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荀攸献策
“吾倒是以为,此时出征朔方不是最佳时机。不错那去卑因与于夫罗之间决战损失惨重,如今正是休养之际,也是其势力最为孱弱之际,是温侯出兵的好时候,值此时机可以以优势兵力尽出直捣黄龙一举将其覆灭,但这只是想法,能否实现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就说这去卑尚还有至少五万上下能战兵力,若被逼急了反戈一击,以匈奴人在朔方之地利加之朔方本地南匈奴人对外来汉人本能排斥自然而然会聚拢到去卑身后的人和,其实就不占什么优势了。而且这很可能将整个朔方郡的南匈奴人硬逼成铁板一块,对待汉人匈奴人可从不客气地。”
“此外不说朔方郡本身攻取的难度就很大,如今温侯治下所拥有的这七个郡,除了五原郡之外,局势都不是很安稳,就是五原郡都出现了太守府的那一出,更别说刚收回没多久的雁门三郡、张扬残余犹存的上党二郡和太守府都是草创的西河郡了。且并州官场清洗之风在续,温侯若在此坐镇还好,若要出征便等于将自己腹地置于险境,那些原本慑于温侯威势,不甘兴风作浪的小鬼们会作何已是可以想见,更遑论始终对此虎视眈眈的董卓、袁绍,尤其是袁绍在河北遭受温侯打击,愤怒之下值此时机反戈一击也未可知。可以说,如今并州是内忧外患共在,温侯此时离开实在殊为不智。”
刚刚是荀攸在说话,他在提议献策?
吕布先是一愣。等意识到了这点之后便是一喜,暗想难道……
可不等他多想下去,荀攸立刻泼了他一盆冷水:“事先声明,吾此次只不过是一时技痒,也看不过去你们这几人凑在一起讨论这么许久还没有定议的样子,才随便提了个意见,不管你们会不会接受,最后都与我无关,也不要觉得吾这般是服了你吕温侯……”
其实别说吕布惊讶,就是荀彧和逢纪两人也感到惊讶。随后听到他的话逢纪是恍然大悟。荀彧却是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荀攸。
逢纪毕竟与荀攸相处还短,或许有些了解但还谈不上深入,至少都是不及荀彧这个叔叔的。
荀彧清楚知道自己这个族侄是个什么样的人,刚才那番作为明显不符合他的作风。所以他才会感到惊讶。但接下来说的话更不符合他的作风。荀彧心中就隐约感觉到,荀攸对于吕布的感官似乎真的变化了。
如果说荀彧心中的“理想型”是曹操的话,那荀攸则只能说还没找到或者说没碰上。对于吕布一开始的恶感不过是因为吕布将他掳来的手段,但随后对于吕布的慢慢接触和加深了解,尤其在知道吕布居然救出了荀爽之后,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好感,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于吕布正视起来并且考虑了是否为其效力的问题,而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精心考察,或许他内心已经有了主意。
不过荀彧并不会说什么,不管做什么决定,都是自己这族侄自己的事情。
其实陈宫一直对吕布让荀攸他们叔侄旁听很是不满,毕竟他们二人没有顺服,若被其知道了太多吕布这边的事情,哪一日他们离开了去投奔别方势力,那对吕布可是大大的不利,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吕布当然考虑得到这一点,但他一则想要慢慢感化荀攸二人,通过这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令二人渐渐融入他的势力中;二则他对于会议的挑选也是有选择的,真正需要避讳的会议当然不会有他们的参加,只有那些即便被他们知道了也无伤大雅、又足够重要而且听上去能够体现自己对他们重视的事情拿出来商议的时候,才能够让他们旁听,这一次对抗胡人的策略便是其中之一。
吕布有理由相信,作为大汉王朝不多的有识之士,荀攸二人哪怕是对自己再有成见,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给自己使绊子,更何况因为荀爽的事他们对自己已经大大改观了。
只是荀彧不是一个爱表现的人,更何况他毕竟没有归附吕布,所以听到想到了,即便有什么话也不会轻易说出来;而荀攸则不然,他的性格就与荀彧不同,说不上爱现却会更加直率一些,要他有什么事都憋着也不容易。
不过在吕布心中,就算要提意见,二人中也应该是荀彧先提,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观感不差,因为荀爽等缘故现在也该是有改善的时候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先会是荀攸。
再仔细一想,除了前面那些缘由之外,与他们相处日久关系已近密友的逢纪已经归附吕布恐怕也有很大的影响,须知道在那时候,要说二荀和逢纪三人中最不可能归服吕布的应该就数逢纪了,可而今最先低头的也是他,二荀可不了解其中内容,而逢纪似乎是有些无颜面对,也没有机会与他们解释,所以在他们心中除了疑惑与不满,受到的冲击恐怕也不小。
吕布必然是做了什么,可是做了什么能够让当初那么坚决的逢纪一下子就服了,若是换做了他们,又能如何呢?
