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田地
一场雨如同那几个老人的腿一样,下了一个痛快。接收了这么多的灾民,其他根据地也吃不消了,开始遣返一部分灾民。叶天这里还是十分的可以的,连续的两季粮食先后补充,让叶天有能力有余力去让灾民吃的更好。
到目前为止,叶天并没有遣返一人,而是还在接收其他根据地的遣返人员。这里还有很多的土地没有开发出来,黎城县的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很多的水田已经被废弃了。叶天这边要不断的开荒,也要把良田给重新开发出来。
灾荒年还在持续,河南经历了旱灾,又赶上了蝗灾。蝗灾完了又该有兵灾,河南是前线,军粮军饷自然是河南负责了。
几十万大军的军粮军饷压在占据不到四分之一河南省土地的农民身上,这么多税和粮食让谁都苦不堪言。
叶天这里为了留住人,自然是不可能这么来了。这些新开出来的地,叶天并不打算直接说是去卖给这些灾民,而是租给这些灾民。叶天这直接就是把良田给他们,自己只需要兴修水利,负责其他的事物就可以拿租子来充当军粮了。
“各位乡亲们,我这边呢有个计划,咱们是这样的,乡亲们愿意留下呢,就留下来。俺们给你们分房子,分地给你们,你们说咋样?”
叶天现在一个村一个村的宣讲,宣讲自己和其他的领导商量好的政策和想法。
“那叶主任肯定有啥条件吧,这好事怎么可能落在俺们头上呢。”
一个大姐站起来,十分急切的说到。
“地和房子都不能买卖,地我们这边是只收2成,其中包括农业税和地租,其他的都归你。”
叶天觉得这税基本上足够负担了,在其他地方,别的租子可没有两成的租子。叶天完全是仗的地方大,可以把征收的税给平分下来。
“叶主任?咱们的两成怎么算啊?要不要交其他的税啊?”
“额……你看你们,想的就是多,就两成的收成,其他的啊,你们什么都不用交,谁问你们要你就让他们来找我!”
旧社会的租子不低,也不高,但是地主一般就把苛捐杂税和其他的税都给农民了。而且征收粮食还要去壳等一系列的操作,最终交上去的粮食甚至有可能是农民一年的全部产量。为了不让佃户家破人亡,地主还亲切的创办了高利贷任务,过几年让你彻底的家破人亡。
叶天也不是没有私心,有私心的。生产委员会的耕地和一部分军垦的地,最终是要交给其他的村民耕种的,所以能让农民把整个根据地的粮食负担起来,叶天也轻松一些了。
“那个叶主任啊!俺能不能多种点地呢?这分的地不够俺们一家子种啊!”
“当然可以了,你们几家要是觉得这地你们照顾的来,还能再多干几亩,我自然是支持你们嘛!”
叶天把生产委员会的地拿了出去,然后把一部分的军垦熟地也分了出去,这当然是军垦照顾不过来的土地。
“这两块地呢,是交给你们能多干的人的,都是我们种了好几年的地。咱们种地也不能单打独斗,两家合起来种嘛,你种高粱我种小米,相互照顾,然后互相分账也可以嘛。”
叶天这边只想推行家庭联合生产,至于说联合承包,这个估计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你们要是打定主意不走了,咱们就去生产委员会登记一下,然后俺们给你们分地。至于说想多要土地的,咱们需要今年您的收成怎么样,收成不好的话,俺们可是不能给您分多余的土地。”
叶天各村都去宣讲政策,土地的划分和收租是最让人关心的。这仅仅是叶天计划的一个部分,先让人吃饱,然后咱们根据地兴修水利和道路。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不过现在修路是为了促进根据地的产品流通,良好的道路可以快速的实现运输,也减轻前线的压力。
给房子分土地,当然就是让别人付出劳役而已。这仅仅就是去修个路,很简单的一条路,用碎石铺出来。
“咱们这要是没有问题的,去生产委员会去按个手印,生产委员会给你写个条子,然后给你分地!”
这几天叶天的嗓子都快冒烟了,整个黎城县接收灾民7868人,这可是让黎城县的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半啊。
“咱们这里留下来的灾民有多少?”
“截止到今天,一共登记了是四千六百三十七名。”
“嗯,行,明天咱们再来看看有多少,给各村给个时间,不能这么一直拖着了。”
叶天这边简单的记录了一下数字,然后开始去写报告去了。
叶天想要扩充人口之后把黎城县的道路给休整好,同时规定了粮食税是土地生产的两成。用已经开好的土地和正在建设的房屋为引子,发动群众的力量,修建水渠和道路,尽快的让粮食更快更多的生产出来。
“叶主任,这边有几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想要联合承包12亩地。”
“哦……我看下。”
叶天接过来那个人的记录本,然后看了一下他们几家的人数和劳力。这还可以,一共是4户人家,3个孩子5个大人。
“这样可以,比如像这种特殊的情况,这里面有独自一人为一家的人,你要见机行事。”
叶天看到还有很多重组家庭的,这些都被放宽了标准。放宽标准就不代表降低了要求,虽然这样让他们申请到了耕地,但是年底的考核需要他们的资格是否可以继续耕种。
“咱们的地都分出去了吧?”
