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诡异的虎牢关
李儒看了看周围,见没什么外人,立即压低声音:“相国,这屋子里没别人,我实话跟您说了,您要想日后面南背北登基坐殿,那您就必须离开洛阳。(”
“洛阳地处中枢,四面环敌,根本无法长久驻守,不若相国迁都长安,以大军镇守北面潼关以及南面青泥隘口这两条要道,如此一来那伙反叛诸侯再难推进半分,相国可安然在凉州称王称帝。”说道这里,李儒一脸奸猾笑意:“况且,一旦相国您离开洛阳,我敢断定,这帮反叛诸侯定然乱作一团,再不能对您构成丝毫威胁,说不定还能助您铲除一些大敌也说不定。”
李儒心中很清楚,这些诸侯联盟不过是为了利益,根本不牢靠,一旦相国撤离洛阳,那么众诸侯也就觉得使命已经完成,已经算是大功告成,况且长安地处偏远,谁又愿意花费无数辎重无数兵力继续追击?大敌已去,盟军内部一些隐忧便会浮出水面,到时必然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甚至互相征伐。
一听做皇帝,董卓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先前一些担心也消失的无影无踪,重重拍了拍李儒的肩膀:“哈哈哈!文优之策正合我意,我等立即动身。”
“文优预祝皇上早登大宝。”李儒以臣子拜见皇上的礼仪叩拜:“我这便让人在虎牢关遍插旌旗,让反叛诸侯误以为我等以增兵,皇上可此时带兵离开。”
历史的轨迹没有因为某人的到来而改变,董卓迁都在即,而盟军依旧汇聚在中军大帐中虚以委蛇,毫无所知,直到第二天探马汇报,说虎牢关城头遍插旌旗,可城头护卫却不见增多反而减少,只有寥寥数十人。
这种诡异的情形让众诸侯一阵疑惑,有的认为董卓的援军赶到,故意减少守卫混淆视听,引诱盟军前去攻城然后突然袭击,有人则认为董卓虚张声势,以增兵的假象恐吓盟军,避免盟军大军挥进攻取虎牢关。
可任这些诸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董卓会弃虎牢关而去,摆了一座空城计。
众人纷纷讨论,曹操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一是心理有些闷闷不乐,因为昨日曹操亲自拜访了下刘备等人,本来抱着招揽英才壮大自身势力的想法,可随后与刘备一番谈论,立即从对方的言语间判断出对方暗藏雄心大志,抱负不小,根本不能为自己所用,只能徒然兴叹,感慨如此良将不能效忠自己。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二则是虎牢关的情形确实有些诡异,曹操能猜得出董卓乃是虚张声势,可却不明白为何要如此作为,又有什么目的,出于这两点,曹操只能默不作声。
一时间,整个中军大营中沉静下来,所有人对眼前的形势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万一一个判断错误,很可能将数十万盟军至于险地。
“董卓已经带大军离开虎牢关!”
就在众诸侯愁眉紧锁之事,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在大帐外响起,所有诸侯下意识转头看去,却是昨日愤然离去的卓逸夫,施施然走进大帐。
卓逸夫面无表情,可眉宇间却透露出绝对自信,一言一行都伴随着大将风范,决断,沉稳,陈到与典韦跟在身后守护在两旁,如同两尊门神各自镇守一侧。
抬眼扫了扫众诸侯,见袁绍优柔寡断,袁术神游天外,以及其余人不怎么在乎的表情,卓逸夫暗自冷笑:“看来盟军即将破裂,纷争的局面即将出现!”
“何以见得?牧僚为何如此确定?”袁绍扶着座椅扶手,直直盯着卓逸夫。
卓逸夫微微一笑:“董卓窃居龙庭,本就心虚之极,如今蒙遭大败,岂敢长久驻守,遍插旌旗不过是虚张声势,拖延时间,恐怕此时董卓已经返回洛阳,众位将军居然还在此次畏畏缩缩错过最佳战机吗?”