当然考虑得越多,实则内心动摇也越多,再说回到荀攸的意见。
此时他能提到这么多,以他现在被限制自由的情况来看,哪怕有荀爽这个消息渠道,也显然是他自己有一直在可以关注着这些消息,甚至或许在他心底深处连自己都没怎么察觉到,他更多地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开始站在吕布的立场上了。
而且不得不说,某些方面他讲的的确非常有道理,即便此时的荀攸还没有得到可以施展发挥他才能的舞台,但他却在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就将自己的出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这时候的发言,其实更多应该是情不自禁,可荀攸显然不会承认,也不管吕布他们信不信,他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继续说道:“还有,此事与吾无甚关系,便是最后不会采纳,吾也不会介意,无需有什么顾及。”
不过对于荀攸的意见,吕布却并不认同,若只是求稳,吕布自然不会排斥这样的循序渐进,但他需要的是持续的勇猛精进,就是贾诩、陈宫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种时候吕布要先稳固治下所有的并州七郡,在徐徐图谋统一并州之事是最稳妥也是最有把握得选择么?可最终他们还是认为应当要精进一些,对于夺取朔方的好时机也不该就这么放过。
说起来荀攸的眼光和敏感还是有的,战略大局观也不俗,这点从他以吕布对朔方的战争,可以联系内外,就可以看得出来;可必须得说,他还是有些纸上谈兵了,战争有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机遇往往就是与危险并存,若不趁势抓住,机会溜走再想要就难了。
而且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荀攸所说的内忧外患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说是不存在地,为何?先说内忧,并州官场包括军队内部的清洗才是开始,但谁都知道在这个时候触上霉头是一件多糟糕的事情,就算吕布不在,还有如今已经连续撤换下了一大批大小官员的陈宫,这些官员此时对他的畏惧不会比吕布少多少,至少在吕布在朔方的战事有不利消息传来之前,他们决计不敢轻举妄动;而外患呢就更不用说了,董卓、袁绍他们都有各自的顾虑,不可能在这时候选择对吕布动手,更何况有了之前韩猛率领一万袁军覆灭的前车之鉴,就算要行动也要三思而后行。
或许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过相应的经验,荀攸自以为出色的第一次献策,在陈宫和良乐看来更像是一个笑话,不过他们谁都没笑,都在等着看吕布会作何决策。
吕布沉吟了一会儿,他在想要怎么回应,还是要照顾到一下荀攸的心情,可因为根本没想到荀攸会在此时开口,他也颇多纠结,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公达说的或许有些道理,不过对此本侯已有计较了,所以只能将公达妙计束之高阁,先行以下策了。”
虽然荀攸口口声声说着不介意,但吕布还是发现在自己开口拒绝的时候,他的眼中晃过一丝黯然,心理自然不像是嘴上说的那样轻松与无所谓。
不过吕布现在却管不了他的心思,在委婉拒绝之后,连解释都没有,他便转回来道:“众文武听令:自即日起,并州七郡事务交由各郡太守各处,若遇紧急事务无法及时通知本侯,由五原太守陈宫、西河太守贾诩及上党太守张辽临时决议……三军集结,挺近朔方!”
