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盘散沙(求订阅!)
…
张浚所谓的两全之计,其实并不高明,只不过就是由他先入蜀地经营川陕,万一中军真从海上杀过来,则赵构再率领南宋文武百官以及南宋大军进入蜀地。
不过
虽说张浚的两全之计并不高明,可赵构却动心了!
包括川陕在内的西部地区,是赵构又爱又恨的一个地方。
西军无疑是大宋最强军。
可由于指挥系统混乱(陕西有六个经略安抚司的部队,又有河东经制使的部队),再加上代行陕西制置使之职的范致虚被三千金军打败,没有了威信,难以指挥其它五路宋军,所以,王彦率军西进与张宪合兵一处之后,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先后拔攻延安府的东城、凤翔府、长安、秦州等地,击溃了鄜延、永兴军、秦凤三个经略安抚司的主力。
后来,陕西各地民众纷纷响应鄜延路经略安抚司的号召,起义兵抗击中军,保家卫国主要是为前者。
西部的人,非常恋土,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东西,根深蒂固。
因此,一时之间,豪杰四起,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所领导的数支义军,都有很强的战斗力,甚至敢正面与中军对战。
在这些义军的配合下,鄜延路经略安抚司一举收复了同州,并乘驻守陕州的中军兵力空虚之机,发兵一举收复了陕州。
同州位于长安以东的渭水北岸,由于渭水南岸地形狭窄,重兵不易展开,因此同州就成了进攻长安或拱卫长安的一个重镇。
不仅如此,同州还是潼关和蒲津关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所以,宋军控制了同州,就切断了长安之中军与潼关和蒲津关之中军的联络。
而义军占领陕州,也切断了陕西中军与河南中军的直接交通。
因此,陕西中军统帅张宪和王彦一听陕、同二州被宋军夺回,自已后路被断,便不敢再攻打熙州,慌忙率军东撤。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张深派宋将张严、刘惟辅率军掩击东撤的中军。
可刘惟辅不愿受张严指挥,擅自率军由吴山出宝鸡,去袭击中军游骑。
刘惟辅一走,张严的兵力被大大削弱,加上大意轻敌,因此在凤翔附近的五里坡遭到中军的伏击,被中军将领杨从义打得大败,张严本人也在五里坡战死。
战败张严,张宪便改变了主意,不再急于进攻同州、陕州打通与河东、河南联系的信道,而是驻军凤翔,并派杨从义率军北进,打击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的主力部队。
杨从义部很快从侧翼迂回击溃了泾原军的主力。
只可惜,就在杨从义部要彻底灭掉泾原军主力的时候,泾原军统制曲端突然率部杀出,然后击退了杨从义部,保住了青溪岭以西的阵地。
自那以后,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席贡就被曲端架空,曲端成了泾原军的实际领导者。
尔后,曲端利用战争间隙,在泾原招收流民溃兵,扩军练兵,慢慢成了西军中较强的一股势力,在他的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凡过往行人都可得到军队兔费的粮草供给。
因此,曲端不仅成了泾原军的话事人,也慢慢成了大宋西军实际的领导者(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只是听曲端的西军将领比较多),至于原本代表大宋的领导者范致虚,现在已经失权了,听他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
范致虚打仗的能力不行,但人品绝对没有问题。
鉴于自己已经掌控不了西部地区,范致虚立即写信给南宋小朝廷,请赵构派人来取他而代之,不能让大宋最强的西军成为一盘散沙,最后被中军一一攻破,而且,范致辞虚还推荐了席益、李弥大、唐重等有能力又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将领、官员来代替他。
有宋以来,大宋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信任武将,而到了赵构这里,达到了最顶峰。
曾多次见过武将叛乱的赵构,对武将已经极其不信任了。
更何况,曲端根本就不是赵宋选出来的大宋西军的领导人,而是他自己夺了席贡的权,他自己趁乱壮大的。
在赵构看来,曲端的这种作法,就是典型的军阀,说不准就会成为第二个李衍。
试问,这种情况下,赵构又怎么可能放心将大宋的希望大宋西军交给曲端?
