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浑水摸鱼
这份通电可算是打在英法脸上了,明摆着叫好,不过苏俄也不管那么多,反正英法已经是敌人了,撕破脸又怎么地?
难道人家都明目张胆的对付他们了,他们还要笑着脸欢迎不成,要不是实力不济,恐怕苏俄都得汇合德意志帝国,把英法美这些协约国给干了。
毕竟当年沙俄也是协约国中的一员,死伤无数,怎么着大家也是一起的,不念旧情也不能落井下石吧!
现在可倒好,德意志帝国还没打倒,拳头直接朝着我砸过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英法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在电报上哼哼唧唧,难不成真的派遣大军过去打苏俄不成。
想多了,就算他们此刻恨得牙牙痒,可也得有实力呀!德意志帝国余力尚在,人家还没输呢?
整个协约国的主力还在牵制着德军,要不然也不会许诺诸多利益,让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派遣参战军去对付苏俄。
德国虽然自身难保,可看着英法倒霉,大家都开心,就是这种思想,我不爽那你也别爽,比比谁倒霉。
甚至因为这件事,让德军原本日渐低迷的士气回笼了,不少高级将领都嚷嚷着再战天下。
最开心的莫过于南华了,偷偷地放了个地雷,结果炸了一大片,日本、英国、法国这些列强,统统被自己玩弄于手掌之中,何其解气!
现在远东最大的势力国都被搞得无暇东顾,剩下的美国在华基础薄弱,就算想插手,也得有空子让他钻哪!
所以,南华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进行自己的扩张,不对,是统一大业。
十月五日上午八点,福州司令部内,冯庸与蒋百里看着沙盘,不断走动,如果此时有个懂行的人,就会发现,面前这块沙盘根本就是青甘边界地形图。
各处布置一应俱全,甚至连哪里有土匪都标明了,简直可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南华的情报搜集工作做得很溜。
“百里兄,你看这里,这里,还有那里,这三处地方都是平坦的大道,最适合军团作战。”冯庸用手指着几处插着绿色旗帜的地标,缓缓说道。
蒋百里不禁摇头,这哪里还需要看呀!整个青海的地形都平坦不已。
不过,起起落落难免有的,坦克的越野性能有限,必须要挑一个基本落差小的地域,才好进军,省得中途生变。
所以他仔细的看了看地图上那几个被特别标记了的地区,还真别说,冯庸的战略眼光真不错,这几处是整个边界地势最为和缓、落差最小的地域。
而且四通八达,官道就在旁边,有路总比没路好,就算南华的机械化军队能够越野,但是该省点力气的时候,也得省点。
他不禁赞叹道:“不错!少帅选得这几个地方的确是最适合我军突破。”
“如此就定了,这里就是我们进攻青海的前站,务必要保证一击即中。”冯庸郑重的说道。
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青海的问题,青海的拿下关乎整个西北大局,尽管可以同时进攻青甘两地,可通往新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青海出兵,然后汇合西藏驻军,迅速拿下。
不是南华不想从西藏进军,可实在是没办法,西藏不比青海,整个省份都在青藏高原巅峰区,不是本地人或者专门训练过的,十有八九会被高原反应折腾掉半条命。
就是邻近的西康、青海、新疆人都未必能够适应的了如此严峻的环境,更别说南方来得军队了。
时不我待,不可能专门安排几个月给部队适应当地环境,只能另辟蹊径,在青海大举进兵。
而西藏出动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作为偏师进攻新疆,剩下的一个步兵师还得防御呢!
因为西藏新近归附,人口也不多,所以当地武警总队、驻军之类的都还没成型,暂时只能用西康的武警总队来维持秩序。
尽管跟英国有了口头约定,可谁不知道合约就是用来撕毁的,更别说这种口头协定了。
所以不得不防着印度那边,阿三战斗力虽然弱,但是弄个十几二十万过来,双拳难敌四手,一个师哪里招架得住。
突然,外面跑进来一个传令官,看样子倒是蛮着急的,大叫道:“报告少帅,特统甘肃分局来电,鸡已安眠,足以宰!“
冯庸、蒋百里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略带一丝激动,这就意味着西北收复战可以开始了。
这个时期的甘肃可不仅仅是后世的那点地区,还包括宁夏、青海,实为青甘宁的中枢。
尽管青海要拿下,可甘肃也必须同时拿下,这样才能切断两地间交流来往。
很奇怪的是,甘肃兰州虽然表面上说是青甘宁地区的中枢,但影响力仅限于周围。
也就是说,甘肃中枢政府掌控地方力度不够,而地方无论是宁夏还是青海,都有军阀势力的存在。
首先以马家为主的回族势力,边上汇聚了撒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影响力覆盖宁夏、青海、河州、临洮等,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伊斯兰教的教域。
特别是由于甘肃之地,一项被国人视作偏僻不毛之地,经济条件落后,所以当地百姓受辛亥革命影响不深,封建残留浓厚,特别是还处在小农社会,工厂之类的现代化工商业基本不见。
所以,以回族为主,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围绕着马家军阀,可以说,他们就是地头蛇一样的存在。
其二就是北洋势力,以甘肃督军兼省长的张广建为中心,孔繁锦和张兆甲为枝叶,围绕着兰州等接近中原的地区,当然这里也是经济最为繁华的地方。
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西北严重的民族矛盾,回族曾一度掀起反抗运动,大肆杀戮汉人。
当地汉族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都接近北洋势力,得到当地豪强的支持之后,北洋势力也在西北扎根,同回族马家势力势均力敌。
这种复杂的环境,于是就形成了各处军阀交错,这也就给了南华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难道人家都明目张胆的对付他们了,他们还要笑着脸欢迎不成,要不是实力不济,恐怕苏俄都得汇合德意志帝国,把英法美这些协约国给干了。
毕竟当年沙俄也是协约国中的一员,死伤无数,怎么着大家也是一起的,不念旧情也不能落井下石吧!
