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入局与挑战
女娲回来之后,勃然大怒,直接要去报复纣王!
女娲报复纣王,她会怎么做?只怕直接就是杀了纣王,圣人之下皆为蝼蚁,身为圣人的女娲,绝对不会在乎纣王的死活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女娲被两道红光所阻!是谁在阻止女娲杀纣王?是元始天尊!他一直都在等着女娲回来,等女娲回来之后,去报复纣王!
元始天尊不能让纣王立刻就死,还需要他活一段时间,好让周顺利取商而代之。于是,女娲便让苏妲己来勾引纣王了,《封神榜》就此揭开!
“是吗?元始天尊?你是天尊,我也是天尊?兵对兵将对将,妲己或许是女娲的棋子也是你的棋子,然而我并不是你手中的棋子啊!”李陵如此想道,兴致勃勃,因为他终于找到对手了。
“无敌是多么寂寞!”高处不胜寒啊,元始天尊,他无所畏惧,然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神话”存在的基础上,那么元始天尊在这方世界真的有其人吗?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化身为纣王,他不想离去后,纣王还是“荒淫残暴”的形象遗臭万年,至少这是他曾经的化身啊,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拉他一把啊!
当然,李陵才不会告诉别人,其实他不想被人打脸而已!那样会疼的!周想取商而代之,那就各凭手段吧!
且说李陵以纣王的名义,选美大撒网、重点捞鱼妲己,这日费仲俯不负所望,回禀道:
“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妲己,艳色天姿,幽闲贞静;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使役。”
李陵听了他的话,不仅“龙颜大悦”,当下命随侍官传旨,让苏护进献女儿妲己过来。
只是未曾想,苏护这人脑袋忽然抽风了,竟然大骂纣王:“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下朝商。”
“反了反了!”李陵气得大骂。
这不就是反了吗?当下兴兵讨伐“未来老丈人”!但李陵反复叮嘱众人,不得杀害他与妲己,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事后来还是出了蹊跷。
这方世界有妖魔,果真有女娲娘娘令轩辕坟三妖惑乱朝歌,三妖得令回转轩辕坟,却是不得机会入宫。那狐狸精与玉石琵琶在轩辕坟享乐,忽一日,有一狐孙来报,说:
纣王欲纳苏护之女入宫为妃,苏护已然反了大商,正有崇侯虎讨伐。
于是狐狸精二人便往冀州而去,行止半路上,就遇上了被押的苏护一家。那狐狸见到妲己相貌,心中也是一声赞:
“好个美貌女子”,心中已然有了打算。
你道她是什么打算?
当晚,行妖法,忽的一阵狂风大作,灯火俱灭,众人眼中一片漆黑,不能视物,狐狸精道行比那玉石琵琶更高,是以趁此机会便来附身妲己身上。
他的附身和李陵不同,李陵只是融合纣王的记忆,不伤其神魂,然而狐狸精却吸食了妲己魂魄,只留了她一道真灵,飘荡而去,不知所踪。
李陵要是知道,他千等万等的妲己,此时已经换了一个人儿,肯定会惊爆脑血管的!
回说苏护众人不知妲己已然身死,在他们面前的不过是那狐狸精,次日照旧启程往朝歌而去,等一行人到了朝歌,李陵听闻消息,早派人等候,直宣妲己觐见。
这日,妲己进午门、过九龙桥,转九间殿,进礼下拜李陵,口称:“犯臣女妲己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陵定睛观看,见那妲己:
“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快快,平身!”李陵赶紧说道。
“谢陛下!”妲己柔声答道。
李陵只见她朱唇轻启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
“不愧是妲己啊!”李陵由衷赞叹不已,这这番模样温柔,就把他看得痴了,早魂游天外,魄散九霄,骨软筋酥。
正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妲己,朕赦你家满门无罪,听朕加封:官还旧职,国戚新增,每月加俸二千担,显庆殿筵宴三日,众百官首相庆贺皇亲,夸官三日。文官二员、武官三员送卿荣归故地。”李陵赶紧把正事办了,这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此后日复一日,李陵专宠妲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二人每日里你侬我侬,同床共枕睡觉、一起唱歌洗澡,还大肆寻求良工,制作首饰器物和奇装异服,妆扮妲己。
“已是昏君之象”外边传闻,愈演愈烈。李陵并不关心,即便听到此话,也会当做笑话,昏不昏,谁笑到最后谁说的算!
