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烫嘴难咽茶未冷
所谓对食菜户,本是个粗鄙说法,传承自前朝,说白了就是宦官无妻儿,宫女无夫,两者由此而结成临时夫妻,以慰深宫之寂寞,这种关系称为对食菜户。
甚至《郑史》中也有一笔记载,“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菜户’”。
根据《大郑神宗别史》所载,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宫女接触较多,便逐渐产生感情。宦官以此为基础,往往主动替宫女采办衣食、首饰及日用杂物,以表达追慕之情。宫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结成伴侣,称为菜户。菜户在大郑宫中是公然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时也会问宦官“汝菜户为谁?”宦官只据实回答即可。
宦官与宫女成为“菜户”后,唱随往还,形如夫妻,财产相通如一家。宦官对所爱的宫女固然是任劳任怨,听凭驱使,宫女也会心疼宦官,不让他干太多的活儿,而是支使别的宦官去干。宫中有些地位低贱、相貌丑陋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便甘心做菜户之仆役,为其执炊、搬运、浆洗,宫女则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银两。
而且宫女和宦官结为菜户后大多能终身相守,并且彼此都以守节相尚。如果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比之寻常人家的夫妻更显忠贞二字。
当然到了少监和太监这个级别的权宦,大可不必局限于宫内宫女,也可在宫外置办宅邸,娶娇妻美妾,甚至再从叔伯兄弟家过继儿子,与寻常权贵人物无异。
不过作为宫内首宦的张百岁却是不屑于此,在他看来,此举无异于自欺欺人罢了,而且他也不忌讳自己乃是阉人之事,当年长春真人为了修道而自宫,他同样是因为抱残守缺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何需掩饰?故而在太平十年,他与年过四十而未嫁的墨书结为对食菜户,此事甚至惊动了萧皇和林皇后,林皇后亲自下懿旨赏赐,在内廷之中传为佳话。
说到这儿,萧知南颇为感慨道:“你可知道墨书大姑姑为何不嫁?其实也是伤心人罢了,我听宫中老人提起过,当年皇祖父还在中都称王时,蓝相也还不是相爷,只是被称作蓝先生,常常出入王府,墨书大姑姑那时候已经是王府女官,风华正茂,对蓝相芳心暗许,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蓝相在蜀州做行营掌印官时娶了一位蜀州唐家的千金,墨书大姑姑因此伤心许久,本立誓要终身不嫁,只是后来感动于张大伴的再三请求,遂与张大伴结成菜户。”
徐北游喃喃道:“难怪外相和内相一直不和,原来还有这么个因由。”
萧知南闻言,颇为哭笑不得道:“朝堂大事岂会因儿女私情而变?只是时势如此,若是外相与内相和睦共处,父皇又如何用帝王平衡之道?怕是要被他们联手架空了!“
徐北游却是不甚赞同,摇头道:“先生曾经说过,在人世间说到底都是和人打交道,万事万法,说不过人心二字,只要揣摩透了人心,则万事可平,无往不利。平安先生虽是顺势而为,却也正顺应了自己的本心,若是反过来说,所谓大势与平安先生本心不符,他是顺应大势,还是顺应本心呢?”
萧知南微愣了一下,哑然失笑道:“这话是韩先生说的?确实有些意思,若是按照你这个说法,掌教真人秋叶与你师父公孙仲谋之所以这般不死不休,你师母在其中的分量未必也会轻了,毕竟是半个夺妻之恨。”
徐北游垂目不语。
老辈人的恩恩怨怨,他知之甚深,自己那个近在咫尺却未曾谋面的师母,曾与道门掌教真人秋叶订下婚约,只是后来因为道门和剑宗公开决裂,剑宗甚至因此倾覆,这才几经辗转嫁给了师父公孙仲谋,萧知南说是夺妻之恨,倒也算是贴切。
其实这也就是他所说的人心了,都说剑宗覆灭于道门之手是大势所趋,可所谓大势还不是一颗一颗人心组成的?
人心所向便是大势所趋。
徐北游很清楚萧知南为何要让他来见墨书,自然是一片好心。
天底下有两个地方最大,一个是道门,一个就是朝廷,如今徐北游已经与道门断无和解可能,不死不休,那就只能投向朝廷。
皇帝陛下的朝廷里面山头林立,萧家无疑是最大的山头,其中分成皇室嫡宗和宗室旁宗,又有文官和武将,文官内部因为韩瑄再次入朝的缘故,分裂两派已成定局,武将那边随着魏禁年老,诸葛恭病重,各大边军差不多都是处于“改朝换代”的局面,再加上勋贵、外戚、暗卫府、宦官这几派,当真是一派乱象。
在这个庞大又繁复的体系当中,萧知南无疑是处于最顶层的那一小撮人,若是再想要往前,那就只有大逆不道的谋图皇太女一途,所以她不在自己身上谋求破局之道,而是引导徐北游进入朝廷,意图通过徐北游的崛起来获取自己的“自由”。而徐北游想要在朝廷内部获得足够份量的地位,单凭一个剑宗少主的身份和韩瑄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助力,比如说平安先生张百岁和大姑姑墨书。
这两人可谓是内廷二十四衙门这一派系的领袖人物,地位不可谓不高,权柄不可谓不重,关键两人的关系更有意思,若是徐北游能得到墨书的支持,张百岁即便不认可他,也不会去刻意反对,外廷又有韩瑄,两者相加便是一条青云之途。
片刻后,萧知南起身离去,不过她却没有回自己的居处,而是去了墨书下榻的院子。
墨书对于萧知南的到来似乎早有预料,正手法娴熟地摆弄着一套由秋光送过来的茶具,显然是静候多时。
萧知南坐到墨书的对面,轻声问道:“大姑姑,你觉得这年轻人怎么样?”
