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淮扬菜
尽管郑旭东跟唐洛勇再三强调中午简单地说一口填饱肚子就行,但李秋桐还是找了一家环境非常清幽的私房菜馆,名字也很脱俗,就叫“津门私房菜”。
这家私房菜是按照王府的风格装修的,古色古香,一处四合院在院外看上云普普通通,可进到里边却是别有洞天。
郑旭东三人被让进一间面积仅有十七、八平米的房间,房间里面全套的红木家具,唐洛勇做为地主点了六道天金特色菜。
第一道菜名字叫扒全素,它是由玉兰片、香菇、黄瓜、冬瓜、胡萝卜、白菜6种材料组成,每种食材都切成鱼鳞状,然后码在圆形装在仿古的青花瓷盘之中,这道菜色泽鲜艳,整齐美观,口味咸鲜,装饰精美,陈设华丽,充分体现了津门人对美食的讲究。
第二道菜名字比较怪,郑旭东听李秋桐说硬是没听明白,郑旭东让李秋桐写出来,李秋桐说那个字他只会说不会写,这更让郑旭东好奇起来,李秋桐叫来让服务员写在纸上郑旭东才知道,菜的名字叫做罾「zeng」蹦鲤鱼。服务员很热情,细致地介绍了这道菜,“名传第一白洋鲤,烹做津沽罾蹦鱼。”此菜出于光绪末年,是津门传统佳肴,以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鳞骨酥脆,肉质鲜嫩,大酸大甜。李秋桐最后补充说道:“这是津门特色菜之一,整个津门能做好这道菜的,就是这家私房菜的师傅。”
第三道菜:扒通天鱼翅。它属于津门传统风味高档筵席头菜,堪称“大菜之王”。此菜是早年津门饮食业公认的“鱼翅大王”王恩荣的代表作。特点是入口筋肉软烂,味道鲜美浓厚,富含营养,气派卓而不凡。
第四道菜是煎烹大虾,这道菜突出体现了津菜擅烹河海两鲜的特色。颜色美观,油汁明亮,咸鲜而甜,香美无比。
第五道菜是酸沙紫蟹。在众多河海两鲜的津菜中,酸沙紫蟹最为出名。这道菜色泽红润,似朵朵彩云。味酸甜,略咸微辣,溢香醇美。色泽金黄,芡汁明亮,形状齐整美观。
李秋桐说这个菜要是不喝白酒算是白瞎了,也不顾郑旭东的反对,硬是要了一瓶十年的一斤装的红星二锅头。
最后一道菜高丽银鱼,它又名炸银鱼,是津门地区的地方传统名菜。此菜上桌后,满堂飘有秋黄瓜般的清香。色呈浅黄,外酥松内鲜嫩,鱼肉雪白。
六道菜之外,又来了一道海鲜汤,一瓶果汁是给唐洛勇点的,最后就是一大盆米饭了。
一斤白酒即使郑旭东一人喝都没问题,别是李秋桐做为地主当然多喝了一点,郑旭东只喝了四两多一些,一顿饭吃得是酒足饭饱。郑旭东今天是体会到了正宗的津门菜的风味。至于前二天跟出租车司机马文东吃的都是津门小吃,与今天中午这顿饭又是两种风味。
约好了晚上去家里拜访的时间,唐洛勇开着车把李秋桐送回到他的通达汽车销售公司。
李佩林的家就住在市中心的一处高档别墅内,郑旭东看了下李秋桐给他留下的地址,nK区西市大街21号,别墅的名称叫做格调故里。
郑旭东的车到了这里才知道这个位置的优越之外,它的西边是天金中医药大学南开分院,东边正好是南开公园,再往东就是南开大学了,别墅区的周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医院,超市,菜市场,公园,生活配套设施非常齐全。
双方约定是晚上八点,郑旭东准时来到这座别墅区内,通过门口的保安核实后进入别墅区内,李佩林住的是七号独体别墅,郑旭东看到三层红色贴外墙砖的小楼面积大概在四百平方米左右,每家房前还有一个面积一百多平米的小院子。
郑旭东可是听他爸爸说过,现在的领导干部已经不再迷信八这个数字了,有像以前动不动办公室和家要在八楼,房间号必须带八,手机号码里也必须带几个八才吉利。现在的领导干部已经开始带七了,因为他们认为有个成语说得非常对“七上八下”,七这个数字能上,而八向下。果然李佩林也没落了俗套,选的是七号别墅。当然这些与郑旭东都没有关系。
在别墅门口李佩林,李秋桐还有一个年轻的少妇站在门口迎接。
“东子,这是我爱人杨秋岚,秋桐的妈妈,你叫杨阿姨就可以。”李佩林为郑旭东介绍道。
郑旭东看到面前这位身高一米六八左右,皮肤白皙,五官秀美的少妇,不像是北方人,倒像出自江南水乡的美少妇,他上前一步说道:“杨阿姨!这是我在国外带回来的一套化妆品,希望您能喜欢!”
