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声名鹊起的神弓营
经过了几天的队列训练,见众人的已经基本上能做到一步一令,令行禁止了,陈虎庭开始安排神弓营第二阶段的训练,练臂力。这个训练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十分重要的,臂力水平是决定一个军人实战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古书动不动就会用双臂有多少斤力来形容一个猛将的实力。一个手持五十斤斤兵器的武将与一个手持近百斤兵器的将军,如果不出意外,后者在战场上的杀伤力肯定数倍于前者,重量的大小可以一定程度上忽略武艺,除非能做到像常山赵子龙一般将枪法练到出神入化,不然臂力的确是古代武将武力的衡量标准。
这个训练步骤在古代有所欠缺的,古代的军事训练主要集中在操练兵器,练习阵型,从史书上也基本上见不到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三国时期的先登死士,大戟兵,白耳兵,虎豹骑这些精锐的记载也不过是挑选力大勇猛的士卒编练而成,只能是借助士兵的先天条件罢了,算不得什么l
在陈虎庭看来,神弓营的少年都在成长期,如果训练的当,几年以后这些少年的臂力不会比当世的一般晋朝武将要差,如果身体素质天生较好的,或许气力还能媲美一些胡人武将。
不过这也只是理想条件,如果想要向着这个方向训练,除了必要的方法还需要进食大量的营养物质,就如同在健身房训练,需要大量蛋白粉一样,这一点陈虎庭是无法提供的,他的经济条件不足以供给神弓营的少年们大量的肉类进补,所以他只能缩减训练强度,慢慢摸索出最适合的。
许多神弓营的少年刚进校场时看到了很多差不多大小的,拴着绳子的石块,他们一直不明白是做什么用的,期间也不是没有人问,陈虎庭一直不说,今天他们终于明白了。
一块小小的石头,不过二三斤重,平日里力气大的拿个几十块也不成问题,今日他们却发现这石块是如此可怕,身体站直,双臂平屈,首次末端用绳子吊着石头,一会不要紧,但如果时间久了,胳膊就会酸疼无比,像是无数小蚂蚁噬咬着手。
不行了,我不行了,终于有了第一个放弃的。
所有人渐渐的都瘫倒在了地上,揉着肿痛的胳膊,一动都不愿再动。
陈虎庭知道他们到极限了,默默记下来这个时间,挥了挥手让他们去一旁喝水,玉娘带着几个丫鬟仆人在校场旁边摆了几只大水桶,让他们渴了就能喝到冰凉的井水。
过了几日,有些少年的父母有意见了,说孩子一回家胳膊肿的跟擀面杖一样,这是哪门子练法,这不是胡闹嘛,等他们到了陈家,刘氏淡然地解释道,这只是自家虎娃训练的一小部分,而且胳膊肿胀消肿后力量就会增加,如果不信到时候就知道了有不信邪的家长真的耐心等了几天,让孩子提取重物,果然力量增加了些,这一消息传出,铜山镇周围沸腾了起来。
陈家小郎君用秘法能提高气力,几日以来便有奇效!