周取代商一切休提,倘若纣王逆袭成功,那自然可以反过来大肆包装一下自己嘛!老太婆都给你包装成青春处女出来……
“妲己若是不加劝阻,只知迎奉,却是有魅惑君王之举了。与我苏家,不知是福是祸了。只恨我当时气急,不知好言与大王诉说,才有今日之事!”苏护忧心忡忡道。
那么妲己会像《封神榜》流传那样吗?
比如,与纣王寻欢作乐,让他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又如,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再如,妲己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甚至,妲己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说法,结果什么也没能看得出来。
其实,妲己在商朝的命运轨迹中,扮演的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色,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就像长江黄河中的一滴水一样,翻不起浪花,只是奔流到海不复回。
纵观整个商族,由于数百年的兴盛,疲态尽显。奢侈享受、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样。
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
帝辛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
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帝辛都有,而桀没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
亲身经历了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顾炎武在亡国之后沉思细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
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
因此,在研究殷商亡于帝辛这段历史时,顾炎武分析了殷商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经,得出一个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拘救商王朝的命运。
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商朝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解放后,郭沫若曾亲临殷商故地考察。
在周人充斥着污蔑、谩骂的历史记载之外,还有一幅真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乙在位26年而崩,少子辛即位。
当此之时,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统地位,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取代兄终弟及而成为主流。
因此,微子启虽然是帝乙的长子,并与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而其母为后以后,生辛,故其为嫡出。
此即太史所谓“妻之子”、“妾之子”的由来。帝辛的即位对微子启的打击可想而知。且微子启素有贤名,其朋党亦颇众,几与帝辛成抗衡之势。
故而终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终是最坚决的反对派,幽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在帝辛的强力打压下,铤而走险,通敌卖国,与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帝辛政权。
这位商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由于祖甲礼制改革而受到打击,不仅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亦是礼制改革的坚决反对者。
因为按兄终弟及制,他们都是有机会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长继承制之赐,则彻底断了念想。这些心怀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对待礼制改革上,是与微子一派同仇敌忾的。
虽然目的未必尽然相同,但制掣肘、削弱、打击帝辛方面却是一拍即合。这些王族勋贵与微子一派或分或合,虽不像微子一派通敌卖国,但却是帝辛实实在在的反对派。
帝辛虽名义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实际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此外,自盘庚以后,商族贵族离心离德已日渐难制,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时,废贵族公议,形成君主集权,加大王族势力。
但受商代以氏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单元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贵族的势力仍是难以抑制的。这些贵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势力,商帝亦难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强势力可以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乌烟瘴气。
因此,自帝武丁以后,商王朝“圣贤之君六七作”,大部分时代商帝是强势力的。然而,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这些贵族亦蠢蠢欲动。
而整个商族,由于数百年的兴盛,疲态尽显。奢侈享受、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样。
在如此情况下,商王朝中央已对周边的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诸侯方伯时附时叛,时时骚扰、袭击,尤其是东夷,竟多次涂入王畿掳掠。
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后虽有龃龉,但不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惩灭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韦后,东夷再无人可制。虽武丁一朝服贴,但给后世商帝留下隐患,帝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
因此,六七帝而东南不宁。自帝武丁迄帝辛,对东夷用兵就未停过。而在西边,周人自帝武乙时已渐孳大。
《竹书纪年》中的帝武乙“狩于河、渭,大雷震死”的记载相当奇特。现代人多数怀疑帝武乙的真正死因,但绝对与周人脱不了干系。
至帝文丁,周季历继续骄横征伐,被帝文丁所杀、至帝辛时,周侯昌变本加厉,已成西方大患。这就是帝辛继位后的局面,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强环伺的老大帝国。
或许这就跟清朝灭了明朝差不多吧,什么仁义都不存在,只是博弈的结果!
