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封赏
相对于宋知府的顺利升官,李太爷就有点麻烦了。
在这除旧迎新的弘治元年,官场大洗牌。很多成化年间被无耻的万安等人打压或者看他们不惯索性找理由回家休养的大臣陆陆续续的复出了。比如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却又刚正不阿的谢学士就复出了,因为名气太大,刚一复出就被超擢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但是李永宁又不是清流出身,当年离开官场的原因也不甚光彩,现如今靠着一个牛痘就想复出,怎么能不让众多清流人士不满呢?
事实就是远离朝野十年给李永宁带来的伤害很大,跟李太爷同科的官员基本已经老朽,而且朝廷上的聪明人很多,虽然大家不会公开质疑,但是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反对的官员挑出来一大堆理由,就是不愿意让他复出,潜意识也有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了别人就少了。
幸运的是,李太爷找对了人,本来应该龟缩起来,委屈求全的首辅刘棉花,因为牛痘大翻身,让朝野上下见识到了他的真本事,一下子地位稳固起来。
刘阁老需要让人明白他已经咸鱼翻身,地位稳固,就坚持一定要起复李永宁,并且还要重用。
徐溥为人忠直,不愿意为人奸猾,一味媚上的刘吉势力上升,而且他觉得当年刘永宁下岗的原因不是太好,怕他复出祸害老百姓,就不愿意起复他,实在挡不住也只愿意给一些闲职,反正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是别想了。
看事情有点僵持不下,此时正在纂修《宪宗实录》的翰林侍讲学士李东阳就给徐溥出了个主意。
既然李前知府能够发现牛痘的奥秘,可见对养马养牛还是有点见识的,那就起复他做南京太仆寺少卿好了,也是四品官,正好人尽其才。
南京太仆寺主管南直隶九府三州六十八县的马政,也兼管养牛,这可是关系国防和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作,正好符合首辅大人重用李永宁的本意,想必首辅刘大人也会满意。
南京太仆寺就是一个大号的弼马温,虽然名义上是小九卿,但是在官场实际地位很低。又仅仅是个副职,只需要在两位少卿后面再添一个,也不会祸害老百姓。最关键的是能够堵住刘吉的嘴,徐溥觉得李东阳这个主意很好。
次日,内阁会议上,徐溥这个建议一出,就得到了刘健的支持,刘吉被打的措手不及,吃了个哑巴亏,也无可奈何,这个建议就顺利票拟了。
刘吉吃了个哑巴亏,他也知道徐溥没有那份急智,事后当然打听是谁出的主意。
知道是长得比较丑,喜欢说笑话的李东阳的建议,刘吉哈哈一笑,这个爱说笑话的李十八现如今也长进了不少。就这样在翰林院待岗将近二十年的李东阳在朝廷大佬那里就有了强烈的印象。
实际上,李永宁又不是刘吉的什么亲人,也不是亲信,他能不能复出,能做到多大的官,刘吉才不关心呢。
他需要表明一个态度,我刘吉不是你徐溥的牵线木偶,是堂堂正正的大明首辅,你们清流要尊重我的意见。
所以他就借着李永宁的官职做文章,现如今因为李东阳的主意,小小了吃了点亏,威也只立了一半,他哈哈一笑,不与李东阳计较,这既是宰相肚量,或许也有对李东阳的欣赏。
对于超哥的封赏,实际上比较简单。超哥就是一个秀才,让他去国子监学习就是很大的奖励了。这个时候还有御史提出,超哥擅自募捐的事情是不是有点不合规矩。
刘吉不干了,他觉得御史明面上针对超哥,暗地里是针对他那种痘五条,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决不能有一丝的触及。
所以他不仅坚持让超哥去国子监,而且还加上了李启思。他提议让李启思也去国子监学习,理由是也参与了牛痘的研究。
徐溥知道刘吉的心思,他在李永宁起复的问题上吃了亏,趁机补偿回来。也不太在乎,国子监的监生多了去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李启思好歹也是个秀才,符合了去国子监的条件,又何必阻拦。再说刘吉作为首辅,提名两个监生都要被阻止,那也太不拿豆包当干粮了,所以刘吉的提议顺利通过了。