神弓营这一名头也渐渐打了出去,十里八村的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由十几岁的少年组成的,训练神弓手的队伍,里面的陈虎庭陈郎君乃是天命将星,天赋异禀,从三岁就能射雕擒鹰,箭无虚发,天生神射。
听到自己被越传越玄乎,陈虎庭一脸的懵逼,自己这么厉害吗,不过这谣言也有谣言的好处,又有了一部分少年闻风而来加入了神弓营,在凑齐了一百人后,陈虎庭就宣布不再接受了,再多了自己也没有精力去训练了。
许多神弓营的少年,平日里一说出自己是神弓营的,亲戚朋友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更是交口称赞,说前途不可限量。这让许多原本想放弃的人,重新被激发了动力,每日跟着训练,不再张口闭口喊累偷懒了。
虽然所有人都是觉得神弓营训练出来了一定是一群神射手,但陈虎庭很清楚自己不需要一群神射手,自己需要的是一群有着基本军事素养的军人,能够在以后迅速带起来一支队伍抵御胡人入侵,他总结了最后训练出来应该具备的条件,第一要具备一定的武力,最低能正面一对一抗衡胡人,第二要识字具备简单的读写能力,第三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精神信仰,这三点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李壮,这就是你名字的写法,你自己动手试试,对对,就这样握笔”
校场上训练之余,许多不识字的少年聚集在会写字的同伴旁边,认真的请教自己名字的写法。
他们的父母都是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在他们自小的印象中,认识字的人往往都是富贵人家,根本不是自己这种家庭能够接触到的,如今有了神弓营这个机会他们都很珍惜。
那几个会写字的其实认识的也不多,他们大多数是临近几个庄的里长的儿子,也算不得豪门大户,只会写些常见的字,即便如此对于其他人也是一场机遇。
陈虎庭此举也是一个尝试,一个打破知识垄断的尝试。
东晋这个时代,在后世人印象中是一个充满放浪形骸的文人的时代,然而那些文人阶层被门阀大户所垄断,像是著名的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尽是如此,知识的垄断使得他们能够将统治平民的权利延续千年,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家族。
只有解开这种垄断,让所有人都有向上的机会,一个民族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不会被外族奴役灭亡,如同古印度的灭亡就是前例。
陈虎庭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够在这个胡人肆虐的时代活多久,他所能凭借的只有自己对历史走向的判断,在夹缝中求生,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自己的亲人。
石头吊臂只是训练臂力的方法,陈虎庭又在中间穿插了蛙跳,俯卧撑,军体拳这些其他的训练手段,使得训练更加全面,虽然强度大了,但是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奇的运动方式让少年们大开眼界,同龄人之间的攀比竞争意识让他们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一个多月后,许多少年的父母都发现了自家孩子的变化,原本一般的气力的增大了许多,目光变得敏锐,会写上几个字了,一张口竟能说出许多大道理,这让他们暗地里不由得欣喜,看来这陈家小郎君就是有本事,这才几个月,就把自家的小兔崽子调教的这么有出息了,这神弓营看来参加的没错。
神弓营自从上次招满了百人后就不再要人了,这让彭城县的许多有孩子的人家后悔不已,当初觉得一个十岁的孩童能教会什么没当回事,现在真的是看走了眼,这个陈郎君是个神童,是有本事的人,真应该当初让孩子跟着去的。
许多人家又是一阵忙活,托关系找人要送到神弓营,热乎劲头不亚于后世的家长给孩子找重点学校读书,不过刘氏拒绝的很坚决,一来她不想孩子太累,二来陈虎庭也觉得百人规模已经是自己目前能高效管理的极限了,人数再多反而不好训练。
神弓营的名字也不再局限铜山镇一地得知,彭城县下辖的几十个庄子镇子都听说了这个教授武艺,还能学会写字的地方了,陈虎庭的名字也被传到了更多人的耳朵里。
生子当如虎庭郎,男儿应入神弓营。
这一句话让神弓营的名头愈发响亮,每日训练都有许多农闲的乡人围观要一睹这位虎庭郎和神弓营的风采,甚至有彭城其他镇的人听闻了名声,大老远赶来见识的。
百位神弓营的少年按照后世的队列口号分列站好,跟着陈虎庭一招一式的打着军体拳,随着叱咤之声,给观者的感觉就如百人一体,如若臂使。
“今日才知世上竟有生而之将帅之才!奇哉奇哉!”
