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四章 周郎妙计谋天下
作为孙坚的谋臣,周瑜自然不能看着孙坚在那里纠结而自己却继续好整以暇地装大瓣蒜,这不是作为谋士该摆的姿态()。.
周瑜轻咳一声,然后不急不缓地说道:“瑜不才,之所以建言主公向晋国询问大小姐的婚事,其实就是想刺探一下晋国的虚实以及态度。”
孙坚颔首,示意周瑜继续往下解释。
周瑜又说:“看目前的局势,似乎晋国有所保守,坐视中央朝廷内部整合而无动于衷,似乎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但我们毕竟不是赵兴,不知道他内心究竟如何着想。若按常理,形势如今对晋国不利,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压制曹刘联盟造成的影响,而公然向世人宣布赵孙两家联姻,就是很好的手段,可到现在也不见晋国有这方面的表示,难道说晋国之内无人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周瑜不等孙坚回答,自己摇着头继续说道:“很显然,不是。正因为晋国知道公布赵孙联姻的巨大影响,所以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才会向外宣布此事。同时,他们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态度。晋国想看看我们是否会在他们虚弱的时候,存有趁火打劫的心思,这一点也会影响到晋国今后与我们的关系走向。”
孙坚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于是问道:“若以公瑾的分析,我们是该继续保持与晋国的亲密关系?”
周瑜还是摇头,他回答说:“这要看晋国怎么答复了。/非常文学/如果赵兴同意马上就操办迎娶大小姐的婚礼,我们便要谨慎了,最好保持与晋国的关系。如果赵兴答复暂时不公开,继续维持现状,我们反倒是要暗中继续与晋国保持密切的关系。”
孙坚对周瑜的说法有些头大,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又或者是周瑜表述的时候颠倒了。孙坚问周瑜:“为何晋国同意马上举办婚礼仪式我们反倒要谨慎?”
周瑜回答说:“吾以为,如果晋国着急操办婚礼仪式,那就说明晋国自己没有信心在接下来的争霸中获胜,所以才会借助孙赵联姻之事鼓舞人心和士气。相反,如果赵兴依然稳坐钓鱼台,那就说明他早已经想好了如何对付朝廷的办法,只不过时机未到而已()!”
孙坚于是彻底明悟,顿时大喜,抚掌赞叹着说道:“公瑾果然好谋略,只此一问便可以探得虚实!”
听到孙坚赞扬的话语,周瑜却不自得,继续说道:“探知晋国的虚实固然重要,但抓紧时间壮大我们自己的势力更加重要。二公子所言亦是正理,不管今后晋国和中央朝廷谁负谁胜,我们此时却不宜作壁上观,当有所作为才是!”
孙坚虎目微缩、剑眉上挑,盯着周瑜说道:“公瑾的意思是我们该对荆州出手?”
周瑜点头,说道:“近传刘景升卧病在床,无法见人理政,不过是些遮人耳目的借口。想必是那刘景升不愿受曹刘驱使,又不想彻底与中央朝廷翻脸,只好找了这个生病的理由。此时,我们若对荆州动手,朝廷肯定会出言质问,但却不会派兵支援刘表,曹操和刘备正希望荆州和江东打个难分难解,最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而从晋国的角度考虑,他们宁愿看着荆州落入江东手中,也不愿意荆州被中央朝廷收回之后,徒增曹刘联盟的实力。”
周瑜这番话,将各方势力如今的心态分析了一个透彻,让孙坚听了之后觉得信服。吴州这些年远置事外,埋头发展内政和军事,已经积蓄了足够发起一场大战的本钱,若说孙坚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被人吞并,那也不尽然。走到孙坚这个位置之后,人人心底都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愿望,只不过有的人过于强烈,像袁术那样的;有的人藏得深沉,像刘备和曹操这样的。
孙坚顺着周瑜的思路往下走,说道:“若是开战,却要寻个冠冕的理由才好。”
周瑜微笑着提醒孙坚:“长沙境内多盗贼,时常越紧侵犯吴州,致使宜春、庐陵等地民不聊生,而荆州牧刘表昏聩无能,故东吴派军入境讨贼。”
到底是第一谋士,从一开始回答孙坚的询问,周瑜竟然连吴州对荆州开战的由头都想好了!
