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五章 第二计
“元辅还没回去?”
董其昌给朱常洛讲读完后,来到东阁旁边专门辟出来的讲官值房,看到首辅赵志皋还在愁眉不展的在里面坐着,先恭敬的施了一礼,心中不免有些奇怪。今天虽然是赵志皋轮值,但他的政务讲解已经结束了,怎么还在这里?
正看着面前的茶杯发呆赵志皋,闻言抬起头来,看到是翰林院侍读、朱常洛的讲官董其昌,倒没有因为对方四十多岁才做到正六品的“小”官而有所怠慢,勉强笑了笑,开口道:“原来是思白,为殿下讲读完了?殿下的书法可有长进?”
赵志皋曾是万历十七年会试的考官之一,勉强也能算是那一科考取了功名的董其昌的半个“房师”。
当然,这段时间来让石星搞的烦不胜烦的赵志皋之所以还算客气,并不是因为董其昌算是他的半个学生,主要是董其昌此人官虽不大,但是在士林中的影响却是极大——他是当下名气异常大的主流书画家,善画山水,书法也是一绝,朱常洛的书法便是由他来教习。
而且,董其昌因为此时正在做官的缘故,书画作品很少外流,他的字画说是千金难求一点也不为过。不过,在去年赵志皋的夫人大寿之日,董其昌曾经送过一幅“南山不老松”为贺,与赵志皋的关系还算是不错。
毕竟这年代还是非常的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是最牢靠的关系之一,虽然会试不同于殿试,考官只能勉强算是半个“房师”,但这并不会妨碍官员们因此而拉近关系。
“是的,刚才是殿下练习书法的时间,正是学生在讲读。殿下聪慧异常,对于书法之道也算热衷,假以时日,持之以恒的话,必会成为一代大家。”董其昌对于朱常洛的书法非常满意,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
朱常洛前世在单位蹉跎时,研究历史之余,练习书法也是一大爱好,所以作为才出阁读书没几年的皇子,他的书法算是佼佼者了,董其昌岂能不赞赏。
“哦?”得到精于书法的董其昌的如此赞誉,有点出乎赵志皋的预料:“殿下果然非常人也!”他也跟着赞叹了一句,因为这些年从他对朱常洛讲解政务来看,他发现朱常洛对于政务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有些见解在他看来并不算是太高明,但难得的是,朱常洛还如此年轻,可塑性极强,这已经超过了同龄人很多了。
只是,让赵志皋始终不明白的是,朱翊钧应该也了解皇长子的聪慧,但是为何一直迟迟不立储呢?难道就因为那个资质平庸的皇三子?国家的未来岂能建立在个人的好恶上?何况皇长子还是当然的东宫人选!
“元辅,学生看您这些天都愁眉不展,好像窝着心气,气大伤身,您老一定要保重身体啊!”作为关系还算不错的半个学生,董其昌在这里只有两人的私下场合说这些话一下子显得亲近了不少。
“唉!”赵志皋叹了口气,苦笑了一下,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倒也没有对董其昌隐瞒:“石星那倔驴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了,这个时间一定会在内阁守着老夫的,老夫被他逼的无法,也只有暂时躲一躲了!思白,你说,老夫这首辅做的,是不是也太无用了些?居然被他一个兵部尚书给逼迫到了这种程度!”
“元辅,学生可不认同您的说法。”董其昌拱了拱手:“如今大明天灾不断,元辅为了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已是不易,这些都是众人看在眼里的!何况,元辅秉政以来,不植党,不怙权,稳重得大体,临下宽和,臣僚获得罪者,多尽力解救。元辅明白石大人的本意也是为了大明,只是做事的方式有些激进,元辅宽厚仁和,不与他一般见识罢了。”
听了董其昌的吹捧,赵志皋明显高兴了一些,指着他说道:“你呀,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些奉承的话?老夫记得你可是挺儒雅的一个人,怎也学会这些了?”
董其昌一脸认真的表情:“学生这可不是奉承,句句出自肺腑,有感而发,元辅是知道学生的为人的。”
“呵呵,世人皆知思白的书画两绝,在老夫看来,说是三绝也不为过。”赵志皋摇着头轻笑出声,像董其昌这种在士林中名声响绝、眼高于顶的人的奉承话,果然受用。
董其昌也跟着轻声笑了一下,觉得自己的铺垫已经到位,殿下的计划也该实施了:“元辅,您是百官之首,总是这样体谅和忍让着下属也不是办法……”
“唉!”提到这件事,赵志皋再次叹了口气,除了躲一躲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要与那匹夫争吵不成?在皇上没有发表看法之前,自己还能拿一个手握大权的兵部尚书怎么办?如今是战争时期,兵部尚书的权势要比和平时期重多了!