其实还有一点卓逸夫没有说出,那就是联盟太不牢靠,只要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最大的破绽,李儒给董卓出的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使盟军不战自溃。
“拖延时间!”听闻此话,曹操有种光然大悟的感觉,一拍大腿差点蹦起来,心中突然生出一种揣测,面露不可思议之色。
除了曹操,还有几人面露沉思,在认真思考卓逸夫方才的话。
这些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过以谋士居多,当然,还有些人根本没把卓逸夫的话放在心上,甚至耻笑卓逸夫无知,袁术便是其中之一。
“嗤~~~~真是一派胡言!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虎牢关乃是洛阳的最后屏障,撤出虎牢关便等于将洛阳拱手相让,董卓虽然蠢钝,可其下谋士也没傻到这种地步,一个粗陋武夫岂能晓得谋略,还不快快退出去!”袁术是怎么看卓逸夫怎么不顺眼,此时抓住对方的语病立即肆无忌惮嘲讽起来。
“不错!董卓岂会放弃虎牢关而返回洛阳,若真如此,昨日何必大战徒增伤亡?”豫州刺史孔伷出声附和,此人一项亲近袁术,自然与袁术站在一条线。
随后又有几人表示赞同,毕竟袁术之言也算有些道理。
卓逸夫向着袁术逼近几步,直到对方全身紧绷准备喊人的时候才停了下来,微微带着不屑笑容:“在众位将军看来洛阳很重要,乃是帝都,代表着皇统祖基,不容侵犯,但在董卓看来,哪里不过是一只肥壮的羔羊,取其皮肉大可离开,长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建都地点吗?何必死守洛阳?”
此话落下,周围一片倒吸冷气之声,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以及惊骇的表情,这一刻,所有人脑海中中浮现出一个词“迁都”,这种事虽然大逆不道,有辱先帝,可董卓连废帝之事都做了出来,又岂会在乎这些。
一时间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将目光集中向袁绍,这些诸侯心中都明白,按照董卓的性格,真有可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不过如何决定还得看袁绍。
袁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其中心中急速转动起来,通过方才卓逸夫的话,以及虎牢关上的诡异情形,袁绍已经有六层相信董卓已然撤离。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袁绍并没有立即下令攻打虎牢关,反而思考若是继续追击董卓,自家能得到多少利益,长途行军的消耗与得到的名望财帛哪一个更大。
答案不言自明,举义军伐董卓,自家的声望已经一时无二天下皆知,声望已经达到顶点,又何必浪费无数人力物力继续追击,到时必定弄个两败俱伤被其余诸侯所趁,毕竟还有许多镇守一方的诸侯没有前来会盟。
这些念头在袁绍心中一闪而过,随即郑重神色:“牧僚之话虽然有道理,但这些不过是你一人的猜测,我身为盟军总盟主,岂能因为区区一个猜测而将数十万盟军至于险地当中,此事还需细细查明,然后再做决定。”
一旁的袁术目光一闪,笑着开口:“既然卓将军如此确信董卓已然离开虎牢关,那虎牢关必然空虚之极,既然如此,我等便派卓将军带领手下四千军士攻打虎牢关,嘿嘿!这可是大功一件,来日皇上脱困,对卓将军必然大加封赏。”
此话一出,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卓逸夫身上想要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至于袁术的用心再明确不过,这是要让卓逸夫去送死,万一董卓用的是诱敌之计,区区四千人冲过去只有死路一条,换而言之,就算虎牢关真是一座空城,卓逸夫不过是探路的先锋,大军可以随后赶到直奔洛阳。
不论如何,结果绝不会向袁术说的那样,攻下虎牢关后博得头筹。
看着卓逸夫左右为难的面色,袁术心中暗自得意:“敢当众顶撞我,哼!我便用军权压死你,只要你敢拒绝就是违抗军令,其罪当诛,而接受了,区区四千兵马攻打虎牢关只有死路一条,哼哼!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应对?”
袁术这点小伎俩卓逸夫洞若观火了然于心,虽然表面难看,可心中却笑了起来,这一切可以说完全跟着卓逸夫的计划走。
袁术以为阴了卓逸夫一把而暗暗得意,其实在卓逸夫看来,这种行径不过是跳梁小丑。
早在昨日卓逸夫便想离开盟军,却又不想被人称作逃兵,给自己勇猛无敌的光辉形象染上污点,恰巧第二天一早便听到虎牢关遍插旌旗的消息,已然猜到董卓此时早已离开了虎牢关,于是计上心头,设了个坑让袁术等人钻。
“为天下之先,奋不顾身攻打虎牢关”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如此一来,卓逸夫的名望上恐怕要加上一个“忠君为国”的贤名,仅这一点便足以让天下士族之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毕竟这时代的人很看重天地君亲师的信条。
卓逸夫面露为难之色,犹豫许久最终一抱拳:“末将领命!”
“牧僚且慢走!”
就在卓逸夫转身离开之时,默不作声的曹操面带敬重之色突然站起身。
卓逸夫心头一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早在陈留之时,两军僵持,依照曹操的性格绝不可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隐忍多时,此刻终于要发难了吗?”
