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帝都城年关将至
帝都城,甘泉宫。
今日负责值守司礼监的张百岁大步跨入素有竹宫之称的偏殿,因为此地遍地植竹,四季常青,每每风起,竹海听涛,实是第一等的好去处,所以萧知南搬入甘泉宫后,虽然仍旧以明光宫为寝宫,但将自己的书房设在了竹宫之中。
张百岁进到内宫之后,饶是这位素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也难以压抑语气中的激动,嗓音微微颤抖道:“殿下!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案后正在批阅奏章的萧知南抬起头来,却没有放下手中的短锋狼毫,笑问道:“什么消息?能让大伴如此动容的消息,却是不算多见。”
张百岁笑道:“启禀殿下,是江南那边的消息,江陵方面,帝婿和赵青二人攻入城内,帝婿亲斩魏王。另一边,魏无忌亲率大军攻破涿鹿城,魏军主将黄晓授。再就是彭老镇一战,除去少许魏军趁乱逃走,其余魏国大军全军覆没。”
萧知南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愣了许久,然后问道:“魏国水军呢?”
张百岁答道:“全部投降归顺,朝廷正好以此为基础,重新编练水师,可趁机收复魏国。”
萧知南缓缓放下手中之笔,轻声感叹道:“江南江北俱已太平了。”
张百岁稍稍犹豫了一下,迟疑说道:“还有一件事,梁武郡王在彭老镇一战中,亲临前敌,身先士卒,不避炮矢,堪称忠勇,只是……”
“只是什么?”萧知南的脸色一凝,“是不是萧去疾出什么事了?”
张百岁轻轻点头道:“据说是被身中炮矢,性命垂危,如今已经被送往江都救治。”
萧知南稍稍沉默,吩咐道:“宫里应该还有一颗六转金丹,差人给他送去,另外从宫里挑选几名医术好的御医也一并派去,梁武郡王毕竟是为国尽忠,于情于理,都不能寒了人心,至于赏赐,还是等朝议之后再做决定。”
张百岁恭敬应诺,又道:“魏无忌还有一份本章送来。”
萧知南闻言后沉默良久,说道:“想来无非是请罪请功四字,本宫就不看了,司礼监可酌情批复。”
张百岁再次应诺。
萧知南忽然想起什么,稍稍加重了嗓音,道:“还有,据暗卫府上报,这次魏王作乱,有好些江南世家纷纷依附,如今国库空虚,江南又是百废待兴,西北打仗后援不济,派暗卫府彻查这些世家,看看是否有通敌情事,若有,便依法拿人抄家,将抄没之家产悉数充归国库,以作西北军需之用。”
张百岁正了神色,道:“回禀殿下,老奴已经布置人手在查了,相信再过几天就能有结果。”
此时萧知南不再像平日里在徐北游面前的温婉模样,已然有了几分父兄当年的气度,冷然道:“一旦有了结果,立刻明上谕让魏无忌拿人,他是暗卫府的老人了,做这些都是轻车熟路,再告诉魏无忌和灵武郡王,西北战事是大事,军需粮草可酌情先由蜀州运往西北,至于帝都这边,可暂缓一二。”
张百岁应道:“老奴回去之后立刻拟旨,以飞剑传书往江南。”
萧知南想了想,又补充道:“不必飞剑传书,派暗卫府的人去,带着诏令秘密前往江南,这次除了抄家,也要杀一些人,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张百岁沉声道:“老奴明白。”
……
在年关将近的时节,江南大胜的消息传遍了帝都上下,使得帝都城内的喜庆年味愈浓郁。
如果说平定东北只是让人心稍稍安定一二,因为只要东北无恙,再不济也能做到划江而治,那么平定江南就是让满朝上下充满了希望,因为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朝廷收复了江南,便意味着朝廷可以摆脱山穷水尽的窘境。
至于西北,满朝上下都不认为林寒大军还能像当年的后建铁骑那般横行中原,毕竟是以大齐一国之力御敌,就算大齐历经连番大战,在内无忧患的情形下,也丝毫不惧。