帝辛继位后的措施,因史料缺乏已以全面描述,但根据现有的简略记述,综合起来可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一是对内部的驾驭。
帝辛一方面对四分五裂的内部庞大的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不惜采取高压手段,或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
另一方面,提拔外来逃臣中的飞廉、恶来为将,牢牢掌握军队。此二人亦不负帝辛重望,飞廉为伐东夷统帅,商亡后仍坚持战斗,直至战死,而恶来更是战死于牧野,至于内政,用费仲以对抗诸方势力。
二是以战功稳局势,树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邗侯——这与周人历史命周侯昌为西伯要早五十年,而且原因、目的均不一样。
四年,大搜于黎——即《左传》所谓“帝辛为黎之菟而东夷叛”者,在西边举行军事演习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周人。
九年,伐有苏,获妲己。
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现代人认为,帝辛为解除西边威胁,于此时杀掉了西伯昌。
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至王畿的东夷进行讨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肘腋之大患。
商与东夷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而此时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战胜者,俘虏、财货无数,但帝国已成空架子。
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强势,只能将周人在西部征伐视若不见,而是极力地消化战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的创伤。
而这时,一直被帝辛强势压制的反对派在关键时刻给虚弱的商帝国致命一击——大夫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到周,向周人出卖帝辛极力隐盖的帝国真相,引导周人乘虚而入,商朝覆灭。
李陵对商的认知虽然没有这么全面,也是多有了解的,虽然和美人如胶似漆,但并未昏庸,和历史上的纣王一样,保持这清醒的头脑。
他要做大明崇祯做不到的事情,他要一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逆袭大周!
“或许,不该与东夷苦战数十年,鹬蚌相争,让周人得了渔翁之利!”李陵如此想道。
随后便开始向西周渗透,为了防止西周与东夷的两面夹击,他打算先瓦解还未强大到与他匹敌的西周,不给它发展壮大的机会。
与东夷这方想比,先从弱的一方开始,显得更加理智许多,这也是弥补了纣王的疏忽,骄傲自大,没有视周为生死大敌,以致被灭国。
这日,听闻周候昌避雨捡到了雷震子!事情是这样的,《封神榜》也有记载:话说周候昌,这是商朝时的称呼,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往茂林避雨,只见大雨滂沱,一似飘泼倾盆,下有半个时辰,文王吩咐众人:“仔细些雷来了?”
跟随众人大家说:“老爷吩咐:‘雷来了!’仔细些。”话犹未了,一声响亮,霹雳交加,震动山河天地,崩倒华岳高山。
众人大惊失色,都挤紧在一处。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众人方出得林子来。
文王在马上浑身雨湿,叹曰:“云过生将,将星现出;左右的与我把将星寻来。”
众人冷笑不止:“将星是谁?那里去找寻?”
然而不敢违命,只得四下里寻觅;众人正寻之间,只听得古墓旁好像一孩子哭泣声音。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
众人曰:“想此古墓,焉得有孩子?必然古怪,想是将星,就将这孩儿孢来,献与千岁看何如?”
众人果将这孩儿抱来递与文王。文王看见好个孩子,面如桃蕊,眼有光华。
文王大喜,想:“我该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当此之数,该得此儿,正成百子之兆,真美事也。”
又认为久后此子福分不浅,电过现身,以雷震为名便了。
且说天下诸侯首领,有姬昌也就是周候昌等四大诸侯,李陵为商安定考虑,安心要杀四镇诸侯,尤其是姬昌,这可是取代商的罪魁祸首。
周候昌,周是封地,候是爵位,昌是姓名,全称是周候姬昌,而姬是他的姓,周代商之后,又称周文王。
历史上周文王的父亲是季历,在世时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因此被商王亲封“西周伯”。
所谓福祸相依,季历虽得到了高官厚禄,但是却也成为了商王眼中的心腹大患,因而被商王所害,其子继其位。
周文王的祖父是周太王,周族的伟大领袖,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奠基人。据史料推算,周太王还是轩辕黄帝的后代,为文王甚至为以后的武王建立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在位50年,享年94岁,据史料记载一共有18个儿子,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周武王姬发,他的次子,再是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据说被吃掉的那个,三儿子管叔鲜。