荀攸似乎没想到自己的话非但没有对吕布的决策产生什么影响,反倒令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不可察觉的闷哼了一声,显得很是不满。
而旁边的荀彧是最注意到他的人,自然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又瞥了主位上气度逼人的吕布一眼,眼神意味深长。
“就说这去卑尚还有至少五万上下能战兵力,若被逼急了反戈一击,以匈奴人在朔方之地利加之朔方本地南匈奴人对外来汉人本能排斥自然而然会聚拢到去卑身后的人和,其实就不占什么优势了。而且这很可能将整个朔方郡的南匈奴人硬逼成铁板一块,对待汉人匈奴人可从不客气地。”
“此外不说朔方郡本身攻取的难度就很大,如今温侯治下所拥有的这七个郡,除了五原郡之外,局势都不是很安稳,就是五原郡都出现了太守府的那一出,更别说刚收回没多久的雁门三郡、张扬残余犹存的上党二郡和太守府都是草创的西河郡了。且并州官场清洗之风在续,温侯若在此坐镇还好,若要出征便等于将自己腹地置于险境,那些原本慑于温侯威势,不甘兴风作浪的小鬼们会作何已是可以想见,更遑论始终对此虎视眈眈的董卓、袁绍,尤其是袁绍在河北遭受温侯打击,愤怒之下值此时机反戈一击也未可知。可以说,如今并州是内忧外患共在,温侯此时离开实在殊为不智。”
刚刚是荀攸在说话,他在提议献策?
吕布先是一愣。等意识到了这点之后便是一喜,暗想难道……
可不等他多想下去,荀攸立刻泼了他一盆冷水:“事先声明,吾此次只不过是一时技痒,也看不过去你们这几人凑在一起讨论这么许久还没有定议的样子,才随便提了个意见,不管你们会不会接受,最后都与我无关,也不要觉得吾这般是服了你吕温侯……”
其实别说吕布惊讶,就是荀彧和逢纪两人也感到惊讶。随后听到他的话逢纪是恍然大悟。荀彧却是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荀攸。
逢纪毕竟与荀攸相处还短,或许有些了解但还谈不上深入,至少都是不及荀彧这个叔叔的。
荀彧清楚知道自己这个族侄是个什么样的人,刚才那番作为明显不符合他的作风。所以他才会感到惊讶。但接下来说的话更不符合他的作风。荀彧心中就隐约感觉到,荀攸对于吕布的感官似乎真的变化了。
如果说荀彧心中的“理想型”是曹操的话,那荀攸则只能说还没找到或者说没碰上。对于吕布一开始的恶感不过是因为吕布将他掳来的手段,但随后对于吕布的慢慢接触和加深了解,尤其在知道吕布居然救出了荀爽之后,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好感,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于吕布正视起来并且考虑了是否为其效力的问题,而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精心考察,或许他内心已经有了主意。
不过荀彧并不会说什么,不管做什么决定,都是自己这族侄自己的事情。
其实陈宫一直对吕布让荀攸他们叔侄旁听很是不满,毕竟他们二人没有顺服,若被其知道了太多吕布这边的事情,哪一日他们离开了去投奔别方势力,那对吕布可是大大的不利,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吕布当然考虑得到这一点,但他一则想要慢慢感化荀攸二人,通过这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令二人渐渐融入他的势力中;二则他对于会议的挑选也是有选择的,真正需要避讳的会议当然不会有他们的参加,只有那些即便被他们知道了也无伤大雅、又足够重要而且听上去能够体现自己对他们重视的事情拿出来商议的时候,才能够让他们旁听,这一次对抗胡人的策略便是其中之一。
吕布有理由相信,作为大汉王朝不多的有识之士,荀攸二人哪怕是对自己再有成见,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给自己使绊子,更何况因为荀爽的事他们对自己已经大大改观了。
只是荀彧不是一个爱表现的人,更何况他毕竟没有归附吕布,所以听到想到了,即便有什么话也不会轻易说出来;而荀攸则不然,他的性格就与荀彧不同,说不上爱现却会更加直率一些,要他有什么事都憋着也不容易。
不过在吕布心中,就算要提意见,二人中也应该是荀彧先提,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观感不差,因为荀爽等缘故现在也该是有改善的时候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先会是荀攸。
再仔细一想,除了前面那些缘由之外,与他们相处日久关系已近密友的逢纪已经归附吕布恐怕也有很大的影响,须知道在那时候,要说二荀和逢纪三人中最不可能归服吕布的应该就数逢纪了,可而今最先低头的也是他,二荀可不了解其中内容,而逢纪似乎是有些无颜面对,也没有机会与他们解释,所以在他们心中除了疑惑与不满,受到的冲击恐怕也不小。
吕布必然是做了什么,可是做了什么能够让当初那么坚决的逢纪一下子就服了,若是换做了他们,又能如何呢?
