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蜀汉的复兴

第二四零章 洛阳与建业(二)

    “哗啦”、“哗哗”……

    晋国皇宫内的一间书房里,站了大约七八个人,这些人都没有说话。一个个铁青着脸看着一个老头儿表情严肃的翻阅近期前线送来的各种报告。

    少顷,这位老人将最后一卷战报合上,然后闭目沉思了一会后,双眼在打开的那一刹那,露出了一丝精光:“陛下,大事危矣。若我大晋稍有应对不当,凉州就会彻底丢了。”

    “啊?!大司马岂不是危言耸听?”

    “臣岂敢在这种事情上和陛下开玩笑。陛下,结合子初和玄冲的报告。蜀贼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晰,陛下请看……总而言之,蜀贼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至少要拿下陇西和凉州。为达此目的,这关子丰不惜以权臣之身,亲自来充当诱饵和第一道防线。只为给姜伯约拿下陇西争取时间。以老臣之见,上邽必不可保,广魏郡是丢定了。只求胡玄冲还没有蠢到不可救药,知道派出一支部队先去防守街亭。只是,那街亭已经三十多年没有防务了,就算胡玄冲派人去了……”

    街亭确实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节点。但问题在于自从三十多年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深入陇西五郡以来,蜀汉后面的十几次北伐从来没有越过上邽一线。所以街亭的防务早就近似于零了。因此石苞才说,就算派人去守也未必守得住。

    魏晋禅代才刚刚过了两年,若是晋帝国这个新生的国家建立不到两年就把陇西五郡和凉州那么大一块地方给丢了,那这个国家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声望估计就要降到谷底了。所以听完石苞的解释,司马炎也急了:“大司马,现在应该如何应对?请大司马不吝赐教,朕无有不从!”

    现在态度端正了?早干嘛去了?我和陈休渊早就借着和峤的嘴告诉过你,西线不可小看。篡位完成后就把我们派到西线去。结果呢?你始终都只信任你的亲戚。

    长吸了一口气,石苞道:“陛下,现在战局态势极为恶劣。若臣所料不差的话,最多还有二十天,上邽陷落的报告就会进入洛阳。所以,我们要按照广魏全郡丢失,街亭失守,陇西与关中的联系被切断来进行准备。”

    “请大司马接着讲。”

    “昔年葛贼第一次进犯,陇西五郡丢了三郡。前魏明皇帝做了什么,陛下也做什么就是了。”

    魏明帝曹叡当年做了什么?御驾亲征啊!直接率领洛阳全部中军奔赴长安。做出一副如果张郃没能拿下街亭,老子就算倾尽全国之后勤,绕道走陇山都要在陇西和诸葛亮死磕到底的样子来。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就振奋了军心民心,同时把刚刚有了点小心思的雍凉世家大族给彻底的稳住了。

    可是,世易时移。曹叡当年可以这么做,司马炎却不大容易这么做。

    首先是领导人本身胆气的差距。曹魏五代皇帝,曹叡是里面最杰出的一位{曹操不是皇帝}。而司马炎呢?好吧,就算把历史本位面里西晋东晋所有司马家的皇帝都算上,他也是不错的。但司马家的皇帝应该是历代国祚超过一百年的大王朝里,平均综合素质最低的了。总之,和曹叡比起来,他的军略、胆量差远了。听到石苞御驾亲征的建议,他本能的就不想去。

    其次呢,曹叡那会儿,北方的少数民族比起这个时候弱得多。那时候也就鲜卑有个轲比能。可是同样的,曹魏的北方战线那时候有牵招、田豫。现在的晋国北方就一个卫灌。真要把洛阳最后的十万中军全都拉走,万一北方有事怎么办?

    第三呢,曹叡的时候洛阳中央政府总体是能有效掌控全国的。曹丕虽说采纳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开始抬头。但也仅仅是开始抬头。那时候的曹魏治下的实际人口比今天的晋国少,但是政府掌控的户口比今天要多一些不说,曹魏当时还有大量的军屯。二十万大军啊,说走就走。这得多少库存钱粮做支撑?今天的晋国,府库里是有不少存粮,但一次把十三万中军全部撒出去,别说司马炎,裴秀的脑袋都大!

    最后就是,曹叡时期风调雨顺,没那么多地方受灾需要赈济。而现在的晋国……

    所以,御驾亲征什么的司马炎是没兴趣的。十三万中军倾巢而出,也是困难的。

    “呃……大司马,现在蜀贼进犯,东吴很有可能,最迟在明年也会发兵呼应吧?这洛阳中军全部西进……”

    “尚书令,东吴不是很有可能。是必定来犯。但是那些吴狗,哼!臣和他们打了几十年交道,知道都是些什么货色。那些家伙,自保有余,进取严重不足。所以,以荆扬军团现有的兵力,足够守御!”

    “……好吧,但是如今朝廷里的存粮,就算把在长安、冀城的库存算上,也已经不足一千五百万石……”

    “什么?!”咋然听到裴秀说出这样的话,石苞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圆了:“这怎么可能?”

