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一言决生死(爆更周2更)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窦婴的话还没有说完,窦氏便大喝一声,出言打断:“动不动就子曰,孟子曰,魏其候你怎么还如此执迷不悟?”
窦婴连忙伏跪于地:“太皇太后息怒,这些话都乃金玉良言,得民心者得天下,高祖正因为对民宽容,才能除暴秦,抗西楚,而得天下,我大汉开国百年,文帝、景帝都与民休息,让天下百姓脱离暴秦苦海,这才有如今大汉的繁华,这些无不验证孟子所言。”
“你还说!”窦氏以拳砸案,咚咚作响:“既然你说先帝做的都对,为何你们却要背弃先帝的无为而治,学什么儒家?”
“此一时彼一时!大汉初年,天下百废待兴,可行无为而治,然如今的大汉已经是繁荣昌盛,若继续无为而治,对朝廷不利,反倒让诸侯王做大,用不了几年便是下一次七王之乱!”
“混账!你给我出去!滚出去!”窦氏使劲咳嗽,快要被窦婴气疯了,若不是看他是自己的侄子,杀他的心都有。
丞相许昌捧着一张绢帛急匆匆进来,见太皇太后窦氏正在气头上,想要出去,可已经晚了。连忙跪倒在窦婴身旁,给太皇太后行礼。
“又怎么了?难不成苏任又杀了一百御林军?廷尉和京兆尹都干什么去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看都不看?”
许昌连忙道:“禀太皇太后,微臣这次所来与苏任无关!”
“那是为何?自从那个苏任来到长安,天天都不让人安生!”
“禀太皇太后,近日长安街头出现了一张告示,微臣已经带来,太皇太后一看便知。”
“你!”窦氏差点吐血,再次使劲压住:“念!”
许昌的话一出口,冷汗顺着后脊梁就流了下来,让个瞎子看绢帛,纯粹找死。连忙磕头道:“微臣死罪,请太皇太后息怒,告示很长,微臣看了一下,是揭露馆陶长公主飞扬跋扈之事,共列举了十条罪状,第一条……”
“谁?馆陶?又是那苏任干的吧?”
“微臣已经派人追查,尚未查到是何人所为。”
“哼!你说朝廷养你们何用?这么一件小事都办不好,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你却告诉哀家尚未追查到?”
窦婴一把抓过许昌手里的告示,一目十行看完。倒吸一口凉气,告示的辞藻并不华美,简直可以说直白,就和平时说话一个强调。但是列举出来的罪状,件件都有例证,从人证到物证清清楚楚,这些事若是坐实,馆陶公主被五马分尸都绰绰有余。
许昌低着头战战兢兢,一句话都不敢说。窦氏大口大口的缓了几口气,老太太真的被气到了,先是自己的侄子唱反调,又来一个亲生女儿捣乱,而且两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苏任。
“来呀!传哀家旨意,将苏任下狱,打伤堂邑候公子,弄塌横门,又杀了一百多名御林军,如今蛊惑这两个不成器的来气哀家,许昌,你是丞相,你说这样的人该定个什么罪?”
“凌迟!”许昌始终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那就凌迟!”
“喏!”内侍答应一声,连忙出去安排。
窦婴还要说话,却感觉有人拉自己的衣角。扭头发现是跪在身旁的许昌,许昌侧着脸一个劲的给他使眼色。窦婴只得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长寿殿里一片死寂。太皇太后窦氏坐在榻上,一脸的怒气,两只空洞的眼睛静静的看着前方。苏任的死刑已经宣判,还是凌迟。窦婴心中有些不忍,那小子虽然张狂了些,倒也有些本事,而且年轻,更主要的是此子对儒家并不排斥。当陛下亲政,**几年便可成国之栋梁。
许昌也是不忍,他听说过蜀郡的商路,而且知道蜀中商会的实际后台就是苏任。许昌已经和蜀中商会搭上联系,若能再多给他半年甚至数月,将蜀中商会收拢到自己的羽翼之下,那他就可以顺利告老,再也不用这么提心吊胆的过活了。
出去的内侍又回来了,也不知道旨意是不是已经传了下去。内侍匆匆进来,在窦氏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窦氏稍稍平息的怒火瞬间又升腾起来。
“胡闹!馆陶这是要造反不成?长安百姓何止数十万,她能堵住一人之口,岂能堵住悠悠众口?”窦氏再次拍了桌子:“京兆尹呢?他就这么看着不管?”