“洛阳地处中枢,四面环敌,根本无法长久驻守,不若相国迁都长安,以大军镇守北面潼关以及南面青泥隘口这两条要道,如此一来那伙反叛诸侯再难推进半分,相国可安然在凉州称王称帝。”说道这里,李儒一脸奸猾笑意:“况且,一旦相国您离开洛阳,我敢断定,这帮反叛诸侯定然乱作一团,再不能对您构成丝毫威胁,说不定还能助您铲除一些大敌也说不定。”
李儒心中很清楚,这些诸侯联盟不过是为了利益,根本不牢靠,一旦相国撤离洛阳,那么众诸侯也就觉得使命已经完成,已经算是大功告成,况且长安地处偏远,谁又愿意花费无数辎重无数兵力继续追击?大敌已去,盟军内部一些隐忧便会浮出水面,到时必然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甚至互相征伐。
一听做皇帝,董卓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先前一些担心也消失的无影无踪,重重拍了拍李儒的肩膀:“哈哈哈!文优之策正合我意,我等立即动身。”
“文优预祝皇上早登大宝。”李儒以臣子拜见皇上的礼仪叩拜:“我这便让人在虎牢关遍插旌旗,让反叛诸侯误以为我等以增兵,皇上可此时带兵离开。”
历史的轨迹没有因为某人的到来而改变,董卓迁都在即,而盟军依旧汇聚在中军大帐中虚以委蛇,毫无所知,直到第二天探马汇报,说虎牢关城头遍插旌旗,可城头护卫却不见增多反而减少,只有寥寥数十人。
这种诡异的情形让众诸侯一阵疑惑,有的认为董卓的援军赶到,故意减少守卫混淆视听,引诱盟军前去攻城然后突然袭击,有人则认为董卓虚张声势,以增兵的假象恐吓盟军,避免盟军大军挥进攻取虎牢关。
可任这些诸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董卓会弃虎牢关而去,摆了一座空城计。
众人纷纷讨论,曹操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一是心理有些闷闷不乐,因为昨日曹操亲自拜访了下刘备等人,本来抱着招揽英才壮大自身势力的想法,可随后与刘备一番谈论,立即从对方的言语间判断出对方暗藏雄心大志,抱负不小,根本不能为自己所用,只能徒然兴叹,感慨如此良将不能效忠自己。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二则是虎牢关的情形确实有些诡异,曹操能猜得出董卓乃是虚张声势,可却不明白为何要如此作为,又有什么目的,出于这两点,曹操只能默不作声。
一时间,整个中军大营中沉静下来,所有人对眼前的形势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万一一个判断错误,很可能将数十万盟军至于险地。
“董卓已经带大军离开虎牢关!”
就在众诸侯愁眉紧锁之事,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在大帐外响起,所有诸侯下意识转头看去,却是昨日愤然离去的卓逸夫,施施然走进大帐。
卓逸夫面无表情,可眉宇间却透露出绝对自信,一言一行都伴随着大将风范,决断,沉稳,陈到与典韦跟在身后守护在两旁,如同两尊门神各自镇守一侧。
抬眼扫了扫众诸侯,见袁绍优柔寡断,袁术神游天外,以及其余人不怎么在乎的表情,卓逸夫暗自冷笑:“看来盟军即将破裂,纷争的局面即将出现!”
“何以见得?牧僚为何如此确定?”袁绍扶着座椅扶手,直直盯着卓逸夫。
卓逸夫微微一笑:“董卓窃居龙庭,本就心虚之极,如今蒙遭大败,岂敢长久驻守,遍插旌旗不过是虚张声势,拖延时间,恐怕此时董卓已经返回洛阳,众位将军居然还在此次畏畏缩缩错过最佳战机吗?”