    不过石苞不是邓艾那样的政治白痴,他话一出口就迅速的醒悟到这话说得极为不妥:这么大的国家,库存降到如此低的程度。一方面确实是最近几年天灾不断。一方面也是亲王郡公封得太多。还有就是,嗯,他石苞在里面的贡献也不小。

    司马炎的意思很明确,皇帝不表态其实就是以沉默的方式告诉石苞:朕不愿意御驾亲征。裴秀的意思也很清楚:朝廷现在一下子出动所有中军是不可能的。

    然后石苞也不想说话了:我不想接招了。

    “哎~~~国是艰难,还请大司马多体谅。这样吧,邕伯不是已经率领三万中军出发了么?朕请大司马再率五万中军前往关中支援义阳王如何?”

    “呃,陛下,臣不敢保证什么,陇西和凉州那边,若是街亭不丢,臣定能让姜伯约无功而返。若是街亭丢了,那臣只能说尽力而为。但无论如何,有了这五万援军,关中是绝对无恙的。”

    这话司马炎是不能接受的。可是到底司马炎的智商还是在线的,他非常的清楚:这个时候有的是年轻的世家子出来打包票,说什么陛下你给我三千人马,我分分钟把关彝和姜维的人头给你拿回来。但是这些话,他又怎么可能会去相信?

    “大司马好好去做吧。”很是抑郁的叹了一口气:“尚书令,给徐州的七叔去一道旨意,让他在今年之内,发青徐兵三万和五十万石粮草入洛阳。”

    “臣领旨。”

    又要从青徐军团抽人?想到这个裴秀就牙疼。作为整个帝国唯一没有边防任务的两州,青徐从来都是大后方。但也是被抽血抽得最狠的。别的不说,现在的青徐军团可是在今年才刚刚完成重建啊!别看有五万士兵,可那些士兵能不能把长枪端平行走都是问题!

    但是不从青徐抽人又能怎么办呢?想到这个裴秀都是一阵头大:司马家实封亲王的策略确实保证了帝国内部不会有任何异姓权臣冒头,但也大大的降低了国家的执行力和动员力。而且作为一名学者,裴秀非常清楚,这样的分封制,一旦第一任皇帝去世之后,那些实封亲王之间的关系,他们与帝国中央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还两说呢!

    哎,我想那么多干嘛?要是这次应对不好,这个国家有没有第二任皇帝都还不知道呢!

    咦?我怎么会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蜀贼和东吴再怎么强还能威胁大晋的生存不成?我真的是想多了啊。

    ……

    抛开神魂不舍的裴秀,另一边,吴帝国的首都,建业。

    “哼!贵国就是这么对待盟友的吗?两国共同出兵,如此重要的大事上面都敢对盟友撒谎,让我国如何相信贵国的诚意!?”

    “呵呵呵,陛下。这个事情呢,确实是敝国做得不对。但是也因为如此,敝国可是把晋逆的主力全都吸引到了西线啊。这样贵国的中线和东线要出兵不就更容易达成目的了么?敝国这么做,真的是为了盟友牺牲良多啊。”

    西元267年十一月十五日,蜀汉的使者诸葛京抵达建业。其目的只有一个:催促东吴快点发兵,分担己方雍凉战场上的压力。

    由于马过执意跟随北伐,简无双作为留府长史必须要在成都看好家,所以这次不能出使东吴了。这一次复兴社派出的是诸葛亮的次孙诸葛京。

    这位诸葛家的人现在年龄还不到二十岁。才华什么的是有的,但还需要更多的磨炼。之所以派他出使,一方面是锻炼,另一方面是,不会被喷得太惨。

    每个君主都不喜欢权臣。如果实在出现了权臣,那所有的君主都希望这个权臣是诸葛亮。所以,在诸葛亮得以善终后,其在魏{晋}、吴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有了后世“人臣典范”的苗头。也因为如此,虽然孙皓的脾气很差,但一听到是诸葛京来了,还是马上予以了高规格的接见。

    这个事情对于诸葛京来说很简单:求见,说话,走人。因为蜀汉通过东吴达成战略欺骗,提前出兵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再怎么瞎嚷嚷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所以,在打发走了诸葛京之后,孙皓赶紧的召开重臣会议,商议如何应对。

    “陛下,老臣的意思是,应该立刻命令部队集结。争取十二月出兵合肥!”

    老将丁奉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所以其心情相当的急迫。但是……

    “陛下,右大司马的意见臣有不同的看法。”

    “哦?士季的意思是?”

    “我们不必急着出兵,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明年春耕后再出兵。”

    “尚书令不行啊,西蜀国小力弱,若是我国不出兵,晋逆的中军全线压过去,说不得西蜀就撤军了。他们一撤,我们还没出兵。到时候晋逆的中军又压到我们这边来了。”

    “呵呵呵,右大司马,西蜀有关子丰执政,国力今非昔比。今日西蜀北伐的部队,绝不是昔年动不动就粮尽退兵的弱旅。所以会断定,半年之内,西蜀不会撤军。而且,陛下,那西蜀关子丰何等了得,将来迟早是我大吴的大敌,若是能够借着晋逆的手…….”

    “……嗯,尚书令说得有道理。但是!两位丞相,右大司马,你们要提早行动起来。筹划各类出兵的准备。朕希望明年三月下旬,春耕结束后就立即发兵。再不要像五年前那样,整整四个月都不得寸进!”

    “诺!臣等领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