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舆论战
几日的功夫,平南军士兵大举出动,以搜查叛逆余党的名义查抄了扬州最大的三家盐商。一时间,扬州大震。
位于运河边,靠着两淮的食盐以及漕运,扬州无比的繁华,可是这种繁华依赖食盐太深。扬州的富商大多从事和食盐相关的生意。
现在三大盐商被总督府查抄,其他的中小盐商也都惊惧了起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在三家的有意宣传下,扬州的商人们都明白是平南侯看上了三家的生意这才悍然出手。
若是有一天平南侯拿下了三大盐商,以后会不会再对其他盐商们动手?自家的实力和势力均不如江家、林家、沈家三大盐商,又如何能保住自己的产业和生意?
当然,一些人感到了危机,也有一些人看到了机会,这几日到总督府拜访的人多了许多,这些人有向陈越献媚巴结希望躲过一劫者,也有希望能取代三大盐商者。
在民间,百姓们对此事更是议论纷纷,不过因为事情一时还未波及到他们,众百姓也只是以看笑话的状态谈论此事。
三大盐商的豪奢看在所有扬州百姓们的眼里,能看到他们倒霉,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在单明磊的授意下,敌情司的暗探们遍布扬州城内,向百姓们宣扬三大盐商为富不仁,一个个身价百万却贩卖私盐、逃税漏税,不肯拿出一两银子助军。
在单明磊和卫阳的主持下,敌情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往北方敌占区派出了很多的细作探子,在平南军的控制区也招募了大量的外围人员。在扬州城内就有外围人员上百,多是市井中人,负责打探各种消息。
这些人严格起来算不得总督府的人,只不过每月领些钱粮,算是帮闲。现在就是这些人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在敌情司的宣传下,平南侯陈越击满鞑、救圣驾、平叛乱的事迹广为流传,单明磊甚至花钱请人写成话本,雇佣说书人在茶馆酒肆里宣扬。
一是宣扬陈越的英雄事迹,再就是闯贼的残酷,满鞑的残暴无人性。把闯贼攻破北京后烧杀抢掠,追赃助饷的酷烈一一说出,把满鞑历次入关抢掠山东京畿灭绝人性的事迹一一宣扬。
告诉百姓们强敌就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都会挥兵南下、攻打两淮攻向扬州,若是被敌军攻下,扬州百姓将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而要想守住扬州,要想不受闯贼满鞑的荼毒,当然要靠英雄无敌的平南侯,要靠百战百胜的平南军。
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军队也需要穿衣吃饭,没有粮饷,再英勇的军队也无法打仗。
在这种情况下,三大盐商这些扬州最富的人却不肯捐献一点银子,却不肯为扬州的安宁出一分的力气,这样的富商不是为富不仁又是什么?
在敌情司的宣扬下,扬州的百姓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声讨盐商们的为富不仁,拥护平南侯的查抄盐商们的义举,却没多少人意识到,平南军的所作所为实乃巧取豪夺,手段是多么的卑劣。
来自后世的陈越自然知道舆论的重要性,要想打赢和盐商们的战争,控制人心非常的重要。
只要大部分扬州人都以为抄盐商的家是正义的,那平南军的行为就是大势所趋。
不过盐商们的反击也不容小觑,这些人能做这么大的生意积累这么多的财富,又哪有易于之辈?
陈越一直在等待着,在等待着盐商们反击的手段,好瞧出破绽,给他们致命一击。
为了引诱盐商们,陈越甚至数次派出自己的总督的仪仗出城,派出替身坐着总督的八抬大轿出城检阅新兵的训练。希望盐商们会在袭击刺杀自己,甚至打算亲自出面诱敌,却被单明磊所制止。
只要盐商们敢动手,自己就有绝对的理由击杀他们,袭击江北总督等同于造反,那时无论是谁也救不了他们。
可是,盐商们非常的聪明,即使自己亲自在城中露面,也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
陈越甚至计划来一场假的刺杀,派人假作刺杀自己,然后把罪名安在盐商们的头上。想想还是算了,这么做太过卑鄙,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底线,后果太严重。
突破底线的事情不能做,做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自己以后将会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那不是自己所不愿的。
几天来,平南军士兵查抄了盐商们的府邸商铺,三大盐商却消失无踪不肯露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
总督府对抓捕的盐商们家丁中的逃犯进行审讯,给三大盐商按上了收留罪犯叛逆的罪名,陈越以江北总督的身份下令***鹤鸣、林啸天、沈默三大盐商,他们的府邸店铺一律查抄。
在总督府的强势下,扬州知府马名录只能妥协,按照顶头上司的吩咐下了抓捕令。扬州府和江都县的差役出动,开始抓捕三大盐商的家人,当然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又是另说了。
毕竟盐商和官府中人的勾结太深,即使马名录本人立身较正,可官府里的差人谁也无法保证。而且这些人中肯定有盐商们的眼线,会为他们通风报信。
不过也没有办法,眼下新兵训练还未结束,军队中很多老兵和军官正在参与训练新兵。剩下的军队还要控制城防,能抽出的人手不是很多。盐商们的实力太大,仅靠总督府的力量根本不够。
不过陈越也没有打算把江鹤鸣、林啸天、沈默三人抓住,毕竟他们没有犯下多少罪名,顶多是窝藏收留了逃犯,而且这些罪可以很轻易的推脱出去,毕竟这么大的事业、这么多的家丁仆人,其中有些不法者也在所难免,顶多算是失察之罪。
陈越要的是不断威逼他们,让他们感到极大的危机,进而铤而走险,那时才是对他们一击致命的时候。收拾了三大盐商,就控制了两淮的食盐,以后平南军的养军之资再不成问题,朝廷的盐税也会更加的多。
位于运河边,靠着两淮的食盐以及漕运,扬州无比的繁华,可是这种繁华依赖食盐太深。扬州的富商大多从事和食盐相关的生意。
现在三大盐商被总督府查抄,其他的中小盐商也都惊惧了起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在三家的有意宣传下,扬州的商人们都明白是平南侯看上了三家的生意这才悍然出手。
若是有一天平南侯拿下了三大盐商,以后会不会再对其他盐商们动手?自家的实力和势力均不如江家、林家、沈家三大盐商,又如何能保住自己的产业和生意?