这个时候全国刚刚全面展开种痘,对痘师的需求非常大,目前最有经验的痘师都是来自于种痘社,也都集中于两京。
这些痘师是黄大夫和超哥联合培养出来的。而超哥训练痘师的时候,给痘师们带上口罩,穿上白大衣,胸前挂着中国结,不仅仅是为了卫生。也是为了避免农民伯伯们不配合,故意制造一种高冷的形象。
而且他们的操作方式也与医生们常规的望闻问切不同,更类似于后世医生的操作模式。后世是司空见惯,但是当时人却十分好奇,因此给大明的土鳖们带来一场头脑风暴,原来这才是专业的痘师。
要知道就算是名气冲天的太医,操作模式跟普通的医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望闻问切。对于不内行的人,多一味药少一味药压根没有感觉。
所以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名气,根本看不出来牛气在哪里。更何况这些太医在贵人面前低微的跟家奴差不多,更是不可能得到尊重。
这样一翻比较下来,庐江府这小地方来的痘师倒是一个个比太医还牛气冲天,除了几个更牛的权贵,其他人就算是皇家的公主也是客客气气。
因而他们这种包装出来的高人形象受到了极大的追捧,你要家里没有这些人特意来给种痘,你压根配不上富贵两字。所以在两京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给权贵富豪种痘的都是他们,一个个腰包鼓鼓,极受欢迎。
当提到封赏时,京师上下首先想到的不是宋知府,也不是李永宁爷孙,更不是超哥,而是种痘社的这群痘师。他们受到的争议最小,更得到了全京师上下毫无保留的称赞。但是他们这个群体有不少人,总不能一个个都封赏把,圣旨也写不下呀。
最后还是聪明的刘吉刘阁老有办法。对于其中的领军人物,比如黄大夫,可以进入太医院。对于其他的痘师,现在全国都需要,就分给各地做医官,专门负责种痘,也让他们给地方培养人才。
好家伙,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国家公务员名额,这些痘师们原先都是地方很普通的医生甚至仅仅是学徒,这下子突然成了国家公务员,地位陡升,所以一个个都感恩戴德,朝廷真是皇恩浩荡呀。
在这除旧迎新的弘治元年,官场大洗牌。很多成化年间被无耻的万安等人打压或者看他们不惯索性找理由回家休养的大臣陆陆续续的复出了。比如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却又刚正不阿的谢学士就复出了,因为名气太大,刚一复出就被超擢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但是李永宁又不是清流出身,当年离开官场的原因也不甚光彩,现如今靠着一个牛痘就想复出,怎么能不让众多清流人士不满呢?
事实就是远离朝野十年给李永宁带来的伤害很大,跟李太爷同科的官员基本已经老朽,而且朝廷上的聪明人很多,虽然大家不会公开质疑,但是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反对的官员挑出来一大堆理由,就是不愿意让他复出,潜意识也有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占了别人就少了。
幸运的是,李太爷找对了人,本来应该龟缩起来,委屈求全的首辅刘棉花,因为牛痘大翻身,让朝野上下见识到了他的真本事,一下子地位稳固起来。
刘阁老需要让人明白他已经咸鱼翻身,地位稳固,就坚持一定要起复李永宁,并且还要重用。
徐溥为人忠直,不愿意为人奸猾,一味媚上的刘吉势力上升,而且他觉得当年刘永宁下岗的原因不是太好,怕他复出祸害老百姓,就不愿意起复他,实在挡不住也只愿意给一些闲职,反正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是别想了。
看事情有点僵持不下,此时正在纂修《宪宗实录》的翰林侍讲学士李东阳就给徐溥出了个主意。
既然李前知府能够发现牛痘的奥秘,可见对养马养牛还是有点见识的,那就起复他做南京太仆寺少卿好了,也是四品官,正好人尽其才。
南京太仆寺主管南直隶九府三州六十八县的马政,也兼管养牛,这可是关系国防和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作,正好符合首辅大人重用李永宁的本意,想必首辅刘大人也会满意。
