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方腊反了(求订阅!)
…
赵佶虽然昏庸,但不傻,也没自大到认为连亲自面圣都不肯的李衍会平白借给他两三千万贯钱银。
因此,赵佶看着蔡攸问道“李衍能借给朕这么多钱银?”
蔡攸道“此事自然不容易,毕竟这不是小数,不过,主忧臣辱,官家如果同意,微臣愿意再去一趟汉城,找李衍商谈此事!”
蔡攸此言,将赵佶感动到了,心道“都说蔡攸不学无术,可关键时刻却只有不学无术的蔡攸能替朕分忧!”
赵佶道“爱卿若能办成此事,朕必升爱卿为太保!”
蔡攸听罢,大喜!
不过,蔡攸却很聪明的忍住大喜,然后一拜在地,道“哪怕粉身碎骨,微臣也一定要为官家借到这笔钱!”
赵佶冲蔡攸点了点头,示意蔡攸下去,然后看向其他人,道“还有谁能为朕分忧?”
所有人都将头低了下去,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敢接赵佶之话。
见此,赵佶对勇于为他分忧的蔡攸的好感又多了三分!
赵佶摆摆手,道“退朝吧。”
就在其他人往殿外走之时,蔡京突然追上赵佶,道“官家,微臣有要事凑禀。”
赵佶听罢,道“去文华殿说吧。”
蔡攸本来跟其他人一块下朝,但看见他父亲追上赵佶说了些什么,然后跟赵佶走了,蔡攸心道“这老东西该不会是想坏我的好事吧?”
念及至此,蔡攸转身也跟了上去。
在文华殿外等了不知多久,蔡京才从文华殿中走了出来。
父子俩见面。
蔡攸假模假样的给蔡京施了一礼,道“见过父亲。”
蔡京道“不敢,公可有事找老朽,若无事,老朽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听见蔡京管蔡攸叫“公”,周围的太监宫女想笑又不敢笑!
如今蔡攸与蔡京权势互相倾轧,加上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反目成仇,赵佶又另赐蔡攸府第,以至父子各立门户。
听见蔡京用“公”来讽刺他,蔡攸连装都懒得装了,不仅如此,连爹都懒得叫了,直接道“大人好走。”
言毕,也不等蔡京离开,蔡攸就径直进入文华殿。
迈入文华殿的那一刻,蔡攸回头示威的看了蔡京一眼,意思是“我见官家,都不用别人禀报,这是你能比的恩宠吗?跟我斗!”
蔡京见之,摇了摇头,在蔡攸进入文华殿后,更是莫名一叹,然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蔡京离去暂且不表,只说蔡攸一进入文华殿,就看见赵佶一脸铁青显然,赵佶这是刚发过大怒。
蔡攸问“官家怎么了?”
赵佶道“你可知,攻打大名府的,并不是二龙山的贼寇,而是李衍那恶贼?”
“甚么?”
此事还真就打了蔡攸一个措手不及!
缓了一会,蔡攸问道“官家从何得知?”
赵佶道“是你父刚刚禀报的,在朝堂上,他本想凑禀此事,可田虎、王庆突然反叛,他觉得此时应先将李衍稳住,不宜让他与田虎、王庆一块反叛,才说大名府是二龙山打破的。”
蔡攸心道“那老东西果然是来坏我好事的,可恶!”
压下心中的愤怒,蔡攸道“此事证实过了么?”
赵佶道“你父向来做事稳妥,在这种大事上,他是断然不会出纰漏的。”
虽然与蔡京不合,但蔡攸也知道,蔡京做事小心,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蔡攸也气李衍攻打大名府,搞得他这么被动!
不过,从蔡攸的角度出发,他还得维护李衍,因为李衍是他的政绩。
蔡攸不动声色的问道“我父亲他怎么说?”