内侍低着头:“京兆尹去了,被长公主骂了回去,那些凡是看过告示的全都被抓进公主府,据说公主府都快住不下了,京兆尹怕百姓闹事,已经派人将公主府保护起来,太皇太后不用担心。”
“担心?一个公主府有什么担心的?我是担心大汉的脸面!”窦氏一指台下:“窦婴,你去,去将馆陶给我带来,将所有人都放了,谁给馆陶出的这个主意?此人该杀!”
“喏!”窦婴连忙答应,走到大殿门口,又回头道:“那苏任……”
“你还有闲情管苏任,让你去对苏任宣旨,却被人家抓了,这次可别被馆陶也关起来就是!”
窦婴面红耳赤,唯唯诺诺的出门而去。长寿殿里就剩下窦氏和许昌二人,生完了气,在几个宫人的服侍下,窦氏慢慢躺倒休息。这一上午都在生气,窦氏觉得头晕脑胀,再来这么一次就该吐血了。
“柏至候,馆陶一项好胜,这哀家知道,但她如此这般跋扈可是第一次,该不会是中了谁的奸计吧?长安乃是国都,她有多大胆量敢派人满大街抓人?”
许昌没敢回话,人家是母女,自己是个外人,这种话不说为妙。
窦氏长叹一声:“这几个孩子,一个都不让人省心,本想无为而治,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安享晚年,谁料越不想管却越出事,现如今连那些商贾都欺负到皇亲头上来了,再过几日,是不是他们就能主导大汉运数了?”
“太皇太后息怒,此事绝不会发生!士农工商,商乃四民之末,商贾唯利是图,不事生产却锦衣玉食,实乃天下蛀虫,微臣立刻着手整治,绝不会让商贾做大。”
窦氏点点头:“士农工商,这好像也是儒家所言吧?”
许昌心中一紧,再次叩头:“太皇太后赎罪,微臣无心之言,绝无鼓吹儒家的意思,在微臣心中只有黄老,才是大汉正统,无为而治才能使天下太平,使我大汉万年永铸!”
窦氏摇摇头:“哀家虽喜好黄老,但也知道,国家的治理不能仅凭一家之言,无论是黄老的道家,还是孔孟的儒家,只要能让我大汉兴旺发达,用谁都没有关系,外面传言我将那些儒生下狱,是看不惯他们儒家,现在我告诉你,他们错了,哀家是看不惯他们撺掇皇帝,疏远与我!”
“怎么说,哀家也是皇帝的祖母,哪有祖母不喜欢孙儿的?皇帝还小,治国的本事还不够,那些儒生撺掇陛下将我踢开,目的何为?还不是想通过陛下掌握我大汉权柄?赵绾、王藏已经死了,那些蹦跶的最欢的也都做了处置,其他人先关着,什么时候皇帝知道自己错了,什么时候再放出来。”
“太皇太后高瞻远瞩,微臣自当听从太皇太后安排,为陛下,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有那个苏任,倒也有些胆量和智慧,只可惜没有用在正途上,好端端的孝廉,还是哀家赐的五大夫,却要做什么商贾?为了儿女私情,将长安搅的乌烟瘴气,听说他还去了平阳,想要见皇帝?”
“是!松林镇遇刺的事情中,苏任曾冒死救下了替代陛下的李当户,还救了几十名受伤的百姓。”
“哦?算他还有点良心!”
许昌见窦氏的脸色有些缓和,试探性的问道:“那……,苏任……?”
“怎么,你也要替他求情?”窦氏的眉毛立刻竖了起来。
许昌再次匍匐在地:“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询问太皇太后是否真的要将苏任凌迟,怎么说他也算救过陛下性命,若陛下回来,得知苏任被凌迟,恐怕与太皇太后的隔阂又会加深!所以微臣……”
窦氏沉思良久:“那你说该如何处置?御林军乃是陛下亲军,岂是他说杀就杀的?先关着,我倒要看看陛下回来如何处置此事!”
“喏!”许昌长处一口气,只要死不了,或者说暂时死不了,那苏任就得记着他的好。
商定好了苏任的事,窦婴也将馆陶公主刘嫖带来了。刘嫖一脸的怒气,一进门就开始骂那些宫人和侍女,嫌弃没给她倒水,又嫌水太烫。将那些宫人和侍女挨个折腾了一遍,这才气鼓鼓的坐下。谁都没说话,连窦氏都没说话,就看着刘嫖折腾。
“呜呜呜……”突然,刘嫖哭了,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br>
窦婴的话还没有说完,窦氏便大喝一声,出言打断:“动不动就子曰,孟子曰,魏其候你怎么还如此执迷不悟?”
