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送信
事实上明威太多虑了,目前的大明首辅李东阳确实到了自己仕途的巅峰,但是就是有些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因为在这一次群臣讨伐九虎的政潮中,他的立场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中枢的高级官员都明白,就在群臣上书的当天下午,司礼监事实上已经控制了在京的七虎,而京外两虎一时之间也赶不回来,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只要下一道命令,把这九人抓起来就解决问题了。
但是在正德拒绝诛杀九虎后,群臣当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天子既然让步了,那把九虎赶到南京就可以了,但是绝大部分人认为要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韩文等激进派认为既然司礼监也站在群臣一边,那就让司礼监赶紧批红,走完程序,不必经过皇帝的允许就逮捕在京的七虎,并立刻派出使者抓拿刘瑾何聪。造成抓拿九虎的事实后,再对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白了,就是先斩后奏,逼迫正德听从前群臣的意见。
韩文私底下告诉刘健,他们虽然秉持大义,但现在所作所为太过敏感,若是不乘着大家伙群情激奋之际,赶紧造成既成事实,若是时间拖延了,搞不好会有变卦,到时候麻烦就大了,刘健听完也很认可。
但是激进派的建议遭到了焦芳的严厉批评。要都这么干,咱们确实能达到目标,但是大家伙都是拖家带口的,手下弟子门生一大堆,等这件事一了,正德以后算起旧账,谁吃得消。
群臣参劾天子近臣是一回事,不经御批随便抓捕天子近臣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都是六七十岁的老爷子了,已经为了大明鞠躬尽瘁一辈子,现在再让他们做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所以激进派的建议理所当然的被否决了,尽管获得了暂时的成功,成功拖延了时间,但是此时的焦芳心中充满了恐惧。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礼监这些太监下手如此之快,这样一来他和张彩这两个告密的可就十分危险了,若是那九虎任意一人透露了他们报信的事实,那他们就是立刻完蛋的下场。
但是事到如今,也只得拼了,所以焦芳不仅仅激烈反对激进派,还成功的说服了李东阳站在他们一边,此时擅长决断的刘健这一辈子第一次感觉这么难,所以他终于迟疑了,思索再三,他决定先统一意见,再抓捕九虎。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司礼监内紧外松,在皇宫中加强了警卫,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命令的不清楚,造成了宫门前看守的不细致,结果刘瑾还是成功进宫了。
但是当天的激烈辩论事实上造成了文官集团的fēnliè,到了第二日就在刘瑾乔装打扮,巧妙进宫的同时,文官集团经过了一天的激烈讨论后,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明天再一次上书,如果这一次天子还不听话,那就抓人。
也不知道是焦芳张彩走运,还是文臣们该当有比劫,一直到第二日天黑,他们的背叛行为都没有被察觉,结果到了第三日风云突变,正德倒是上朝了,可以站在正德身边,得意洋洋的看着群臣三拜九叩的司礼监太监竟然换成了刘瑾。
刘健等人一抬头,几如五雷轰顶,没想到一夜之间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这时正德让刘瑾宣读了圣旨,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人因欺君大罪被抓捕,已经被发配南京充作净军,然后宣布了刘瑾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任命。
这样的圣旨一发,科道首先发难,一个个跑了出来进谏,正德也不啰嗦,廷杖伺候,并且下令刘瑾监刑。
现在的刘瑾对于大臣们恨之入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甚至更改了原来的廷杖执刑模式。
午门外,几十个大臣光着屁股,被锦衣卫暴虐施刑,当场打死了好几个。而围观的大臣则记住了这一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至此大明君臣再一次互为仇敌。
既然天子使用了廷杖,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内阁总辞职,正德毫不犹豫的批准了刘健和谢迁的致仕请求,同时也坚决拒绝了李东阳的辞职。
