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穿越红楼之我是悍妇我怕谁

正文 第四十四章

    金桂撇撇嘴道:“不是我说,你们可也把宝兄弟惯得太不成样子了。(读看看小说网)即便是富贵之家,也用不着这样挑着捡着,幸而是生在这个地方儿,若是生在平民家里,还没法活了都。成日里只在闺阁中厮混,再就是出去结交那些风月朋友,半点也不知道上进。”

    平儿看了金桂一眼,微微一笑便凑上前来,悄悄儿道:“这话也只是我们说说,府里人多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是再劝不好,加上老太太宠着,老爷也不敢十分禁管,不这样还能怎么样呢?奶奶还不知道呢,为他的事,老爷不知气的什么样儿,明明是个聪明绝顶的,偏不肯在书上用功,动辄就说人家是禄蠹,又说什么文臣武将,不过是为了当官青史留名,最可恶不过的。你听听,这话要传出去,可不叫人笑话吗?“

    金桂冷笑一声道:“当官的没几个好的这倒是真的,既如此,他怎么不去做个好官?也为天下百姓谋一些福利?说文臣武将当官是为了青史留名,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不想想,没有他瞧不起的文臣武将,就有这个安宁盛世繁荣天下了?不说自己不上进,却尽是些歪理。”

    平儿笑道:“真真奶奶说的也没错儿,只是宝兄弟年纪终究小,看不开,若论性情,他真是好的。”话音刚落,就见门帘一挑,熙凤走进来笑道:“说什么呢?在外间就听见你们悉悉索索的嘀咕,不是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吧?”

    金桂笑道:“别瞧不起人,我是傻子么?在你的屋里,和你忠心耿耿的丫头说你的坏话?我怕你抓不着我的错处是不是?”说的熙凤笑了,就问她来有什么事。金桂便把岫烟的事情说了。熙凤拍手道:“我当是什么事儿呢?这也值得你来说?以前邢大妹妹就在我们这里住过的,极安分稳重的一个人,我和老祖宗说一声,再没有不答应的。姨太太和太太也不至于这么小心,是了,必然是这两日没见你,有些挂念了,所以借着这个由头把你叫过来见一面罢了。”

    金桂笑道:“话也不是这么说,刑姑娘有三年的孝呢。这三年怕是都要住在你们这里,她和你们家又不沾亲带故的,虽然一个姑姑是太太,难道你还不知道那大太太是什么样人?所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这些明面上的东西,总要亮一亮的,也堵一堵那起小人的嘴。”

    熙凤道:“行了,我都省得,你看看什么时候就把大姑娘送过来吧,还是我派人亲自去接?”

    金桂道:“怕我们太太牵挂她,我这就出去亲自接了来,有日子没见姑娘们了,正好一块儿也聚一聚,你准备好我的饭吧,回头来蹭你的。”

    熙凤笑道:“真没见过你这么没脸的,蹭饭也蹭的这么理直气壮。这阵子蹭了我多少饭去了?既然算账,就都变成银子给了我才显得你的心诚。”

    金桂啐道:“呸,也不怕那风大闪了舌头,不过几顿饭而已,也劳你惦记?大不了你哪日有空,去我家住几日,我一天三顿饭外加消夜供着你,让你把这几顿都蹭回去得了。”她一边说,凤姐和平儿就一边笑,凤姐捧着肚子一边摆手道:“好了好了,我不和你说,我也算是辩才无碍的,怎么就添了你这么个对头,那句戏文是怎么说来的?既生瑜何生亮?罢了罢了……”

    金桂笑道:“周瑜和诸葛亮要是咱们俩这样儿的,那曹操也不用费事儿了,派几百兵马直取了东吴和蜀地就是。(读看看小说网)”说完平儿笑的直喘气道:“真真不知是我们的造化还是报应?素日里有二奶奶这张嘴还不够,如今又添了个大奶奶,我这肠子大概要断了。”

    三人又说笑了一阵,金桂便出了贾府,之前薛姨妈已经给了她岫烟的地址,原本说明儿去接的,只是金桂怕第二日有事情,现在白天也长,这时候不过是半下午,那地址又不远,就索性去接了。

    马车直来到一座四合院前,邢岫烟和她父亲便是在这里租了一间屋子住。听了金桂的来意,只把那老头喜得合不拢嘴,他正发愁每天生计艰难,赌博吃酒都不能尽兴,还得管女孩儿一口吃的,如今一听说婆家把人接了去,真是正中下怀。甚至连礼节都不顾了,只觉着能有人养他女孩儿,让他自在吃酒耍钱就成。

    邢岫烟却是个知礼的姑娘,又见父亲贪婪嘴脸,张口就问聘礼银子的事,不由得又是羞又是气,面孔都飞红了,眼里堕下泪来,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却听金桂道:“姑娘这身上有孝呢,待过了孝期,自然就下聘迎娶了,舅老爷这时候却着的什么急?”

