今日本该是出蓝田谷的日子,可惜从早上起,幕府都未曾下达出谷的军命,也未曾通报陈仓道的战情。
“无讯。”熊荆看着他道,目光无比清澈。
“无……”大王从早上思考到现在,结果却是无讯,庄无地和淖信都错愕不已。
“听天命,尽人事。大司马府、成通处置已托,寡人无讯。”熊荆缓缓说道。
“可、”淖信上前一步,上前发现自己逾礼,又退了回去。
“大王既言尽人事,”庄无地没有淖信那么激动。“大王又为何不尽人事?”
“寡人如何尽人事?!”熊荆苦笑。“不与秦人议和,乃是朝决定策;秦人造出五桨大翼,非楚国所能阻;秦人故布疑阵,然知彼司仍在战前侦破秦人虚实;成通庞暖欲行关门之计,未必就不可行,秦人动作虽早,然鱼关上游险阻无数……”
激动中,熊荆一口气把上面的话全说了出来,脸色苦笑更甚。“楚国所行之事并无错谬,诸臣将卒亦无懈怠,这已是尽人事!”
“然若成通战败……”熊荆激动,庄无地也有些激动。大泽之上己方战舟不及两百艘,秦军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他如何不担心。
“若成通战败……,远隔千里,我等又如何能让成通不败?!”熊荆大声反问道。
“大王……”雨季飞讯不通,即便飞讯能够连通沮邑,又能怎么样?秦军一过鱼关,楚军就必须与之决一死战,不然就要失去南郑盆地,同时也将失去巴蜀。熊荆的话击碎庄无地最后一丝憧憬,他语带悲色的喊了一声大王。
“是胜是败,皆有天意。”熊荆叹息道。“让太卜祭祀占卜吧。”
“唯。”淖信刚才逾礼,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对于发生在一千里外的一场会战,自己这些人确实只能等待消息,他答应一声,便要出去回讯。
“敢问我军若何?”庄无地也冷静了下来。
“焚烧栈道,准备拔营。”熊荆神色再度冷峻,简短答道。
“唯。”庄无地也答应了一声,这次他没有半点犹豫,很快便出了大幕。但帐外的将率不似他和淖信这般冷静,焚烧栈道的军命一下达,将率就闯了进来。
“大王为何……”冲动的若敖独行闯入幕府就大声高问。
“无礼!”长姜怒斥,帐内甲士也尽数目之。
“臣见过大王,敢问大王为何下令焚烧栈道?”邓遂、养虺、鄂乐等人比他老道,知道行礼之后再反问。
“秦人已造出近千艘卒翼战舟,舟师将于成通于大泽一战。”熊荆知道诸将会闯进来,并未责怪。他用最简单的话语描述当下的现状。
“啊?!”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秦人怎能造出战舟?”鄂乐一个劲的摇头“不能啊!”
“侯谍亲见秦人战舟,郦司尹以为凭秦国少府工匠和数十万隶臣,三个月或可造千艘。”熊荆一口气答道。“假君逯杲今日天明于鸳鹜山下亲眼目睹秦人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
讯文皆在此处,你等一观吧。”
熊荆说话时大幕里极度寂静,震惊不安的将率看着邓遂、养虺等人翻看讯文,他们看完,讯文又传了下来。
“我军……”邓遂本想问我军当如何,然而不知为何,他突然对着熊荆深深一揖,道“臣敬受命。”
“臣敬受命!”邓遂带头,帐中将率都向熊荆揖礼,而后尽数告退。熊荆看着他们退下,这不是忠诚,而是信任,将率信任自己能带着他们再度胜利。可若是成通真战败了,自己真能吗?
一个人的时候熊荆可以冷静,与将卒处在一起,他的心就会滚烫发热,他不能辜负他们!