赵佶道“你父提议,下令各个港口不许安东都护府的商船再来大宋贸易,出兵李衍在大宋的据点就是那个梁山泊,将李衍在大宋的根基拔掉,另外在登州囤积重兵,不许李衍再移大宋之民,总之就是将李衍彻底驱逐出境。”
蔡攸道“这跟逼反李衍有何差异?李衍指定会派兵攻打登州,恁地时,咱们大宋就得在东边再开一个战场。跟西夏打,防御辽国,咱们大宋每年都得花费两千多万贯,这要是再从东边开辟一个战场,每年得多花费多少钱银?据我所说,李衍可是有上千艘大船,其中仅载重超过五万石的大海船就得有两百多艘,咱们大宋若跟李衍开战,就算不建造一千艘大船,也得建造五百艘大船,还得建一定数量的大海船,否则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仅这些没有三二千万贯就建造不下来,再加上征兵、训练、配置相应的兵甲装备等等,钱多到微臣已经不敢想象。”
听蔡攸这么一分析,赵佶的脸色更难看了!
蔡攸见之,又道“咱们大宋若想拿出这么多钱,唯有动用封桩库中的钱……而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官家可就……”
赵匡胤设立封桩库之时,曾留有遗训动用此库中钱银,若非是用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是赵家的不孝子孙。
此遗训看似也没什么,但如果被有心人利用,那就是剥夺赵佶皇位的有利借口。
皇权斗争之中,失去皇位一方的下场可是非常惨淡的。
所以,赵佶才坚决不肯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
赵佶面沉似水,道“爱卿有何想法?”
蔡攸道“依微臣愚见,官家不妨再忍李衍那厮一段时间,等官家将国内的叛乱全都平定了,再收拾那厮也不迟,至于跟那厮借钱一事,也可以正常进行,高丽穷困,甚么都缺,微臣去汉城问问,那厮想要甚么,官家可以投其所好赏赐那厮一些,先把钱银拿到手上,然后用那厮的钱银平乱,再然后再着手收拾那厮。”
赵佶有些心动,不过却并未一口答应下来,毕竟李衍可是将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打了下来,这口气可不是这么好忍的。
不过
没过几天,赵佶就急匆匆的将蔡攸招来,道“爱卿火速去汉城找李衍商议借钱一事,刻不容缓!”
赵佶为何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还如此急迫?
原因很简单,方腊反了。
……。
赵佶虽然昏庸,但不傻,也没自大到认为连亲自面圣都不肯的李衍会平白借给他两三千万贯钱银。
因此,赵佶看着蔡攸问道“李衍能借给朕这么多钱银?”
蔡攸道“此事自然不容易,毕竟这不是小数,不过,主忧臣辱,官家如果同意,微臣愿意再去一趟汉城,找李衍商谈此事!”
蔡攸此言,将赵佶感动到了,心道“都说蔡攸不学无术,可关键时刻却只有不学无术的蔡攸能替朕分忧!”
赵佶道“爱卿若能办成此事,朕必升爱卿为太保!”
蔡攸听罢,大喜!
不过,蔡攸却很聪明的忍住大喜,然后一拜在地,道“哪怕粉身碎骨,微臣也一定要为官家借到这笔钱!”
赵佶冲蔡攸点了点头,示意蔡攸下去,然后看向其他人,道“还有谁能为朕分忧?”
所有人都将头低了下去,满朝文武再无一人敢接赵佶之话。
见此,赵佶对勇于为他分忧的蔡攸的好感又多了三分!
赵佶摆摆手,道“退朝吧。”
就在其他人往殿外走之时,蔡京突然追上赵佶,道“官家,微臣有要事凑禀。”
赵佶听罢,道“去文华殿说吧。”
蔡攸本来跟其他人一块下朝,但看见他父亲追上赵佶说了些什么,然后跟赵佶走了,蔡攸心道“这老东西该不会是想坏我的好事吧?”
念及至此,蔡攸转身也跟了上去。
在文华殿外等了不知多久,蔡京才从文华殿中走了出来。
父子俩见面。
蔡攸假模假样的给蔡京施了一礼,道“见过父亲。”
蔡京道“不敢,公可有事找老朽,若无事,老朽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听见蔡京管蔡攸叫“公”,周围的太监宫女想笑又不敢笑!
