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乡间晨练
第003章:乡间晨练
“哟,我们的大才子回来了啊?听说你都是那个什么硕士生,以后肯定得当大官。听你妈说,你今年毕业了,不知道分到哪里上班啊?是不是分到了县城,还是咱们东山乡政府啊?”
刚到家门口,隔壁的胖婶就像守在那里一般,一见靖泽,就不停的说着。
靖泽停住了脚步,看着胖婶,微笑着说道:“胖婶子,我分到了咱们中学当老师,和以前一样,不过是从小学换到了中学就是了。”
“啊?”
听靖泽这么一说,胖婶有些诧异的惊呼了一声。
“不是吧?我听别人说,像你这么高的文化,回来肯定得进政府部门啊?怎么转来转去还是一个教学匠呢?”
看着胖婶比自己都还着急的样子,靖泽也找不到什么安慰的话,推着自行车,进了家门。而门外的胖婶不由跺了一下脚,有些庆幸的说道:“还好,今天问清楚了。不能真把咱侄女介绍给这个教学匠,那不亏了。”
说着有些轻蔑的看了看已经进了屋靖泽,也回到了自己的青砖小洋楼。
“妈,我回来了,今天收谷子的没有来吧?”
田慧此时正坐在厅堂里补着编织袋,早稻已经收割完了,谷子也进仓了。此时正好把已经用坏的纺织袋拿出来,修补好,为秋收作好准备。
田慧刚用牙齿咬断了线头,慈祥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黄老板今天没来,看样子这谷子又跌价了,这段时间是一天一个价,都没有老板愿意来收了。”
“要不送到粮站去吧?”
靖泽接口说道。
田慧摇了摇头:“粮站的收购价比市场上是要贵那么一两块,不过,那扣称就特别厉害,还是再等等看吧!”
听了这话,靖泽也不由点了点头:“嗯,等等也好!我现在回来了,有了工资,也不用什么钱,妹妹的学费也不用着急。我在省城跟着导师做课题,以及做家教还赚了2000多块钱,也够我爸这几个月的药钱了。”
田慧点了点头:“这样也好,你也多劝劝你爸,让他安些心。”
靖泽点了点头,想着父亲的病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一般。
本来这两年,家里的情况越来越好了。自己在外面读研究生本身就带了工资,而且还能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外面做家教,打短工,帮导师做项目。这样一来,自己不但用不着那份工资,而且还能有些结余。虽说这几年粮价不高,乡里的各种农业税也没有少。可是,只要有谷子,再加上自己的那份工资,家里总算有了几个钱的节余。谁知道,正当家里准备修房子的时候,父亲却病倒了。这一病,不但直接把家里的那点积蓄弄没了,更是让家人都背上沉重的心里和经济负担。父亲得的是肾病,如果要想完全治好,需要换肾。这是在省城云昌检查时得到的结果,换肾的费用很高,这是现在靖泽一家根本不可能凑到的巨款。所以说,只能选择保守的治疗,可就算保守的治疗,每个月的药费也都要上百,这让这个本身就贫弱的家庭更加艰难了。
“妈,你放心吧!现在我回来了,也工作了。家里的农活我也可以帮上忙,咱爸的病只要好好休养,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等我们凑钱,再去做手术,到时候就能够完全治好了。”
听着靖泽的话,田慧的眼神也亮了许多。
“哥,你回来了啊?后天你可要送我去县城读学,不能的话,我一个可不敢去。”
两人正好着话,靖雯跑了出来,拉着靖泽的手,兴奋的说道。
看着眼前的妹子,靖泽不由笑了笑,摸了摸靖雯的头发:“行,明天我先到中学去报道,后天再陪你去县城报名。高中的学业很紧,到时候你可要给我用功啊!”
“我知道了!”
