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零章 两边下注
崇祯三年十二月中旬,当斋桑从杨振和哈斯干的嘴里听说自己的长女哈日珠拉,已经晋升为了大明皇帝身边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之后,很快就决定要在大明朝和女真人两边同时下注。
一方面,本就一身伤病的斋桑,继续称病,卧床不起,并以此为借口,推掉了前往沈阳城参加大金国天聪五年正旦朝觐入贡之礼的安排。
自从得知哈日珠拉和满珠习礼的确切消息之后,对于是否像往常那样前往沈阳,朝见自己的妹夫和女婿黄台吉这件事情,斋桑本来就已经犹豫不决了。
因为哈日珠拉与满珠习礼身在南朝的事情,可大可小。
若是黄台吉或者女真八旗里那些与黄台吉不对付的大人物们,抓住这一点不放,非要小题大做,那么斋桑一旦去了,能不能安安稳稳地回到科尔沁,可就是一个问题了。
特别是到了十二月中旬,临出发前,斋桑见到了杨振等来自明朝的使节,得知自己的长女已经在明朝皇帝的皇宫里成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娘娘,而自己如今事实上的长子满珠习礼,也在大明朝的朝廷理藩院中出任了官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心里很清楚,自己无论如何都已经很难再获得大金国天聪汗如同过去那样的信任了。
即便黄台吉本人看在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关系密切的份儿上,或者说看在自己的妹妹哲哲和自己的女儿布木布泰的面子上,不去计较这个事情,可是后金国小朝廷里的那些权贵们,尤其是出身于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些八旗旗主贵人们,能不计较这个事情吗?!
那是不可能的!
出身于科尔沁左翼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当家人斋桑贝勒,在科尔沁草原上经历过了无数的尔虞我诈,因此从来都不会天真地把别人尤其是女真人想得多么善良,更不会把自己的人身安全或者科尔沁左翼蒙古人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别人的一念之仁上。
黄台吉在风闻哈日珠拉被明朝皇帝册立为妃的事情之后,西征漠南的路上绕道科尔沁,纳了科尔沁右翼蒙古部落贝勒孔果尔之女为侧福晋的事情,已经令同样风闻此事的斋桑心生警惕了。
随后黄台吉在征讨漠南以及进军宣大过程中的种种安排,也让斋桑感觉到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
南征失败而归之后,回到科尔沁左翼自己领地之上的斋桑时常忍不住去想,若是黄台吉南征大明朝成功了的话,在班师回军的路上,会对科尔沁左翼做出什么样的安排呢?
如今打了败仗,都将科尔沁四部给改成了受制于女真正黄旗的蒙古旗制,若是打了胜仗,还不得直接将科尔沁四部甚至是更多的蒙古部落直接编入后金国八旗吗?
这让他不寒而栗!
斋桑所不知道的是,原本历史上的黄台吉就是这么做的,数年之后就会将所有的归附的蒙古部落全部改旗,纳入女真八旗的指挥体制。
只不过原本历史上的斋桑,同时也包括其他科尔沁的上层贵族们,毫无反抗的余地。
这一世则不同了,他们还有别的选择。
至少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首领斋桑,还有别的选择。
因此,他推掉了亲自前往沈阳朝觐的安排,同时,为了不至于过分刺激自己的妹夫兼女婿黄台吉,他还是安排了自己的母亲,同时也是黄台吉大妃哲哲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即布木布泰一母同胞的弟弟,代替自己前往沈阳的汗王宫朝觐入贡。
他这样做,算是在大金国女真人这边继续下了注,继续尽力维持着双方关系不破。
另一方面,斋桑则亲自给自己的女儿也即大明崇祯皇帝的贵妃哈日珠拉,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着哈斯干带回大明京师交给哈日珠拉。
与此同时,斋桑也在口头上接受了杨振、邓天河带来的所有条件之中最宽松的一条,即:
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在女真与大明今后的战争中严格保持中立,以此换取与大明朝之间的官方互市贸易。
斋桑对塔尔河以南库伦部蒙古人这两三年的快速兴起,不光是有着羡慕嫉妒和恐惧,而且他也深深地明白库伦部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库伦部得到大明朝辽东镇源源不断的援助。
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库伦部拥有与大明朝官方和民间商人互市贸易的特权。
库伦部的首领恩赫巴雅尔不仅能够从大明朝得到大批的粮食,而且还能够从大明朝那里购买到草原上根本生产不出来的大量铁器。
这些铁器之中,除了刀剑、箭镞之外,连铁质的盔甲都能够用牛羊和马匹换取,甚至那种传说中的水泥混凝土,库伦部的蒙古人都能够大量地得到,这是什么样的机遇!?
