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赈灾考成
浙江巡抚范景文,虽然有去过东番,但他却是知道东番的,从浙江的巨商富贾那里,他早就知道了这个海上大岛的情况。
虽然岛南被红毛夷占了一处海港,而岛被又被海盗占据了数处。但是随着郑芝龙的归附,这一切都已不是问题了。
加上又有朝廷的圣旨和闽浙总督府的公文,转移灾民到东番安置的行动,也很快开展起来。
就这样,从五月末到八月初,连哄带骗,顺带再加上强迫性的编管押送,浙东沿海的三四十万灾民,被浙江巡抚衙门和浙东沿海诸州府的官吏,一批又一批地赶上了前往东番的海船。
这些海船大大小小多达两千来条,有的是浙江水师的各类战船,有的是巡抚衙门拿银子租用的民间商船,而其中更多的则是新归附朝廷的福建海防参将郑芝龙的庞大船队。
浙东灾民虽然在受了灾的家乡忍受着饥饿、瘟疫和以工代赈的辛劳,但是仍然不愿故土难离,多数不愿离开家乡,到海上的荒岛上屯垦。
所以,在浙江巡抚及沿河受灾州府官吏的催逼胁迫乃至打骂驱赶之下,有些少数胆大妄为的,就跑进了山里躲避,最后无以为生,只好落草为寇,当起了打家劫舍的盗贼。
随着大多数的沿海灾民被赶上了海船、送过海去,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原本混乱一片的浙东地界,倒是平静了很多。
范景文自从上任之后,全都是在忙活这一件事情,根本无暇顾及陛辞之时皇帝交办给他的其他任务,一直到了八月中旬,才算是真正轻松下来,浙东沿海的灾民送走了,浙江也就没有别的难题了。
至于逃进山里当山贼的沿海灾民,原本不过是田间耕作的农夫,如今落草为寇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需征收完了秋税,建起了抚标,剿灭他们易如反掌,因此范景文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刚过去两天,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外的杭州湾里再次发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涌潮。
二十多米高的巨大海潮一时间浊浪排空,汹涌而来,不仅把钱塘江口两岸拥挤观潮的数万人一卷而空,而且一波又一波的巨大海潮,还越过几道海堤,一路冲入内陆数十里远。
这样前所未见的巨大海潮,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一直持续了三天。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浙东最为富裕之地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靠海数十里范围再次大面积遭灾。
范景文大惊之下赶紧行文闽浙总督府,然后辗转上报给了内阁和户部,同时请求朝廷拨款救济。
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只是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一直渴望尽快从东南沿海大量移民、开垦东番的他,反而觉得这又是一次移民东番的机会。
所以,在批准了户部拨款三十万崇祯银元用来进行移民安置之外,崇祯皇帝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东江镇的抗虏作战之上,并没有把钱塘涌潮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到了九月中旬,范景文征收完了秋税,同时也等到了朝廷的赈灾款项,很快就又投入到了赈灾移民之中。
而这一次受灾因为没有上一次严重,所以移民东番受到的对抗也就比上一次强烈。
明白崇祯皇帝心意的范景文,当然不能让移民东番这件大事推行不下去,所以给浙江巡抚衙门在预估了各府受灾户数人口之后,就给上报了灾情的各府,分定了遣送灾民到东番屯垦安置的指标。
这样一来,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上下官吏的行事,也就变得简单粗暴了许多,不仅在受了水灾的村镇到处抓人编管押送上船,而且还在这几个府城之中到处抓捕涌进城内躲避天灾人祸的灾民。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所以这一次遣送移民上船出境,没有上一次的顺利,不少遭了灾的百姓,宁肯留在老家忍饥挨饿,也不愿离乡背井移民,因此一听说官府到处抓人遣送上船,纷纷逃散而去。
到了十月末,四个府的指标还是没有如期完成,有分定任务在身的上下官吏,很快派出捕快衙役纷纷涌上街头,见了乞丐流民模样的就抓,甚至各处州县牢里拘押的流氓、小偷、闲汉无赖,都被送上船,运走了充数。
一时之间,这几个州府的府城之中,倒真的是干净太平了许多,再也看不到乞丐流民遍地的情景了。
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巡抚衙门和几处府衙的强硬手段,很快也激起了一些灾民的反抗。
