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借董卓的手
在救火的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宫女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
《三国演义》第六回《匿玉玺孙坚背约》写道:
诸侯联军打败董卓,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行时焚烧宫室民宅,发掘陵墓坟冢。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大火,设军帐于建章殿上。
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具女尸,项挂一锦囊,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匣一看,里面是一玉玺。这皇帝的印章,四寸见方,上镌五龙交纽,有篆文八字,刻了一句吉谶: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程普见之告诉孙坚,此乃传国玉玺,得之者必有“登九五之分”。
九五之分,就是说有做皇帝的鸿运!
《三国演义》的描述是根据《吴书》、《山阳公载记》等书的记载,尽管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认为孙坚于联军中最以忠烈著称,断不会私匿汉之神器,否定了孙坚匿玺背盟之说,然而他却并没有否定有传国玉玺这么件要紧东西。
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这甄宫井是普通的井吗?这个宫女又是何人?为何她的脖子上挂着传国玉玺?
这“甄宫井”要说它普通,那是普通之极,要说她不普通,它又确实特殊,“传国玉玺”埋入其中长达十余年之久。
而这宫女是谁缺乏考证,而她脖子上挂着传国玉玺,众多的看法是“机缘巧合”,宫女在乱兵中被杀,掉入这口井中,然后带着玉玺的掌印太监混乱中跑到甄宫井附近,眼见情势危急,又不想把玉玺还回去,于是把玉玺丢入井中去了。
也或者是他抱着玉玺正想逃,突然被赶上来的士兵杀死,然后玉玺跌落井中,当然当时混乱,除了死去的太监,无人知道掉进去的是玉玺。
接着再次的机缘巧合之下,玉玺和这位宫女的脖子,在某个时间段里相遇了,缠挂在一起,直到被发掘!
李陵当然没有早早想起这个事件,要不然他不说提前收起玉玺,用个假的代替,至少也会早早在玉玺上留下气运标记,以备随时找到。
三是“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事件,有人认为董卓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言归正传,回到眼前,面对早有不臣之心的董卓,李陵遥控着少帝刘辩“装聋作哑”。
这时候陈留王刘协果断出来表现了,先是大胆地催马上前,然后又问了一遍袁绍刚才问过的问题——叱曰:“来者何人?!”
然后胖子一脸傲慢,说道:“我是西凉刺史董卓。”
陈留王又问:“你是要造反么?”
董卓虽然心里有这么个想法,但是他现在连京城还没进去呢,哪敢当众答应,连忙说道:“微臣不敢。”
陈留王道:“那么,你是个忠臣了?不是来劫驾?而是来保驾的?”
董卓连忙答应:“当然,当然,臣就是来保驾的。”
陈留王一听董卓这么说,语气里加上了三分威严,三分肃穆道:“既然是来保驾的,皇帝就在这里,你为何至今连马都不下?”
董卓一听赶忙下马,跪在道边。陈留王这才满意,说道:“董卓,你今天既然是来保驾的,那么就赶快把我们护送回京,你放心,你的功劳,皇帝一定会记住的。”
就这样这董卓借着这个机会进了京,一发不可收拾,然后还有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传国玉玺不见了!
李陵放任董卓施为,正合他的本意,大汉朝已经腐朽不堪了,就犹如重病垂危的人,重病还需重药治,李陵就是要借董卓的手,大力整顿朝堂。
至于会不会hold不住董卓?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失控,手握一大把封神牌的男人,怎么可能会怕区区一个老流氓,别看董卓以后会嚣张至极,但到时候还不是任他拿捏。
“就跟割韭菜一样轻松惬意!”李陵如是觉得。
然而当他听到“传国玉玺不见了!”时,也是震惊了!这时候他才想起来,《三国演义》中的确有这段,而且后来玉玺被诸侯之一的孙坚率先找到,被其视之为吉祥之兆,有心将玉玺占为己有。
然后是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了盟主袁绍。袁绍也想要这传国玉玺,就又演出了好多幕大戏来。
有人说袁绍立即扣押孙坚的妻子逼孙坚交出了玉玺;三国演义则说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和袁绍一伙的刘表截击而死,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
不管怎么说,袁绍也好,袁术也好,最后都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了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
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悲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
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三国演义》第六回《匿玉玺孙坚背约》写道:
诸侯联军打败董卓,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行时焚烧宫室民宅,发掘陵墓坟冢。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大火,设军帐于建章殿上。
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具女尸,项挂一锦囊,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匣一看,里面是一玉玺。这皇帝的印章,四寸见方,上镌五龙交纽,有篆文八字,刻了一句吉谶: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程普见之告诉孙坚,此乃传国玉玺,得之者必有“登九五之分”。
九五之分,就是说有做皇帝的鸿运!