成通如果战败,汉水下游不管,苴地必要死守,大司马府命令各军退往苴地而非沔水下游完全正确。只要守住苴地,秦军无法入川,秦国缺粮的困境就不能接触。
巴蜀以外,诸水交汇的大梁,南北济水交汇的陶邑,以及齐国芝罘、东海琅琊港,这些地方都要马上设备,最简单的就是在城邑附近沉舟阻塞。
不论造府技术上准备的如何,都要马上建造或者改装大翼炮舰。确实,如果在四百米距离上开炮,只要七十七秒双方就会相撞。如果两百米距离上开炮,相撞的时间根本来不及装填再度开火。可有一个事实被试验大翼炮舰的舟师士卒故意遗忘如果炮舰不与敌舟相撞呢?
如果大翼炮舰不与敌舟相撞,而是一直与敌舟保持一两百米的距离,时间就不是七十七秒了。也许七分钟,也许十七分钟,也许更久。七分钟也好,十七分钟也罢,三桨战舟都不是风帆战列舰,它们的船舷板很薄,哪怕是十斤炮,也能打烂它的舟板。
炮舰以外,还早也要迅速多造。成通一旦战败,商贾的信心将一落千丈。没有信心,楚钱将大幅贬值,物价飞速上涨,整个关东都会恐慌,而越恐慌物价就越高昂。不但要加速建造海舟,还要尽快打一场胜仗鼓舞人心,终止恐慌……
餔时起,熊荆开始在楚纸写出一条条对策,这就是他的回讯,写到高春太阳落山,才草草写完。“速传至郢都!”看着等候多时的淖信,他说道。
“唯。”淖信灿烂的笑起,他觉得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大王回来了。
他灿烂笑起的时候,大泽之上,旗舰上的成通几欲哭起——上午派去鱼关阻截秦军的最后一艘越人战舟正徐徐沉没,以为在几百里外的秦军舟师突然出现他面前。
“禀将军,司马将军言,既已不可退,那便与秦人一战!赵人陆上水上,皆可胜秦。”飞讯官意会着司马尚战舟上打来的旗语,如此禀告。
“禀将军,公孙将军也如此言之。”另一名飞讯官说道。
“禀将军,巴人请战!”更急切的一个声音。
上午军议,虽然已经决定不习水战的各师退至沮邑,但同时也决定火炮、马匹、军资等舟楫也退至沮邑。沮邑本就不是什么大邑,码头有限,以为秦人明后日才南下的诸将让辎重舟队先行撤退,他们明日再退,一念之差的结果就是退无可退。
“将军……”成墨笔直站在成通身后,他没有指责,只有与全军同归于尽的决心。
“叔父…”成夔也在成通身后,他的长弓已经上弦。
“准彼等入阵,务保持队形。击鼓!”成通再无沮丧,振奋中他大喊起来。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军虽然数败秦军,可秦军却越战越强。战争之外,他隐隐感觉到了战争背后的天命。存在即合理,如果秦制不合理,它为什么会存在?秦国为什么能壮大?
譬如商鞅与吴起的变法,商鞅变法人死法存,吴起变法身死法灭,两国变法的差异体现出变法背后的天命——如果秦国是整个天下,那变法就是秦国的天命;如果楚国是整个天下,那不变法就是楚国的天命。
如今这个天下,变法此起彼伏一百余年,各国争相变法,若是没有变法的天命,为何各国皆变法?秦国变法成功战无不胜、越战越强;关东诸国尔虞我诈,争相贿秦。若非存在秦制统一天下的天命,秦国为何能逐步壮大,又为何连连惨败还能死中得生?
秦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楚国离开东地就不断碰壁。哪怕现在郢师势如破竹攻破峣关,新编师旅的士卒也无时不想着回家,且逃者不绝。这是把他们当同袍看待,不加约束的结果。可这又何尝不是天命不在楚的具体体现?他们只适合人人告奸、斩首升爵的秦制,不适合荣誉至上、亲如兄弟的楚制。士卒如此,天下便不如此?