当然,一些人感到了危机,也有一些人看到了机会,这几日到总督府拜访的人多了许多,这些人有向陈越献媚巴结希望躲过一劫者,也有希望能取代三大盐商者。
在民间,百姓们对此事更是议论纷纷,不过因为事情一时还未波及到他们,众百姓也只是以看笑话的状态谈论此事。
三大盐商的豪奢看在所有扬州百姓们的眼里,能看到他们倒霉,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在单明磊的授意下,敌情司的暗探们遍布扬州城内,向百姓们宣扬三大盐商为富不仁,一个个身价百万却贩卖私盐、逃税漏税,不肯拿出一两银子助军。
在单明磊和卫阳的主持下,敌情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往北方敌占区派出了很多的细作探子,在平南军的控制区也招募了大量的外围人员。在扬州城内就有外围人员上百,多是市井中人,负责打探各种消息。
这些人严格起来算不得总督府的人,只不过每月领些钱粮,算是帮闲。现在就是这些人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在敌情司的宣传下,平南侯陈越击满鞑、救圣驾、平叛乱的事迹广为流传,单明磊甚至花钱请人写成话本,雇佣说书人在茶馆酒肆里宣扬。
一是宣扬陈越的英雄事迹,再就是闯贼的残酷,满鞑的残暴无人性。把闯贼攻破北京后烧杀抢掠,追赃助饷的酷烈一一说出,把满鞑历次入关抢掠山东京畿灭绝人性的事迹一一宣扬。
告诉百姓们强敌就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都会挥兵南下、攻打两淮攻向扬州,若是被敌军攻下,扬州百姓将会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而要想守住扬州,要想不受闯贼满鞑的荼毒,当然要靠英雄无敌的平南侯,要靠百战百胜的平南军。
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军队也需要穿衣吃饭,没有粮饷,再英勇的军队也无法打仗。
在这种情况下,三大盐商这些扬州最富的人却不肯捐献一点银子,却不肯为扬州的安宁出一分的力气,这样的富商不是为富不仁又是什么?
在敌情司的宣扬下,扬州的百姓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声讨盐商们的为富不仁,拥护平南侯的查抄盐商们的义举,却没多少人意识到,平南军的所作所为实乃巧取豪夺,手段是多么的卑劣。
来自后世的陈越自然知道舆论的重要性,要想打赢和盐商们的战争,控制人心非常的重要。
只要大部分扬州人都以为抄盐商的家是正义的,那平南军的行为就是大势所趋。
不过盐商们的反击也不容小觑,这些人能做这么大的生意积累这么多的财富,又哪有易于之辈?
陈越一直在等待着,在等待着盐商们反击的手段,好瞧出破绽,给他们致命一击。
为了引诱盐商们,陈越甚至数次派出自己的总督的仪仗出城,派出替身坐着总督的八抬大轿出城检阅新兵的训练。希望盐商们会在袭击刺杀自己,甚至打算亲自出面诱敌,却被单明磊所制止。
只要盐商们敢动手,自己就有绝对的理由击杀他们,袭击江北总督等同于造反,那时无论是谁也救不了他们。
可是,盐商们非常的聪明,即使自己亲自在城中露面,也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
陈越甚至计划来一场假的刺杀,派人假作刺杀自己,然后把罪名安在盐商们的头上。想想还是算了,这么做太过卑鄙,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底线,后果太严重。
突破底线的事情不能做,做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自己以后将会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那不是自己所不愿的。
几天来,平南军士兵查抄了盐商们的府邸商铺,三大盐商却消失无踪不肯露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
总督府对抓捕的盐商们家丁中的逃犯进行审讯,给三大盐商按上了收留罪犯叛逆的罪名,陈越以江北总督的身份下令***鹤鸣、林啸天、沈默三大盐商,他们的府邸店铺一律查抄。
在总督府的强势下,扬州知府马名录只能妥协,按照顶头上司的吩咐下了抓捕令。扬州府和江都县的差役出动,开始抓捕三大盐商的家人,当然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又是另说了。
毕竟盐商和官府中人的勾结太深,即使马名录本人立身较正,可官府里的差人谁也无法保证。而且这些人中肯定有盐商们的眼线,会为他们通风报信。
不过也没有办法,眼下新兵训练还未结束,军队中很多老兵和军官正在参与训练新兵。剩下的军队还要控制城防,能抽出的人手不是很多。盐商们的实力太大,仅靠总督府的力量根本不够。
不过陈越也没有打算把江鹤鸣、林啸天、沈默三人抓住,毕竟他们没有犯下多少罪名,顶多是窝藏收留了逃犯,而且这些罪可以很轻易的推脱出去,毕竟这么大的事业、这么多的家丁仆人,其中有些不法者也在所难免,顶多算是失察之罪。
陈越要的是不断威逼他们,让他们感到极大的危机,进而铤而走险,那时才是对他们一击致命的时候。收拾了三大盐商,就控制了两淮的食盐,以后平南军的养军之资再不成问题,朝廷的盐税也会更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