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阴谋又再起
“来了,来了……”
张通儒的声音满满的都是兴奋,这支**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发现了燕军踪迹后不但没有像神武军那般躲躲藏藏,反而集中全力直击而来。然而这支唐.军的战斗力却令他大吃一惊,左翼骑兵在与之接触之后竟然难以撼动其分毫。
燕军骑兵与唐.军骑兵同属轻骑兵,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冲阵,两军在短暂的接触之后又骤然分开。张通儒的瞳仁猛然收缩,他意识到此次赴援勤王的唐.军绝非河北都畿那些唐.军可比。
较量才刚刚开始,燕军此前也是唐.军,与赴援的勤王军一样都擅长以骑弩攒射,以此杀伤敌兵,打击士气。
“战鼓,敲起来!”
咚!咚咚!咚!
战场上,鼓声是提振和保持士气的手段之一。眼见着双方在武器和战术上不相上下,张通儒立即便放弃了主动进击的想法,转而以逸待劳,只要对方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就发起奋力一击。
……
“贼兵势大,将军,不如退一步再图良策!”
部将的声音有些嘶哑,仆固怀恩马速不减,眼睛死死盯着远处列阵的叛军主力,此番勤王而来岂能轻易言退?他要的就是先声夺人,顺势给围城叛军以极大的震撼,如此才能开个好局,为解长安之围铺一条好路。
否则刚刚交手就望风而退,对朔方军士气的打击将士极严重的。
“我有两万精兵,阻截贼兵尚不满万,怕从何来?”
幽燕边军还真是目中无人,难道以为朔方精兵向中原那些汉家子弟般只会种地生孩子吗?
仆固怀恩出身铁勒仆固部贵族,骨子里有着天然的骄傲,契丹人也好,高丽人也罢,从未有一刻将他们放在眼里,现在就这些人知道朔方军不是好惹的。
右翼刚刚遭到了叛军的突袭,紧接着左翼也遭到了叛军骑兵的袭扰。
仆固怀恩麾下一万骑兵,一万步卒。此时骑兵与后方的步卒相距不到十里地,只要把叛军骑兵拖住,缠住,不断消耗对方士气,等到后方的步卒赶到时,就可以趁势掩杀。
主意打定,他命令全军放缓速度,稳步前进。
仅仅两千骑兵队两翼进行袭扰,朔方军以骑弩攒射进行驱赶,对方就难以撼动他们分毫。
骑兵铁流像下山的泥石流一样声势浩大,速度放缓以后,亦如一座移动的小山,试图将拦在前面的一切东西悉数碾压粉碎。
……
子夜后,李泌拖着疲惫的身子打算就寝,却突然被家奴急促的敲门声所惊扰。
“家主,家主,李内监和陈相公联袂来访,见是不见?”
李泌早就料到了他们一定会有所动作,果然还是连夜动手了。恍惚一阵之后,他还是苦笑了一下,别说李辅国和陈希烈,自己不也在出了太极宫之后就去寻求广平王李豫的支持吗?只可惜广平王志不在此,令他扫兴而归。
秦晋早晚必死,李泌不认为必须把他撵出城去或者提前缢死,此前寿安公主遭到不公的对待,只是倒霉在她有着秦晋聘妻的身份,才惨遭针对。现在讨论如何处置染了虏疮的秦晋,区别只在于羞辱这个必死之人。
李泌虽然每每必置秦晋于死地,绝非出于个人恩怨,既然他已经不能再对皇权造成威胁,自己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当陈希烈和李辅国双双出现在厅中之后,陈希烈第一个提议:
“秦晋染了虏疮,当依寿安公主例,驱逐出长安,以使疫症不得扩散。”
宦官李辅国白了陈希烈一眼。
“老相公心胸太过狭隘,秦大夫眼看就活不成了,又何必这般羞辱于人?毕竟天子和诸位大臣都是他救回来的,这么做当真好吗?”
陈希烈鼻间发出了连续的冷哼,抖着三缕花白的美髯,道:
“老夫所提议之事,俱是一心为公,与私怨何干?老夫先前在太极宫内就说过,哪怕老夫或者老夫的子弟染上这等恶疾,也没得商量!”
李辅国也嘿嘿冷笑。
“这里又没有外人,老相公何必再装成这等样子?如果老相公的家人子弟不幸染上这等恶疾,我等必不会如法炮制。”
见联袂而至的两个人争吵不休,李泌暗暗发笑,李辅国和陈希烈本是互相敌对又看不顺眼,现在因为有着一致的利益才捆绑到了一块,但最终还是貌合神离啊,自己和他们为伍,可要再三小心,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无底的深渊。
“好了,好了!两位不要再因为这等琐事而证都不休,现在的正经事是如何将兵权从郭子仪这等武人手中收回!”