一个彭城来的老先生,抚须惊叹,他见过东晋的军队,除了更高大一些,远不如眼前的神弓营气势磅礴,队列齐整,一举一动井然有序。
先不说神弓营的真实军力如何,单论这行进后退,队形变化,已经有了一支精锐的雏形了,等这群少年再大些,气血肌骨旺盛,再经历几场血战,一支精锐军队就有了雏形。而这仅仅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训练出来的,即便是陈虎庭是将门之后,这也让人难以置信,大概只能用天纵之才才能解释了。
由于弓箭不足,百人只得划分了不同的时间练习弓箭了,陈虎庭根据他们的身体习惯不同传授控弦手法,在后世的网络搜索引擎上能随意搜索到的手法,在如今却是不传之秘,陈虎庭以前大学期间研究过古代的的几种控弦方法,古代有名的控弦法很多,到了后世不断地改进就只剩下了三种,分别是地中海式射法、捏弦法、蒙古射法三种,可以根据个人肢体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过为了不被有心人见到了透露出去被胡人知晓,陈虎庭都是一个一个的叫到家中传授,再三强调不得外传。
有了适合的方法剩下的就是不停的重复练习了,每日的箭靶前都有少年排队射箭,一个一轮结束,另一个急忙催促,看着自己的准头越来越高,谁都想多练习一番。
这个训练步骤在古代有所欠缺的,古代的军事训练主要集中在操练兵器,练习阵型,从史书上也基本上见不到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三国时期的先登死士,大戟兵,白耳兵,虎豹骑这些精锐的记载也不过是挑选力大勇猛的士卒编练而成,只能是借助士兵的先天条件罢了,算不得什么l
在陈虎庭看来,神弓营的少年都在成长期,如果训练的当,几年以后这些少年的臂力不会比当世的一般晋朝武将要差,如果身体素质天生较好的,或许气力还能媲美一些胡人武将。
不过这也只是理想条件,如果想要向着这个方向训练,除了必要的方法还需要进食大量的营养物质,就如同在健身房训练,需要大量蛋白粉一样,这一点陈虎庭是无法提供的,他的经济条件不足以供给神弓营的少年们大量的肉类进补,所以他只能缩减训练强度,慢慢摸索出最适合的。
许多神弓营的少年刚进校场时看到了很多差不多大小的,拴着绳子的石块,他们一直不明白是做什么用的,期间也不是没有人问,陈虎庭一直不说,今天他们终于明白了。
一块小小的石头,不过二三斤重,平日里力气大的拿个几十块也不成问题,今日他们却发现这石块是如此可怕,身体站直,双臂平屈,首次末端用绳子吊着石头,一会不要紧,但如果时间久了,胳膊就会酸疼无比,像是无数小蚂蚁噬咬着手。
不行了,我不行了,终于有了第一个放弃的。
所有人渐渐的都瘫倒在了地上,揉着肿痛的胳膊,一动都不愿再动。
陈虎庭知道他们到极限了,默默记下来这个时间,挥了挥手让他们去一旁喝水,玉娘带着几个丫鬟仆人在校场旁边摆了几只大水桶,让他们渴了就能喝到冰凉的井水。
过了几日,有些少年的父母有意见了,说孩子一回家胳膊肿的跟擀面杖一样,这是哪门子练法,这不是胡闹嘛,等他们到了陈家,刘氏淡然地解释道,这只是自家虎娃训练的一小部分,而且胳膊肿胀消肿后力量就会增加,如果不信到时候就知道了有不信邪的家长真的耐心等了几天,让孩子提取重物,果然力量增加了些,这一消息传出,铜山镇周围沸腾了起来。
陈家小郎君用秘法能提高气力,几日以来便有奇效!
神弓营这一名头也渐渐打了出去,十里八村的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由十几岁的少年组成的,训练神弓手的队伍,里面的陈虎庭陈郎君乃是天命将星,天赋异禀,从三岁就能射雕擒鹰,箭无虚发,天生神射。
听到自己被越传越玄乎,陈虎庭一脸的懵逼,自己这么厉害吗,不过这谣言也有谣言的好处,又有了一部分少年闻风而来加入了神弓营,在凑齐了一百人后,陈虎庭就宣布不再接受了,再多了自己也没有精力去训练了。
许多神弓营的少年,平日里一说出自己是神弓营的,亲戚朋友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更是交口称赞,说前途不可限量。这让许多原本想放弃的人,重新被激发了动力,每日跟着训练,不再张口闭口喊累偷懒了。
虽然所有人都是觉得神弓营训练出来了一定是一群神射手,但陈虎庭很清楚自己不需要一群神射手,自己需要的是一群有着基本军事素养的军人,能够在以后迅速带起来一支队伍抵御胡人入侵,他总结了最后训练出来应该具备的条件,第一要具备一定的武力,最低能正面一对一抗衡胡人,第二要识字具备简单的读写能力,第三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精神信仰,这三点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李壮,这就是你名字的写法,你自己动手试试,对对,就这样握笔”