孙坚经周瑜这么一分析,也是心动不已()。他似乎已经看到整装待发的东吴军队从靠近长沙的山林和溪流之中通过,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到了长沙城下,然后迅速占领了这座重要的城池,紧接着兵锋向南直指桂阳、然后是零陵、接下来是武陵……
“若是开战,谁可为帅,谁为先锋?”孙坚沉吟片刻,徐徐问道。
“大公子伯符可为帅,老将韩当、程普辅助,陈武、丁奉可为先锋,瑜不才,愿为军师。”周瑜回答。
“何时出兵为佳?”
“开年春暖花开之时。”
一场促膝长谈,周瑜让孙坚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由此也掀开了荆州之乱和江东分裂的帷幕。
孙坚没有问周瑜,为什么提出对荆州用兵的人是孙权,周瑜却建议让孙策统兵出战。很显然,以目前周瑜与孙策的关系,他是希望孙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能够积累更多的声望和资历,以免处处冒尖的二公子到头来抢了上风头,造成江东内部的混乱。
实际上,孙坚和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有表过态,谁能说他们心中没有出兵荆州的打算呢?孙坚派兵攻打荆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二公子建言献策的肯定,这也是一种声望的积累,只是没有率军亲征来的强烈而已。
周瑜离开之后不久,孙坚便命人将两个儿子一起喊到府上,不知当面说了些什么,反正俩人出来的时候,孙坚显得有些兴奋,而孙权则是一副眉头紧皱的表情。
从定下计谋到真正发动战争,这之间需要时间进行准备,而很多准备工作都是在暗中进行,不能走漏了半点风声,所以东吴内部看上去依然派系林立,吵闹不休,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
在有心人眼里看来,东吴这个样子,就是混日子的表现,以后有得他们受苦。</p>
周瑜轻咳一声,然后不急不缓地说道:“瑜不才,之所以建言主公向晋国询问大小姐的婚事,其实就是想刺探一下晋国的虚实以及态度。”
孙坚颔首,示意周瑜继续往下解释。
周瑜又说:“看目前的局势,似乎晋国有所保守,坐视中央朝廷内部整合而无动于衷,似乎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但我们毕竟不是赵兴,不知道他内心究竟如何着想。若按常理,形势如今对晋国不利,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压制曹刘联盟造成的影响,而公然向世人宣布赵孙两家联姻,就是很好的手段,可到现在也不见晋国有这方面的表示,难道说晋国之内无人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周瑜不等孙坚回答,自己摇着头继续说道:“很显然,不是。正因为晋国知道公布赵孙联姻的巨大影响,所以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才会向外宣布此事。同时,他们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态度。晋国想看看我们是否会在他们虚弱的时候,存有趁火打劫的心思,这一点也会影响到晋国今后与我们的关系走向。”
孙坚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于是问道:“若以公瑾的分析,我们是该继续保持与晋国的亲密关系?”
周瑜还是摇头,他回答说:“这要看晋国怎么答复了。/非常文学/如果赵兴同意马上就操办迎娶大小姐的婚礼,我们便要谨慎了,最好保持与晋国的关系。如果赵兴答复暂时不公开,继续维持现状,我们反倒是要暗中继续与晋国保持密切的关系。”
孙坚对周瑜的说法有些头大,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又或者是周瑜表述的时候颠倒了。孙坚问周瑜:“为何晋国同意马上举办婚礼仪式我们反倒要谨慎?”
周瑜回答说:“吾以为,如果晋国着急操办婚礼仪式,那就说明晋国自己没有信心在接下来的争霸中获胜,所以才会借助孙赵联姻之事鼓舞人心和士气。相反,如果赵兴依然稳坐钓鱼台,那就说明他早已经想好了如何对付朝廷的办法,只不过时机未到而已()!”