如此情形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在自身安危无忧之后,最为关心的事情就放在了几位都督将军的封赏上面。
在一次朝议之后,江南平叛大军各大将领的封赏大致就已经尘埃落定。
先便是被誉为“两定江南”的平虏大将军徐北游,按照道理而言,徐北游先守两襄,又促成了蜀州援军入湖,最后更是手刃罪魁祸魏王萧瑾,可谓是功比天大。只是如今他已是郡王,将来还少不了一个“帝夫”的称号,所以对于他的封赏就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只是加封太保而已。虽然太保与太师、太傅同列三公,放眼大郑和大齐两朝数百年,也唯有张江陵和蓝玉两人在生前得过太师称号,唯有孙世吾一人在生前得过太傅称号,不可谓不珍贵,但相较于徐北游扶大厦于将倾的泼天大功,一个太保的空名还是稍显小了些。不过明眼人都知道,长公主殿下亏待了谁,都不会亏待自家夫君,最大的赏赐还是要等到平定西北以后。
另外还有一点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萧知南还特意封韩瑄为太傅,如此一来,再加上太宗文皇帝所封的太师蓝玉,如今的大齐朝廷竟是三公齐聚。不过这也让许多有心人咂摸出许多别样意味,老辅卧床不起已有多日,内阁都交给了次辅谢苏卿主持,怕是天年将尽,长公主在这个时候送出一个太傅称号,而不是等到天下大定,未尝没有“及早”之意。
然后便是魏无忌和禹匡这两位当世名将,因为两人都是戴罪立功的缘故,所以两人的封赏都不算太过出格,除了抵过之外,就是各自封公,官职仍是从一品的左都督。
最后便是朝廷派出的两位郡王,灵武郡王萧摩诃封为燕王,梁武郡王萧去疾封为梁王,都是实实在在的亲王爵位,算是圆了萧去疾当年想要一身正黑蟒袍的愿望。不过让人玩味的是,长公主殿下虽然封了亲王爵位,但并未给予封地,若是没有封地军权,便只是亲王而非藩王,再者说了,如今的大齐宗室,亲王已经一个不剩,按照大齐律制,郡王和亲王俱是品,在上无亲王的情形下,两位郡王其实与亲王并无太大区别,所以两位郡王这次也只是得了虚名而已。
以名器换取实在利益,在朝野上下看来,这是讲道理的,也是合乎规矩的,除非是萧瑾这等志在天下之人,没有人会觉得不妥。
这便是萧知南的高明之处了。
[m..]
今日负责值守司礼监的张百岁大步跨入素有竹宫之称的偏殿,因为此地遍地植竹,四季常青,每每风起,竹海听涛,实是第一等的好去处,所以萧知南搬入甘泉宫后,虽然仍旧以明光宫为寝宫,但将自己的书房设在了竹宫之中。
张百岁进到内宫之后,饶是这位素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也难以压抑语气中的激动,嗓音微微颤抖道:“殿下!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案后正在批阅奏章的萧知南抬起头来,却没有放下手中的短锋狼毫,笑问道:“什么消息?能让大伴如此动容的消息,却是不算多见。”
张百岁笑道:“启禀殿下,是江南那边的消息,江陵方面,帝婿和赵青二人攻入城内,帝婿亲斩魏王。另一边,魏无忌亲率大军攻破涿鹿城,魏军主将黄晓授。再就是彭老镇一战,除去少许魏军趁乱逃走,其余魏国大军全军覆没。”
萧知南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愣了许久,然后问道:“魏国水军呢?”
张百岁答道:“全部投降归顺,朝廷正好以此为基础,重新编练水师,可趁机收复魏国。”
萧知南缓缓放下手中之笔,轻声感叹道:“江南江北俱已太平了。”
张百岁稍稍犹豫了一下,迟疑说道:“还有一件事,梁武郡王在彭老镇一战中,亲临前敌,身先士卒,不避炮矢,堪称忠勇,只是……”
“只是什么?”萧知南的脸色一凝,“是不是萧去疾出什么事了?”