在斋桑看来,正是这种与大明朝的互市贸易特权,才使得库伦部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从一个总人口尚未过万的小部落,通过收编东蒙古草原上的各部流散人口,而一跃成为了人马部众多达三万多人的大部落,甚至成为了一个能够与他的科尔沁左翼相抗衡的蒙古部落了。
真说起来,如今西拉穆伦河和西辽河南北的东蒙古草原上,就只剩下了三支较大的而且立场鲜明的蒙古部落了。
一个是,包括科尔沁前后左右四旗在内的科尔沁蒙古诸部。
另一个是,较早投靠大明朝并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的喀喇沁蒙古诸部;
还有一个,就是在科尔沁召集的东蒙古联军征讨喀喇沁蒙古诸部的战争中临战倒戈投靠了大明朝的库伦部。
如今从人马部众的规模上来看,仍然是包括科尔沁四部在内的科尔沁蒙古人占有优势。
但是若从各部在草原上的生存能力来说,不管是昆都仑汗布尔哈图统领的喀喇沁诸部,还是这几年来靠着收编草原流散人口才快速兴起的库伦部蒙古人,都比科尔沁四部要强上许多。
因为,喀喇沁诸部和库伦部的蒙古人,都有大明朝的支持,都可以与大明朝进行互市贸易。
对于这一点,在科尔沁四部之中位置最为靠南,也最为接近大明朝势力范围的科尔沁左旗贝勒斋桑,内心已经十分清楚。
崇祯三年冬到崇祯四年春的塞北草原上,各部落饥荒的情况要比后金国内好上一点。
对他们来说,天气的干旱与寒冷是一样的。
但与往常频繁发生的雪灾不同的是,严重的干旱在让草原上的牧草枯死得更早的同时,到了往年厚重的冰雪覆盖草原从而造成雪灾的月份,草原上并没有降下大雪。
草原上的牧草虽然早就干枯了,不过仍然可以给过冬的牛羊提供一些草料。
有了草料,牛羊就不会成批成批的饿死。
而有了牛羊,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有了衣食来源。
就算是遭遇了旱灾,部落里的牛羊比往年会少一点,但是也不至于什么都没有,以至于让大量老弱人口冻饿而死。
尤其是喀喇沁和库伦部的蒙古人,他们的情况更是要比科尔沁四部和漠北蒙古诸部好上许多。
因为大明朝辽东、蓟北和宣大沿边各口的贸易,并没有对他们这些归附的外藩蒙古部落关上大门。
相反,皇明内务府以及九边各口的商行商贩,不仅能够与他们进行贸易,而且只能与他们进行贸易。
如今,库伦部的蒙古人与来自大明朝辽东、蓟北以及边内的商队,主要在营州城内贸易。
而喀喇沁诸部则更加宽松,既可以在营州城贸易,也可以在宁城、八里罕甚至是热河城,与南来北往的大明官方和民间商队贸易。
他们手里的牛、羊、马匹和奶制品等等草原上常见的东西,都可以为他们换取足够数量的草料、盐茶、烈酒和粮食,比如棒子面、土豆干、地瓜干。
尤其是棒子面和地瓜干这两种在大明境内产量高、价格又低廉的粗粮,在崇祯三年冬至崇祯四年春食物匮乏的东蒙古草原上,成了许许多多喀喇沁部和库伦部蒙古人的救命粮。
所有这些,对后金国以及归附后金国的蒙古部落禁止输出的战略物资,在营州、宁城、八里罕、热河、多伦诺尔以及九边的几个重要边口榷场,对喀喇沁诸部、库伦部以及多伦诺尔等归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却都是敞开了供应。
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买得到。
如果你没钱,那么你有牛羊、马匹、毛皮以及各种各样的奶制品,也可以以物易物直接交换。
如果你既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牛羊马匹等物资可以换取,那也没关系。
只要有了驻守在边外的那些督、抚、总兵或者监军们的担保,你甚至可以从皇明经世银行开在热河或者归化的分行,申请到小额的低息贷款。
这其中的细节,斋桑当然并不清楚,不过他却明白,正是因为南边的喀喇沁与库伦部拥有与大明朝贸易的特权,所以他们那边的日子,要比科尔沁这边儿好过。
若是比起远在漠北的那几部蒙古人来说,那就更是好得多了。
一方面,本就一身伤病的斋桑,继续称病,卧床不起,并以此为借口,推掉了前往沈阳城参加大金国天聪五年正旦朝觐入贡之礼的安排。
自从得知哈日珠拉和满珠习礼的确切消息之后,对于是否像往常那样前往沈阳,朝见自己的妹夫和女婿黄台吉这件事情,斋桑本来就已经犹豫不决了。
因为哈日珠拉与满珠习礼身在南朝的事情,可大可小。
若是黄台吉或者女真八旗里那些与黄台吉不对付的大人物们,抓住这一点不放,非要小题大做,那么斋桑一旦去了,能不能安安稳稳地回到科尔沁,可就是一个问题了。