这样一来,李东阳就麻烦来了,他在这一次事件中一直左右摇摆,加上他成功上位大学士让大臣们以为导致群臣集体上书功败垂成的幕后主谋就是李东阳。
因此在刘健谢迁等人愤愤不平返回家乡的时候,李东阳赶来送行,却被刘健果断讽刺了一顿,若是当日有心辞职,何必今日哭哭啼啼。
所以往日高朋满座的李家现在却罕有人至,更让他伤心的是,作为文坛领袖,他的诸多好友更是远离了他。
相比于不知廉耻的焦芳张彩的上位,李东阳日夜不安,他连续上书请求辞职,却被正德不断的否定,甚至辞职一次,正德就赏赐一回,逼得李东阳只得待在内阁。
这一日,明威赶到李府,李东阳听到之后,立刻下令接见了他。对于明威在这一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他根本不相信刘瑾的胡说八道,张超多聪明的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长子掺和到这种事情上,所以李东阳一番打探,已经了解清楚,他这就是一个被无辜拖进来的倒霉蛋,根源是他的父亲张超的势力太大。
是的,张超的势力在这一次斗争中凸显出来,奉圣夫人一贯待在内廷,十分安分,竟然可以为了一个孺子而跑出来将刘瑾带到御前。
很显然这个奉圣夫人李氏是张超的铁杆,而这样一个受宠的宫人待在天子身边,意味着张超几乎很难被谗言。
除此之外,明威还是太后的外甥女婿,这样两重身份显示了张超的庞大势力,这也是刘瑾为什么刚刚上位,就立刻让那两个小人刘宇王琼掌控兵部的原因,他确实是想彻底堵死张超的入京之路。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所以李东阳知道,要想除掉阉宦,是的,当他见到当日科道御史血肉横飞的那一幕时,发誓一定要除去刘瑾,这一愿望空前的强烈。
李东阳知道他必须与张超交好,这才有可能击败刘瑾。所以他热情的接待了明威,见明威有些沮丧,李东阳安慰了几句,告诉他,他知道明威的冤屈。让明威不要灰心,清者自清,而且李东阳承诺帮助明威澄清。
李东阳这样的态度,让明威感动不已。他恭敬的拿出张超的信奉上,李东阳看完之后,欣喜不已。很显然张超也同样看出了自己的处境,他主动派爱子过来,就是为了结盟。
李东阳看完,不由得心潮澎湃,无论张超是真是假,只要他与刘瑾有矛盾,就有必要与他联手,所以他决定想尽办法,让张超回京,好迎接刘瑾越来越猛烈的摧残。
李东阳在家召见明威,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刘瑾知道了。张超拒绝了他的好意,非要与李东阳勾勾搭搭,气急败坏的刘瑾决定要给张超一个好看,让他知道现在说话算数的是他刘瑾,而不是李东阳。
有现成的大佛不拜,非要去敲木鱼,张子卓呀,张子卓,你还以为现在是弘治四年吗?
中枢的高级官员都明白,就在群臣上书的当天下午,司礼监事实上已经控制了在京的七虎,而京外两虎一时之间也赶不回来,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只要下一道命令,把这九人抓起来就解决问题了。
但是在正德拒绝诛杀九虎后,群臣当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天子既然让步了,那把九虎赶到南京就可以了,但是绝大部分人认为要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韩文等激进派认为既然司礼监也站在群臣一边,那就让司礼监赶紧批红,走完程序,不必经过皇帝的允许就逮捕在京的七虎,并立刻派出使者抓拿刘瑾何聪。造成抓拿九虎的事实后,再对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白了,就是先斩后奏,逼迫正德听从前群臣的意见。
韩文私底下告诉刘健,他们虽然秉持大义,但现在所作所为太过敏感,若是不乘着大家伙群情激奋之际,赶紧造成既成事实,若是时间拖延了,搞不好会有变卦,到时候麻烦就大了,刘健听完也很认可。
但是激进派的建议遭到了焦芳的严厉批评。要都这么干,咱们确实能达到目标,但是大家伙都是拖家带口的,手下弟子门生一大堆,等这件事一了,正德以后算起旧账,谁吃得消。
群臣参劾天子近臣是一回事,不经御批随便抓捕天子近臣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都是六七十岁的老爷子了,已经为了大明鞠躬尽瘁一辈子,现在再让他们做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所以激进派的建议理所当然的被否决了,尽管获得了暂时的成功,成功拖延了时间,但是此时的焦芳心中充满了恐惧。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司礼监这些太监下手如此之快,这样一来他和张彩这两个告密的可就十分危险了,若是那九虎任意一人透露了他们报信的事实,那他们就是立刻完蛋的下场。