张百岁轻轻点头道:“据说是被身中炮矢,性命垂危,如今已经被送往江都救治。”
萧知南稍稍沉默,吩咐道:“宫里应该还有一颗六转金丹,差人给他送去,另外从宫里挑选几名医术好的御医也一并派去,梁武郡王毕竟是为国尽忠,于情于理,都不能寒了人心,至于赏赐,还是等朝议之后再做决定。”
张百岁恭敬应诺,又道:“魏无忌还有一份本章送来。”
萧知南闻言后沉默良久,说道:“想来无非是请罪请功四字,本宫就不看了,司礼监可酌情批复。”
张百岁再次应诺。
萧知南忽然想起什么,稍稍加重了嗓音,道:“还有,据暗卫府上报,这次魏王作乱,有好些江南世家纷纷依附,如今国库空虚,江南又是百废待兴,西北打仗后援不济,派暗卫府彻查这些世家,看看是否有通敌情事,若有,便依法拿人抄家,将抄没之家产悉数充归国库,以作西北军需之用。”
张百岁正了神色,道:“回禀殿下,老奴已经布置人手在查了,相信再过几天就能有结果。”
此时萧知南不再像平日里在徐北游面前的温婉模样,已然有了几分父兄当年的气度,冷然道:“一旦有了结果,立刻明上谕让魏无忌拿人,他是暗卫府的老人了,做这些都是轻车熟路,再告诉魏无忌和灵武郡王,西北战事是大事,军需粮草可酌情先由蜀州运往西北,至于帝都这边,可暂缓一二。”
张百岁应道:“老奴回去之后立刻拟旨,以飞剑传书往江南。”
萧知南想了想,又补充道:“不必飞剑传书,派暗卫府的人去,带着诏令秘密前往江南,这次除了抄家,也要杀一些人,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张百岁沉声道:“老奴明白。”
……
在年关将近的时节,江南大胜的消息传遍了帝都上下,使得帝都城内的喜庆年味愈浓郁。
如果说平定东北只是让人心稍稍安定一二,因为只要东北无恙,再不济也能做到划江而治,那么平定江南就是让满朝上下充满了希望,因为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朝廷收复了江南,便意味着朝廷可以摆脱山穷水尽的窘境。
至于西北,满朝上下都不认为林寒大军还能像当年的后建铁骑那般横行中原,毕竟是以大齐一国之力御敌,就算大齐历经连番大战,在内无忧患的情形下,也丝毫不惧。
如此情形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在自身安危无忧之后,最为关心的事情就放在了几位都督将军的封赏上面。
在一次朝议之后,江南平叛大军各大将领的封赏大致就已经尘埃落定。
先便是被誉为“两定江南”的平虏大将军徐北游,按照道理而言,徐北游先守两襄,又促成了蜀州援军入湖,最后更是手刃罪魁祸魏王萧瑾,可谓是功比天大。只是如今他已是郡王,将来还少不了一个“帝夫”的称号,所以对于他的封赏就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只是加封太保而已。虽然太保与太师、太傅同列三公,放眼大郑和大齐两朝数百年,也唯有张江陵和蓝玉两人在生前得过太师称号,唯有孙世吾一人在生前得过太傅称号,不可谓不珍贵,但相较于徐北游扶大厦于将倾的泼天大功,一个太保的空名还是稍显小了些。不过明眼人都知道,长公主殿下亏待了谁,都不会亏待自家夫君,最大的赏赐还是要等到平定西北以后。
另外还有一点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萧知南还特意封韩瑄为太傅,如此一来,再加上太宗文皇帝所封的太师蓝玉,如今的大齐朝廷竟是三公齐聚。不过这也让许多有心人咂摸出许多别样意味,老辅卧床不起已有多日,内阁都交给了次辅谢苏卿主持,怕是天年将尽,长公主在这个时候送出一个太傅称号,而不是等到天下大定,未尝没有“及早”之意。
然后便是魏无忌和禹匡这两位当世名将,因为两人都是戴罪立功的缘故,所以两人的封赏都不算太过出格,除了抵过之外,就是各自封公,官职仍是从一品的左都督。
最后便是朝廷派出的两位郡王,灵武郡王萧摩诃封为燕王,梁武郡王萧去疾封为梁王,都是实实在在的亲王爵位,算是圆了萧去疾当年想要一身正黑蟒袍的愿望。不过让人玩味的是,长公主殿下虽然封了亲王爵位,但并未给予封地,若是没有封地军权,便只是亲王而非藩王,再者说了,如今的大齐宗室,亲王已经一个不剩,按照大齐律制,郡王和亲王俱是品,在上无亲王的情形下,两位郡王其实与亲王并无太大区别,所以两位郡王这次也只是得了虚名而已。
以名器换取实在利益,在朝野上下看来,这是讲道理的,也是合乎规矩的,除非是萧瑾这等志在天下之人,没有人会觉得不妥。
这便是萧知南的高明之处了。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