杨秋岚接过郑旭东的化妆品,微笑着说道:“你这孩子,几年没见到家来到是见外了,快请进!饭菜已经都准备好了。”虽然说话有一些天金口音,但郑旭东还是能从她的话里听出江南吴侬软语的味道,看来这位杨阿姨一定是江浙人。
“是啊,今天的饭菜可是我妈妈亲自下厨做的,安东,你有口福了。”李秋桐搂着郑旭东的肩膀说道。
一个长方形的餐桌,李佩林跟杨秋岚坐在一边,郑旭东和李秋桐坐在另一边。
餐桌不大一看就是家里用的,但桌上却是满满登登摆了一桌子的菜。
吃饭前郑旭东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精致的小礼品盒,里面各装着一支万宝龙的金笔,先是递给李佩林,“祝李叔叔仕途步步高升!”把另一支金笔交到李秋桐手上,“祝李哥财源通达!”
“孩子,你太客气了,来就来拿什么东西!”虽然这么说,但李佩林还是很高兴的把金笔收了下来,“借你吉言,这一段时间看来能再向上一步啊!”
“老李,真的吗?”杨秋岚问道。
“好了,先不说了,我们吃饭,秋桐倒酒。”
“好嘞,兄弟,今天我爸爸可下了血本了,开了一瓶二十年的茅台呀,一会儿咱俩多喝点。”李秋桐站起来先给自己老爸爸把酒倒上,然后又给郑旭东倒上,才给自己倒。
杨秋岚往自己杯里倒了些果汁,倒完之后微笑着对郑旭东说道:“孩子,我不会喝酒,你们爷仨喝,我用果汁陪你们。”
先喝了一口酒后,李佩林自豪地说道:“东子,来尝一下你阿姨的手艺,今天这一桌子菜都是你阿姨亲自下厨做的。”
“杨阿姨,你一定是江浙人,这一桌子的精美菜肴都是淮扬菜。我认识几个。”
“孩子,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所以还会做些家乡菜,你是魔都人能认识这些也不奇怪,看看,都哪道菜能说上名字?”杨秋岚微笑着说道。
“这道菜是清炖蟹粉狮子头”郑旭东指着面前一个小盅,盅里盛放着清亮高汤,高汤装着有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肉丸子,丸子旁边是一小段嫩绿的菜心。郑旭东以前吃过这道菜,典型的淮扬菜,至于做法他只知道个大概,是用猪精瘦肉再勾一些蟹黄打碎用蛋清抓匀,用手攥成团子,团子大小如果家里吃可以大一些,餐馆里通常都是比乒乓球大比台球小。上锅小火蒸,淮扬菜非常考验文火功夫,这一点跟粤菜煲汤有一拼。
其实郑旭东知道淮扬菜除了考验火候功夫之外还非常考验刀功,淮扬菜以菜品精致出名,其中的文思豆腐就是代表刀功的一道菜,几乎是中国菜刀功的极致表现了。
郑旭东刚好看到面前就有这么一道淮扬菜的经典代表之作“文思豆腐”。“阿姨,这道一定是文思豆腐了,天啊,我相信即使一个正宗的淮扬菜厨师的刀功也不过如此了。一个女人能把刀功练到这个地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阿东,你这个文科状元果然名不虚传!这个菜如果给秋桐吃就算是白瞎了,他就知道往嘴里塞,哼!”