“思白可有良策教我?”赵志皋也只是随口一问罢了,没有报太大的希望。
“元辅,学生良策没有,倒是有一个不知是否可行的想法。”董其昌的回答再一次出乎赵志皋的预料。
“哦!”赵志皋精神一震,他如今是疾病乱投医,只要有可能解决目前这尴尬困境的办法,都值得一试:“思白,什么办法?老夫洗耳恭听。”
董其昌赶紧行了一礼,语气诚惶的说道:“元辅折杀学生了,其实学生也只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而已,也不知可行与否。学生斗胆问元辅一句,如今什么事情是我大明文武百官最在意的?”
赵志皋捋了捋胡须,这并不算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当前百官最在意的事情无非两件,一件是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国本之事,另一件便是当下与倭国关于朝鲜的和谈之事。”
“元辅高论,学生认为也正是这两件事。不过,学生以为,相比于朝鲜的战事,持续了十多年的国本之争才是重中之重,最能引起百官的关注!学生的想法很简单,石大人所力争之事,不过是还处于次要地位的朝鲜战事,那么是否可以转移视线,让百官把目光集中到国本上来呢?到时为了国本这更大更重之事,想必石大人也会识得轻重缓急,放下对朝鲜事务的关注,转而集中到国本上来。”董其昌点了一下,半遮半掩的说道。
赵志皋眼前一亮,想了想,这确实算是个还算可行的办法。国本之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是大明的第一重要之事,自然能足够吸引群臣的注意。只要重新挑起来这件一直都热度不减、群臣为之相争了数十年的事情,石星还会冒着大不韪一直纠缠于朝鲜之事吗?要知道这些年来,朝廷早就形成了一套辨别忠奸的新方法,那就是看你是否“争国本”!
这确实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好办法!
看到赵志皋有些兴奋的神情,董其昌提醒道:“元辅,我大明自立国以来,皇子还没有出现过加冠和选妃之后,仍然没有封号的情况。所以,只要是大皇子能加冠和选妃后,那就代表成年了,皇上还有何理由阻止立储之事?何况,皇子成年后,要么封王,要么立储,不然对于皇子所娶的妃子,还能称呼皇子妃不成?那岂不是被天下人笑话?至于封王,有三王并封之事在前,此路已是不通,仅剩下立储可行!如果成行,历时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在元辅手中有了结果,那绝对是让天下士林传唱的美谈,更可以让元辅名垂史册!”
董其昌给朱常洛讲读完后,来到东阁旁边专门辟出来的讲官值房,看到首辅赵志皋还在愁眉不展的在里面坐着,先恭敬的施了一礼,心中不免有些奇怪。今天虽然是赵志皋轮值,但他的政务讲解已经结束了,怎么还在这里?
正看着面前的茶杯发呆赵志皋,闻言抬起头来,看到是翰林院侍读、朱常洛的讲官董其昌,倒没有因为对方四十多岁才做到正六品的“小”官而有所怠慢,勉强笑了笑,开口道:“原来是思白,为殿下讲读完了?殿下的书法可有长进?”
赵志皋曾是万历十七年会试的考官之一,勉强也能算是那一科考取了功名的董其昌的半个“房师”。
当然,这段时间来让石星搞的烦不胜烦的赵志皋之所以还算客气,并不是因为董其昌算是他的半个学生,主要是董其昌此人官虽不大,但是在士林中的影响却是极大——他是当下名气异常大的主流书画家,善画山水,书法也是一绝,朱常洛的书法便是由他来教习。
而且,董其昌因为此时正在做官的缘故,书画作品很少外流,他的字画说是千金难求一点也不为过。不过,在去年赵志皋的夫人大寿之日,董其昌曾经送过一幅“南山不老松”为贺,与赵志皋的关系还算是不错。
毕竟这年代还是非常的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是最牢靠的关系之一,虽然会试不同于殿试,考官只能勉强算是半个“房师”,但这并不会妨碍官员们因此而拉近关系。
“是的,刚才是殿下练习书法的时间,正是学生在讲读。殿下聪慧异常,对于书法之道也算热衷,假以时日,持之以恒的话,必会成为一代大家。”董其昌对于朱常洛的书法非常满意,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
朱常洛前世在单位蹉跎时,研究历史之余,练习书法也是一大爱好,所以作为才出阁读书没几年的皇子,他的书法算是佼佼者了,董其昌岂能不赞赏。
“哦?”得到精于书法的董其昌的如此赞誉,有点出乎赵志皋的预料:“殿下果然非常人也!”他也跟着赞叹了一句,因为这些年从他对朱常洛讲解政务来看,他发现朱常洛对于政务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有些见解在他看来并不算是太高明,但难得的是,朱常洛还如此年轻,可塑性极强,这已经超过了同龄人很多了。
只是,让赵志皋始终不明白的是,朱翊钧应该也了解皇长子的聪慧,但是为何一直迟迟不立储呢?难道就因为那个资质平庸的皇三子?国家的未来岂能建立在个人的好恶上?何况皇长子还是当然的东宫人选!
