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找美洲,找红薯
第一百六十七章找美洲,找红薯
通过上一章的数据大家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恢复力是非常强大的,哪怕经历再大的困难,多么危险的绝境,只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人口上涨速度是很快的,如果有一个传说中的盛世降临,分分钟就爆几倍人口给你看你信不信?
所以说唐人不是不能生,他们如果真要是扯开了生的话,人口破亿是很简单的的事情,从一千五百万到一亿,速度是很快的,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年。
但是通过以上数据,同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哪怕人口暴涨,但是想要破亿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造成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粮食上。
人可以生,想生多少生多少。
但是孩子生下来容易,可是你怎么养呢?
归根到底还是粮食啊,古代农业不发达,粮食不够,百姓不是不能生,而是不敢生。
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生下孩子,你也养不活的,反而还会多一个吃饭的人,分摊了平均口粮,原本能养活的孩子说不定都养不活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玉米被明朝皇帝引入中国,于是在万历年间,汉人人口进行了一次大爆炸,直接从明初的不足一千万,狂飙到了六千六百万,整整飙升了六倍。
而清朝更狠,从清初的不足两千万,到了晚清时期,就达到了四个亿,人口飙升二十二倍。
原因就在于红薯。
这是一种超级高产的粮食,一亩收数十石是轻而易举,比玉米的产量还要高——这还是在没有施肥,没有管理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稍稍上一点化肥,这个数量还要往上升。
也正是红薯的出现,清朝的人口才进行了大爆发——这还是因为清朝的统治不怎么得人心,百姓民不聊生才有的情况,如果统治阶级稍微关注一下民生的话,那到了晚清时期,人口就绝不只要四万万这么点。
不然的话大家可以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亿,亿——十八年时间增长了四个亿。
同样是四个亿的增幅,清朝用了两百年,新中国却只用了十八年——要知道清末到民国几十年战乱,中国的农业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新中国初期的时候,条件并不比清朝好多少,最多也就是在种植技术上有了一点提高罢了,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清朝呢。
此时听到了红薯这种超级作物的消息,所有人都只觉得热血上涌,都开始兴奋起来了。
“殿下,您所言是真的吗?那种红薯真的可以做到一亩地产粮数十石吗?”尽管知道自己不该怀疑李贞,但是刘仁轨还是问了出来:“美洲大陆上真的有那种高产的作物?”
“当然是真的,你还不相信本宫吗?本宫什么时候说过谎话?更何况这可是天书上记载的东西啊。”李贞看周围人想相信又不敢相信的样子,不由的又将天书搬了出来。
大家立刻就相信了。
但是他们更兴奋了,所有人都在脑海中开始幻想子如何去取得红薯种子了——如果不将红薯弄到大唐,那自己简直就是千古罪人。
刘仁轨更加激动,只见他一把拔出佩剑,热血沸腾道:“殿下,越州舰队的都督属下不做了,未来的海军元帅属下也不要了,这一次和天竺开战,属下也不参与了,澳洲属下也不去了,属下决定要去寻找美洲了——属下决定可,此生一定要找到美洲,一定寻找到殿下口中的红薯,为我大唐生民挣命。
哪怕此去美洲别的什么也没有捞到,光是这一个红薯,就值得属下粉身碎骨了……对了,船就在这里,殿下,请恕属下冒昧,属下这就去了。”
说完刘仁轨摘下头顶官帽,脱下官服,将越州都督的印信也拿出来,然后就这么穿着内衣,举着剑意气风发的往船上走去,边走边道:“殿下还请不要劝属下,属下刚才已经在心中立下了誓言,这辈子不找到美洲,迎不回红薯种子,属下此生绝不上岸。”
“对,殿下,属下的官也不做了,请让属下去找美洲吧。”
“刘都督且慢,晚辈也愿意随你一起去。”
“殿下,请恕属下……哦不,请恕学生失礼,学生这就去了。”
“对对,殿下,学生之所以做官,也只是想为天下苍生做一点事情,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目标,学生可不能放过。”
“……”
看着一个个将官帽官服以及官印拿掉的人,李贞无语至极:“可是美洲本宫也只是知道一个名字,知道在大海的对岸,其余的没有一点情报,你们要找到什么时候去?再说,你们都去找新大陆了,你们留下的职位可就空缺了啊,这该怎么办?”
“大不了就用一辈子就是了,就像刘都督所言那般,找不到新大陆,学生终身不再上岸。”南海县令,同样是问田书苑出身的少年英才洛平川坚定道:“学生已经将官帽官服官印留下,去意已决,殿下不用再劝了。”
同样前来观礼的,同样是问田书苑出身的,刚刚调任番禺县任县令的关九也跟着道:“是极是极,问田书苑学子众多,少学生一个不少,多学生一个不多,但是这胆敢出海寻找新大陆的人却是极少——学生当仁不让。”
“关兄所言甚合我意,殿下,请恕学生不能伺候在旁了。”受到他这话的刺激,顿时又有一人脱下了官服:“学生也觉得,与其当一个七品小官,倒不如为大唐做一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还请殿下原谅学生冒昧……”
“学生也是如此……”
“还请殿下恩准……”
“学生去意已决,殿下不用再劝……”
“……”
“……我说,你们能不能听本宫将话说完?”看着一个个视死如归的人,李贞心中是既感动又好笑,这可以些都是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者啊,但是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着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就算想要去美洲,你们至少也要做足准备吧?”
