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蜀汉的复兴

第二七五章 中线和东线(三)(修)

    陆抗进入了襄阳城,在取得了东吴数十年不能达成的巨大成功同时,也彻底的丧失了机动性。由此,晋、吴两国在荆州的战线反而安静了下来:吴军无力北进,晋军无力攻城。大家都只有在这里僵持着,等待着东西两条战线的结果。

    而此时的东线战场,已经成了一片修罗地狱。

    “哐当!”随着大锤狠狠的击打配重杆,投石机的炮捎托举着一枚巨大的石弹迅速跃起,巨大的惯性催动着石弹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亮丽的尾带,然后重重的击落在城内一间房屋的屋顶上。这间原本就塌陷了半边屋顶的木屋悲哀的吱嘎一声,轰然之间化为了一片瓦砾。

    “铿锵!”军官的指挥刀迅速出鞘,然后狠狠前压,无数身着褐黄色战袍的吴军士兵,举着云梯,推着塔楼和攻城锤,再一次奋力向着合肥城塞高大的城墙冲刺。

    “兄弟们,吴狗又上来了,投石机发射!弓箭手准备!”

    “嚯~~~!”

    合肥城塞真的被打得很惨。

    作为东吴出兵的代价,蜀汉向东吴输出了绞盘式投石机的技术。人家东吴也是有能工巧匠的,拿来一看之后。不光马上制作出了小型的绞盘投石机安装到了舰上。还举一反三的把滑轮与杠杆原理相结合,自己估摸着弄出了配重式投石机。所以,在这一年的合肥大战上,东吴的投石机彻底压倒了晋国的投石机。

    但是晋国一样也在战争中不断的学习。比如关子丰在郿县的棱堡完工后不到半个月,相关图纸就被送到了洛阳。之后洛阳马上转交荆扬兵团。扬州这边立刻组织民夫改良合肥城塞。虽说由于时间有限,只来得及在各个城门处修建了棱堡加以保护。但即便如此,也给东吴的攻击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一方的攻击手段改良,一方的防守模式改良。又加之一方非要拿下此地,一方为了活命必须守住此地。战争的惨烈程度立刻迅速升级。

    吴军围攻合肥城塞三月,原本三重城墙的合肥,最外面的一层城墙已经几乎看不出来了。到处的断壁残垣中,密密麻麻的堆积着大小不一的石弹。而第二层城墙此时虽然完整,但原本高达十五米的城墙,现在相对高度最多还有十三米——不见了的两米不是城墙顶端被抹平了,而是城墙底部堆积了太多的尸体。

    与郿县、安国城那种防御体系极为变态,敌人完全看不到破城的希望,统帅打了一次就不想打第二次不同。合肥城塞虽然坚固,但却没有来得及构筑棱堡完全体,所以它看起来是有破城希望的。于是丁奉完全不顾各个世家的泣血哀求,不断的催促各部轮番攻打。两月下来,吴军阵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合肥城内的晋军也阵亡了三千多人。

    非但如此,由于战事过于惨烈,伤亡太高。而且攻城的持续时间太长。双方都没有闲暇处理城下的尸首,而此时又是夏季。由此导致除了尸体堆积之外,还吸引了大量的蚊蝇在此滋生。

    ……

    在一阵有气无力的呐喊声中,吴军士兵再一次接近了城墙。一部分士兵开始清理前进路上的残砖断瓦和散落的石弹,想要为后面行进缓慢的攻城塔楼和攻城锤清理出一条路来。一部分士兵紧咬着嘴唇,和其他的同袍一起提着长长的云梯尽力的冲锋。

    “吧唧”,一个面色苍白、身材瘦削、眼神空洞的吴军士兵,其右脚踏在了红褐色的泥浆里,溅起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液体,然后他的身躯一下子滑倒了。

    面部倒在了泥浆里,他的视线里陡然出现了一截粉红色的,上面沾染了不少泥土的小肠。但是他的脸色一点都没有改变,反而伸出一只手,重重的按在这节小肠上,一撑,迅速的起身,继续朝着城墙奔跑了起来。

    他再继续往前奔跑了几步后,突然一股黑潮凭空出现,还伴随的巨大的嗡嗡声把他裹住。但是这也没有减缓他的脚步,无数正在腐肉上大快朵颐的蚊蝇们面对如此麻木而坚定的战士,也表现的非常无奈。只好暂停进食,飞到了半空中。

    但是,他的前进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这个时候,城头上无数的羽箭已经从天而降。虽然他本能的举起手中的大盾进行遮挡,但显然这样的举动是徒劳的。很快的,他就听到了一阵阵噗噗的声音,然后,他就带着一丝解脱的神情,永远的倒在了那片红褐色的泥浆之中。