“妈妈,你又在外人面前说我。”李秋桐“老脸”一红地说道。
“李哥,你真的有一位好妈妈,我相信为了能做成这道菜,阿姨当年一定吃了不少的苦!”说到这里郑旭东尝了一口泡在高汤里的文思豆腐,然后继续说道:“杨阿姨,我在您面前献丑了,说了说这道文思豆腐。”
“愿闻其详!”杨秋岚微笑着说道。
“说来听听,吃了二十多年了,只知道是道名菜,具体有什么说道还真不清楚。”李秋桐放下白酒杯好有兴致准备听郑旭东娓娓道来。
“文思豆腐,顾名思义,最大的主料是豆腐,一块正方形豆腐去掉外面老皮,然后用刀先切薄片,越薄越好,切片后码好再切丝,同样也是切得越细越好,完美的文思豆腐切好的丝要能穿过绣花针的针鼻儿,杨阿姨的刀工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你们看这高汤里的文思豆腐似云似雾,像不像一朵绽放的菊花。”
“阿东,没想到你知道这么详细!”李佩林在一旁感叹道。
“李叔叔,我妈妈给我做过这道菜,但刀功跟杨阿姨一比就差远了,这刀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非得十年以上的磨练再加上天才的悟性才可以。”
“这么厉害?”李秋桐有些不相信的夹了一口吃在嘴里说道。
“你以为呢,这么多年你就知道吃了,从来没像东子这样问过。当年2004年扬州的静思阁以年薪五十万请你妈妈去后厨专门就做这道菜。小子,珍惜吧!”李佩林无比自豪地说道。
“老李,这么多年来还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做什么!孩子,快尝尝文思豆腐,凉了就有豆腥味不好吃了。”杨秋岚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却有着遮掩不住的笑容。
“嗯。。。豆腐入口即化,鸡汤很鲜,很清亮,香菇,冬笋,鸡脯肉,火腿切得丝也很细,味道很足。”郑旭东尝了一口感慨地说道:“这首文思豆腐,绝了!”
这家私房菜是按照王府的风格装修的,古色古香,一处四合院在院外看上云普普通通,可进到里边却是别有洞天。
郑旭东三人被让进一间面积仅有十七、八平米的房间,房间里面全套的红木家具,唐洛勇做为地主点了六道天金特色菜。
第一道菜名字叫扒全素,它是由玉兰片、香菇、黄瓜、冬瓜、胡萝卜、白菜6种材料组成,每种食材都切成鱼鳞状,然后码在圆形装在仿古的青花瓷盘之中,这道菜色泽鲜艳,整齐美观,口味咸鲜,装饰精美,陈设华丽,充分体现了津门人对美食的讲究。
第二道菜名字比较怪,郑旭东听李秋桐说硬是没听明白,郑旭东让李秋桐写出来,李秋桐说那个字他只会说不会写,这更让郑旭东好奇起来,李秋桐叫来让服务员写在纸上郑旭东才知道,菜的名字叫做罾「zeng」蹦鲤鱼。服务员很热情,细致地介绍了这道菜,“名传第一白洋鲤,烹做津沽罾蹦鱼。”此菜出于光绪末年,是津门传统佳肴,以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鳞骨酥脆,肉质鲜嫩,大酸大甜。李秋桐最后补充说道:“这是津门特色菜之一,整个津门能做好这道菜的,就是这家私房菜的师傅。”
第三道菜:扒通天鱼翅。它属于津门传统风味高档筵席头菜,堪称“大菜之王”。此菜是早年津门饮食业公认的“鱼翅大王”王恩荣的代表作。特点是入口筋肉软烂,味道鲜美浓厚,富含营养,气派卓而不凡。