现在可倒好,德意志帝国还没打倒,拳头直接朝着我砸过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英法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在电报上哼哼唧唧,难不成真的派遣大军过去打苏俄不成。
想多了,就算他们此刻恨得牙牙痒,可也得有实力呀!德意志帝国余力尚在,人家还没输呢?
整个协约国的主力还在牵制着德军,要不然也不会许诺诸多利益,让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派遣参战军去对付苏俄。
德国虽然自身难保,可看着英法倒霉,大家都开心,就是这种思想,我不爽那你也别爽,比比谁倒霉。
甚至因为这件事,让德军原本日渐低迷的士气回笼了,不少高级将领都嚷嚷着再战天下。
最开心的莫过于南华了,偷偷地放了个地雷,结果炸了一大片,日本、英国、法国这些列强,统统被自己玩弄于手掌之中,何其解气!
现在远东最大的势力国都被搞得无暇东顾,剩下的美国在华基础薄弱,就算想插手,也得有空子让他钻哪!
所以,南华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进行自己的扩张,不对,是统一大业。
十月五日上午八点,福州司令部内,冯庸与蒋百里看着沙盘,不断走动,如果此时有个懂行的人,就会发现,面前这块沙盘根本就是青甘边界地形图。
各处布置一应俱全,甚至连哪里有土匪都标明了,简直可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南华的情报搜集工作做得很溜。
“百里兄,你看这里,这里,还有那里,这三处地方都是平坦的大道,最适合军团作战。”冯庸用手指着几处插着绿色旗帜的地标,缓缓说道。
蒋百里不禁摇头,这哪里还需要看呀!整个青海的地形都平坦不已。
不过,起起落落难免有的,坦克的越野性能有限,必须要挑一个基本落差小的地域,才好进军,省得中途生变。
所以他仔细的看了看地图上那几个被特别标记了的地区,还真别说,冯庸的战略眼光真不错,这几处是整个边界地势最为和缓、落差最小的地域。
而且四通八达,官道就在旁边,有路总比没路好,就算南华的机械化军队能够越野,但是该省点力气的时候,也得省点。
他不禁赞叹道:“不错!少帅选得这几个地方的确是最适合我军突破。”
“如此就定了,这里就是我们进攻青海的前站,务必要保证一击即中。”冯庸郑重的说道。
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青海的问题,青海的拿下关乎整个西北大局,尽管可以同时进攻青甘两地,可通往新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青海出兵,然后汇合西藏驻军,迅速拿下。
不是南华不想从西藏进军,可实在是没办法,西藏不比青海,整个省份都在青藏高原巅峰区,不是本地人或者专门训练过的,十有八九会被高原反应折腾掉半条命。
就是邻近的西康、青海、新疆人都未必能够适应的了如此严峻的环境,更别说南方来得军队了。
时不我待,不可能专门安排几个月给部队适应当地环境,只能另辟蹊径,在青海大举进兵。
而西藏出动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作为偏师进攻新疆,剩下的一个步兵师还得防御呢!
因为西藏新近归附,人口也不多,所以当地武警总队、驻军之类的都还没成型,暂时只能用西康的武警总队来维持秩序。
尽管跟英国有了口头约定,可谁不知道合约就是用来撕毁的,更别说这种口头协定了。
所以不得不防着印度那边,阿三战斗力虽然弱,但是弄个十几二十万过来,双拳难敌四手,一个师哪里招架得住。
突然,外面跑进来一个传令官,看样子倒是蛮着急的,大叫道:“报告少帅,特统甘肃分局来电,鸡已安眠,足以宰!“
冯庸、蒋百里二人对视一眼,眼神中略带一丝激动,这就意味着西北收复战可以开始了。
这个时期的甘肃可不仅仅是后世的那点地区,还包括宁夏、青海,实为青甘宁的中枢。
尽管青海要拿下,可甘肃也必须同时拿下,这样才能切断两地间交流来往。
很奇怪的是,甘肃兰州虽然表面上说是青甘宁地区的中枢,但影响力仅限于周围。
也就是说,甘肃中枢政府掌控地方力度不够,而地方无论是宁夏还是青海,都有军阀势力的存在。
首先以马家为主的回族势力,边上汇聚了撒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影响力覆盖宁夏、青海、河州、临洮等,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伊斯兰教的教域。
特别是由于甘肃之地,一项被国人视作偏僻不毛之地,经济条件落后,所以当地百姓受辛亥革命影响不深,封建残留浓厚,特别是还处在小农社会,工厂之类的现代化工商业基本不见。
所以,以回族为主,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围绕着马家军阀,可以说,他们就是地头蛇一样的存在。
其二就是北洋势力,以甘肃督军兼省长的张广建为中心,孔繁锦和张兆甲为枝叶,围绕着兰州等接近中原的地区,当然这里也是经济最为繁华的地方。
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西北严重的民族矛盾,回族曾一度掀起反抗运动,大肆杀戮汉人。
当地汉族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都接近北洋势力,得到当地豪强的支持之后,北洋势力也在西北扎根,同回族马家势力势均力敌。
这种复杂的环境,于是就形成了各处军阀交错,这也就给了南华军各个击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