其余可以考证的有四儿子、五儿子、六儿子、七儿子、八儿子、九儿子、十儿子、十五儿子、十八儿子,没提到的儿子是没有资料能够考证的,有资料也是前三个儿子最多,尤其是武王。
而在周武王伐商成功后建立周国,武王的兄弟多达15人,姬姓的有四十多人,至于武王有几个儿子这个倒是没有太多详细记载。
周文王,生于前1152年,死于前1056年,享年94岁,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使周朝一步步走向了强盛,为后来讨伐商纣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如今,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周文王的故事。
周文王在父亲过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父亲在世是被商王封为“周西伯”,周文王继位后,被人称“西伯侯”。
在位时勤于政务,爱惜贤才,扩大疆土,西周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繁荣。那个时候诸侯国多矛盾,纠纷不断没有个结果,听说周文王治国有礼,就想来找周文王评判一下。
等到了周国的境地,发现周国人个个都谦卑有礼,有礼貌,惭愧不已,两人的矛盾烟消云散各自回国。这一事件一传十,十传百,自此有什么矛盾诸侯们都来找周文王进行评判,那个时候的周文王还没称王只是一介诸侯,这件事后广受诸侯们拥戴,于是周文王称王。
周文王在位的时候,不断扩宽疆土,攻下周边国家,且作下迁都的决定,将周的首都从原本的岐山迁到渭水平原,改都城为丰京。
然后又南下扩展水流附近的领地,那个时候差不多天下三分之二的都在岐周的控制之下,诸侯们也都为周文王马首是瞻,商王的位置已是岌岌可危。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岐周,商王不安了,借口传召周文王,用对付过文王父亲同样的手段把周文王困在了羑里。周
文王被困后想必也是受到了一些刑法,又已年老,这病根算是落下了。后来,周文王回到岐周便马不停蹄地准备讨伐纣王等相关事宜,日夜操劳。
但是姬昌毕竟已经年老,体力不支,多病易累。终于在某一天,姬昌倒下了,并再没起来。所以周文王是病死的,也是过度操劳,积劳成疾而死的。
女娲报复纣王,她会怎么做?只怕直接就是杀了纣王,圣人之下皆为蝼蚁,身为圣人的女娲,绝对不会在乎纣王的死活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女娲被两道红光所阻!是谁在阻止女娲杀纣王?是元始天尊!他一直都在等着女娲回来,等女娲回来之后,去报复纣王!
元始天尊不能让纣王立刻就死,还需要他活一段时间,好让周顺利取商而代之。于是,女娲便让苏妲己来勾引纣王了,《封神榜》就此揭开!
“是吗?元始天尊?你是天尊,我也是天尊?兵对兵将对将,妲己或许是女娲的棋子也是你的棋子,然而我并不是你手中的棋子啊!”李陵如此想道,兴致勃勃,因为他终于找到对手了。
“无敌是多么寂寞!”高处不胜寒啊,元始天尊,他无所畏惧,然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神话”存在的基础上,那么元始天尊在这方世界真的有其人吗?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化身为纣王,他不想离去后,纣王还是“荒淫残暴”的形象遗臭万年,至少这是他曾经的化身啊,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拉他一把啊!
当然,李陵才不会告诉别人,其实他不想被人打脸而已!那样会疼的!周想取商而代之,那就各凭手段吧!
且说李陵以纣王的名义,选美大撒网、重点捞鱼妲己,这日费仲俯不负所望,回禀道:
“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妲己,艳色天姿,幽闲贞静;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使役。”
李陵听了他的话,不仅“龙颜大悦”,当下命随侍官传旨,让苏护进献女儿妲己过来。
只是未曾想,苏护这人脑袋忽然抽风了,竟然大骂纣王:“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下朝商。”
“反了反了!”李陵气得大骂。
这不就是反了吗?当下兴兵讨伐“未来老丈人”!但李陵反复叮嘱众人,不得杀害他与妲己,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事后来还是出了蹊跷。
这方世界有妖魔,果真有女娲娘娘令轩辕坟三妖惑乱朝歌,三妖得令回转轩辕坟,却是不得机会入宫。那狐狸精与玉石琵琶在轩辕坟享乐,忽一日,有一狐孙来报,说:
纣王欲纳苏护之女入宫为妃,苏护已然反了大商,正有崇侯虎讨伐。
于是狐狸精二人便往冀州而去,行止半路上,就遇上了被押的苏护一家。那狐狸见到妲己相貌,心中也是一声赞:
“好个美貌女子”,心中已然有了打算。
你道她是什么打算?
当晚,行妖法,忽的一阵狂风大作,灯火俱灭,众人眼中一片漆黑,不能视物,狐狸精道行比那玉石琵琶更高,是以趁此机会便来附身妲己身上。
他的附身和李陵不同,李陵只是融合纣王的记忆,不伤其神魂,然而狐狸精却吸食了妲己魂魄,只留了她一道真灵,飘荡而去,不知所踪。
李陵要是知道,他千等万等的妲己,此时已经换了一个人儿,肯定会惊爆脑血管的!