校场上训练之余,许多不识字的少年聚集在会写字的同伴旁边,认真的请教自己名字的写法。
他们的父母都是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在他们自小的印象中,认识字的人往往都是富贵人家,根本不是自己这种家庭能够接触到的,如今有了神弓营这个机会他们都很珍惜。
那几个会写字的其实认识的也不多,他们大多数是临近几个庄的里长的儿子,也算不得豪门大户,只会写些常见的字,即便如此对于其他人也是一场机遇。
陈虎庭此举也是一个尝试,一个打破知识垄断的尝试。
东晋这个时代,在后世人印象中是一个充满放浪形骸的文人的时代,然而那些文人阶层被门阀大户所垄断,像是著名的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尽是如此,知识的垄断使得他们能够将统治平民的权利延续千年,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家族。
只有解开这种垄断,让所有人都有向上的机会,一个民族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不会被外族奴役灭亡,如同古印度的灭亡就是前例。
陈虎庭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够在这个胡人肆虐的时代活多久,他所能凭借的只有自己对历史走向的判断,在夹缝中求生,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自己的亲人。
石头吊臂只是训练臂力的方法,陈虎庭又在中间穿插了蛙跳,俯卧撑,军体拳这些其他的训练手段,使得训练更加全面,虽然强度大了,但是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奇的运动方式让少年们大开眼界,同龄人之间的攀比竞争意识让他们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一个多月后,许多少年的父母都发现了自家孩子的变化,原本一般的气力的增大了许多,目光变得敏锐,会写上几个字了,一张口竟能说出许多大道理,这让他们暗地里不由得欣喜,看来这陈家小郎君就是有本事,这才几个月,就把自家的小兔崽子调教的这么有出息了,这神弓营看来参加的没错。
神弓营自从上次招满了百人后就不再要人了,这让彭城县的许多有孩子的人家后悔不已,当初觉得一个十岁的孩童能教会什么没当回事,现在真的是看走了眼,这个陈郎君是个神童,是有本事的人,真应该当初让孩子跟着去的。
许多人家又是一阵忙活,托关系找人要送到神弓营,热乎劲头不亚于后世的家长给孩子找重点学校读书,不过刘氏拒绝的很坚决,一来她不想孩子太累,二来陈虎庭也觉得百人规模已经是自己目前能高效管理的极限了,人数再多反而不好训练。
神弓营的名字也不再局限铜山镇一地得知,彭城县下辖的几十个庄子镇子都听说了这个教授武艺,还能学会写字的地方了,陈虎庭的名字也被传到了更多人的耳朵里。
生子当如虎庭郎,男儿应入神弓营。
这一句话让神弓营的名头愈发响亮,每日训练都有许多农闲的乡人围观要一睹这位虎庭郎和神弓营的风采,甚至有彭城其他镇的人听闻了名声,大老远赶来见识的。
百位神弓营的少年按照后世的队列口号分列站好,跟着陈虎庭一招一式的打着军体拳,随着叱咤之声,给观者的感觉就如百人一体,如若臂使。
“今日才知世上竟有生而之将帅之才!奇哉奇哉!”
一个彭城来的老先生,抚须惊叹,他见过东晋的军队,除了更高大一些,远不如眼前的神弓营气势磅礴,队列齐整,一举一动井然有序。
先不说神弓营的真实军力如何,单论这行进后退,队形变化,已经有了一支精锐的雏形了,等这群少年再大些,气血肌骨旺盛,再经历几场血战,一支精锐军队就有了雏形。而这仅仅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训练出来的,即便是陈虎庭是将门之后,这也让人难以置信,大概只能用天纵之才才能解释了。
由于弓箭不足,百人只得划分了不同的时间练习弓箭了,陈虎庭根据他们的身体习惯不同传授控弦手法,在后世的网络搜索引擎上能随意搜索到的手法,在如今却是不传之秘,陈虎庭以前大学期间研究过古代的的几种控弦方法,古代有名的控弦法很多,到了后世不断地改进就只剩下了三种,分别是地中海式射法、捏弦法、蒙古射法三种,可以根据个人肢体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过为了不被有心人见到了透露出去被胡人知晓,陈虎庭都是一个一个的叫到家中传授,再三强调不得外传。
有了适合的方法剩下的就是不停的重复练习了,每日的箭靶前都有少年排队射箭,一个一轮结束,另一个急忙催促,看着自己的准头越来越高,谁都想多练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