如今蔡攸与蔡京权势互相倾轧,加上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反目成仇,赵佶又另赐蔡攸府第,以至父子各立门户。
听见蔡京用“公”来讽刺他,蔡攸连装都懒得装了,不仅如此,连爹都懒得叫了,直接道“大人好走。”
言毕,也不等蔡京离开,蔡攸就径直进入文华殿。
迈入文华殿的那一刻,蔡攸回头示威的看了蔡京一眼,意思是“我见官家,都不用别人禀报,这是你能比的恩宠吗?跟我斗!”
蔡京见之,摇了摇头,在蔡攸进入文华殿后,更是莫名一叹,然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蔡京离去暂且不表,只说蔡攸一进入文华殿,就看见赵佶一脸铁青显然,赵佶这是刚发过大怒。
蔡攸问“官家怎么了?”
赵佶道“你可知,攻打大名府的,并不是二龙山的贼寇,而是李衍那恶贼?”
“甚么?”
此事还真就打了蔡攸一个措手不及!
缓了一会,蔡攸问道“官家从何得知?”
赵佶道“是你父刚刚禀报的,在朝堂上,他本想凑禀此事,可田虎、王庆突然反叛,他觉得此时应先将李衍稳住,不宜让他与田虎、王庆一块反叛,才说大名府是二龙山打破的。”
蔡攸心道“那老东西果然是来坏我好事的,可恶!”
压下心中的愤怒,蔡攸道“此事证实过了么?”
赵佶道“你父向来做事稳妥,在这种大事上,他是断然不会出纰漏的。”
虽然与蔡京不合,但蔡攸也知道,蔡京做事小心,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蔡攸也气李衍攻打大名府,搞得他这么被动!
不过,从蔡攸的角度出发,他还得维护李衍,因为李衍是他的政绩。
蔡攸不动声色的问道“我父亲他怎么说?”
赵佶道“你父提议,下令各个港口不许安东都护府的商船再来大宋贸易,出兵李衍在大宋的据点就是那个梁山泊,将李衍在大宋的根基拔掉,另外在登州囤积重兵,不许李衍再移大宋之民,总之就是将李衍彻底驱逐出境。”
蔡攸道“这跟逼反李衍有何差异?李衍指定会派兵攻打登州,恁地时,咱们大宋就得在东边再开一个战场。跟西夏打,防御辽国,咱们大宋每年都得花费两千多万贯,这要是再从东边开辟一个战场,每年得多花费多少钱银?据我所说,李衍可是有上千艘大船,其中仅载重超过五万石的大海船就得有两百多艘,咱们大宋若跟李衍开战,就算不建造一千艘大船,也得建造五百艘大船,还得建一定数量的大海船,否则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仅这些没有三二千万贯就建造不下来,再加上征兵、训练、配置相应的兵甲装备等等,钱多到微臣已经不敢想象。”
听蔡攸这么一分析,赵佶的脸色更难看了!
蔡攸见之,又道“咱们大宋若想拿出这么多钱,唯有动用封桩库中的钱……而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官家可就……”
赵匡胤设立封桩库之时,曾留有遗训动用此库中钱银,若非是用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是赵家的不孝子孙。
此遗训看似也没什么,但如果被有心人利用,那就是剥夺赵佶皇位的有利借口。
皇权斗争之中,失去皇位一方的下场可是非常惨淡的。
所以,赵佶才坚决不肯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
赵佶面沉似水,道“爱卿有何想法?”
蔡攸道“依微臣愚见,官家不妨再忍李衍那厮一段时间,等官家将国内的叛乱全都平定了,再收拾那厮也不迟,至于跟那厮借钱一事,也可以正常进行,高丽穷困,甚么都缺,微臣去汉城问问,那厮想要甚么,官家可以投其所好赏赐那厮一些,先把钱银拿到手上,然后用那厮的钱银平乱,再然后再着手收拾那厮。”
赵佶有些心动,不过却并未一口答应下来,毕竟李衍可是将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打了下来,这口气可不是这么好忍的。
不过
没过几天,赵佶就急匆匆的将蔡攸招来,道“爱卿火速去汉城找李衍商议借钱一事,刻不容缓!”
赵佶为何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还如此急迫?
原因很简单,方腊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