南京太仆寺就是一个大号的弼马温,虽然名义上是小九卿,但是在官场实际地位很低。又仅仅是个副职,只需要在两位少卿后面再添一个,也不会祸害老百姓。最关键的是能够堵住刘吉的嘴,徐溥觉得李东阳这个主意很好。
次日,内阁会议上,徐溥这个建议一出,就得到了刘健的支持,刘吉被打的措手不及,吃了个哑巴亏,也无可奈何,这个建议就顺利票拟了。
刘吉吃了个哑巴亏,他也知道徐溥没有那份急智,事后当然打听是谁出的主意。
知道是长得比较丑,喜欢说笑话的李东阳的建议,刘吉哈哈一笑,这个爱说笑话的李十八现如今也长进了不少。就这样在翰林院待岗将近二十年的李东阳在朝廷大佬那里就有了强烈的印象。
实际上,李永宁又不是刘吉的什么亲人,也不是亲信,他能不能复出,能做到多大的官,刘吉才不关心呢。
他需要表明一个态度,我刘吉不是你徐溥的牵线木偶,是堂堂正正的大明首辅,你们清流要尊重我的意见。
所以他就借着李永宁的官职做文章,现如今因为李东阳的主意,小小了吃了点亏,威也只立了一半,他哈哈一笑,不与李东阳计较,这既是宰相肚量,或许也有对李东阳的欣赏。
对于超哥的封赏,实际上比较简单。超哥就是一个秀才,让他去国子监学习就是很大的奖励了。这个时候还有御史提出,超哥擅自募捐的事情是不是有点不合规矩。
刘吉不干了,他觉得御史明面上针对超哥,暗地里是针对他那种痘五条,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决不能有一丝的触及。
所以他不仅坚持让超哥去国子监,而且还加上了李启思。他提议让李启思也去国子监学习,理由是也参与了牛痘的研究。
徐溥知道刘吉的心思,他在李永宁起复的问题上吃了亏,趁机补偿回来。也不太在乎,国子监的监生多了去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李启思好歹也是个秀才,符合了去国子监的条件,又何必阻拦。再说刘吉作为首辅,提名两个监生都要被阻止,那也太不拿豆包当干粮了,所以刘吉的提议顺利通过了。
这个时候全国刚刚全面展开种痘,对痘师的需求非常大,目前最有经验的痘师都是来自于种痘社,也都集中于两京。
这些痘师是黄大夫和超哥联合培养出来的。而超哥训练痘师的时候,给痘师们带上口罩,穿上白大衣,胸前挂着中国结,不仅仅是为了卫生。也是为了避免农民伯伯们不配合,故意制造一种高冷的形象。
而且他们的操作方式也与医生们常规的望闻问切不同,更类似于后世医生的操作模式。后世是司空见惯,但是当时人却十分好奇,因此给大明的土鳖们带来一场头脑风暴,原来这才是专业的痘师。
要知道就算是名气冲天的太医,操作模式跟普通的医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望闻问切。对于不内行的人,多一味药少一味药压根没有感觉。
所以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名气,根本看不出来牛气在哪里。更何况这些太医在贵人面前低微的跟家奴差不多,更是不可能得到尊重。
这样一翻比较下来,庐江府这小地方来的痘师倒是一个个比太医还牛气冲天,除了几个更牛的权贵,其他人就算是皇家的公主也是客客气气。
因而他们这种包装出来的高人形象受到了极大的追捧,你要家里没有这些人特意来给种痘,你压根配不上富贵两字。所以在两京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给权贵富豪种痘的都是他们,一个个腰包鼓鼓,极受欢迎。
当提到封赏时,京师上下首先想到的不是宋知府,也不是李永宁爷孙,更不是超哥,而是种痘社的这群痘师。他们受到的争议最小,更得到了全京师上下毫无保留的称赞。但是他们这个群体有不少人,总不能一个个都封赏把,圣旨也写不下呀。
最后还是聪明的刘吉刘阁老有办法。对于其中的领军人物,比如黄大夫,可以进入太医院。对于其他的痘师,现在全国都需要,就分给各地做医官,专门负责种痘,也让他们给地方培养人才。
好家伙,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国家公务员名额,这些痘师们原先都是地方很普通的医生甚至仅仅是学徒,这下子突然成了国家公务员,地位陡升,所以一个个都感恩戴德,朝廷真是皇恩浩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