说实话,到了现在这等地步,有了安禄山以节度使造反的前车之鉴,李泌再也不相信任何武人,乃至文人进士出身的秦晋一旦掌握了兵权,依旧怀着深切的忌惮。
而现在,就算秦晋死了,郭子仪或可名正言顺的接任,而天子李亨似乎也对秦晋推荐的人选颇为赞赏。
平心而论,郭子仪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但错就错在他先依附于杨国忠,后依附于秦晋。如此为人已经让李泌深为不齿和怀疑,就算不得已而任用武人,他宁愿劝说天子选择仆固怀恩这等出身颇为不错,又身世清白的胡人。
李辅国自不必说,郭子仪险些受其陷害致死,两人的仇怨恐怕不死不休。陈希烈则是壮心不死,尽管身在政事堂中也不甘心寂寞,势要做到当年李林甫的大权独揽。
三人各怀心思,目标却颇为相似,那就是矛头直指郭子仪。
陈希烈不满的瞪了李辅国一眼。
“若非他纠缠,老夫岂能如此?”
李辅国也不甘示弱,指着陈希烈道:
“我在纠缠?你这老东西心肠黑透了,还不让人说吗?”
眼看着他们两个又要吵起来,李泌只好再次充当和事佬。
“两位如此争执,就算争出了胜负,对局势又有什么帮助呢?”
李辅国道:
“门下侍郎说的极是,咱们那日议定的谋划可再度实施。”
在这方面,陈希烈竟与李辅国出奇的一致。
“对,老夫也认为,不能再耽搁下去,以免夜长梦多!”
李泌沉思了一阵,心里大致有了个谱。
“今日白孝德入城,倒给了李泌一个岂是,乌护怀恩入京勤王,咱们何不以其为援?对郭子仪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
李辅国和陈希烈异口同声,惊讶莫名。李辅国又率先表示反对。
“千万不可!白孝德是龟兹王子,虽然其国早就被灭,但身份特异,又岂能对我大唐始终如一?”
李辅国反对的理由也算有道理,可李泌也能找出大把的例子对其予以反驳。当年太宗灭突厥,曾以突厥王族阿史那思摩宿卫宫禁,甚至还给予大军兵权,灭掉了薛延陀部。
但是,眼下唐朝之乱,不就是使用胡人过甚吗?放眼玄宗一朝,尤其是天宝年间,名臣骁将多非汉人。
比如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为高丽人,安禄山是西域杂胡,包括长安城外统领大军围城的孙孝哲,也是个契丹人。
如果再把胡人引入朝廷,这究竟是除害,还是引狼入室呢?李辅国的一番话竟让李泌罕见的犹豫了。
“天下才智之士,部分胡汉,当尽为我唐朝所用。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又有谁敢不服?”
陈希烈旗帜鲜明的反对李辅国的说辞,认为当此危亡之际就该不拘一格的实用人才,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就不怕有人图谋不轨。
李泌暗自腹诽:如果要赏罚分明,第一个就应该先把安禄山惩处了,否则又何谈赏罚分明呢?一个被叛军打的满地找牙的朝廷,哪里还有资格慑服四夷?
只是眼下这等实际情形,许多人一厢情愿的视作不见,多年以来天朝上国的固有思维于此时作祟不已。看着吧,只要朝廷在一两年内无法平叛,大漠的回鹘人,幽州的契丹人,还有西边的吐蕃人,早晚会群起而抢掠大唐。到那时,令四夷宾服的天朝上国就会成为四夷的砧上鱼肉!
“好了!李内监不必再争,虽然李泌也认同你的这种说法,但总要先解燃眉之急再说!”
李辅国也不再坚持,只哼了一声。
“好,全凭门下侍郎吩咐就是,李某必不反对!”
如此,三人意见达成统一,便各自散去,筹谋准备,至于联络仆固怀恩的重任,自然能者多劳,就落在了李泌的身上。
……
秦府,清虚子急的满嘴都生满了燎泡,如果秦晋因虏疮而死,兴旺道教的打算毕将功亏一篑,而且他本人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危险。此时,素有医仙之名的葛金就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虽然素来听闻虏疮这种病无药可医。但万一葛金有治疗的法子呢?