回说苏护众人不知妲己已然身死,在他们面前的不过是那狐狸精,次日照旧启程往朝歌而去,等一行人到了朝歌,李陵听闻消息,早派人等候,直宣妲己觐见。
这日,妲己进午门、过九龙桥,转九间殿,进礼下拜李陵,口称:“犯臣女妲己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陵定睛观看,见那妲己:
“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快快,平身!”李陵赶紧说道。
“谢陛下!”妲己柔声答道。
李陵只见她朱唇轻启似一点樱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团和气,转秋波如双弯凤目,眼角里送的是娇滴滴万种风情。
“不愧是妲己啊!”李陵由衷赞叹不已,这这番模样温柔,就把他看得痴了,早魂游天外,魄散九霄,骨软筋酥。
正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妲己,朕赦你家满门无罪,听朕加封:官还旧职,国戚新增,每月加俸二千担,显庆殿筵宴三日,众百官首相庆贺皇亲,夸官三日。文官二员、武官三员送卿荣归故地。”李陵赶紧把正事办了,这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此后日复一日,李陵专宠妲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二人每日里你侬我侬,同床共枕睡觉、一起唱歌洗澡,还大肆寻求良工,制作首饰器物和奇装异服,妆扮妲己。
“已是昏君之象”外边传闻,愈演愈烈。李陵并不关心,即便听到此话,也会当做笑话,昏不昏,谁笑到最后谁说的算!
周取代商一切休提,倘若纣王逆袭成功,那自然可以反过来大肆包装一下自己嘛!老太婆都给你包装成青春处女出来……
“妲己若是不加劝阻,只知迎奉,却是有魅惑君王之举了。与我苏家,不知是福是祸了。只恨我当时气急,不知好言与大王诉说,才有今日之事!”苏护忧心忡忡道。
那么妲己会像《封神榜》流传那样吗?
比如,与纣王寻欢作乐,让他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又如,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再如,妲己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甚至,妲己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说法,结果什么也没能看得出来。
其实,妲己在商朝的命运轨迹中,扮演的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色,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就像长江黄河中的一滴水一样,翻不起浪花,只是奔流到海不复回。
纵观整个商族,由于数百年的兴盛,疲态尽显。奢侈享受、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样。
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
帝辛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
翻开《尚书》、《史记》等,桀有的罪恶帝辛都有,而桀没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象的罪恶的集大成者,亡国是其罪有应得。
亲身经历了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识分子、抗清义士顾炎武在亡国之后沉思细想,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
一个帝国的衰亡,是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至于积重难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
因此,在研究殷商亡于帝辛这段历史时,顾炎武分析了殷商自盘庚以降,商王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经,得出一个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适逢其会,换了任何人,都无法拘救商王朝的命运。
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指出,武丁之后是商朝存在一位武功极盛的君主的,且以考古、甲骨等材料佐证,郭氏指出:这个人就是帝辛。解放后,郭沫若曾亲临殷商故地考察。
在周人充斥着污蔑、谩骂的历史记载之外,还有一幅真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乙在位26年而崩,少子辛即位。
当此之时,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已逐步取得正统地位,嫡长继承制的王位传承已取代兄终弟及而成为主流。
因此,微子启虽然是帝乙的长子,并与帝辛是一母所生,但因为其母生微子时地位尚低,故微子为庶出。而其母为后以后,生辛,故其为嫡出。