靖雯点了点头,乖巧的说道。
“行,趁现在有空,你把我给你带回来的那两本书好好看看。这段时间农忙,可不能把功课给落下了。”
靖泽这么一说,靖雯也没有回答,直接吐了吐舌头,回到了自己房间。
夜静下来了,耳旁边里面可以听见蚊子的嗡鸣声。昏暗的灯光下,靖泽一家人正吃着晚餐。
“爸,我们家也装个吊扇吧?这样的话,坐在下面吃饭可凉快了。”
靖雯摸了摸额头上的汗珠,轻声的说道。
今天的靖功并没有呵呵斥自己的女儿,意外的点了点头:“嗯,明天我就到街上去买,到时候让你哥来装。”
“啊?太好了!”
一听这话,靖雯高兴的跳了起来。不过,很快的黯然的坐了下来,撇了撇嘴。
“可惜了,我后天就要去学校了。”
听着这话,靖泽直接给了她一个盖帽:“明天我早点装好,晚上不是还可以扇么?”
第二天,天一下放亮,靖泽就直接起来了。多年来,靖泽认为自己为什么看书效率高,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早上坚持锻炼。在干农活的时候不用说,在安吉读师范的时候早上也坚持跑步,这才使自己每天的学习效率高,一天都有精神。发现了这个好处,靖泽就直接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成了习惯,每天六点之前准时起床。
乡村不平的黄泥巴路并不太适合跑步,不过,胜在空气清新。路旁稻田里的禾苗沾着露珠,小水渠里传来“哗哗”的水声,不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声,清晨被人牵出来觅食的黄牛吼叫声,也很快就在里晨间响起。
靖泽速度不快的跑着,路上已经可以看到晨间出来放牛的、或是看田的乡人。很多人,靖泽并不认识。外出求学,其实已经有六七年了。虽然期间也短暂的回来过,不过,并没有和乡人打什么交道。这次回来了,自己将要扎根下来,以后打交道的日子就更多了。
认识的,不认识的,靖泽都很自然的打了声招呼。
“大伯,起来放牛啊!”
“大哥,去田里啊!”
“大婶,去摘菜啊!”
“咦,这不是二狗吗?以前我们一起读中学的吧!”
一个晨跑下来,靖泽并没有多认识多少人。不过,村人到里慢慢的想起来了,这个年轻人是谁!而随着的谈论也就自然的多了起来。
“哟,我们的大才子回来了啊?听说你都是那个什么硕士生,以后肯定得当大官。听你妈说,你今年毕业了,不知道分到哪里上班啊?是不是分到了县城,还是咱们东山乡政府啊?”
刚到家门口,隔壁的胖婶就像守在那里一般,一见靖泽,就不停的说着。
靖泽停住了脚步,看着胖婶,微笑着说道:“胖婶子,我分到了咱们中学当老师,和以前一样,不过是从小学换到了中学就是了。”
“啊?”
听靖泽这么一说,胖婶有些诧异的惊呼了一声。
“不是吧?我听别人说,像你这么高的文化,回来肯定得进政府部门啊?怎么转来转去还是一个教学匠呢?”
看着胖婶比自己都还着急的样子,靖泽也找不到什么安慰的话,推着自行车,进了家门。而门外的胖婶不由跺了一下脚,有些庆幸的说道:“还好,今天问清楚了。不能真把咱侄女介绍给这个教学匠,那不亏了。”
说着有些轻蔑的看了看已经进了屋靖泽,也回到了自己的青砖小洋楼。
“妈,我回来了,今天收谷子的没有来吧?”
田慧此时正坐在厅堂里补着编织袋,早稻已经收割完了,谷子也进仓了。此时正好把已经用坏的纺织袋拿出来,修补好,为秋收作好准备。
田慧刚用牙齿咬断了线头,慈祥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黄老板今天没来,看样子这谷子又跌价了,这段时间是一天一个价,都没有老板愿意来收了。”
“要不送到粮站去吧?”
靖泽接口说道。
田慧摇了摇头:“粮站的收购价比市场上是要贵那么一两块,不过,那扣称就特别厉害,还是再等等看吧!”