如今的楚国特立独行,似乎不应该存在于人世间。秦国虽然人人唾骂,但秦国庶民真正反抗过?不全生,毋宁死,秦国治下他们zìshā过?没有,都没有!刚刚被征服的韩人、刚刚被征服的赵人、刚刚被征服的齐人,他们都迅速融入秦国这架战争机器,成为上面的螺丝钉。
不管心中如何地不愿意,不管多么不想承认这个事实,熊荆越来越明白一件事情秦制才适合统治这片土地,楚制早已不合时宜。换而言之,就像此时沔水上的两军舟师,赵政做的事情再残酷也是顺应天命,自己做的事情再伟大也是逆天而行。
秦军舟师南下,大司马府紧急拟定对策。诸多讯文连续发到峣关,就是想要知道他的意见。可惜他没有意见,从早上到现在他仅仅是沉默下来、安静下来,思索一切。而思索的答案就是赵政是顺应天命的进步者,他是逆天而行的反动者。
如果年轻十岁,他不介意做个逆天而行的反动者,但把他两世活过的年月全部加起来,他已年过五十。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很清楚个人确实可以营造时势,但那是借势造势,绝不是背势造势;他也清楚如何才能顺势,然而他做不到,楚国也做不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想起孔子的时候,庄无地和淖信走了进来。
“时日将晚,敢请大王回讯。”庄无地小声揖道。今日本该是出蓝田谷的日子,可惜从早上起,幕府都未曾下达出谷的军命,也未曾通报陈仓道的战情。
“无讯。”熊荆看着他道,目光无比清澈。
“无……”大王从早上思考到现在,结果却是无讯,庄无地和淖信都错愕不已。
“听天命,尽人事。大司马府、成通处置已托,寡人无讯。”熊荆缓缓说道。
“可、”淖信上前一步,上前发现自己逾礼,又退了回去。
“大王既言尽人事,”庄无地没有淖信那么激动。“大王又为何不尽人事?”
“寡人如何尽人事?!”熊荆苦笑。“不与秦人议和,乃是朝决定策;秦人造出五桨大翼,非楚国所能阻;秦人故布疑阵,然知彼司仍在战前侦破秦人虚实;成通庞暖欲行关门之计,未必就不可行,秦人动作虽早,然鱼关上游险阻无数……”
激动中,熊荆一口气把上面的话全说了出来,脸色苦笑更甚。“楚国所行之事并无错谬,诸臣将卒亦无懈怠,这已是尽人事!”
“然若成通战败……”熊荆激动,庄无地也有些激动。大泽之上己方战舟不及两百艘,秦军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他如何不担心。
“若成通战败……,远隔千里,我等又如何能让成通不败?!”熊荆大声反问道。
“大王……”雨季飞讯不通,即便飞讯能够连通沮邑,又能怎么样?秦军一过鱼关,楚军就必须与之决一死战,不然就要失去南郑盆地,同时也将失去巴蜀。熊荆的话击碎庄无地最后一丝憧憬,他语带悲色的喊了一声大王。
“是胜是败,皆有天意。”熊荆叹息道。“让太卜祭祀占卜吧。”
“唯。”淖信刚才逾礼,但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对于发生在一千里外的一场会战,自己这些人确实只能等待消息,他答应一声,便要出去回讯。
“敢问我军若何?”庄无地也冷静了下来。
“焚烧栈道,准备拔营。”熊荆神色再度冷峻,简短答道。
“唯。”庄无地也答应了一声,这次他没有半点犹豫,很快便出了大幕。但帐外的将率不似他和淖信这般冷静,焚烧栈道的军命一下达,将率就闯了进来。
“大王为何……”冲动的若敖独行闯入幕府就大声高问。
“无礼!”长姜怒斥,帐内甲士也尽数目之。
“臣见过大王,敢问大王为何下令焚烧栈道?”邓遂、养虺、鄂乐等人比他老道,知道行礼之后再反问。
“秦人已造出近千艘卒翼战舟,舟师将于成通于大泽一战。”熊荆知道诸将会闯进来,并未责怪。他用最简单的话语描述当下的现状。
“啊?!”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秦人怎能造出战舟?”鄂乐一个劲的摇头“不能啊!”