叶天都觉得自己有点像地主了,这一下子就轻松了,不用去忙着雨水和春耕了。
“生产委员会的基本上已经分出去了,然后就是军垦的那一部分土地,这边新开的地,还在划分。”
“行,组织人去看一下,咱们的沟渠怎么修,水利这东西必须要有了,没有的话这粮食产量可就不好说了。”
叶天这边也是头疼,现在的沟渠怎么修全是看老农民的意见,毕竟人家才是庄稼地里的一把手。
到目前为止,叶天并没有遣返一人,而是还在接收其他根据地的遣返人员。这里还有很多的土地没有开发出来,黎城县的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很多的水田已经被废弃了。叶天这边要不断的开荒,也要把良田给重新开发出来。
灾荒年还在持续,河南经历了旱灾,又赶上了蝗灾。蝗灾完了又该有兵灾,河南是前线,军粮军饷自然是河南负责了。
几十万大军的军粮军饷压在占据不到四分之一河南省土地的农民身上,这么多税和粮食让谁都苦不堪言。
叶天这里为了留住人,自然是不可能这么来了。这些新开出来的地,叶天并不打算直接说是去卖给这些灾民,而是租给这些灾民。叶天这直接就是把良田给他们,自己只需要兴修水利,负责其他的事物就可以拿租子来充当军粮了。
“各位乡亲们,我这边呢有个计划,咱们是这样的,乡亲们愿意留下呢,就留下来。俺们给你们分房子,分地给你们,你们说咋样?”
叶天现在一个村一个村的宣讲,宣讲自己和其他的领导商量好的政策和想法。
“那叶主任肯定有啥条件吧,这好事怎么可能落在俺们头上呢。”
一个大姐站起来,十分急切的说到。
“地和房子都不能买卖,地我们这边是只收2成,其中包括农业税和地租,其他的都归你。”
叶天觉得这税基本上足够负担了,在其他地方,别的租子可没有两成的租子。叶天完全是仗的地方大,可以把征收的税给平分下来。
“叶主任?咱们的两成怎么算啊?要不要交其他的税啊?”
“额……你看你们,想的就是多,就两成的收成,其他的啊,你们什么都不用交,谁问你们要你就让他们来找我!”
旧社会的租子不低,也不高,但是地主一般就把苛捐杂税和其他的税都给农民了。而且征收粮食还要去壳等一系列的操作,最终交上去的粮食甚至有可能是农民一年的全部产量。为了不让佃户家破人亡,地主还亲切的创办了高利贷任务,过几年让你彻底的家破人亡。
叶天也不是没有私心,有私心的。生产委员会的耕地和一部分军垦的地,最终是要交给其他的村民耕种的,所以能让农民把整个根据地的粮食负担起来,叶天也轻松一些了。
“那个叶主任啊!俺能不能多种点地呢?这分的地不够俺们一家子种啊!”
“当然可以了,你们几家要是觉得这地你们照顾的来,还能再多干几亩,我自然是支持你们嘛!”
叶天把生产委员会的地拿了出去,然后把一部分的军垦熟地也分了出去,这当然是军垦照顾不过来的土地。
“这两块地呢,是交给你们能多干的人的,都是我们种了好几年的地。咱们种地也不能单打独斗,两家合起来种嘛,你种高粱我种小米,相互照顾,然后互相分账也可以嘛。”
叶天这边只想推行家庭联合生产,至于说联合承包,这个估计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你们要是打定主意不走了,咱们就去生产委员会登记一下,然后俺们给你们分地。至于说想多要土地的,咱们需要今年您的收成怎么样,收成不好的话,俺们可是不能给您分多余的土地。”
叶天各村都去宣讲政策,土地的划分和收租是最让人关心的。这仅仅是叶天计划的一个部分,先让人吃饱,然后咱们根据地兴修水利和道路。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不过现在修路是为了促进根据地的产品流通,良好的道路可以快速的实现运输,也减轻前线的压力。
给房子分土地,当然就是让别人付出劳役而已。这仅仅就是去修个路,很简单的一条路,用碎石铺出来。
“咱们这要是没有问题的,去生产委员会去按个手印,生产委员会给你写个条子,然后给你分地!”
这几天叶天的嗓子都快冒烟了,整个黎城县接收灾民7868人,这可是让黎城县的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半啊。
“咱们这里留下来的灾民有多少?”
“截止到今天,一共登记了是四千六百三十七名。”
“嗯,行,明天咱们再来看看有多少,给各村给个时间,不能这么一直拖着了。”
叶天这边简单的记录了一下数字,然后开始去写报告去了。
叶天想要扩充人口之后把黎城县的道路给休整好,同时规定了粮食税是土地生产的两成。用已经开好的土地和正在建设的房屋为引子,发动群众的力量,修建水渠和道路,尽快的让粮食更快更多的生产出来。
“叶主任,这边有几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想要联合承包12亩地。”
“哦……我看下。”
叶天接过来那个人的记录本,然后看了一下他们几家的人数和劳力。这还可以,一共是4户人家,3个孩子5个大人。
“这样可以,比如像这种特殊的情况,这里面有独自一人为一家的人,你要见机行事。”
叶天看到还有很多重组家庭的,这些都被放宽了标准。放宽标准就不代表降低了要求,虽然这样让他们申请到了耕地,但是年底的考核需要他们的资格是否可以继续耕种。
“咱们的地都分出去了吧?”
叶天都觉得自己有点像地主了,这一下子就轻松了,不用去忙着雨水和春耕了。
“生产委员会的基本上已经分出去了,然后就是军垦的那一部分土地,这边新开的地,还在划分。”
“行,组织人去看一下,咱们的沟渠怎么修,水利这东西必须要有了,没有的话这粮食产量可就不好说了。”
叶天这边也是头疼,现在的沟渠怎么修全是看老农民的意见,毕竟人家才是庄稼地里的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