听了这话,靖泽也不由点了点头:“嗯,等等也好!我现在回来了,有了工资,也不用什么钱,妹妹的学费也不用着急。我在省城跟着导师做课题,以及做家教还赚了2000多块钱,也够我爸这几个月的药钱了。”
田慧点了点头:“这样也好,你也多劝劝你爸,让他安些心。”
靖泽点了点头,想着父亲的病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一般。
本来这两年,家里的情况越来越好了。自己在外面读研究生本身就带了工资,而且还能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外面做家教,打短工,帮导师做项目。这样一来,自己不但用不着那份工资,而且还能有些结余。虽说这几年粮价不高,乡里的各种农业税也没有少。可是,只要有谷子,再加上自己的那份工资,家里总算有了几个钱的节余。谁知道,正当家里准备修房子的时候,父亲却病倒了。这一病,不但直接把家里的那点积蓄弄没了,更是让家人都背上沉重的心里和经济负担。父亲得的是肾病,如果要想完全治好,需要换肾。这是在省城云昌检查时得到的结果,换肾的费用很高,这是现在靖泽一家根本不可能凑到的巨款。所以说,只能选择保守的治疗,可就算保守的治疗,每个月的药费也都要上百,这让这个本身就贫弱的家庭更加艰难了。
“妈,你放心吧!现在我回来了,也工作了。家里的农活我也可以帮上忙,咱爸的病只要好好休养,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等我们凑钱,再去做手术,到时候就能够完全治好了。”
听着靖泽的话,田慧的眼神也亮了许多。
“哥,你回来了啊?后天你可要送我去县城读学,不能的话,我一个可不敢去。”
两人正好着话,靖雯跑了出来,拉着靖泽的手,兴奋的说道。
看着眼前的妹子,靖泽不由笑了笑,摸了摸靖雯的头发:“行,明天我先到中学去报道,后天再陪你去县城报名。高中的学业很紧,到时候你可要给我用功啊!”
“我知道了!”
靖雯点了点头,乖巧的说道。
“行,趁现在有空,你把我给你带回来的那两本书好好看看。这段时间农忙,可不能把功课给落下了。”
靖泽这么一说,靖雯也没有回答,直接吐了吐舌头,回到了自己房间。
夜静下来了,耳旁边里面可以听见蚊子的嗡鸣声。昏暗的灯光下,靖泽一家人正吃着晚餐。
“爸,我们家也装个吊扇吧?这样的话,坐在下面吃饭可凉快了。”
靖雯摸了摸额头上的汗珠,轻声的说道。
今天的靖功并没有呵呵斥自己的女儿,意外的点了点头:“嗯,明天我就到街上去买,到时候让你哥来装。”
“啊?太好了!”
一听这话,靖雯高兴的跳了起来。不过,很快的黯然的坐了下来,撇了撇嘴。
“可惜了,我后天就要去学校了。”
听着这话,靖泽直接给了她一个盖帽:“明天我早点装好,晚上不是还可以扇么?”
第二天,天一下放亮,靖泽就直接起来了。多年来,靖泽认为自己为什么看书效率高,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早上坚持锻炼。在干农活的时候不用说,在安吉读师范的时候早上也坚持跑步,这才使自己每天的学习效率高,一天都有精神。发现了这个好处,靖泽就直接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成了习惯,每天六点之前准时起床。
乡村不平的黄泥巴路并不太适合跑步,不过,胜在空气清新。路旁稻田里的禾苗沾着露珠,小水渠里传来“哗哗”的水声,不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声,清晨被人牵出来觅食的黄牛吼叫声,也很快就在里晨间响起。
靖泽速度不快的跑着,路上已经可以看到晨间出来放牛的、或是看田的乡人。很多人,靖泽并不认识。外出求学,其实已经有六七年了。虽然期间也短暂的回来过,不过,并没有和乡人打什么交道。这次回来了,自己将要扎根下来,以后打交道的日子就更多了。
认识的,不认识的,靖泽都很自然的打了声招呼。
“大伯,起来放牛啊!”
“大哥,去田里啊!”
“大婶,去摘菜啊!”
“咦,这不是二狗吗?以前我们一起读中学的吧!”
一个晨跑下来,靖泽并没有多认识多少人。不过,村人到里慢慢的想起来了,这个年轻人是谁!而随着的谈论也就自然的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