特别是到了十二月中旬,临出发前,斋桑见到了杨振等来自明朝的使节,得知自己的长女已经在明朝皇帝的皇宫里成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娘娘,而自己如今事实上的长子满珠习礼,也在大明朝的朝廷理藩院中出任了官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心里很清楚,自己无论如何都已经很难再获得大金国天聪汗如同过去那样的信任了。
即便黄台吉本人看在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关系密切的份儿上,或者说看在自己的妹妹哲哲和自己的女儿布木布泰的面子上,不去计较这个事情,可是后金国小朝廷里的那些权贵们,尤其是出身于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些八旗旗主贵人们,能不计较这个事情吗?!
那是不可能的!
出身于科尔沁左翼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当家人斋桑贝勒,在科尔沁草原上经历过了无数的尔虞我诈,因此从来都不会天真地把别人尤其是女真人想得多么善良,更不会把自己的人身安全或者科尔沁左翼蒙古人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别人的一念之仁上。
黄台吉在风闻哈日珠拉被明朝皇帝册立为妃的事情之后,西征漠南的路上绕道科尔沁,纳了科尔沁右翼蒙古部落贝勒孔果尔之女为侧福晋的事情,已经令同样风闻此事的斋桑心生警惕了。
随后黄台吉在征讨漠南以及进军宣大过程中的种种安排,也让斋桑感觉到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
南征失败而归之后,回到科尔沁左翼自己领地之上的斋桑时常忍不住去想,若是黄台吉南征大明朝成功了的话,在班师回军的路上,会对科尔沁左翼做出什么样的安排呢?
如今打了败仗,都将科尔沁四部给改成了受制于女真正黄旗的蒙古旗制,若是打了胜仗,还不得直接将科尔沁四部甚至是更多的蒙古部落直接编入后金国八旗吗?
这让他不寒而栗!
斋桑所不知道的是,原本历史上的黄台吉就是这么做的,数年之后就会将所有的归附的蒙古部落全部改旗,纳入女真八旗的指挥体制。
只不过原本历史上的斋桑,同时也包括其他科尔沁的上层贵族们,毫无反抗的余地。
这一世则不同了,他们还有别的选择。
至少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首领斋桑,还有别的选择。
因此,他推掉了亲自前往沈阳朝觐的安排,同时,为了不至于过分刺激自己的妹夫兼女婿黄台吉,他还是安排了自己的母亲,同时也是黄台吉大妃哲哲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即布木布泰一母同胞的弟弟,代替自己前往沈阳的汗王宫朝觐入贡。
他这样做,算是在大金国女真人这边继续下了注,继续尽力维持着双方关系不破。
另一方面,斋桑则亲自给自己的女儿也即大明崇祯皇帝的贵妃哈日珠拉,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着哈斯干带回大明京师交给哈日珠拉。
与此同时,斋桑也在口头上接受了杨振、邓天河带来的所有条件之中最宽松的一条,即:
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在女真与大明今后的战争中严格保持中立,以此换取与大明朝之间的官方互市贸易。
斋桑对塔尔河以南库伦部蒙古人这两三年的快速兴起,不光是有着羡慕嫉妒和恐惧,而且他也深深地明白库伦部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库伦部得到大明朝辽东镇源源不断的援助。
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库伦部拥有与大明朝官方和民间商人互市贸易的特权。
库伦部的首领恩赫巴雅尔不仅能够从大明朝得到大批的粮食,而且还能够从大明朝那里购买到草原上根本生产不出来的大量铁器。
这些铁器之中,除了刀剑、箭镞之外,连铁质的盔甲都能够用牛羊和马匹换取,甚至那种传说中的水泥混凝土,库伦部的蒙古人都能够大量地得到,这是什么样的机遇!?