“元辅,学生看您这些天都愁眉不展,好像窝着心气,气大伤身,您老一定要保重身体啊!”作为关系还算不错的半个学生,董其昌在这里只有两人的私下场合说这些话一下子显得亲近了不少。
“唉!”赵志皋叹了口气,苦笑了一下,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倒也没有对董其昌隐瞒:“石星那倔驴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了,这个时间一定会在内阁守着老夫的,老夫被他逼的无法,也只有暂时躲一躲了!思白,你说,老夫这首辅做的,是不是也太无用了些?居然被他一个兵部尚书给逼迫到了这种程度!”
“元辅,学生可不认同您的说法。”董其昌拱了拱手:“如今大明天灾不断,元辅为了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已是不易,这些都是众人看在眼里的!何况,元辅秉政以来,不植党,不怙权,稳重得大体,临下宽和,臣僚获得罪者,多尽力解救。元辅明白石大人的本意也是为了大明,只是做事的方式有些激进,元辅宽厚仁和,不与他一般见识罢了。”
听了董其昌的吹捧,赵志皋明显高兴了一些,指着他说道:“你呀,什么时候也学会了这些奉承的话?老夫记得你可是挺儒雅的一个人,怎也学会这些了?”
董其昌一脸认真的表情:“学生这可不是奉承,句句出自肺腑,有感而发,元辅是知道学生的为人的。”
“呵呵,世人皆知思白的书画两绝,在老夫看来,说是三绝也不为过。”赵志皋摇着头轻笑出声,像董其昌这种在士林中名声响绝、眼高于顶的人的奉承话,果然受用。
董其昌也跟着轻声笑了一下,觉得自己的铺垫已经到位,殿下的计划也该实施了:“元辅,您是百官之首,总是这样体谅和忍让着下属也不是办法……”
“唉!”提到这件事,赵志皋再次叹了口气,除了躲一躲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要与那匹夫争吵不成?在皇上没有发表看法之前,自己还能拿一个手握大权的兵部尚书怎么办?如今是战争时期,兵部尚书的权势要比和平时期重多了!
“思白可有良策教我?”赵志皋也只是随口一问罢了,没有报太大的希望。
“元辅,学生良策没有,倒是有一个不知是否可行的想法。”董其昌的回答再一次出乎赵志皋的预料。
“哦!”赵志皋精神一震,他如今是疾病乱投医,只要有可能解决目前这尴尬困境的办法,都值得一试:“思白,什么办法?老夫洗耳恭听。”
董其昌赶紧行了一礼,语气诚惶的说道:“元辅折杀学生了,其实学生也只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而已,也不知可行与否。学生斗胆问元辅一句,如今什么事情是我大明文武百官最在意的?”
赵志皋捋了捋胡须,这并不算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当前百官最在意的事情无非两件,一件是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国本之事,另一件便是当下与倭国关于朝鲜的和谈之事。”
“元辅高论,学生认为也正是这两件事。不过,学生以为,相比于朝鲜的战事,持续了十多年的国本之争才是重中之重,最能引起百官的关注!学生的想法很简单,石大人所力争之事,不过是还处于次要地位的朝鲜战事,那么是否可以转移视线,让百官把目光集中到国本上来呢?到时为了国本这更大更重之事,想必石大人也会识得轻重缓急,放下对朝鲜事务的关注,转而集中到国本上来。”董其昌点了一下,半遮半掩的说道。
赵志皋眼前一亮,想了想,这确实算是个还算可行的办法。国本之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是大明的第一重要之事,自然能足够吸引群臣的注意。只要重新挑起来这件一直都热度不减、群臣为之相争了数十年的事情,石星还会冒着大不韪一直纠缠于朝鲜之事吗?要知道这些年来,朝廷早就形成了一套辨别忠奸的新方法,那就是看你是否“争国本”!
这确实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好办法!
看到赵志皋有些兴奋的神情,董其昌提醒道:“元辅,我大明自立国以来,皇子还没有出现过加冠和选妃之后,仍然没有封号的情况。所以,只要是大皇子能加冠和选妃后,那就代表成年了,皇上还有何理由阻止立储之事?何况,皇子成年后,要么封王,要么立储,不然对于皇子所娶的妃子,还能称呼皇子妃不成?那岂不是被天下人笑话?至于封王,有三王并封之事在前,此路已是不通,仅剩下立储可行!如果成行,历时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在元辅手中有了结果,那绝对是让天下士林传唱的美谈,更可以让元辅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