第四道菜是煎烹大虾,这道菜突出体现了津菜擅烹河海两鲜的特色。颜色美观,油汁明亮,咸鲜而甜,香美无比。
第五道菜是酸沙紫蟹。在众多河海两鲜的津菜中,酸沙紫蟹最为出名。这道菜色泽红润,似朵朵彩云。味酸甜,略咸微辣,溢香醇美。色泽金黄,芡汁明亮,形状齐整美观。
李秋桐说这个菜要是不喝白酒算是白瞎了,也不顾郑旭东的反对,硬是要了一瓶十年的一斤装的红星二锅头。
最后一道菜高丽银鱼,它又名炸银鱼,是津门地区的地方传统名菜。此菜上桌后,满堂飘有秋黄瓜般的清香。色呈浅黄,外酥松内鲜嫩,鱼肉雪白。
六道菜之外,又来了一道海鲜汤,一瓶果汁是给唐洛勇点的,最后就是一大盆米饭了。
一斤白酒即使郑旭东一人喝都没问题,别是李秋桐做为地主当然多喝了一点,郑旭东只喝了四两多一些,一顿饭吃得是酒足饭饱。郑旭东今天是体会到了正宗的津门菜的风味。至于前二天跟出租车司机马文东吃的都是津门小吃,与今天中午这顿饭又是两种风味。
约好了晚上去家里拜访的时间,唐洛勇开着车把李秋桐送回到他的通达汽车销售公司。
李佩林的家就住在市中心的一处高档别墅内,郑旭东看了下李秋桐给他留下的地址,nK区西市大街21号,别墅的名称叫做格调故里。
郑旭东的车到了这里才知道这个位置的优越之外,它的西边是天金中医药大学南开分院,东边正好是南开公园,再往东就是南开大学了,别墅区的周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医院,超市,菜市场,公园,生活配套设施非常齐全。
双方约定是晚上八点,郑旭东准时来到这座别墅区内,通过门口的保安核实后进入别墅区内,李佩林住的是七号独体别墅,郑旭东看到三层红色贴外墙砖的小楼面积大概在四百平方米左右,每家房前还有一个面积一百多平米的小院子。
郑旭东可是听他爸爸说过,现在的领导干部已经不再迷信八这个数字了,有像以前动不动办公室和家要在八楼,房间号必须带八,手机号码里也必须带几个八才吉利。现在的领导干部已经开始带七了,因为他们认为有个成语说得非常对“七上八下”,七这个数字能上,而八向下。果然李佩林也没落了俗套,选的是七号别墅。当然这些与郑旭东都没有关系。
在别墅门口李佩林,李秋桐还有一个年轻的少妇站在门口迎接。
“东子,这是我爱人杨秋岚,秋桐的妈妈,你叫杨阿姨就可以。”李佩林为郑旭东介绍道。
郑旭东看到面前这位身高一米六八左右,皮肤白皙,五官秀美的少妇,不像是北方人,倒像出自江南水乡的美少妇,他上前一步说道:“杨阿姨!这是我在国外带回来的一套化妆品,希望您能喜欢!”
杨秋岚接过郑旭东的化妆品,微笑着说道:“你这孩子,几年没见到家来到是见外了,快请进!饭菜已经都准备好了。”虽然说话有一些天金口音,但郑旭东还是能从她的话里听出江南吴侬软语的味道,看来这位杨阿姨一定是江浙人。
“是啊,今天的饭菜可是我妈妈亲自下厨做的,安东,你有口福了。”李秋桐搂着郑旭东的肩膀说道。
一个长方形的餐桌,李佩林跟杨秋岚坐在一边,郑旭东和李秋桐坐在另一边。
餐桌不大一看就是家里用的,但桌上却是满满登登摆了一桌子的菜。
吃饭前郑旭东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精致的小礼品盒,里面各装着一支万宝龙的金笔,先是递给李佩林,“祝李叔叔仕途步步高升!”把另一支金笔交到李秋桐手上,“祝李哥财源通达!”
“孩子,你太客气了,来就来拿什么东西!”虽然这么说,但李佩林还是很高兴的把金笔收了下来,“借你吉言,这一段时间看来能再向上一步啊!”
