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高人出手
弘治十二年在历史记载中真实的情况不得而知,但是在这个时空,却是极为喧嚣的一年。
人们或迷茫、或欢乐、或好奇、或惊慌,感觉就好像前面一百年加起来的事儿,都不如这一年多,颇有些应接不暇的意思。
先是年初的科举舞弊案,朝野喧沸、内外侧目;之后便是与世仇蒙古忽然一天要正式结盟了,蒙古公主南来,欲择选大明一位皇室才俊为夫。
这事儿最终被搅黄了……好吧,这么说也不对。据说真相是,大明某位才俊走马大漠转了一圈儿,俘虏了这位蒙古公主的芳心,以至于公主在后面一直追着来了大明。华丽丽的上演了一出**丝大战*,互逞雄风争娇娘的戏码儿。
才子佳人的戏码儿见得多了,人们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后一种说法便占了上风,传的沸沸扬扬的极是热闹;
而这热闹还不等发酵起来,忽然又传出其实那公主是奸细,才子佳人中的另一位主角,那位偷得公主芳心的才子,实则也是内奸。欲要内外勾结,图谋大明。
民众们哗然了,要知道那位才子可是一度被传为民族英雄的。堂堂的燕市公子,面对蒙古大汗毫不退缩,勇斗蒙古勇士,为大明扬威域外的苏默苏大才子啊。这怎么一眨眼,老母鸡变鸭,英雄就变成内奸了呢?
民众们不懂,开始迷茫了。
但很快就形势明朗起来,原来还是争分吃错惹得锅。苏大才子被人坑了,没有内奸、没有奸细,一切都不过只是为了争美人的手段罢了。不见连皇后娘娘都出面为苏大才子站班了吗?
于是,人们又开始欢乐了。
可马上又有事儿了,边关忽然告急,说是鞑子魔王火筛兴兵犯境,率领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火筛啊,近些年来,此人的名头极是吓人,屡次杀进大明腹地,屠戮无数,所过之处十室九空。其名声,甚至能止小儿夜啼。
于是,京城一日三惊,似乎整个上空都被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人们慌慌的忐忑着,不知哪一天一睁眼,似乎就能看到了那些纵马飞驰的身影,还有那带血的弯刀和放肆的狂笑……
可诡异的是,这种令人恐惧的情况似乎只是一个某个夜晚偶然的噩梦,虽然让人好是吓了一身冷汗,但却终究没有真正的发生。
大明边关似乎仍在告急,但战争却从没真正的打响过。更不要说什么杀来京城之类的了。
这又是谣言吗?果然是吧?人们如此议论着,不断的说给旁人听,又或是也在说给自己听。
渐渐地,这个危急的形势最终除了朝中的皇帝和大臣们仍在惴惴外,百姓们已是慢慢放松下来。
肯定又是谣言!人们互相如此议论着。然后就神神秘秘的讲起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内幕,以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
京城乃是大明首善之地、一国之都,每日里的各种传闻不要太多了。但类似这种典型属于上层建筑的小道消息,却最是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和兴趣。但这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奇怪的攀比。
你知道这个消息,我却知道更骇人的消息。比如神石,比如谶言,又比如这几天,忽然又爆炸了,谶言中的指向似乎有了明确的说法了。
阉人,才是谶言中真正暗指的对象!而且还是某个很有权势的大太监!
这个传言似乎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然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传了开来。有人因此双目放光,有人因此若有所思。也有人因此摩拳擦掌,还有人因而夙夜难眠、辗转反侧。更有的人,却是因此满心阴郁,咬牙切齿……
啪!
张府书房中,吏部主事张彩脸色铁青,狠狠将一只上好的瓷盏摔了个粉碎。眼中流露的杀气,让一众下人个个胆颤心惊,唯恐被迁怒到自家身上。
“是谁!是谁在针对我!该死,该死,该死!”张彩喃喃的念叨着,如同一只困兽般在堂上转着圈儿。
这次爆发的谣言中,竟说释解谶言的源头便是他张彩张大主事。是他在朝堂上当场揭破了此事,将矛头直指向某个大太监……
特么的这谣言还敢有点谱吗?当时自己明明是暗示,知道这个答案的人是那个苏默啊。可怎么一转眼间,却成了自己当朝揭破了呢?如此一来,岂不是害人不成,反倒把自己先葬送了?
这算什么,这就好像看人跳河一样。原本正站在岸上看的热闹呢,冷不丁却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结果不等跳河的人先落水,看热闹的却先跳了下去。这尼玛是何等的我艹啊!