墨书不动声色,仍是不紧不慢地摆弄着那套茶具,在她看来,那个年轻人的确有点意思,却也就仅此而已了。
萧知南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张大伴和谢苏卿都已经见过他了,我这次自作主张让他来见大姑姑,的确是存了铺路的想法,大姑姑应该明白我现在的处境,实在是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实不相瞒大姑姑,端木家的小子有些得意忘形了,既然父皇有意将我下嫁于他,他就应当收敛一些,可这段日子他一直厮混在杜海潺的几个腌臜道观里面,这也就罢了,不过细枝末节,我只当没瞧见,可他在帝都、直隶州等地置办外宅多达八处,甚至还有两个外室女子已有身孕,此举置我颜面于何地?置皇室颜面于何地?我们萧家的女子可从来没有与其他女子共侍一夫的传统。”
墨书挑了下眉头,双手捧起茶杯轻啜一口,对于端木玉的所作所为并未勃然大怒,毕竟男人都是偷腥的猫儿,凡是有点身份地位的男人,哪个没有点风流韵事,虽说端木玉弄到这个程度有些不好看,但在皇帝陛下的眼中这也只是些许小节而已,无碍大局,所以她对端木玉不置一词,而是平静问道:“殿下,似乎你很看重那个叫徐北游的年轻人。”
萧知南视线不着痕迹地从墨书脸上一掠而过,然后同样端起茶杯,笑道:“玉不琢不成器,徐北游是块璞玉,我希望自己能亲手打磨他,若是他出人头地之后还能念我的好,那就心满意足了。”
墨书瞥了她一眼,脸上浮现起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道:“看来殿下是打定主意要亲自调教自己看中的男人了。”
“这话有些粗鄙了,可不像是最重礼数的墨书大姑姑说出来的。”萧知南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
墨书不置可否,只是放下手中茶杯,若有所指道:“茶太烫,喝不得。”
萧知南低头看了眼自己手中茶杯,绝美容颜隐藏在袅袅热气中,轻声道:“但如果不喝,茶可就要凉了。”
甚至《郑史》中也有一笔记载,“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菜户’”。
根据《大郑神宗别史》所载,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宫女接触较多,便逐渐产生感情。宦官以此为基础,往往主动替宫女采办衣食、首饰及日用杂物,以表达追慕之情。宫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结成伴侣,称为菜户。菜户在大郑宫中是公然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时也会问宦官“汝菜户为谁?”宦官只据实回答即可。
宦官与宫女成为“菜户”后,唱随往还,形如夫妻,财产相通如一家。宦官对所爱的宫女固然是任劳任怨,听凭驱使,宫女也会心疼宦官,不让他干太多的活儿,而是支使别的宦官去干。宫中有些地位低贱、相貌丑陋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便甘心做菜户之仆役,为其执炊、搬运、浆洗,宫女则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银两。
而且宫女和宦官结为菜户后大多能终身相守,并且彼此都以守节相尚。如果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比之寻常人家的夫妻更显忠贞二字。
当然到了少监和太监这个级别的权宦,大可不必局限于宫内宫女,也可在宫外置办宅邸,娶娇妻美妾,甚至再从叔伯兄弟家过继儿子,与寻常权贵人物无异。
不过作为宫内首宦的张百岁却是不屑于此,在他看来,此举无异于自欺欺人罢了,而且他也不忌讳自己乃是阉人之事,当年长春真人为了修道而自宫,他同样是因为抱残守缺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何需掩饰?故而在太平十年,他与年过四十而未嫁的墨书结为对食菜户,此事甚至惊动了萧皇和林皇后,林皇后亲自下懿旨赏赐,在内廷之中传为佳话。
说到这儿,萧知南颇为感慨道:“你可知道墨书大姑姑为何不嫁?其实也是伤心人罢了,我听宫中老人提起过,当年皇祖父还在中都称王时,蓝相也还不是相爷,只是被称作蓝先生,常常出入王府,墨书大姑姑那时候已经是王府女官,风华正茂,对蓝相芳心暗许,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蓝相在蜀州做行营掌印官时娶了一位蜀州唐家的千金,墨书大姑姑因此伤心许久,本立誓要终身不嫁,只是后来感动于张大伴的再三请求,遂与张大伴结成菜户。”
徐北游喃喃道:“难怪外相和内相一直不和,原来还有这么个因由。”
萧知南闻言,颇为哭笑不得道:“朝堂大事岂会因儿女私情而变?只是时势如此,若是外相与内相和睦共处,父皇又如何用帝王平衡之道?怕是要被他们联手架空了!“
徐北游却是不甚赞同,摇头道:“先生曾经说过,在人世间说到底都是和人打交道,万事万法,说不过人心二字,只要揣摩透了人心,则万事可平,无往不利。平安先生虽是顺势而为,却也正顺应了自己的本心,若是反过来说,所谓大势与平安先生本心不符,他是顺应大势,还是顺应本心呢?”