通过上一章的数据大家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恢复力是非常强大的,哪怕经历再大的困难,多么危险的绝境,只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人口上涨速度是很快的,如果有一个传说中的盛世降临,分分钟就爆几倍人口给你看你信不信?
所以说唐人不是不能生,他们如果真要是扯开了生的话,人口破亿是很简单的的事情,从一千五百万到一亿,速度是很快的,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年。
但是通过以上数据,同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哪怕人口暴涨,但是想要破亿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造成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粮食上。
人可以生,想生多少生多少。
但是孩子生下来容易,可是你怎么养呢?
归根到底还是粮食啊,古代农业不发达,粮食不够,百姓不是不能生,而是不敢生。
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生下孩子,你也养不活的,反而还会多一个吃饭的人,分摊了平均口粮,原本能养活的孩子说不定都养不活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玉米被明朝皇帝引入中国,于是在万历年间,汉人人口进行了一次大爆炸,直接从明初的不足一千万,狂飙到了六千六百万,整整飙升了六倍。
而清朝更狠,从清初的不足两千万,到了晚清时期,就达到了四个亿,人口飙升二十二倍。
原因就在于红薯。
这是一种超级高产的粮食,一亩收数十石是轻而易举,比玉米的产量还要高——这还是在没有施肥,没有管理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稍稍上一点化肥,这个数量还要往上升。
也正是红薯的出现,清朝的人口才进行了大爆发——这还是因为清朝的统治不怎么得人心,百姓民不聊生才有的情况,如果统治阶级稍微关注一下民生的话,那到了晚清时期,人口就绝不只要四万万这么点。
不然的话大家可以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亿,亿——十八年时间增长了四个亿。
同样是四个亿的增幅,清朝用了两百年,新中国却只用了十八年——要知道清末到民国几十年战乱,中国的农业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新中国初期的时候,条件并不比清朝好多少,最多也就是在种植技术上有了一点提高罢了,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清朝呢。
此时听到了红薯这种超级作物的消息,所有人都只觉得热血上涌,都开始兴奋起来了。
“殿下,您所言是真的吗?那种红薯真的可以做到一亩地产粮数十石吗?”尽管知道自己不该怀疑李贞,但是刘仁轨还是问了出来:“美洲大陆上真的有那种高产的作物?”
“当然是真的,你还不相信本宫吗?本宫什么时候说过谎话?更何况这可是天书上记载的东西啊。”李贞看周围人想相信又不敢相信的样子,不由的又将天书搬了出来。
大家立刻就相信了。
但是他们更兴奋了,所有人都在脑海中开始幻想子如何去取得红薯种子了——如果不将红薯弄到大唐,那自己简直就是千古罪人。
刘仁轨更加激动,只见他一把拔出佩剑,热血沸腾道:“殿下,越州舰队的都督属下不做了,未来的海军元帅属下也不要了,这一次和天竺开战,属下也不参与了,澳洲属下也不去了,属下决定要去寻找美洲了——属下决定可,此生一定要找到美洲,一定寻找到殿下口中的红薯,为我大唐生民挣命。
哪怕此去美洲别的什么也没有捞到,光是这一个红薯,就值得属下粉身碎骨了……对了,船就在这里,殿下,请恕属下冒昧,属下这就去了。”
说完刘仁轨摘下头顶官帽,脱下官服,将越州都督的印信也拿出来,然后就这么穿着内衣,举着剑意气风发的往船上走去,边走边道:“殿下还请不要劝属下,属下刚才已经在心中立下了誓言,这辈子不找到美洲,迎不回红薯种子,属下此生绝不上岸。”
“对,殿下,属下的官也不做了,请让属下去找美洲吧。”
“刘都督且慢,晚辈也愿意随你一起去。”
“殿下,请恕属下……哦不,请恕学生失礼,学生这就去了。”
“对对,殿下,学生之所以做官,也只是想为天下苍生做一点事情,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目标,学生可不能放过。”
“……”
看着一个个将官帽官服以及官印拿掉的人,李贞无语至极:“可是美洲本宫也只是知道一个名字,知道在大海的对岸,其余的没有一点情报,你们要找到什么时候去?再说,你们都去找新大陆了,你们留下的职位可就空缺了啊,这该怎么办?”
“大不了就用一辈子就是了,就像刘都督所言那般,找不到新大陆,学生终身不再上岸。”南海县令,同样是问田书苑出身的少年英才洛平川坚定道:“学生已经将官帽官服官印留下,去意已决,殿下不用再劝了。”
同样前来观礼的,同样是问田书苑出身的,刚刚调任番禺县任县令的关九也跟着道:“是极是极,问田书苑学子众多,少学生一个不少,多学生一个不多,但是这胆敢出海寻找新大陆的人却是极少——学生当仁不让。”
“关兄所言甚合我意,殿下,请恕学生不能伺候在旁了。”受到他这话的刺激,顿时又有一人脱下了官服:“学生也觉得,与其当一个七品小官,倒不如为大唐做一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还请殿下原谅学生冒昧……”
“学生也是如此……”
“还请殿下恩准……”
“学生去意已决,殿下不用再劝……”
“……”
“……我说,你们能不能听本宫将话说完?”看着一个个视死如归的人,李贞心中是既感动又好笑,这可以些都是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者啊,但是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着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就算想要去美洲,你们至少也要做足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