张彩此时杀人的心都有了。可有啥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已经传播开了,他还能站出来大喊自己冤枉不成?显然毛用没有啊。
最重要的是,他从这次的谣言传播中看出一个令他汗毛悚然的问题。那就是速度!谣言传播的速度!
谣言从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这种手段古皆有之,不但运用于军事上,也一直都是国与国之间,政敌与政敌之间惯用的手段。
但是抛却国家和团体层面上,单就针对个人层面来说,谣言的威力却是完全取决于谣言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上。
一则谣言,若只是流传在少数人的范围中,那根本就形不成任何威胁。唯有在最快的时间内,造成最大范围的传播,那才能形成伤害,也才称得上叫谣言。
而这种传播速度,却又取决于谣言发起者的实力!毕竟,一个普通百姓,又或几个地痞流氓随口编个谣言,你看看谁会搭理他?但是若换作一个有大背景的势力或者人的话,那威力又会是怎样的?绝对的是天差地远之别啊。
而此次谣言,简直就是一夜之间便几乎天下尽知,这让张彩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恶意,有种寒入骨髓的震惧。
是英国公发力了吗?不对不对。英国公属于武勋集团这没错,武勋集团也确实具有很大的势力也没错,但是武勋集团说白了,都是属于武将们的地盘。他们势力再大,也仅限于军中,根本没法触及普通大众这个层面。
大明的权利格局分为三个大板块:文官集团、武勋权贵,再有就是以皇家为代表的厂卫势力。
当然,还有一股游离与三大势力外围的力量,那就是所谓的清流。只不过清流比较松散,不像这三大势力那般山头明确。而清流之所以称为清流,也正是他们并不太积极参与权利之争,才能保持那种超然独立的地位。
这其中,几大势力各有独属于自己的基本盘,谁也不敢轻易向对方的势力盘里伸手,也很难伸进去。正如武勋的基本盘就是军中,他们也只能最大限度的影响军中,但很难去影响民众和朝局。
反之亦然。文官集团和皇家乃至清流,基本盘都在朝堂和民间,军队却是他们也难以触及的所在。
这其实是一种平衡。没人敢于随便打破这种平衡,也没人愿意去打破。因为一旦打破这种平衡,且不说后果殊难预料,便是各方自己也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那么,由此说来,此次出手的是哪一方,便呼之欲出了。甚至,更可怕的是,或许还不止一方出手那么简单,有可能是两方或者三方同时出手所致的结果。
想到这儿,张彩不由的浑身一阵的颤栗,不可自抑的脸色苍白起来。
他便再如何桀骜自矜,也不敢想象以一身之力,去面对两方甚至三方势力的力量。那结果根本没有任何怀疑,除了顷刻成为齑粉,再没第二种了。
面对着这种已然是站在悬崖边上,甚至半只脚都凌空的局面,他又将何去何从呢?
张彩颓然的僵坐于椅子中,呆滞的眸子,半天也没转动一下……
而与此同时,李广却又是另一种状态。恐惧,极度的恐惧!当他听到那个对谶言解释的传言后,当夜甚至数度从梦中惊醒,噩梦中的场景,每每让他嘶声大叫,满身冷汗。在他房中伺候的小监,一连伺候着他换了好几次的内衫。
“张尚质!”李广在黑暗中咬牙切齿,两只眼睛散着幽幽的光泽,如同受伤的困兽,疯狂而怨毒。
为什么?为什么会是张彩?自己跟他张彩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他何以要如此针对自己?一个小小的主事,他又如何敢这般对自己发难?他究竟有什么依仗?
好吧,张彩躺枪了。从某种角度上说,张彩的愤懑恨冤确实是依据的。可这又能怪的了谁呢?从他跳出来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
其实对于李广而言,就目前的形式来说,也并不是真到了那种绝对的危境。大明朝的太监千万之数,有大权势的也多如过江之鲫。谶言中的解释虽然有针对性,但又有谁能冒然的锁定他一个呢?