“侯谍亲见秦人战舟,郦司尹以为凭秦国少府工匠和数十万隶臣,三个月或可造千艘。”熊荆一口气答道。“假君逯杲今日天明于鸳鹜山下亲眼目睹秦人战舟遮蔽沔水、数不胜数……。
讯文皆在此处,你等一观吧。”
熊荆说话时大幕里极度寂静,震惊不安的将率看着邓遂、养虺等人翻看讯文,他们看完,讯文又传了下来。
“我军……”邓遂本想问我军当如何,然而不知为何,他突然对着熊荆深深一揖,道“臣敬受命。”
“臣敬受命!”邓遂带头,帐中将率都向熊荆揖礼,而后尽数告退。熊荆看着他们退下,这不是忠诚,而是信任,将率信任自己能带着他们再度胜利。可若是成通真战败了,自己真能吗?
一个人的时候熊荆可以冷静,与将卒处在一起,他的心就会滚烫发热,他不能辜负他们!
成通如果战败,汉水下游不管,苴地必要死守,大司马府命令各军退往苴地而非沔水下游完全正确。只要守住苴地,秦军无法入川,秦国缺粮的困境就不能接触。
巴蜀以外,诸水交汇的大梁,南北济水交汇的陶邑,以及齐国芝罘、东海琅琊港,这些地方都要马上设备,最简单的就是在城邑附近沉舟阻塞。
不论造府技术上准备的如何,都要马上建造或者改装大翼炮舰。确实,如果在四百米距离上开炮,只要七十七秒双方就会相撞。如果两百米距离上开炮,相撞的时间根本来不及装填再度开火。可有一个事实被试验大翼炮舰的舟师士卒故意遗忘如果炮舰不与敌舟相撞呢?
如果大翼炮舰不与敌舟相撞,而是一直与敌舟保持一两百米的距离,时间就不是七十七秒了。也许七分钟,也许十七分钟,也许更久。七分钟也好,十七分钟也罢,三桨战舟都不是风帆战列舰,它们的船舷板很薄,哪怕是十斤炮,也能打烂它的舟板。
炮舰以外,还早也要迅速多造。成通一旦战败,商贾的信心将一落千丈。没有信心,楚钱将大幅贬值,物价飞速上涨,整个关东都会恐慌,而越恐慌物价就越高昂。不但要加速建造海舟,还要尽快打一场胜仗鼓舞人心,终止恐慌……
餔时起,熊荆开始在楚纸写出一条条对策,这就是他的回讯,写到高春太阳落山,才草草写完。“速传至郢都!”看着等候多时的淖信,他说道。
“唯。”淖信灿烂的笑起,他觉得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大王回来了。
他灿烂笑起的时候,大泽之上,旗舰上的成通几欲哭起——上午派去鱼关阻截秦军的最后一艘越人战舟正徐徐沉没,以为在几百里外的秦军舟师突然出现他面前。
“禀将军,司马将军言,既已不可退,那便与秦人一战!赵人陆上水上,皆可胜秦。”飞讯官意会着司马尚战舟上打来的旗语,如此禀告。
“禀将军,公孙将军也如此言之。”另一名飞讯官说道。
“禀将军,巴人请战!”更急切的一个声音。
上午军议,虽然已经决定不习水战的各师退至沮邑,但同时也决定火炮、马匹、军资等舟楫也退至沮邑。沮邑本就不是什么大邑,码头有限,以为秦人明后日才南下的诸将让辎重舟队先行撤退,他们明日再退,一念之差的结果就是退无可退。
“将军……”成墨笔直站在成通身后,他没有指责,只有与全军同归于尽的决心。
“叔父…”成夔也在成通身后,他的长弓已经上弦。
“准彼等入阵,务保持队形。击鼓!”成通再无沮丧,振奋中他大喊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