    随着他的倒下,嗡嗡嗡的声音再次大作,半空中的那股黑潮一下子涌了下来。然后齐齐的铺在他的身上,迅速将他的身体遮蔽,直至再也无法看见……

    此时乃是西元268年的七月十五日。距离丁奉率领十五万大军将合肥城团团围住进行攻打已经有了三月之久。

    三月时间里,鉴于蜀汉已经达成初步战略目标:拿下陇西和凉州。所以深恐蜀汉会随时撤军,由此晋国洛阳中军会大举南下的丁奉,驱使着吴军轮番而不间歇的对着合肥城塞展开了强力的攻击。

    此时晋国扬州军团的新任指挥官卫灌卫伯玉并没有在合肥城塞里。不是他胆小不愿身处险地,而是实在没赶上。

    晋国朝廷这边四月五日接到东吴即将进犯的报告,然后才向身在幽州的卫灌发出调令。等他赶到寿春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上旬。更南边的合肥城塞已经被丁奉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也只能是把寿春作为自己的指挥部,艰难的应对东吴此次的进攻。

    丁奉这边,是十五万吴军。其中无难、解烦、绕帐三军齐出,总数高达两万人。剩下的十三万人中,吴帝国的国家士兵有九万人。江东世家的私兵加起来有四万人。

    卫灌这边,晋国扬州兵团有八万人。基本算是经年老兵,战斗力还算不俗。此外徐州支援了两万人,不过这两万人上个月还是在田里劳作的农夫,所以战斗力啥的根本不能指望。最后就是洛阳朝廷咬牙切齿支援的一万中军。这一万中军,全部都是骑兵。指挥官是年仅二十一岁的孟观孟叔时。

    和东吴十五万大军猬集在合肥城下不同。卫灌手里这十一万人,分布得可有点散。

    寿春,是晋国在淮南的第一重镇,驻军五万{含徐州支援的两万新兵}。

    寿春以南六十里,是成德县。这个县的旁边,是一个巨大的湖泊{芍陂湖}以及一条水流平缓的河流{后世大名鼎鼎的淝水}。这里是晋国扬州水军的集结部。当然,由于晋国此时在扬州连长江的边都没有摸到,所以这扬州水军的规模极小,只有战舰二三十艘、两千余人,基本只是一个水军种子,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成德往南再走近百里,就是合肥城塞。这里的驻军也有三万。

    合肥以东二十余里,是浚遒县。这里也有一万七八千的晋军驻守,这支军队的司令官是桓颢。

    合肥以西八十里,是六安县。孟观率领的一万洛阳骑兵暂时屯驻在这里。

    简单的来说,晋国在扬州的方略很清晰:以合肥为磨盘,消磨吴军的锐气和血肉。待得吴军精疲力竭的时候,东、西、北三面的晋军就会合围过来,对吴军展开决战。

    这是数十年来,曹魏面对东吴对合肥的进犯,一直所采用的方法。晋国当然也是承袭这一套路。

    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被困在合肥城塞里的士兵和将领们来说。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此时坐守合肥城塞的晋国守将是蒋班和焦彝。

    这两位原先是诸葛诞的部下。毌丘俭发动寿春二叛的时候,他们跟随诸葛诞对毌丘俭补刀。蒋班还在这场战役中斩杀了前来支援毌丘俭的东吴名将留赞。后来毌丘俭覆灭,诸葛诞坐镇扬州后又发动寿春三叛。这两位劝诸葛诞说:现在寿春这些士兵的家眷都在北方,东吴的孙綝根本就没能力和志向。是靠不住的。所以明公你要成事,唯一的希望就是趁着现在士气还有一点,主动向北方出击。死中求活,若是能胜个一两场,或许局面还有可为。

    结果诸葛诞根本不敢主动出击,反而怀疑他们两个想阵前倒戈{压力太大,疑心病自然要犯,此乃人之常情},想要杀了他们。于是二人被迫翻出寿春城墙向司马昭投降。

    这两位到底是经年宿将,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司马昭是连文鸯都能容忍的人,又怎么会容不下他们呢。所以非常痛快的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此后这两人就继续留在淮南。在卫灌南下接手指挥权之前,琅琊王司马伷把他们两人安排在了扬州第一线,担任合肥城塞的守将。

    之所以敢这么做,当然是不怕这二位投降东吴:作为会稽大族,留家现在在东吴朝堂上的话语权还是不错的。而诸葛诞的小儿子诸葛靓这会可是东吴的名号将军。他们敢投降东吴?除了留在晋国的三族被夷灭之外,他们自己也活不了啊。

    因为不敢降,所以虽然被打得很惨,但两个人还得尽力的安抚、鼓励守城将士,竭尽全力的防守。但不管两人怎么努力,到底城外的吴军五倍于他们。所以他们除了依城防守外完全没有任何反击的念头。

    而且随着围城时间越来越久,得到大量尸体滋养的蚊虫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城内的士兵或多或少染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别看合肥城内阵亡数量只有三千多,但因为疟疾倒下无法上阵的士兵就接近一万!

    城外的丁奉军当然也会收到蚊虫的骚扰,但人家是驻守在城外啊。兵力分布的密度比起城内低了太多。所以丁奉那边因为疾病的减员反而只有三千多人。

    再这么下去,合肥的士兵不是战死,就是全部病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