说到底,这不过就是所谓的做贼心虚,自己吓自己罢了。但不可否认,那冥冥中套向脖颈的绳索,确实正在慢慢的向他逼近。
这种从心里上一步步的压迫,无时无刻不看着越逼越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恐惧,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极致的折磨。这种折磨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终导致精神心弦的崩溃。到那时,或许不需要外力,自己就会主动迎上去,求一个速死才痛快。
“果然是高手啊。”苏默如是喃喃自语着。想着那个整日一脸木然,如同影子一般的老太监,不由的升起一股深深的忌惮。
人们或迷茫、或欢乐、或好奇、或惊慌,感觉就好像前面一百年加起来的事儿,都不如这一年多,颇有些应接不暇的意思。
先是年初的科举舞弊案,朝野喧沸、内外侧目;之后便是与世仇蒙古忽然一天要正式结盟了,蒙古公主南来,欲择选大明一位皇室才俊为夫。
这事儿最终被搅黄了……好吧,这么说也不对。据说真相是,大明某位才俊走马大漠转了一圈儿,俘虏了这位蒙古公主的芳心,以至于公主在后面一直追着来了大明。华丽丽的上演了一出**丝大战*,互逞雄风争娇娘的戏码儿。
才子佳人的戏码儿见得多了,人们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后一种说法便占了上风,传的沸沸扬扬的极是热闹;
而这热闹还不等发酵起来,忽然又传出其实那公主是奸细,才子佳人中的另一位主角,那位偷得公主芳心的才子,实则也是内奸。欲要内外勾结,图谋大明。
民众们哗然了,要知道那位才子可是一度被传为民族英雄的。堂堂的燕市公子,面对蒙古大汗毫不退缩,勇斗蒙古勇士,为大明扬威域外的苏默苏大才子啊。这怎么一眨眼,老母鸡变鸭,英雄就变成内奸了呢?
民众们不懂,开始迷茫了。
但很快就形势明朗起来,原来还是争分吃错惹得锅。苏大才子被人坑了,没有内奸、没有奸细,一切都不过只是为了争美人的手段罢了。不见连皇后娘娘都出面为苏大才子站班了吗?
于是,人们又开始欢乐了。
可马上又有事儿了,边关忽然告急,说是鞑子魔王火筛兴兵犯境,率领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火筛啊,近些年来,此人的名头极是吓人,屡次杀进大明腹地,屠戮无数,所过之处十室九空。其名声,甚至能止小儿夜啼。
于是,京城一日三惊,似乎整个上空都被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人们慌慌的忐忑着,不知哪一天一睁眼,似乎就能看到了那些纵马飞驰的身影,还有那带血的弯刀和放肆的狂笑……
可诡异的是,这种令人恐惧的情况似乎只是一个某个夜晚偶然的噩梦,虽然让人好是吓了一身冷汗,但却终究没有真正的发生。
大明边关似乎仍在告急,但战争却从没真正的打响过。更不要说什么杀来京城之类的了。
这又是谣言吗?果然是吧?人们如此议论着,不断的说给旁人听,又或是也在说给自己听。
渐渐地,这个危急的形势最终除了朝中的皇帝和大臣们仍在惴惴外,百姓们已是慢慢放松下来。
肯定又是谣言!人们互相如此议论着。然后就神神秘秘的讲起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内幕,以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
京城乃是大明首善之地、一国之都,每日里的各种传闻不要太多了。但类似这种典型属于上层建筑的小道消息,却最是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和兴趣。但这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奇怪的攀比。
你知道这个消息,我却知道更骇人的消息。比如神石,比如谶言,又比如这几天,忽然又爆炸了,谶言中的指向似乎有了明确的说法了。
阉人,才是谶言中真正暗指的对象!而且还是某个很有权势的大太监!
这个传言似乎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然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传了开来。有人因此双目放光,有人因此若有所思。也有人因此摩拳擦掌,还有人因而夙夜难眠、辗转反侧。更有的人,却是因此满心阴郁,咬牙切齿……
啪!
张府书房中,吏部主事张彩脸色铁青,狠狠将一只上好的瓷盏摔了个粉碎。眼中流露的杀气,让一众下人个个胆颤心惊,唯恐被迁怒到自家身上。
“是谁!是谁在针对我!该死,该死,该死!”张彩喃喃的念叨着,如同一只困兽般在堂上转着圈儿。
这次爆发的谣言中,竟说释解谶言的源头便是他张彩张大主事。是他在朝堂上当场揭破了此事,将矛头直指向某个大太监……
特么的这谣言还敢有点谱吗?当时自己明明是暗示,知道这个答案的人是那个苏默啊。可怎么一转眼间,却成了自己当朝揭破了呢?如此一来,岂不是害人不成,反倒把自己先葬送了?
这算什么,这就好像看人跳河一样。原本正站在岸上看的热闹呢,冷不丁却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结果不等跳河的人先落水,看热闹的却先跳了下去。这尼玛是何等的我艹啊!