可话又得说回来,西线之所以败而不溃,川陕线之所以还在南宋的控制之下,也幸亏有曲端带人抵挡。
这种情况下,赵构也真没法拿曲端开刀。
更为关键的是,川陕线那里,有问题的,还不仅仅是曲端。
中宋签署《大统和议》之前,张宪和王彦分别亲率大军夺回了同州和陕州,并且继续西进,先后收复了凤翔、长安等地。
后来,《大统和议》签定,张宪和王彦放弃了凤翔、长安,沿渭水东撤,猬集在同州、河中府一带,扼守新河桥,以确保黄河两岸的交通,也确保将来收复川陕线时可以直接挥兵西进。
在中军东撤了之后,曲端率军进入秦州,刘希亮、王择仁则率军进入凤翔、长安,各据一方。
不久,刘希亮被义兵逐出凤翔,只好投靠曲端。
而曲端却杀掉刘希亮,吞并了其部属。
这时,王择仁也被新任命的永兴军经略安抚使郭琰赶出长安。
那时,南宋小朝廷根本顾不上西部地区,只能让范致虚继续节制陕西六路军马。
可范致虚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威望又被金军打光了,实在是难以服众。
范致虚在不得已之下,将曲端升为吉州团练使,充任自己节制司的都统制。
然而,曲端却并不领情当曲端得知孟迪等义军头领已接受范致虚的指挥之后,怏怏不快,便发布公告,称中军已经过河归国,战事已停,就不要耽误农时云云,然后以此为借口,曲端下令将渭河以南的义军全部遣散,将轰轰烈烈的民众抗中运动强行压制下去了。
这样一来,鄜延路一带的百姓惊恐不安,害怕中军会再次发起进攻,于是纷纷迁徙,进而导致整个西部都人心惶惶。
可以说,现在的川陕线,现在的西部地区,乱糟糟的一片,军阀割据。
这也是赵构不愿意入蜀地的原因之一。
张浚愿意替赵构去蜀地经营川陕线,这是好事。
先不说,张浚所说的后路一事。
南宋若想收复故土,哪怕只是自保,指定离不开大宋最强大的西军。
因此,赵构不可能让川陕线、让西部地区这么一直乱下去。
而且,赵构手上也没有谁比张浚更适合去经营川陕线、经营西部地区的人。
所以,没做过多考虑,赵构就任命张浚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访问风俗,罢斥奸赃,搜揽豪杰,为大宋朝廷收揽川陕诸将的心,为大宋朝廷经营川陕线、经营西部地区……
……
张浚所谓的两全之计,其实并不高明,只不过就是由他先入蜀地经营川陕,万一中军真从海上杀过来,则赵构再率领南宋文武百官以及南宋大军进入蜀地。
不过
虽说张浚的两全之计并不高明,可赵构却动心了!
包括川陕在内的西部地区,是赵构又爱又恨的一个地方。
西军无疑是大宋最强军。
可由于指挥系统混乱(陕西有六个经略安抚司的部队,又有河东经制使的部队),再加上代行陕西制置使之职的范致虚被三千金军打败,没有了威信,难以指挥其它五路宋军,所以,王彦率军西进与张宪合兵一处之后,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先后拔攻延安府的东城、凤翔府、长安、秦州等地,击溃了鄜延、永兴军、秦凤三个经略安抚司的主力。
后来,陕西各地民众纷纷响应鄜延路经略安抚司的号召,起义兵抗击中军,保家卫国主要是为前者。
西部的人,非常恋土,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东西,根深蒂固。
因此,一时之间,豪杰四起,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所领导的数支义军,都有很强的战斗力,甚至敢正面与中军对战。
在这些义军的配合下,鄜延路经略安抚司一举收复了同州,并乘驻守陕州的中军兵力空虚之机,发兵一举收复了陕州。
同州位于长安以东的渭水北岸,由于渭水南岸地形狭窄,重兵不易展开,因此同州就成了进攻长安或拱卫长安的一个重镇。
不仅如此,同州还是潼关和蒲津关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所以,宋军控制了同州,就切断了长安之中军与潼关和蒲津关之中军的联络。
而义军占领陕州,也切断了陕西中军与河南中军的直接交通。
因此,陕西中军统帅张宪和王彦一听陕、同二州被宋军夺回,自已后路被断,便不敢再攻打熙州,慌忙率军东撤。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张深派宋将张严、刘惟辅率军掩击东撤的中军。
可刘惟辅不愿受张严指挥,擅自率军由吴山出宝鸡,去袭击中军游骑。
刘惟辅一走,张严的兵力被大大削弱,加上大意轻敌,因此在凤翔附近的五里坡遭到中军的伏击,被中军将领杨从义打得大败,张严本人也在五里坡战死。