只可惜葛金不住在秦晋府中,于是清虚子就隐瞒了其中致命的关键处,使人以宴请为名,将师兄葛金诳进了只许进不许出的重围之中。
张通儒的声音满满的都是兴奋,这支**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发现了燕军踪迹后不但没有像神武军那般躲躲藏藏,反而集中全力直击而来。然而这支唐.军的战斗力却令他大吃一惊,左翼骑兵在与之接触之后竟然难以撼动其分毫。
燕军骑兵与唐.军骑兵同属轻骑兵,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冲阵,两军在短暂的接触之后又骤然分开。张通儒的瞳仁猛然收缩,他意识到此次赴援勤王的唐.军绝非河北都畿那些唐.军可比。
较量才刚刚开始,燕军此前也是唐.军,与赴援的勤王军一样都擅长以骑弩攒射,以此杀伤敌兵,打击士气。
“战鼓,敲起来!”
咚!咚咚!咚!
战场上,鼓声是提振和保持士气的手段之一。眼见着双方在武器和战术上不相上下,张通儒立即便放弃了主动进击的想法,转而以逸待劳,只要对方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就发起奋力一击。
……
“贼兵势大,将军,不如退一步再图良策!”
部将的声音有些嘶哑,仆固怀恩马速不减,眼睛死死盯着远处列阵的叛军主力,此番勤王而来岂能轻易言退?他要的就是先声夺人,顺势给围城叛军以极大的震撼,如此才能开个好局,为解长安之围铺一条好路。
否则刚刚交手就望风而退,对朔方军士气的打击将士极严重的。
“我有两万精兵,阻截贼兵尚不满万,怕从何来?”
幽燕边军还真是目中无人,难道以为朔方精兵向中原那些汉家子弟般只会种地生孩子吗?
仆固怀恩出身铁勒仆固部贵族,骨子里有着天然的骄傲,契丹人也好,高丽人也罢,从未有一刻将他们放在眼里,现在就这些人知道朔方军不是好惹的。
右翼刚刚遭到了叛军的突袭,紧接着左翼也遭到了叛军骑兵的袭扰。
仆固怀恩麾下一万骑兵,一万步卒。此时骑兵与后方的步卒相距不到十里地,只要把叛军骑兵拖住,缠住,不断消耗对方士气,等到后方的步卒赶到时,就可以趁势掩杀。
主意打定,他命令全军放缓速度,稳步前进。
仅仅两千骑兵队两翼进行袭扰,朔方军以骑弩攒射进行驱赶,对方就难以撼动他们分毫。
骑兵铁流像下山的泥石流一样声势浩大,速度放缓以后,亦如一座移动的小山,试图将拦在前面的一切东西悉数碾压粉碎。
……
子夜后,李泌拖着疲惫的身子打算就寝,却突然被家奴急促的敲门声所惊扰。
“家主,家主,李内监和陈相公联袂来访,见是不见?”
李泌早就料到了他们一定会有所动作,果然还是连夜动手了。恍惚一阵之后,他还是苦笑了一下,别说李辅国和陈希烈,自己不也在出了太极宫之后就去寻求广平王李豫的支持吗?只可惜广平王志不在此,令他扫兴而归。
秦晋早晚必死,李泌不认为必须把他撵出城去或者提前缢死,此前寿安公主遭到不公的对待,只是倒霉在她有着秦晋聘妻的身份,才惨遭针对。现在讨论如何处置染了虏疮的秦晋,区别只在于羞辱这个必死之人。
李泌虽然每每必置秦晋于死地,绝非出于个人恩怨,既然他已经不能再对皇权造成威胁,自己又何必赶尽杀绝呢?
当陈希烈和李辅国双双出现在厅中之后,陈希烈第一个提议:
“秦晋染了虏疮,当依寿安公主例,驱逐出长安,以使疫症不得扩散。”
宦官李辅国白了陈希烈一眼。
“老相公心胸太过狭隘,秦大夫眼看就活不成了,又何必这般羞辱于人?毕竟天子和诸位大臣都是他救回来的,这么做当真好吗?”
陈希烈鼻间发出了连续的冷哼,抖着三缕花白的美髯,道:
“老夫所提议之事,俱是一心为公,与私怨何干?老夫先前在太极宫内就说过,哪怕老夫或者老夫的子弟染上这等恶疾,也没得商量!”
李辅国也嘿嘿冷笑。
“这里又没有外人,老相公何必再装成这等样子?如果老相公的家人子弟不幸染上这等恶疾,我等必不会如法炮制。”
见联袂而至的两个人争吵不休,李泌暗暗发笑,李辅国和陈希烈本是互相敌对又看不顺眼,现在因为有着一致的利益才捆绑到了一块,但最终还是貌合神离啊,自己和他们为伍,可要再三小心,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无底的深渊。
“好了,好了!两位不要再因为这等琐事而证都不休,现在的正经事是如何将兵权从郭子仪这等武人手中收回!”