但是事到如今,也只得拼了,所以焦芳不仅仅激烈反对激进派,还成功的说服了李东阳站在他们一边,此时擅长决断的刘健这一辈子第一次感觉这么难,所以他终于迟疑了,思索再三,他决定先统一意见,再抓捕九虎。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司礼监内紧外松,在皇宫中加强了警卫,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命令的不清楚,造成了宫门前看守的不细致,结果刘瑾还是成功进宫了。
但是当天的激烈辩论事实上造成了文官集团的fēnliè,到了第二日就在刘瑾乔装打扮,巧妙进宫的同时,文官集团经过了一天的激烈讨论后,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明天再一次上书,如果这一次天子还不听话,那就抓人。
也不知道是焦芳张彩走运,还是文臣们该当有比劫,一直到第二日天黑,他们的背叛行为都没有被察觉,结果到了第三日风云突变,正德倒是上朝了,可以站在正德身边,得意洋洋的看着群臣三拜九叩的司礼监太监竟然换成了刘瑾。
刘健等人一抬头,几如五雷轰顶,没想到一夜之间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这时正德让刘瑾宣读了圣旨,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人因欺君大罪被抓捕,已经被发配南京充作净军,然后宣布了刘瑾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任命。
这样的圣旨一发,科道首先发难,一个个跑了出来进谏,正德也不啰嗦,廷杖伺候,并且下令刘瑾监刑。
现在的刘瑾对于大臣们恨之入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甚至更改了原来的廷杖执刑模式。
午门外,几十个大臣光着屁股,被锦衣卫暴虐施刑,当场打死了好几个。而围观的大臣则记住了这一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至此大明君臣再一次互为仇敌。
既然天子使用了廷杖,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内阁总辞职,正德毫不犹豫的批准了刘健和谢迁的致仕请求,同时也坚决拒绝了李东阳的辞职。
这样一来,李东阳就麻烦来了,他在这一次事件中一直左右摇摆,加上他成功上位大学士让大臣们以为导致群臣集体上书功败垂成的幕后主谋就是李东阳。
因此在刘健谢迁等人愤愤不平返回家乡的时候,李东阳赶来送行,却被刘健果断讽刺了一顿,若是当日有心辞职,何必今日哭哭啼啼。
所以往日高朋满座的李家现在却罕有人至,更让他伤心的是,作为文坛领袖,他的诸多好友更是远离了他。
相比于不知廉耻的焦芳张彩的上位,李东阳日夜不安,他连续上书请求辞职,却被正德不断的否定,甚至辞职一次,正德就赏赐一回,逼得李东阳只得待在内阁。
这一日,明威赶到李府,李东阳听到之后,立刻下令接见了他。对于明威在这一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他根本不相信刘瑾的胡说八道,张超多聪明的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长子掺和到这种事情上,所以李东阳一番打探,已经了解清楚,他这就是一个被无辜拖进来的倒霉蛋,根源是他的父亲张超的势力太大。
是的,张超的势力在这一次斗争中凸显出来,奉圣夫人一贯待在内廷,十分安分,竟然可以为了一个孺子而跑出来将刘瑾带到御前。
很显然这个奉圣夫人李氏是张超的铁杆,而这样一个受宠的宫人待在天子身边,意味着张超几乎很难被谗言。
除此之外,明威还是太后的外甥女婿,这样两重身份显示了张超的庞大势力,这也是刘瑾为什么刚刚上位,就立刻让那两个小人刘宇王琼掌控兵部的原因,他确实是想彻底堵死张超的入京之路。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所以李东阳知道,要想除掉阉宦,是的,当他见到当日科道御史血肉横飞的那一幕时,发誓一定要除去刘瑾,这一愿望空前的强烈。
李东阳知道他必须与张超交好,这才有可能击败刘瑾。所以他热情的接待了明威,见明威有些沮丧,李东阳安慰了几句,告诉他,他知道明威的冤屈。让明威不要灰心,清者自清,而且李东阳承诺帮助明威澄清。
李东阳这样的态度,让明威感动不已。他恭敬的拿出张超的信奉上,李东阳看完之后,欣喜不已。很显然张超也同样看出了自己的处境,他主动派爱子过来,就是为了结盟。
李东阳看完,不由得心潮澎湃,无论张超是真是假,只要他与刘瑾有矛盾,就有必要与他联手,所以他决定想尽办法,让张超回京,好迎接刘瑾越来越猛烈的摧残。
李东阳在家召见明威,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刘瑾知道了。张超拒绝了他的好意,非要与李东阳勾勾搭搭,气急败坏的刘瑾决定要给张超一个好看,让他知道现在说话算数的是他刘瑾,而不是李东阳。
有现成的大佛不拜,非要去敲木鱼,张子卓呀,张子卓,你还以为现在是弘治四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