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五章 贾诩毒计背后
胡轸大败而回后,令董卓暴怒不已,虽然免除了他的死罪,但却将职务一撸到底,再不肯信任他。胡轸被吕布陷害,本来就百口莫辩,如今再被主公罢免职务,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
就在胡轸战败后的次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利用董卓入朝觐见的机会将其诛杀,随后联合执政朝政。此时,赋闲在家的胡轸在估量形势后,决定加入王允阵营,但让他失望时,作为董卓旧将,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王允诛杀董卓后,吕布劝他尽诛董卓党羽,以防这些人聚众作乱,但被王允拒绝。但同时,王允却又迟迟不颁发赦罪诏书,导致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举兵反叛。
王允闻讯后,才想起应该重用胡轸,于是匆忙派他和徐荣出兵平叛,非凉州出身的徐荣此时也归降朝廷。
然而令王允想不到的是,胡轸早已“反水”,暗中投靠了李傕、郭汜。所以一到新丰城,胡轸便率部投降,并联合李傕等人进攻徐荣。
徐荣腹背受敌、独木难支,最终战死沙场。《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写道:“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就这样,又一位凉州名将被胡轸坑死在沙场。
胡轸联合李傕等人击杀徐荣后,又跟随他们攻入长安,逼走吕布、杀死王允,并挟持献帝为傀儡。叛军占据长安后,各首领“沐猴而冠”,都给自己加官进爵:
李傕自封为扬武将军,郭汜自封为扬烈将军,至于胡轸、樊稠等人皆自称中郎将。胡轸自封为中郎将后,又占据司隶校尉的要职,频频援引私党、干涉朝政,变得更加飞扬跋扈。
胡轸的结局极富戏剧性。按照史书的说法,胡轸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因与僚属、司隶左冯翊功曹游殷先前有很深的矛盾,所以上任没多久,便找借口诬陷游殷,并将他处死。
游殷死后,胡轸每晚都梦到他作祟索命,由此患上重病,没一刻能得到安宁。如此持续月余时间,胡轸竟然被活活吓死。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裴注引《三辅决录注》这些描述的:
殷先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轸诬构杀殷。殷死月馀,轸得疾患,自说但言“伏罪,伏罪,游功曹将鬼来”。於是遂死。
回说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李傕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
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这一切的源头,皆因王允一意孤行,没有及时赦免董卓手下将领所致,如果让李陵来做,此时赦免他们,当能收服之。
其中两个谋士最令李陵关注,一是李儒,二是贾诩,至于贾诩的毒计“反攻长安”,李陵也不打算追究了!
《后汉书董卓传》贾诩自己解释了他的行为:“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也就是说是因为贾诩想保命。
事实上,确实跟保命有关,但远不止保命而已。贾诩之所以不把东汉朝廷当回事,甚至有可能蓄意搞得天下大乱,背后有极深的背景,那就是凉州豪族与东汉政府恩怨情仇。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据后世宗谱记载,本出于洛阳贾氏,至其父贾龚时以武官迁居凉州,成为凉州豪族。就算这个宗谱是后代给祖宗贴金不太可靠,但贾诩年纪轻轻就获举孝廉,而且与凉州名流阎忠等多有交流,还是豪族的可能性较大。
凉州,大体上跟今天的甘肃省重合,又分为陇右、河西两个区块,陇右是今天甘肃省地图下面那一坨,河西则是上面的长条部分。陇右开发较早,春秋时代以前就是秦人的农牧据点,是华夏与西戎交战的前线,河西情况则比较特殊。
在汉代以前,河西是印欧人部族月氏、乌孙的角力场,月氏人曾经阵斩乌孙王难兜靡,独霸河西,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赶走,月氏王的头盖骨也成了匈奴单于的酒器,河西走廊成为匈奴辖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汉名将霍去病收复河西。为了割断祁连山南北的羌族与匈奴的联系,汉武帝将陇右、河西设置为凉州,大迁关东贫民、罪犯充实河西四郡,意图将凉州打造成汉朝坚实的桥头堡,进而经营西域。
凉州地域广大,境内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农耕、畜牧等多种经济并存。不论是陇右还是河西,凉州的汉人并不仅在狭小的绿洲和山间盆地里农耕,还在广大的草场上放牧。
加上祁连山以南的羌族和大漠以北的匈奴的影响,以及当地本有众多胡族如小月氏与汉人杂居,使汉代的凉州人形成了勇武善战的传统。
而凉州豪族也发挥所长,主要以军功作为进身之阶,西汉名将赵充国、辛庆忌等都是凉州人,飞将军李广的活跃时间虽然在设置凉州之前,但其家乡陇西成纪也在凉州区域内。
两汉之际,河西五郡豪族推举在凉州根基深厚的关中豪族窦融为首,归顺汉光武帝刘秀,率凉州兵及羌、小月氏等数万人,配合汉军,在平定陇右隗嚣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地位进一步上升,在东汉政权中形成了西北功臣集团。
然而凉州豪族在地位上升的同时,也伴随着危机的加剧,因为青海一带的羌人趁新莽末年的混乱,已经侵入河西、陇右,与汉族的矛盾加剧,最终爆发了影响东汉国运的汉羌战争。