张彩此时杀人的心都有了。可有啥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已经传播开了,他还能站出来大喊自己冤枉不成?显然毛用没有啊。
最重要的是,他从这次的谣言传播中看出一个令他汗毛悚然的问题。那就是速度!谣言传播的速度!
谣言从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这种手段古皆有之,不但运用于军事上,也一直都是国与国之间,政敌与政敌之间惯用的手段。
但是抛却国家和团体层面上,单就针对个人层面来说,谣言的威力却是完全取决于谣言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上。
一则谣言,若只是流传在少数人的范围中,那根本就形不成任何威胁。唯有在最快的时间内,造成最大范围的传播,那才能形成伤害,也才称得上叫谣言。
而这种传播速度,却又取决于谣言发起者的实力!毕竟,一个普通百姓,又或几个地痞流氓随口编个谣言,你看看谁会搭理他?但是若换作一个有大背景的势力或者人的话,那威力又会是怎样的?绝对的是天差地远之别啊。
而此次谣言,简直就是一夜之间便几乎天下尽知,这让张彩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恶意,有种寒入骨髓的震惧。
是英国公发力了吗?不对不对。英国公属于武勋集团这没错,武勋集团也确实具有很大的势力也没错,但是武勋集团说白了,都是属于武将们的地盘。他们势力再大,也仅限于军中,根本没法触及普通大众这个层面。
大明的权利格局分为三个大板块:文官集团、武勋权贵,再有就是以皇家为代表的厂卫势力。
当然,还有一股游离与三大势力外围的力量,那就是所谓的清流。只不过清流比较松散,不像这三大势力那般山头明确。而清流之所以称为清流,也正是他们并不太积极参与权利之争,才能保持那种超然独立的地位。
这其中,几大势力各有独属于自己的基本盘,谁也不敢轻易向对方的势力盘里伸手,也很难伸进去。正如武勋的基本盘就是军中,他们也只能最大限度的影响军中,但很难去影响民众和朝局。
反之亦然。文官集团和皇家乃至清流,基本盘都在朝堂和民间,军队却是他们也难以触及的所在。
这其实是一种平衡。没人敢于随便打破这种平衡,也没人愿意去打破。因为一旦打破这种平衡,且不说后果殊难预料,便是各方自己也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那么,由此说来,此次出手的是哪一方,便呼之欲出了。甚至,更可怕的是,或许还不止一方出手那么简单,有可能是两方或者三方同时出手所致的结果。
想到这儿,张彩不由的浑身一阵的颤栗,不可自抑的脸色苍白起来。
他便再如何桀骜自矜,也不敢想象以一身之力,去面对两方甚至三方势力的力量。那结果根本没有任何怀疑,除了顷刻成为齑粉,再没第二种了。
面对着这种已然是站在悬崖边上,甚至半只脚都凌空的局面,他又将何去何从呢?
张彩颓然的僵坐于椅子中,呆滞的眸子,半天也没转动一下……
而与此同时,李广却又是另一种状态。恐惧,极度的恐惧!当他听到那个对谶言解释的传言后,当夜甚至数度从梦中惊醒,噩梦中的场景,每每让他嘶声大叫,满身冷汗。在他房中伺候的小监,一连伺候着他换了好几次的内衫。
“张尚质!”李广在黑暗中咬牙切齿,两只眼睛散着幽幽的光泽,如同受伤的困兽,疯狂而怨毒。
为什么?为什么会是张彩?自己跟他张彩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他何以要如此针对自己?一个小小的主事,他又如何敢这般对自己发难?他究竟有什么依仗?
好吧,张彩躺枪了。从某种角度上说,张彩的愤懑恨冤确实是依据的。可这又能怪的了谁呢?从他跳出来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
其实对于李广而言,就目前的形式来说,也并不是真到了那种绝对的危境。大明朝的太监千万之数,有大权势的也多如过江之鲫。谶言中的解释虽然有针对性,但又有谁能冒然的锁定他一个呢?
说到底,这不过就是所谓的做贼心虚,自己吓自己罢了。但不可否认,那冥冥中套向脖颈的绳索,确实正在慢慢的向他逼近。
这种从心里上一步步的压迫,无时无刻不看着越逼越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恐惧,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极致的折磨。这种折磨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终导致精神心弦的崩溃。到那时,或许不需要外力,自己就会主动迎上去,求一个速死才痛快。
“果然是高手啊。”苏默如是喃喃自语着。想着那个整日一脸木然,如同影子一般的老太监,不由的升起一股深深的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