萧知南微愣了一下,哑然失笑道:“这话是韩先生说的?确实有些意思,若是按照你这个说法,掌教真人秋叶与你师父公孙仲谋之所以这般不死不休,你师母在其中的分量未必也会轻了,毕竟是半个夺妻之恨。”
徐北游垂目不语。
老辈人的恩恩怨怨,他知之甚深,自己那个近在咫尺却未曾谋面的师母,曾与道门掌教真人秋叶订下婚约,只是后来因为道门和剑宗公开决裂,剑宗甚至因此倾覆,这才几经辗转嫁给了师父公孙仲谋,萧知南说是夺妻之恨,倒也算是贴切。
其实这也就是他所说的人心了,都说剑宗覆灭于道门之手是大势所趋,可所谓大势还不是一颗一颗人心组成的?
人心所向便是大势所趋。
徐北游很清楚萧知南为何要让他来见墨书,自然是一片好心。
天底下有两个地方最大,一个是道门,一个就是朝廷,如今徐北游已经与道门断无和解可能,不死不休,那就只能投向朝廷。
皇帝陛下的朝廷里面山头林立,萧家无疑是最大的山头,其中分成皇室嫡宗和宗室旁宗,又有文官和武将,文官内部因为韩瑄再次入朝的缘故,分裂两派已成定局,武将那边随着魏禁年老,诸葛恭病重,各大边军差不多都是处于“改朝换代”的局面,再加上勋贵、外戚、暗卫府、宦官这几派,当真是一派乱象。
在这个庞大又繁复的体系当中,萧知南无疑是处于最顶层的那一小撮人,若是再想要往前,那就只有大逆不道的谋图皇太女一途,所以她不在自己身上谋求破局之道,而是引导徐北游进入朝廷,意图通过徐北游的崛起来获取自己的“自由”。而徐北游想要在朝廷内部获得足够份量的地位,单凭一个剑宗少主的身份和韩瑄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助力,比如说平安先生张百岁和大姑姑墨书。
这两人可谓是内廷二十四衙门这一派系的领袖人物,地位不可谓不高,权柄不可谓不重,关键两人的关系更有意思,若是徐北游能得到墨书的支持,张百岁即便不认可他,也不会去刻意反对,外廷又有韩瑄,两者相加便是一条青云之途。
片刻后,萧知南起身离去,不过她却没有回自己的居处,而是去了墨书下榻的院子。
墨书对于萧知南的到来似乎早有预料,正手法娴熟地摆弄着一套由秋光送过来的茶具,显然是静候多时。
萧知南坐到墨书的对面,轻声问道:“大姑姑,你觉得这年轻人怎么样?”
墨书不动声色,仍是不紧不慢地摆弄着那套茶具,在她看来,那个年轻人的确有点意思,却也就仅此而已了。
萧知南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张大伴和谢苏卿都已经见过他了,我这次自作主张让他来见大姑姑,的确是存了铺路的想法,大姑姑应该明白我现在的处境,实在是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实不相瞒大姑姑,端木家的小子有些得意忘形了,既然父皇有意将我下嫁于他,他就应当收敛一些,可这段日子他一直厮混在杜海潺的几个腌臜道观里面,这也就罢了,不过细枝末节,我只当没瞧见,可他在帝都、直隶州等地置办外宅多达八处,甚至还有两个外室女子已有身孕,此举置我颜面于何地?置皇室颜面于何地?我们萧家的女子可从来没有与其他女子共侍一夫的传统。”
墨书挑了下眉头,双手捧起茶杯轻啜一口,对于端木玉的所作所为并未勃然大怒,毕竟男人都是偷腥的猫儿,凡是有点身份地位的男人,哪个没有点风流韵事,虽说端木玉弄到这个程度有些不好看,但在皇帝陛下的眼中这也只是些许小节而已,无碍大局,所以她对端木玉不置一词,而是平静问道:“殿下,似乎你很看重那个叫徐北游的年轻人。”
萧知南视线不着痕迹地从墨书脸上一掠而过,然后同样端起茶杯,笑道:“玉不琢不成器,徐北游是块璞玉,我希望自己能亲手打磨他,若是他出人头地之后还能念我的好,那就心满意足了。”
墨书瞥了她一眼,脸上浮现起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道:“看来殿下是打定主意要亲自调教自己看中的男人了。”
“这话有些粗鄙了,可不像是最重礼数的墨书大姑姑说出来的。”萧知南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
墨书不置可否,只是放下手中茶杯,若有所指道:“茶太烫,喝不得。”
萧知南低头看了眼自己手中茶杯,绝美容颜隐藏在袅袅热气中,轻声道:“但如果不喝,茶可就要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