在斋桑看来,正是这种与大明朝的互市贸易特权,才使得库伦部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从一个总人口尚未过万的小部落,通过收编东蒙古草原上的各部流散人口,而一跃成为了人马部众多达三万多人的大部落,甚至成为了一个能够与他的科尔沁左翼相抗衡的蒙古部落了。
真说起来,如今西拉穆伦河和西辽河南北的东蒙古草原上,就只剩下了三支较大的而且立场鲜明的蒙古部落了。
一个是,包括科尔沁前后左右四旗在内的科尔沁蒙古诸部。
另一个是,较早投靠大明朝并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的喀喇沁蒙古诸部;
还有一个,就是在科尔沁召集的东蒙古联军征讨喀喇沁蒙古诸部的战争中临战倒戈投靠了大明朝的库伦部。
如今从人马部众的规模上来看,仍然是包括科尔沁四部在内的科尔沁蒙古人占有优势。
但是若从各部在草原上的生存能力来说,不管是昆都仑汗布尔哈图统领的喀喇沁诸部,还是这几年来靠着收编草原流散人口才快速兴起的库伦部蒙古人,都比科尔沁四部要强上许多。
因为,喀喇沁诸部和库伦部的蒙古人,都有大明朝的支持,都可以与大明朝进行互市贸易。
对于这一点,在科尔沁四部之中位置最为靠南,也最为接近大明朝势力范围的科尔沁左旗贝勒斋桑,内心已经十分清楚。
崇祯三年冬到崇祯四年春的塞北草原上,各部落饥荒的情况要比后金国内好上一点。
对他们来说,天气的干旱与寒冷是一样的。
但与往常频繁发生的雪灾不同的是,严重的干旱在让草原上的牧草枯死得更早的同时,到了往年厚重的冰雪覆盖草原从而造成雪灾的月份,草原上并没有降下大雪。
草原上的牧草虽然早就干枯了,不过仍然可以给过冬的牛羊提供一些草料。
有了草料,牛羊就不会成批成批的饿死。
而有了牛羊,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有了衣食来源。
就算是遭遇了旱灾,部落里的牛羊比往年会少一点,但是也不至于什么都没有,以至于让大量老弱人口冻饿而死。
尤其是喀喇沁和库伦部的蒙古人,他们的情况更是要比科尔沁四部和漠北蒙古诸部好上许多。
因为大明朝辽东、蓟北和宣大沿边各口的贸易,并没有对他们这些归附的外藩蒙古部落关上大门。
相反,皇明内务府以及九边各口的商行商贩,不仅能够与他们进行贸易,而且只能与他们进行贸易。
如今,库伦部的蒙古人与来自大明朝辽东、蓟北以及边内的商队,主要在营州城内贸易。
而喀喇沁诸部则更加宽松,既可以在营州城贸易,也可以在宁城、八里罕甚至是热河城,与南来北往的大明官方和民间商队贸易。
他们手里的牛、羊、马匹和奶制品等等草原上常见的东西,都可以为他们换取足够数量的草料、盐茶、烈酒和粮食,比如棒子面、土豆干、地瓜干。
尤其是棒子面和地瓜干这两种在大明境内产量高、价格又低廉的粗粮,在崇祯三年冬至崇祯四年春食物匮乏的东蒙古草原上,成了许许多多喀喇沁部和库伦部蒙古人的救命粮。
所有这些,对后金国以及归附后金国的蒙古部落禁止输出的战略物资,在营州、宁城、八里罕、热河、多伦诺尔以及九边的几个重要边口榷场,对喀喇沁诸部、库伦部以及多伦诺尔等归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却都是敞开了供应。
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买得到。
如果你没钱,那么你有牛羊、马匹、毛皮以及各种各样的奶制品,也可以以物易物直接交换。
如果你既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牛羊马匹等物资可以换取,那也没关系。
只要有了驻守在边外的那些督、抚、总兵或者监军们的担保,你甚至可以从皇明经世银行开在热河或者归化的分行,申请到小额的低息贷款。
这其中的细节,斋桑当然并不清楚,不过他却明白,正是因为南边的喀喇沁与库伦部拥有与大明朝贸易的特权,所以他们那边的日子,要比科尔沁这边儿好过。
若是比起远在漠北的那几部蒙古人来说,那就更是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