此即太史所谓“妻之子”、“妾之子”的由来。帝辛的即位对微子启的打击可想而知。且微子启素有贤名,其朋党亦颇众,几与帝辛成抗衡之势。
故而终帝辛一世,微子一派始终是最坚决的反对派,幽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在帝辛的强力打压下,铤而走险,通敌卖国,与周人勾搭而奸,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帝辛政权。
这位商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由于祖甲礼制改革而受到打击,不仅仅是微子。王族中的箕子、比干亦是礼制改革的坚决反对者。
因为按兄终弟及制,他们都是有机会登上王位的。而拜嫡长继承制之赐,则彻底断了念想。这些心怀怨念的王族大臣,在对待礼制改革上,是与微子一派同仇敌忾的。
虽然目的未必尽然相同,但制掣肘、削弱、打击帝辛方面却是一拍即合。这些王族勋贵与微子一派或分或合,虽不像微子一派通敌卖国,但却是帝辛实实在在的反对派。
帝辛虽名义上是王族的最高代表,实际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此外,自盘庚以后,商族贵族离心离德已日渐难制,商帝的祭祠、行政、军事难以展布,因而至祖甲时,废贵族公议,形成君主集权,加大王族势力。
但受商代以氏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单元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贵族的势力仍是难以抑制的。这些贵族都有自己的基本势力,商帝亦难以拔除。故而在商帝强势力可以压服,一旦商帝稍弱便各自为政,乌烟瘴气。
因此,自帝武丁以后,商王朝“圣贤之君六七作”,大部分时代商帝是强势力的。然而,帝辛继位时,由于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疯狂,这些贵族亦蠢蠢欲动。
而整个商族,由于数百年的兴盛,疲态尽显。奢侈享受、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一派衰落腐朽的八旗模样。
在如此情况下,商王朝中央已对周边的诸侯方面失去控御能力。诸侯方伯时附时叛,时时骚扰、袭击,尤其是东夷,竟多次涂入王畿掳掠。
东夷原本商王朝盟友,后虽有龃龉,但不为大害。但自武功赫赫的帝武丁惩灭坐大的方伯大彭、豕韦后,东夷再无人可制。虽武丁一朝服贴,但给后世商帝留下隐患,帝武丁可谓为一时之忿而自毁长城。
因此,六七帝而东南不宁。自帝武丁迄帝辛,对东夷用兵就未停过。而在西边,周人自帝武乙时已渐孳大。
《竹书纪年》中的帝武乙“狩于河、渭,大雷震死”的记载相当奇特。现代人多数怀疑帝武乙的真正死因,但绝对与周人脱不了干系。
至帝文丁,周季历继续骄横征伐,被帝文丁所杀、至帝辛时,周侯昌变本加厉,已成西方大患。这就是帝辛继位后的局面,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外部群强环伺的老大帝国。
或许这就跟清朝灭了明朝差不多吧,什么仁义都不存在,只是博弈的结果!
帝辛继位后的措施,因史料缺乏已以全面描述,但根据现有的简略记述,综合起来可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一是对内部的驾驭。
帝辛一方面对四分五裂的内部庞大的反对阵营进行分化、打压,不惜采取高压手段,或杀比干,囚箕子,逐微子。
另一方面,提拔外来逃臣中的飞廉、恶来为将,牢牢掌握军队。此二人亦不负帝辛重望,飞廉为伐东夷统帅,商亡后仍坚持战斗,直至战死,而恶来更是战死于牧野,至于内政,用费仲以对抗诸方势力。
二是以战功稳局势,树威望,凝人心。帝辛即位元年即命九侯、虞侯,邗侯——这与周人历史命周侯昌为西伯要早五十年,而且原因、目的均不一样。
四年,大搜于黎——即《左传》所谓“帝辛为黎之菟而东夷叛”者,在西边举行军事演习以震慑西部诸侯,尤其是周人。
九年,伐有苏,获妲己。
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现代人认为,帝辛为解除西边威胁,于此时杀掉了西伯昌。
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至王畿的东夷进行讨伐,倾全国之力以期灭掉百年来的肘腋之大患。
商与东夷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而此时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战胜者,俘虏、财货无数,但帝国已成空架子。
故而,以帝辛之英明强势,只能将周人在西部征伐视若不见,而是极力地消化战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抚平战争的创伤。
而这时,一直被帝辛强势压制的反对派在关键时刻给虚弱的商帝国致命一击——大夫甲、内史向挚、微子先后逃到周,向周人出卖帝辛极力隐盖的帝国真相,引导周人乘虚而入,商朝覆灭。
李陵对商的认知虽然没有这么全面,也是多有了解的,虽然和美人如胶似漆,但并未昏庸,和历史上的纣王一样,保持这清醒的头脑。
他要做大明崇祯做不到的事情,他要一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逆袭大周!