《三国演义》的描述是根据《吴书》、《山阳公载记》等书的记载,尽管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认为孙坚于联军中最以忠烈著称,断不会私匿汉之神器,否定了孙坚匿玺背盟之说,然而他却并没有否定有传国玉玺这么件要紧东西。
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这甄宫井是普通的井吗?这个宫女又是何人?为何她的脖子上挂着传国玉玺?
这“甄宫井”要说它普通,那是普通之极,要说她不普通,它又确实特殊,“传国玉玺”埋入其中长达十余年之久。
而这宫女是谁缺乏考证,而她脖子上挂着传国玉玺,众多的看法是“机缘巧合”,宫女在乱兵中被杀,掉入这口井中,然后带着玉玺的掌印太监混乱中跑到甄宫井附近,眼见情势危急,又不想把玉玺还回去,于是把玉玺丢入井中去了。
也或者是他抱着玉玺正想逃,突然被赶上来的士兵杀死,然后玉玺跌落井中,当然当时混乱,除了死去的太监,无人知道掉进去的是玉玺。
接着再次的机缘巧合之下,玉玺和这位宫女的脖子,在某个时间段里相遇了,缠挂在一起,直到被发掘!
李陵当然没有早早想起这个事件,要不然他不说提前收起玉玺,用个假的代替,至少也会早早在玉玺上留下气运标记,以备随时找到。
三是“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事件,有人认为董卓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
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言归正传,回到眼前,面对早有不臣之心的董卓,李陵遥控着少帝刘辩“装聋作哑”。
这时候陈留王刘协果断出来表现了,先是大胆地催马上前,然后又问了一遍袁绍刚才问过的问题——叱曰:“来者何人?!”
然后胖子一脸傲慢,说道:“我是西凉刺史董卓。”
陈留王又问:“你是要造反么?”
董卓虽然心里有这么个想法,但是他现在连京城还没进去呢,哪敢当众答应,连忙说道:“微臣不敢。”
陈留王道:“那么,你是个忠臣了?不是来劫驾?而是来保驾的?”
董卓连忙答应:“当然,当然,臣就是来保驾的。”
陈留王一听董卓这么说,语气里加上了三分威严,三分肃穆道:“既然是来保驾的,皇帝就在这里,你为何至今连马都不下?”
董卓一听赶忙下马,跪在道边。陈留王这才满意,说道:“董卓,你今天既然是来保驾的,那么就赶快把我们护送回京,你放心,你的功劳,皇帝一定会记住的。”
就这样这董卓借着这个机会进了京,一发不可收拾,然后还有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传国玉玺不见了!
李陵放任董卓施为,正合他的本意,大汉朝已经腐朽不堪了,就犹如重病垂危的人,重病还需重药治,李陵就是要借董卓的手,大力整顿朝堂。
至于会不会hold不住董卓?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失控,手握一大把封神牌的男人,怎么可能会怕区区一个老流氓,别看董卓以后会嚣张至极,但到时候还不是任他拿捏。
“就跟割韭菜一样轻松惬意!”李陵如是觉得。
然而当他听到“传国玉玺不见了!”时,也是震惊了!这时候他才想起来,《三国演义》中的确有这段,而且后来玉玺被诸侯之一的孙坚率先找到,被其视之为吉祥之兆,有心将玉玺占为己有。
然后是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了盟主袁绍。袁绍也想要这传国玉玺,就又演出了好多幕大戏来。
有人说袁绍立即扣押孙坚的妻子逼孙坚交出了玉玺;三国演义则说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和袁绍一伙的刘表截击而死,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
不管怎么说,袁绍也好,袁术也好,最后都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了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
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悲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
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