其实还有一点卓逸夫没有说出,那就是联盟太不牢靠,只要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最大的破绽,李儒给董卓出的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使盟军不战自溃。
“拖延时间!”听闻此话,曹操有种光然大悟的感觉,一拍大腿差点蹦起来,心中突然生出一种揣测,面露不可思议之色。
除了曹操,还有几人面露沉思,在认真思考卓逸夫方才的话。
这些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过以谋士居多,当然,还有些人根本没把卓逸夫的话放在心上,甚至耻笑卓逸夫无知,袁术便是其中之一。
“嗤~~~~真是一派胡言!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虎牢关乃是洛阳的最后屏障,撤出虎牢关便等于将洛阳拱手相让,董卓虽然蠢钝,可其下谋士也没傻到这种地步,一个粗陋武夫岂能晓得谋略,还不快快退出去!”袁术是怎么看卓逸夫怎么不顺眼,此时抓住对方的语病立即肆无忌惮嘲讽起来。
“不错!董卓岂会放弃虎牢关而返回洛阳,若真如此,昨日何必大战徒增伤亡?”豫州刺史孔伷出声附和,此人一项亲近袁术,自然与袁术站在一条线。
随后又有几人表示赞同,毕竟袁术之言也算有些道理。
卓逸夫向着袁术逼近几步,直到对方全身紧绷准备喊人的时候才停了下来,微微带着不屑笑容:“在众位将军看来洛阳很重要,乃是帝都,代表着皇统祖基,不容侵犯,但在董卓看来,哪里不过是一只肥壮的羔羊,取其皮肉大可离开,长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建都地点吗?何必死守洛阳?”
此话落下,周围一片倒吸冷气之声,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以及惊骇的表情,这一刻,所有人脑海中中浮现出一个词“迁都”,这种事虽然大逆不道,有辱先帝,可董卓连废帝之事都做了出来,又岂会在乎这些。
一时间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将目光集中向袁绍,这些诸侯心中都明白,按照董卓的性格,真有可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不过如何决定还得看袁绍。
袁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其中心中急速转动起来,通过方才卓逸夫的话,以及虎牢关上的诡异情形,袁绍已经有六层相信董卓已然撤离。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袁绍并没有立即下令攻打虎牢关,反而思考若是继续追击董卓,自家能得到多少利益,长途行军的消耗与得到的名望财帛哪一个更大。
答案不言自明,举义军伐董卓,自家的声望已经一时无二天下皆知,声望已经达到顶点,又何必浪费无数人力物力继续追击,到时必定弄个两败俱伤被其余诸侯所趁,毕竟还有许多镇守一方的诸侯没有前来会盟。
这些念头在袁绍心中一闪而过,随即郑重神色:“牧僚之话虽然有道理,但这些不过是你一人的猜测,我身为盟军总盟主,岂能因为区区一个猜测而将数十万盟军至于险地当中,此事还需细细查明,然后再做决定。”
一旁的袁术目光一闪,笑着开口:“既然卓将军如此确信董卓已然离开虎牢关,那虎牢关必然空虚之极,既然如此,我等便派卓将军带领手下四千军士攻打虎牢关,嘿嘿!这可是大功一件,来日皇上脱困,对卓将军必然大加封赏。”
此话一出,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卓逸夫身上想要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至于袁术的用心再明确不过,这是要让卓逸夫去送死,万一董卓用的是诱敌之计,区区四千人冲过去只有死路一条,换而言之,就算虎牢关真是一座空城,卓逸夫不过是探路的先锋,大军可以随后赶到直奔洛阳。
不论如何,结果绝不会向袁术说的那样,攻下虎牢关后博得头筹。
看着卓逸夫左右为难的面色,袁术心中暗自得意:“敢当众顶撞我,哼!我便用军权压死你,只要你敢拒绝就是违抗军令,其罪当诛,而接受了,区区四千兵马攻打虎牢关只有死路一条,哼哼!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应对?”
袁术这点小伎俩卓逸夫洞若观火了然于心,虽然表面难看,可心中却笑了起来,这一切可以说完全跟着卓逸夫的计划走。
袁术以为阴了卓逸夫一把而暗暗得意,其实在卓逸夫看来,这种行径不过是跳梁小丑。
早在昨日卓逸夫便想离开盟军,却又不想被人称作逃兵,给自己勇猛无敌的光辉形象染上污点,恰巧第二天一早便听到虎牢关遍插旌旗的消息,已然猜到董卓此时早已离开了虎牢关,于是计上心头,设了个坑让袁术等人钻。
“为天下之先,奋不顾身攻打虎牢关”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如此一来,卓逸夫的名望上恐怕要加上一个“忠君为国”的贤名,仅这一点便足以让天下士族之人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毕竟这时代的人很看重天地君亲师的信条。
卓逸夫面露为难之色,犹豫许久最终一抱拳:“末将领命!”
“牧僚且慢走!”
就在卓逸夫转身离开之时,默不作声的曹操面带敬重之色突然站起身。
卓逸夫心头一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早在陈留之时,两军僵持,依照曹操的性格绝不可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隐忍多时,此刻终于要发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