这其中,就有两个汉子,一个叫作程宰,一个叫作陈大郎,在阴差阳错之下带头杀了官差造了反。
程宰是嘉兴府嘉善县城外的一个豪商,在县城里有几处铺子,在城外还有几处桑园,几处织厂,平时就养着几百来个佣工和几十个帮闲的护院打手。
这个陈大郎则是嘉善县城里的一个地痞无赖,同时也正是程宰的酒肉朋友兼打手头目。
且说这嘉兴府,北靠太湖、南临钱塘,自古以来就是浙江屈指可数的鱼米之乡,加上民间丝织业非常发达,桑园织厂很多,所以一直是江南最为富裕繁华的地区之一。
正因为如此,这地方人工很贵,一些桑园织厂想要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就需要花费不菲的价钱。
也因此,很多家里经营着织厂的豪商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的心里,对于像海啸涌潮这样的天灾,不仅不担心,反而有些欢迎,因为灾民流民越多,雇佣工人就越容易,而且价钱也越低。
这个豪商程宰,就趁着这一次的涌潮之灾,轻易地招揽了上百个流离失所的灾民,与他们签下了卖身为奴的契书,收留在自家的桑园和织厂之中为奴为婢。
在他看来,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也算是积善行德了,但是嘉善县里的一应官差不这么想。
从闽浙总督衙门、浙江巡抚衙门,到嘉兴府衙、嘉善县衙,层层都有有明令,闽浙沿海府县的灾民要乘船出海,安置到朝廷新设的东番卫去,而且是层层都有指标,都有考成的,超额完成的有奖励,完不成的则有罚银。
考成法,本是万历前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开来,激励地方官吏做事的办法,如今被温体仁再一次拿来督促闽浙沿海诸府县官吏安置灾民,居然也是颇见成效。
在考成法的激励下,嘉善县的县衙官吏非常用心,不仅遣送了大量温顺老实的灾民,而且也十分敬业地到处搜寻抓捕那些不愿到东番安置的流民。
很快,嘉善县城外不远的程家就被人告发,说他收留了大量不愿接受官府救济安置的流民。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成队的官差来到程家,要带人走,而程宰和陈大郎等人则以那些流民已卖身为程家奴婢而不同意,加上那些流民本身也不同意,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打起来了。
更严重的是,程宰、陈大郎领着那些恨透了官差的流民,也没个轻重,一场围殴下了,打死了七名嘉善县衙的官差,剩下的十几人也是个个重伤,这下子算是捅破了天了。
虽然岛南被红毛夷占了一处海港,而岛被又被海盗占据了数处。但是随着郑芝龙的归附,这一切都已不是问题了。
加上又有朝廷的圣旨和闽浙总督府的公文,转移灾民到东番安置的行动,也很快开展起来。
就这样,从五月末到八月初,连哄带骗,顺带再加上强迫性的编管押送,浙东沿海的三四十万灾民,被浙江巡抚衙门和浙东沿海诸州府的官吏,一批又一批地赶上了前往东番的海船。
这些海船大大小小多达两千来条,有的是浙江水师的各类战船,有的是巡抚衙门拿银子租用的民间商船,而其中更多的则是新归附朝廷的福建海防参将郑芝龙的庞大船队。
浙东灾民虽然在受了灾的家乡忍受着饥饿、瘟疫和以工代赈的辛劳,但是仍然不愿故土难离,多数不愿离开家乡,到海上的荒岛上屯垦。
所以,在浙江巡抚及沿河受灾州府官吏的催逼胁迫乃至打骂驱赶之下,有些少数胆大妄为的,就跑进了山里躲避,最后无以为生,只好落草为寇,当起了打家劫舍的盗贼。
随着大多数的沿海灾民被赶上了海船、送过海去,到了八月中旬的时候,原本混乱一片的浙东地界,倒是平静了很多。
范景文自从上任之后,全都是在忙活这一件事情,根本无暇顾及陛辞之时皇帝交办给他的其他任务,一直到了八月中旬,才算是真正轻松下来,浙东沿海的灾民送走了,浙江也就没有别的难题了。
至于逃进山里当山贼的沿海灾民,原本不过是田间耕作的农夫,如今落草为寇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需征收完了秋税,建起了抚标,剿灭他们易如反掌,因此范景文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刚过去两天,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外的杭州湾里再次发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涌潮。
二十多米高的巨大海潮一时间浊浪排空,汹涌而来,不仅把钱塘江口两岸拥挤观潮的数万人一卷而空,而且一波又一波的巨大海潮,还越过几道海堤,一路冲入内陆数十里远。
这样前所未见的巨大海潮,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一直持续了三天。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浙东最为富裕之地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靠海数十里范围再次大面积遭灾。