而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实行关东本位政策,西都长安地位下降,长安的屏障凉州更加显得无足轻重。
就在胡轸战败后的次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利用董卓入朝觐见的机会将其诛杀,随后联合执政朝政。此时,赋闲在家的胡轸在估量形势后,决定加入王允阵营,但让他失望时,作为董卓旧将,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王允诛杀董卓后,吕布劝他尽诛董卓党羽,以防这些人聚众作乱,但被王允拒绝。但同时,王允却又迟迟不颁发赦罪诏书,导致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举兵反叛。
王允闻讯后,才想起应该重用胡轸,于是匆忙派他和徐荣出兵平叛,非凉州出身的徐荣此时也归降朝廷。
然而令王允想不到的是,胡轸早已“反水”,暗中投靠了李傕、郭汜。所以一到新丰城,胡轸便率部投降,并联合李傕等人进攻徐荣。
徐荣腹背受敌、独木难支,最终战死沙场。《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写道:“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就这样,又一位凉州名将被胡轸坑死在沙场。
胡轸联合李傕等人击杀徐荣后,又跟随他们攻入长安,逼走吕布、杀死王允,并挟持献帝为傀儡。叛军占据长安后,各首领“沐猴而冠”,都给自己加官进爵:
李傕自封为扬武将军,郭汜自封为扬烈将军,至于胡轸、樊稠等人皆自称中郎将。胡轸自封为中郎将后,又占据司隶校尉的要职,频频援引私党、干涉朝政,变得更加飞扬跋扈。
胡轸的结局极富戏剧性。按照史书的说法,胡轸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因与僚属、司隶左冯翊功曹游殷先前有很深的矛盾,所以上任没多久,便找借口诬陷游殷,并将他处死。
游殷死后,胡轸每晚都梦到他作祟索命,由此患上重病,没一刻能得到安宁。如此持续月余时间,胡轸竟然被活活吓死。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裴注引《三辅决录注》这些描述的:
殷先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轸诬构杀殷。殷死月馀,轸得疾患,自说但言“伏罪,伏罪,游功曹将鬼来”。於是遂死。
回说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李傕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
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这一切的源头,皆因王允一意孤行,没有及时赦免董卓手下将领所致,如果让李陵来做,此时赦免他们,当能收服之。
其中两个谋士最令李陵关注,一是李儒,二是贾诩,至于贾诩的毒计“反攻长安”,李陵也不打算追究了!
《后汉书董卓传》贾诩自己解释了他的行为:“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也就是说是因为贾诩想保命。
事实上,确实跟保命有关,但远不止保命而已。贾诩之所以不把东汉朝廷当回事,甚至有可能蓄意搞得天下大乱,背后有极深的背景,那就是凉州豪族与东汉政府恩怨情仇。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据后世宗谱记载,本出于洛阳贾氏,至其父贾龚时以武官迁居凉州,成为凉州豪族。就算这个宗谱是后代给祖宗贴金不太可靠,但贾诩年纪轻轻就获举孝廉,而且与凉州名流阎忠等多有交流,还是豪族的可能性较大。
凉州,大体上跟今天的甘肃省重合,又分为陇右、河西两个区块,陇右是今天甘肃省地图下面那一坨,河西则是上面的长条部分。陇右开发较早,春秋时代以前就是秦人的农牧据点,是华夏与西戎交战的前线,河西情况则比较特殊。
在汉代以前,河西是印欧人部族月氏、乌孙的角力场,月氏人曾经阵斩乌孙王难兜靡,独霸河西,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赶走,月氏王的头盖骨也成了匈奴单于的酒器,河西走廊成为匈奴辖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汉名将霍去病收复河西。为了割断祁连山南北的羌族与匈奴的联系,汉武帝将陇右、河西设置为凉州,大迁关东贫民、罪犯充实河西四郡,意图将凉州打造成汉朝坚实的桥头堡,进而经营西域。
凉州地域广大,境内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农耕、畜牧等多种经济并存。不论是陇右还是河西,凉州的汉人并不仅在狭小的绿洲和山间盆地里农耕,还在广大的草场上放牧。
加上祁连山以南的羌族和大漠以北的匈奴的影响,以及当地本有众多胡族如小月氏与汉人杂居,使汉代的凉州人形成了勇武善战的传统。
而凉州豪族也发挥所长,主要以军功作为进身之阶,西汉名将赵充国、辛庆忌等都是凉州人,飞将军李广的活跃时间虽然在设置凉州之前,但其家乡陇西成纪也在凉州区域内。
两汉之际,河西五郡豪族推举在凉州根基深厚的关中豪族窦融为首,归顺汉光武帝刘秀,率凉州兵及羌、小月氏等数万人,配合汉军,在平定陇右隗嚣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地位进一步上升,在东汉政权中形成了西北功臣集团。
然而凉州豪族在地位上升的同时,也伴随着危机的加剧,因为青海一带的羌人趁新莽末年的混乱,已经侵入河西、陇右,与汉族的矛盾加剧,最终爆发了影响东汉国运的汉羌战争。
而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实行关东本位政策,西都长安地位下降,长安的屏障凉州更加显得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