战败张严,张宪便改变了主意,不再急于进攻同州、陕州打通与河东、河南联系的信道,而是驻军凤翔,并派杨从义率军北进,打击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的主力部队。
杨从义部很快从侧翼迂回击溃了泾原军的主力。
只可惜,就在杨从义部要彻底灭掉泾原军主力的时候,泾原军统制曲端突然率部杀出,然后击退了杨从义部,保住了青溪岭以西的阵地。
自那以后,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席贡就被曲端架空,曲端成了泾原军的实际领导者。
尔后,曲端利用战争间隙,在泾原招收流民溃兵,扩军练兵,慢慢成了西军中较强的一股势力,在他的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凡过往行人都可得到军队兔费的粮草供给。
因此,曲端不仅成了泾原军的话事人,也慢慢成了大宋西军实际的领导者(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只是听曲端的西军将领比较多),至于原本代表大宋的领导者范致虚,现在已经失权了,听他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
范致虚打仗的能力不行,但人品绝对没有问题。
鉴于自己已经掌控不了西部地区,范致虚立即写信给南宋小朝廷,请赵构派人来取他而代之,不能让大宋最强的西军成为一盘散沙,最后被中军一一攻破,而且,范致辞虚还推荐了席益、李弥大、唐重等有能力又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将领、官员来代替他。
有宋以来,大宋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信任武将,而到了赵构这里,达到了最顶峰。
曾多次见过武将叛乱的赵构,对武将已经极其不信任了。
更何况,曲端根本就不是赵宋选出来的大宋西军的领导人,而是他自己夺了席贡的权,他自己趁乱壮大的。
在赵构看来,曲端的这种作法,就是典型的军阀,说不准就会成为第二个李衍。
试问,这种情况下,赵构又怎么可能放心将大宋的希望大宋西军交给曲端?
可话又得说回来,西线之所以败而不溃,川陕线之所以还在南宋的控制之下,也幸亏有曲端带人抵挡。
这种情况下,赵构也真没法拿曲端开刀。
更为关键的是,川陕线那里,有问题的,还不仅仅是曲端。
中宋签署《大统和议》之前,张宪和王彦分别亲率大军夺回了同州和陕州,并且继续西进,先后收复了凤翔、长安等地。
后来,《大统和议》签定,张宪和王彦放弃了凤翔、长安,沿渭水东撤,猬集在同州、河中府一带,扼守新河桥,以确保黄河两岸的交通,也确保将来收复川陕线时可以直接挥兵西进。
在中军东撤了之后,曲端率军进入秦州,刘希亮、王择仁则率军进入凤翔、长安,各据一方。
不久,刘希亮被义兵逐出凤翔,只好投靠曲端。
而曲端却杀掉刘希亮,吞并了其部属。
这时,王择仁也被新任命的永兴军经略安抚使郭琰赶出长安。
那时,南宋小朝廷根本顾不上西部地区,只能让范致虚继续节制陕西六路军马。
可范致虚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威望又被金军打光了,实在是难以服众。
范致虚在不得已之下,将曲端升为吉州团练使,充任自己节制司的都统制。
然而,曲端却并不领情当曲端得知孟迪等义军头领已接受范致虚的指挥之后,怏怏不快,便发布公告,称中军已经过河归国,战事已停,就不要耽误农时云云,然后以此为借口,曲端下令将渭河以南的义军全部遣散,将轰轰烈烈的民众抗中运动强行压制下去了。
这样一来,鄜延路一带的百姓惊恐不安,害怕中军会再次发起进攻,于是纷纷迁徙,进而导致整个西部都人心惶惶。
可以说,现在的川陕线,现在的西部地区,乱糟糟的一片,军阀割据。
这也是赵构不愿意入蜀地的原因之一。
张浚愿意替赵构去蜀地经营川陕线,这是好事。
先不说,张浚所说的后路一事。
南宋若想收复故土,哪怕只是自保,指定离不开大宋最强大的西军。
因此,赵构不可能让川陕线、让西部地区这么一直乱下去。
而且,赵构手上也没有谁比张浚更适合去经营川陕线、经营西部地区的人。
所以,没做过多考虑,赵构就任命张浚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访问风俗,罢斥奸赃,搜揽豪杰,为大宋朝廷收揽川陕诸将的心,为大宋朝廷经营川陕线、经营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