范景文大惊之下赶紧行文闽浙总督府,然后辗转上报给了内阁和户部,同时请求朝廷拨款救济。
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只是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一直渴望尽快从东南沿海大量移民、开垦东番的他,反而觉得这又是一次移民东番的机会。
所以,在批准了户部拨款三十万崇祯银元用来进行移民安置之外,崇祯皇帝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东江镇的抗虏作战之上,并没有把钱塘涌潮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到了九月中旬,范景文征收完了秋税,同时也等到了朝廷的赈灾款项,很快就又投入到了赈灾移民之中。
而这一次受灾因为没有上一次严重,所以移民东番受到的对抗也就比上一次强烈。
明白崇祯皇帝心意的范景文,当然不能让移民东番这件大事推行不下去,所以给浙江巡抚衙门在预估了各府受灾户数人口之后,就给上报了灾情的各府,分定了遣送灾民到东番屯垦安置的指标。
这样一来,嘉兴府、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上下官吏的行事,也就变得简单粗暴了许多,不仅在受了水灾的村镇到处抓人编管押送上船,而且还在这几个府城之中到处抓捕涌进城内躲避天灾人祸的灾民。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所以这一次遣送移民上船出境,没有上一次的顺利,不少遭了灾的百姓,宁肯留在老家忍饥挨饿,也不愿离乡背井移民,因此一听说官府到处抓人遣送上船,纷纷逃散而去。
到了十月末,四个府的指标还是没有如期完成,有分定任务在身的上下官吏,很快派出捕快衙役纷纷涌上街头,见了乞丐流民模样的就抓,甚至各处州县牢里拘押的流氓、小偷、闲汉无赖,都被送上船,运走了充数。
一时之间,这几个州府的府城之中,倒真的是干净太平了许多,再也看不到乞丐流民遍地的情景了。
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巡抚衙门和几处府衙的强硬手段,很快也激起了一些灾民的反抗。
这其中,就有两个汉子,一个叫作程宰,一个叫作陈大郎,在阴差阳错之下带头杀了官差造了反。
程宰是嘉兴府嘉善县城外的一个豪商,在县城里有几处铺子,在城外还有几处桑园,几处织厂,平时就养着几百来个佣工和几十个帮闲的护院打手。
这个陈大郎则是嘉善县城里的一个地痞无赖,同时也正是程宰的酒肉朋友兼打手头目。
且说这嘉兴府,北靠太湖、南临钱塘,自古以来就是浙江屈指可数的鱼米之乡,加上民间丝织业非常发达,桑园织厂很多,所以一直是江南最为富裕繁华的地区之一。
正因为如此,这地方人工很贵,一些桑园织厂想要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就需要花费不菲的价钱。
也因此,很多家里经营着织厂的豪商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的心里,对于像海啸涌潮这样的天灾,不仅不担心,反而有些欢迎,因为灾民流民越多,雇佣工人就越容易,而且价钱也越低。
这个豪商程宰,就趁着这一次的涌潮之灾,轻易地招揽了上百个流离失所的灾民,与他们签下了卖身为奴的契书,收留在自家的桑园和织厂之中为奴为婢。
在他看来,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也算是积善行德了,但是嘉善县里的一应官差不这么想。
从闽浙总督衙门、浙江巡抚衙门,到嘉兴府衙、嘉善县衙,层层都有有明令,闽浙沿海府县的灾民要乘船出海,安置到朝廷新设的东番卫去,而且是层层都有指标,都有考成的,超额完成的有奖励,完不成的则有罚银。
考成法,本是万历前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开来,激励地方官吏做事的办法,如今被温体仁再一次拿来督促闽浙沿海诸府县官吏安置灾民,居然也是颇见成效。
在考成法的激励下,嘉善县的县衙官吏非常用心,不仅遣送了大量温顺老实的灾民,而且也十分敬业地到处搜寻抓捕那些不愿到东番安置的流民。
很快,嘉善县城外不远的程家就被人告发,说他收留了大量不愿接受官府救济安置的流民。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成队的官差来到程家,要带人走,而程宰和陈大郎等人则以那些流民已卖身为程家奴婢而不同意,加上那些流民本身也不同意,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就打起来了。
更严重的是,程宰、陈大郎领着那些恨透了官差的流民,也没个轻重,一场围殴下了,打死了七名嘉善县衙的官差,剩下的十几人也是个个重伤,这下子算是捅破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