当然考虑得越多,实则内心动摇也越多,再说回到荀攸的意见。
此时他能提到这么多,以他现在被限制自由的情况来看,哪怕有荀爽这个消息渠道,也显然是他自己有一直在可以关注着这些消息,甚至或许在他心底深处连自己都没怎么察觉到,他更多地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开始站在吕布的立场上了。
而且不得不说,某些方面他讲的的确非常有道理,即便此时的荀攸还没有得到可以施展发挥他才能的舞台,但他却在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就将自己的出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这时候的发言,其实更多应该是情不自禁,可荀攸显然不会承认,也不管吕布他们信不信,他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继续说道:“还有,此事与吾无甚关系,便是最后不会采纳,吾也不会介意,无需有什么顾及。”
不过对于荀攸的意见,吕布却并不认同,若只是求稳,吕布自然不会排斥这样的循序渐进,但他需要的是持续的勇猛精进,就是贾诩、陈宫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种时候吕布要先稳固治下所有的并州七郡,在徐徐图谋统一并州之事是最稳妥也是最有把握得选择么?可最终他们还是认为应当要精进一些,对于夺取朔方的好时机也不该就这么放过。
说起来荀攸的眼光和敏感还是有的,战略大局观也不俗,这点从他以吕布对朔方的战争,可以联系内外,就可以看得出来;可必须得说,他还是有些纸上谈兵了,战争有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机遇往往就是与危险并存,若不趁势抓住,机会溜走再想要就难了。
而且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荀攸所说的内忧外患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说是不存在地,为何?先说内忧,并州官场包括军队内部的清洗才是开始,但谁都知道在这个时候触上霉头是一件多糟糕的事情,就算吕布不在,还有如今已经连续撤换下了一大批大小官员的陈宫,这些官员此时对他的畏惧不会比吕布少多少,至少在吕布在朔方的战事有不利消息传来之前,他们决计不敢轻举妄动;而外患呢就更不用说了,董卓、袁绍他们都有各自的顾虑,不可能在这时候选择对吕布动手,更何况有了之前韩猛率领一万袁军覆灭的前车之鉴,就算要行动也要三思而后行。
或许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过相应的经验,荀攸自以为出色的第一次献策,在陈宫和良乐看来更像是一个笑话,不过他们谁都没笑,都在等着看吕布会作何决策。
吕布沉吟了一会儿,他在想要怎么回应,还是要照顾到一下荀攸的心情,可因为根本没想到荀攸会在此时开口,他也颇多纠结,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公达说的或许有些道理,不过对此本侯已有计较了,所以只能将公达妙计束之高阁,先行以下策了。”
虽然荀攸口口声声说着不介意,但吕布还是发现在自己开口拒绝的时候,他的眼中晃过一丝黯然,心理自然不像是嘴上说的那样轻松与无所谓。
不过吕布现在却管不了他的心思,在委婉拒绝之后,连解释都没有,他便转回来道:“众文武听令:自即日起,并州七郡事务交由各郡太守各处,若遇紧急事务无法及时通知本侯,由五原太守陈宫、西河太守贾诩及上党太守张辽临时决议……三军集结,挺近朔方!”
荀攸似乎没想到自己的话非但没有对吕布的决策产生什么影响,反倒令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不可察觉的闷哼了一声,显得很是不满。
而旁边的荀彧是最注意到他的人,自然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又瞥了主位上气度逼人的吕布一眼,眼神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