孙坚于是彻底明悟,顿时大喜,抚掌赞叹着说道:“公瑾果然好谋略,只此一问便可以探得虚实!”
听到孙坚赞扬的话语,周瑜却不自得,继续说道:“探知晋国的虚实固然重要,但抓紧时间壮大我们自己的势力更加重要。二公子所言亦是正理,不管今后晋国和中央朝廷谁负谁胜,我们此时却不宜作壁上观,当有所作为才是!”
孙坚虎目微缩、剑眉上挑,盯着周瑜说道:“公瑾的意思是我们该对荆州出手?”
周瑜点头,说道:“近传刘景升卧病在床,无法见人理政,不过是些遮人耳目的借口。想必是那刘景升不愿受曹刘驱使,又不想彻底与中央朝廷翻脸,只好找了这个生病的理由。此时,我们若对荆州动手,朝廷肯定会出言质问,但却不会派兵支援刘表,曹操和刘备正希望荆州和江东打个难分难解,最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而从晋国的角度考虑,他们宁愿看着荆州落入江东手中,也不愿意荆州被中央朝廷收回之后,徒增曹刘联盟的实力。”
周瑜这番话,将各方势力如今的心态分析了一个透彻,让孙坚听了之后觉得信服。吴州这些年远置事外,埋头发展内政和军事,已经积蓄了足够发起一场大战的本钱,若说孙坚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被人吞并,那也不尽然。走到孙坚这个位置之后,人人心底都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愿望,只不过有的人过于强烈,像袁术那样的;有的人藏得深沉,像刘备和曹操这样的。
孙坚顺着周瑜的思路往下走,说道:“若是开战,却要寻个冠冕的理由才好。”
周瑜微笑着提醒孙坚:“长沙境内多盗贼,时常越紧侵犯吴州,致使宜春、庐陵等地民不聊生,而荆州牧刘表昏聩无能,故东吴派军入境讨贼。”
到底是第一谋士,从一开始回答孙坚的询问,周瑜竟然连吴州对荆州开战的由头都想好了!
孙坚经周瑜这么一分析,也是心动不已()。他似乎已经看到整装待发的东吴军队从靠近长沙的山林和溪流之中通过,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到了长沙城下,然后迅速占领了这座重要的城池,紧接着兵锋向南直指桂阳、然后是零陵、接下来是武陵……
“若是开战,谁可为帅,谁为先锋?”孙坚沉吟片刻,徐徐问道。
“大公子伯符可为帅,老将韩当、程普辅助,陈武、丁奉可为先锋,瑜不才,愿为军师。”周瑜回答。
“何时出兵为佳?”
“开年春暖花开之时。”
一场促膝长谈,周瑜让孙坚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由此也掀开了荆州之乱和江东分裂的帷幕。
孙坚没有问周瑜,为什么提出对荆州用兵的人是孙权,周瑜却建议让孙策统兵出战。很显然,以目前周瑜与孙策的关系,他是希望孙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能够积累更多的声望和资历,以免处处冒尖的二公子到头来抢了上风头,造成江东内部的混乱。
实际上,孙坚和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有表过态,谁能说他们心中没有出兵荆州的打算呢?孙坚派兵攻打荆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二公子建言献策的肯定,这也是一种声望的积累,只是没有率军亲征来的强烈而已。
周瑜离开之后不久,孙坚便命人将两个儿子一起喊到府上,不知当面说了些什么,反正俩人出来的时候,孙坚显得有些兴奋,而孙权则是一副眉头紧皱的表情。
从定下计谋到真正发动战争,这之间需要时间进行准备,而很多准备工作都是在暗中进行,不能走漏了半点风声,所以东吴内部看上去依然派系林立,吵闹不休,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
在有心人眼里看来,东吴这个样子,就是混日子的表现,以后有得他们受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