“老李,真的吗?”杨秋岚问道。
“好了,先不说了,我们吃饭,秋桐倒酒。”
“好嘞,兄弟,今天我爸爸可下了血本了,开了一瓶二十年的茅台呀,一会儿咱俩多喝点。”李秋桐站起来先给自己老爸爸把酒倒上,然后又给郑旭东倒上,才给自己倒。
杨秋岚往自己杯里倒了些果汁,倒完之后微笑着对郑旭东说道:“孩子,我不会喝酒,你们爷仨喝,我用果汁陪你们。”
先喝了一口酒后,李佩林自豪地说道:“东子,来尝一下你阿姨的手艺,今天这一桌子菜都是你阿姨亲自下厨做的。”
“杨阿姨,你一定是江浙人,这一桌子的精美菜肴都是淮扬菜。我认识几个。”
“孩子,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所以还会做些家乡菜,你是魔都人能认识这些也不奇怪,看看,都哪道菜能说上名字?”杨秋岚微笑着说道。
“这道菜是清炖蟹粉狮子头”郑旭东指着面前一个小盅,盅里盛放着清亮高汤,高汤装着有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肉丸子,丸子旁边是一小段嫩绿的菜心。郑旭东以前吃过这道菜,典型的淮扬菜,至于做法他只知道个大概,是用猪精瘦肉再勾一些蟹黄打碎用蛋清抓匀,用手攥成团子,团子大小如果家里吃可以大一些,餐馆里通常都是比乒乓球大比台球小。上锅小火蒸,淮扬菜非常考验文火功夫,这一点跟粤菜煲汤有一拼。
其实郑旭东知道淮扬菜除了考验火候功夫之外还非常考验刀功,淮扬菜以菜品精致出名,其中的文思豆腐就是代表刀功的一道菜,几乎是中国菜刀功的极致表现了。
郑旭东刚好看到面前就有这么一道淮扬菜的经典代表之作“文思豆腐”。“阿姨,这道一定是文思豆腐了,天啊,我相信即使一个正宗的淮扬菜厨师的刀功也不过如此了。一个女人能把刀功练到这个地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阿东,你这个文科状元果然名不虚传!这个菜如果给秋桐吃就算是白瞎了,他就知道往嘴里塞,哼!”
“妈妈,你又在外人面前说我。”李秋桐“老脸”一红地说道。
“李哥,你真的有一位好妈妈,我相信为了能做成这道菜,阿姨当年一定吃了不少的苦!”说到这里郑旭东尝了一口泡在高汤里的文思豆腐,然后继续说道:“杨阿姨,我在您面前献丑了,说了说这道文思豆腐。”
“愿闻其详!”杨秋岚微笑着说道。
“说来听听,吃了二十多年了,只知道是道名菜,具体有什么说道还真不清楚。”李秋桐放下白酒杯好有兴致准备听郑旭东娓娓道来。
“文思豆腐,顾名思义,最大的主料是豆腐,一块正方形豆腐去掉外面老皮,然后用刀先切薄片,越薄越好,切片后码好再切丝,同样也是切得越细越好,完美的文思豆腐切好的丝要能穿过绣花针的针鼻儿,杨阿姨的刀工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你们看这高汤里的文思豆腐似云似雾,像不像一朵绽放的菊花。”
“阿东,没想到你知道这么详细!”李佩林在一旁感叹道。
“李叔叔,我妈妈给我做过这道菜,但刀功跟杨阿姨一比就差远了,这刀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非得十年以上的磨练再加上天才的悟性才可以。”
“这么厉害?”李秋桐有些不相信的夹了一口吃在嘴里说道。
“你以为呢,这么多年你就知道吃了,从来没像东子这样问过。当年2004年扬州的静思阁以年薪五十万请你妈妈去后厨专门就做这道菜。小子,珍惜吧!”李佩林无比自豪地说道。
“老李,这么多年来还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做什么!孩子,快尝尝文思豆腐,凉了就有豆腥味不好吃了。”杨秋岚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却有着遮掩不住的笑容。
“嗯。。。豆腐入口即化,鸡汤很鲜,很清亮,香菇,冬笋,鸡脯肉,火腿切得丝也很细,味道很足。”郑旭东尝了一口感慨地说道:“这首文思豆腐,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