窦婴连忙伏跪于地:“太皇太后息怒,这些话都乃金玉良言,得民心者得天下,高祖正因为对民宽容,才能除暴秦,抗西楚,而得天下,我大汉开国百年,文帝、景帝都与民休息,让天下百姓脱离暴秦苦海,这才有如今大汉的繁华,这些无不验证孟子所言。”
“你还说!”窦氏以拳砸案,咚咚作响:“既然你说先帝做的都对,为何你们却要背弃先帝的无为而治,学什么儒家?”
“此一时彼一时!大汉初年,天下百废待兴,可行无为而治,然如今的大汉已经是繁荣昌盛,若继续无为而治,对朝廷不利,反倒让诸侯王做大,用不了几年便是下一次七王之乱!”
“混账!你给我出去!滚出去!”窦氏使劲咳嗽,快要被窦婴气疯了,若不是看他是自己的侄子,杀他的心都有。
丞相许昌捧着一张绢帛急匆匆进来,见太皇太后窦氏正在气头上,想要出去,可已经晚了。连忙跪倒在窦婴身旁,给太皇太后行礼。
“又怎么了?难不成苏任又杀了一百御林军?廷尉和京兆尹都干什么去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看都不看?”
许昌连忙道:“禀太皇太后,微臣这次所来与苏任无关!”
“那是为何?自从那个苏任来到长安,天天都不让人安生!”
“禀太皇太后,近日长安街头出现了一张告示,微臣已经带来,太皇太后一看便知。”
“你!”窦氏差点吐血,再次使劲压住:“念!”
许昌的话一出口,冷汗顺着后脊梁就流了下来,让个瞎子看绢帛,纯粹找死。连忙磕头道:“微臣死罪,请太皇太后息怒,告示很长,微臣看了一下,是揭露馆陶长公主飞扬跋扈之事,共列举了十条罪状,第一条……”
“谁?馆陶?又是那苏任干的吧?”
“微臣已经派人追查,尚未查到是何人所为。”
“哼!你说朝廷养你们何用?这么一件小事都办不好,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你却告诉哀家尚未追查到?”
窦婴一把抓过许昌手里的告示,一目十行看完。倒吸一口凉气,告示的辞藻并不华美,简直可以说直白,就和平时说话一个强调。但是列举出来的罪状,件件都有例证,从人证到物证清清楚楚,这些事若是坐实,馆陶公主被五马分尸都绰绰有余。
许昌低着头战战兢兢,一句话都不敢说。窦氏大口大口的缓了几口气,老太太真的被气到了,先是自己的侄子唱反调,又来一个亲生女儿捣乱,而且两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苏任。
“来呀!传哀家旨意,将苏任下狱,打伤堂邑候公子,弄塌横门,又杀了一百多名御林军,如今蛊惑这两个不成器的来气哀家,许昌,你是丞相,你说这样的人该定个什么罪?”
“凌迟!”许昌始终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那就凌迟!”
“喏!”内侍答应一声,连忙出去安排。
窦婴还要说话,却感觉有人拉自己的衣角。扭头发现是跪在身旁的许昌,许昌侧着脸一个劲的给他使眼色。窦婴只得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长寿殿里一片死寂。太皇太后窦氏坐在榻上,一脸的怒气,两只空洞的眼睛静静的看着前方。苏任的死刑已经宣判,还是凌迟。窦婴心中有些不忍,那小子虽然张狂了些,倒也有些本事,而且年轻,更主要的是此子对儒家并不排斥。当陛下亲政,**几年便可成国之栋梁。
许昌也是不忍,他听说过蜀郡的商路,而且知道蜀中商会的实际后台就是苏任。许昌已经和蜀中商会搭上联系,若能再多给他半年甚至数月,将蜀中商会收拢到自己的羽翼之下,那他就可以顺利告老,再也不用这么提心吊胆的过活了。
出去的内侍又回来了,也不知道旨意是不是已经传了下去。内侍匆匆进来,在窦氏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窦氏稍稍平息的怒火瞬间又升腾起来。
“胡闹!馆陶这是要造反不成?长安百姓何止数十万,她能堵住一人之口,岂能堵住悠悠众口?”窦氏再次拍了桌子:“京兆尹呢?他就这么看着不管?”