说实话,到了现在这等地步,有了安禄山以节度使造反的前车之鉴,李泌再也不相信任何武人,乃至文人进士出身的秦晋一旦掌握了兵权,依旧怀着深切的忌惮。
而现在,就算秦晋死了,郭子仪或可名正言顺的接任,而天子李亨似乎也对秦晋推荐的人选颇为赞赏。
平心而论,郭子仪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但错就错在他先依附于杨国忠,后依附于秦晋。如此为人已经让李泌深为不齿和怀疑,就算不得已而任用武人,他宁愿劝说天子选择仆固怀恩这等出身颇为不错,又身世清白的胡人。
李辅国自不必说,郭子仪险些受其陷害致死,两人的仇怨恐怕不死不休。陈希烈则是壮心不死,尽管身在政事堂中也不甘心寂寞,势要做到当年李林甫的大权独揽。
三人各怀心思,目标却颇为相似,那就是矛头直指郭子仪。
陈希烈不满的瞪了李辅国一眼。
“若非他纠缠,老夫岂能如此?”
李辅国也不甘示弱,指着陈希烈道:
“我在纠缠?你这老东西心肠黑透了,还不让人说吗?”
眼看着他们两个又要吵起来,李泌只好再次充当和事佬。
“两位如此争执,就算争出了胜负,对局势又有什么帮助呢?”
李辅国道:
“门下侍郎说的极是,咱们那日议定的谋划可再度实施。”
在这方面,陈希烈竟与李辅国出奇的一致。
“对,老夫也认为,不能再耽搁下去,以免夜长梦多!”
李泌沉思了一阵,心里大致有了个谱。
“今日白孝德入城,倒给了李泌一个岂是,乌护怀恩入京勤王,咱们何不以其为援?对郭子仪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
李辅国和陈希烈异口同声,惊讶莫名。李辅国又率先表示反对。
“千万不可!白孝德是龟兹王子,虽然其国早就被灭,但身份特异,又岂能对我大唐始终如一?”
李辅国反对的理由也算有道理,可李泌也能找出大把的例子对其予以反驳。当年太宗灭突厥,曾以突厥王族阿史那思摩宿卫宫禁,甚至还给予大军兵权,灭掉了薛延陀部。
但是,眼下唐朝之乱,不就是使用胡人过甚吗?放眼玄宗一朝,尤其是天宝年间,名臣骁将多非汉人。
比如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为高丽人,安禄山是西域杂胡,包括长安城外统领大军围城的孙孝哲,也是个契丹人。
如果再把胡人引入朝廷,这究竟是除害,还是引狼入室呢?李辅国的一番话竟让李泌罕见的犹豫了。
“天下才智之士,部分胡汉,当尽为我唐朝所用。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又有谁敢不服?”
陈希烈旗帜鲜明的反对李辅国的说辞,认为当此危亡之际就该不拘一格的实用人才,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就不怕有人图谋不轨。
李泌暗自腹诽:如果要赏罚分明,第一个就应该先把安禄山惩处了,否则又何谈赏罚分明呢?一个被叛军打的满地找牙的朝廷,哪里还有资格慑服四夷?
只是眼下这等实际情形,许多人一厢情愿的视作不见,多年以来天朝上国的固有思维于此时作祟不已。看着吧,只要朝廷在一两年内无法平叛,大漠的回鹘人,幽州的契丹人,还有西边的吐蕃人,早晚会群起而抢掠大唐。到那时,令四夷宾服的天朝上国就会成为四夷的砧上鱼肉!
“好了!李内监不必再争,虽然李泌也认同你的这种说法,但总要先解燃眉之急再说!”
李辅国也不再坚持,只哼了一声。
“好,全凭门下侍郎吩咐就是,李某必不反对!”
如此,三人意见达成统一,便各自散去,筹谋准备,至于联络仆固怀恩的重任,自然能者多劳,就落在了李泌的身上。
……
秦府,清虚子急的满嘴都生满了燎泡,如果秦晋因虏疮而死,兴旺道教的打算毕将功亏一篑,而且他本人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危险。此时,素有医仙之名的葛金就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虽然素来听闻虏疮这种病无药可医。但万一葛金有治疗的法子呢?
只可惜葛金不住在秦晋府中,于是清虚子就隐瞒了其中致命的关键处,使人以宴请为名,将师兄葛金诳进了只许进不许出的重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