“或许,不该与东夷苦战数十年,鹬蚌相争,让周人得了渔翁之利!”李陵如此想道。
随后便开始向西周渗透,为了防止西周与东夷的两面夹击,他打算先瓦解还未强大到与他匹敌的西周,不给它发展壮大的机会。
与东夷这方想比,先从弱的一方开始,显得更加理智许多,这也是弥补了纣王的疏忽,骄傲自大,没有视周为生死大敌,以致被灭国。
这日,听闻周候昌避雨捡到了雷震子!事情是这样的,《封神榜》也有记载:话说周候昌,这是商朝时的称呼,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往茂林避雨,只见大雨滂沱,一似飘泼倾盆,下有半个时辰,文王吩咐众人:“仔细些雷来了?”
跟随众人大家说:“老爷吩咐:‘雷来了!’仔细些。”话犹未了,一声响亮,霹雳交加,震动山河天地,崩倒华岳高山。
众人大惊失色,都挤紧在一处。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众人方出得林子来。
文王在马上浑身雨湿,叹曰:“云过生将,将星现出;左右的与我把将星寻来。”
众人冷笑不止:“将星是谁?那里去找寻?”
然而不敢违命,只得四下里寻觅;众人正寻之间,只听得古墓旁好像一孩子哭泣声音。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
众人曰:“想此古墓,焉得有孩子?必然古怪,想是将星,就将这孩儿孢来,献与千岁看何如?”
众人果将这孩儿抱来递与文王。文王看见好个孩子,面如桃蕊,眼有光华。
文王大喜,想:“我该有百子,今止有九十九子;当此之数,该得此儿,正成百子之兆,真美事也。”
又认为久后此子福分不浅,电过现身,以雷震为名便了。
且说天下诸侯首领,有姬昌也就是周候昌等四大诸侯,李陵为商安定考虑,安心要杀四镇诸侯,尤其是姬昌,这可是取代商的罪魁祸首。
周候昌,周是封地,候是爵位,昌是姓名,全称是周候姬昌,而姬是他的姓,周代商之后,又称周文王。
历史上周文王的父亲是季历,在世时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因此被商王亲封“西周伯”。
所谓福祸相依,季历虽得到了高官厚禄,但是却也成为了商王眼中的心腹大患,因而被商王所害,其子继其位。
周文王的祖父是周太王,周族的伟大领袖,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奠基人。据史料推算,周太王还是轩辕黄帝的后代,为文王甚至为以后的武王建立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文王在位50年,享年94岁,据史料记载一共有18个儿子,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周武王姬发,他的次子,再是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据说被吃掉的那个,三儿子管叔鲜。
其余可以考证的有四儿子、五儿子、六儿子、七儿子、八儿子、九儿子、十儿子、十五儿子、十八儿子,没提到的儿子是没有资料能够考证的,有资料也是前三个儿子最多,尤其是武王。
而在周武王伐商成功后建立周国,武王的兄弟多达15人,姬姓的有四十多人,至于武王有几个儿子这个倒是没有太多详细记载。
周文王,生于前1152年,死于前1056年,享年94岁,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使周朝一步步走向了强盛,为后来讨伐商纣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如今,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周文王的故事。
周文王在父亲过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父亲在世是被商王封为“周西伯”,周文王继位后,被人称“西伯侯”。
在位时勤于政务,爱惜贤才,扩大疆土,西周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繁荣。那个时候诸侯国多矛盾,纠纷不断没有个结果,听说周文王治国有礼,就想来找周文王评判一下。
等到了周国的境地,发现周国人个个都谦卑有礼,有礼貌,惭愧不已,两人的矛盾烟消云散各自回国。这一事件一传十,十传百,自此有什么矛盾诸侯们都来找周文王进行评判,那个时候的周文王还没称王只是一介诸侯,这件事后广受诸侯们拥戴,于是周文王称王。
周文王在位的时候,不断扩宽疆土,攻下周边国家,且作下迁都的决定,将周的首都从原本的岐山迁到渭水平原,改都城为丰京。
然后又南下扩展水流附近的领地,那个时候差不多天下三分之二的都在岐周的控制之下,诸侯们也都为周文王马首是瞻,商王的位置已是岌岌可危。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岐周,商王不安了,借口传召周文王,用对付过文王父亲同样的手段把周文王困在了羑里。周
文王被困后想必也是受到了一些刑法,又已年老,这病根算是落下了。后来,周文王回到岐周便马不停蹄地准备讨伐纣王等相关事宜,日夜操劳。
但是姬昌毕竟已经年老,体力不支,多病易累。终于在某一天,姬昌倒下了,并再没起来。所以周文王是病死的,也是过度操劳,积劳成疾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