内侍低着头:“京兆尹去了,被长公主骂了回去,那些凡是看过告示的全都被抓进公主府,据说公主府都快住不下了,京兆尹怕百姓闹事,已经派人将公主府保护起来,太皇太后不用担心。”
“担心?一个公主府有什么担心的?我是担心大汉的脸面!”窦氏一指台下:“窦婴,你去,去将馆陶给我带来,将所有人都放了,谁给馆陶出的这个主意?此人该杀!”
“喏!”窦婴连忙答应,走到大殿门口,又回头道:“那苏任……”
“你还有闲情管苏任,让你去对苏任宣旨,却被人家抓了,这次可别被馆陶也关起来就是!”
窦婴面红耳赤,唯唯诺诺的出门而去。长寿殿里就剩下窦氏和许昌二人,生完了气,在几个宫人的服侍下,窦氏慢慢躺倒休息。这一上午都在生气,窦氏觉得头晕脑胀,再来这么一次就该吐血了。
“柏至候,馆陶一项好胜,这哀家知道,但她如此这般跋扈可是第一次,该不会是中了谁的奸计吧?长安乃是国都,她有多大胆量敢派人满大街抓人?”
许昌没敢回话,人家是母女,自己是个外人,这种话不说为妙。
窦氏长叹一声:“这几个孩子,一个都不让人省心,本想无为而治,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安享晚年,谁料越不想管却越出事,现如今连那些商贾都欺负到皇亲头上来了,再过几日,是不是他们就能主导大汉运数了?”
“太皇太后息怒,此事绝不会发生!士农工商,商乃四民之末,商贾唯利是图,不事生产却锦衣玉食,实乃天下蛀虫,微臣立刻着手整治,绝不会让商贾做大。”
窦氏点点头:“士农工商,这好像也是儒家所言吧?”
许昌心中一紧,再次叩头:“太皇太后赎罪,微臣无心之言,绝无鼓吹儒家的意思,在微臣心中只有黄老,才是大汉正统,无为而治才能使天下太平,使我大汉万年永铸!”
窦氏摇摇头:“哀家虽喜好黄老,但也知道,国家的治理不能仅凭一家之言,无论是黄老的道家,还是孔孟的儒家,只要能让我大汉兴旺发达,用谁都没有关系,外面传言我将那些儒生下狱,是看不惯他们儒家,现在我告诉你,他们错了,哀家是看不惯他们撺掇皇帝,疏远与我!”
“怎么说,哀家也是皇帝的祖母,哪有祖母不喜欢孙儿的?皇帝还小,治国的本事还不够,那些儒生撺掇陛下将我踢开,目的何为?还不是想通过陛下掌握我大汉权柄?赵绾、王藏已经死了,那些蹦跶的最欢的也都做了处置,其他人先关着,什么时候皇帝知道自己错了,什么时候再放出来。”
“太皇太后高瞻远瞩,微臣自当听从太皇太后安排,为陛下,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还有那个苏任,倒也有些胆量和智慧,只可惜没有用在正途上,好端端的孝廉,还是哀家赐的五大夫,却要做什么商贾?为了儿女私情,将长安搅的乌烟瘴气,听说他还去了平阳,想要见皇帝?”
“是!松林镇遇刺的事情中,苏任曾冒死救下了替代陛下的李当户,还救了几十名受伤的百姓。”
“哦?算他还有点良心!”
许昌见窦氏的脸色有些缓和,试探性的问道:“那……,苏任……?”
“怎么,你也要替他求情?”窦氏的眉毛立刻竖了起来。
许昌再次匍匐在地:“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询问太皇太后是否真的要将苏任凌迟,怎么说他也算救过陛下性命,若陛下回来,得知苏任被凌迟,恐怕与太皇太后的隔阂又会加深!所以微臣……”
窦氏沉思良久:“那你说该如何处置?御林军乃是陛下亲军,岂是他说杀就杀的?先关着,我倒要看看陛下回来如何处置此事!”
“喏!”许昌长处一口气,只要死不了,或者说暂时死不了,那苏任就得记着他的好。
商定好了苏任的事,窦婴也将馆陶公主刘嫖带来了。刘嫖一脸的怒气,一进门就开始骂那些宫人和侍女,嫌弃没给她倒水,又嫌水太烫。将那些宫人和侍女挨个折腾了一遍,这才气鼓鼓的坐下。谁都没说话,连窦氏都没说话,就看着刘嫖折腾。
“呜呜呜……”突然,刘嫖哭了,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