    一句话说的那刑老舅也红了脸,含含混混道:“我不过白问一句,奶奶别往心里去。”言罢金桂也不屑和他多说,给他留了二十两银子,便拉着岫烟的手出来,又吩咐了小厮几句,她这才和岫烟上了车。

    马车辘辘驶去,那小厮却回转屋来,一眼便看见刑老舅捧着那锭白银笑的见牙不见眼,这小厮便撇撇嘴,上前道:“舅老爷,我们奶奶吩咐小的给您带个话。刑姑娘这情况,又没嫁过门去,论理我们家就不管也是应当应分的。不过是我们太太和奶奶心慈,不忍她受苦,又看着一个姑娘家,和爹爹住在一起诸多不便,所以才接了她妥善安置。今儿这二十两银子,是我们奶奶给你日后花费的,将来下聘迎娶之事,一概不必你操心,也不用你出一文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见那刑老舅乐的不住点头,口称菩萨,他这才冷笑道:“只是有一样,我们奶奶说了,这三年之内,不管你是惹了什么祸事,抑或赌钱吃酒没钱了,却是不许你去找刑姑娘和我们太太。你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做什么活挣不来一碗饭吃?若安分守己,这二十两银子也够你花一阵子,我们养了刑姑娘,却没有义务养你。”

    一番话说完,果然就见那刑老舅整个人都愣住了,小厮便又笑道:“舅老爷,小的奉劝您一句,日后且自力更生吧,别指望着你姑娘。你姑娘还没嫁进我们家呢,家里的钱给她是情义,不给她是本分,万万不能有闲钱养你。若说去找我们奶奶,趁早打消了这主意。你也出去打听打听,薛家大奶奶是个什么名声儿?连她娘家那个无赖哥哥,每日吃酒赌钱,过后去找大奶奶,还到底让赶出家门了,一夕之间,给我们亲家太太不知搬到了什么地方儿去。那位舅老爷现在就在天桥底下要饭呢,老娘找不到,也不敢来找我们奶奶。其实理本来就如此,我们薛家就再有钱,凭什么养着这些四体不勤的懒虫呢?舅老爷您说是不是?”

    刑老舅只觉得刚刚一番热情全被一盆冷水给浇了个透心凉,拼命挤出一丝笑容道:“是是是……”心里却直抽冷气儿,暗道我怎么忘了这位薛家悍妇的名头?竟然还想着借女孩儿的名头去她那里沾光,真是让猪油蒙了心。如今看来,她肯把我女儿接去,就真是不错了,想来也是薛姨太太逼的,不然指着她,哪里能行出这般仁义大方的事儿来?

    不说邢老爷让这一番话熄了那贪婪之心,只说金桂,携岫烟坐在车中,她看岫烟十分局促,便笑道:“别担心,虽然是住进大观园去,但一应用度自有我们出钱,半分不沾着她们的。所以也不必觉着就比那些姑娘们矮一头。你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哪里比她们差呢?”

    邢岫烟见金桂说话竟十分温和,心里方觉稍稍安定,小声道:“去年在园子里时,除了二姐姐,其他姐妹们对我也都极好的,尤其是宝姐姐。我……我只是怕那些婆子,二姐姐在日尚且禁管不了她们,何况如今二姐姐又不在了。”

    金桂笑道:“你二姐姐不在了,不是有我和你宝姐姐吗?你放心,我每个月也给你钱,该打赏给她们你就大方些,那些婆子个个生了一双势利眼睛,你不给钱,怎么刺着你难受,她们就说什么。你给了钱,保管奉承的你比皇后娘娘还舒服。你又老实,况且就算是林姑娘,还得拿钱堵她们的嘴呢,又怎么怨得了你?除了给你的月例银子,我也给她们府里钱,权当你素日里花用,所以你就安心住着便是。”

    邢岫烟惊道:“这……怎么能让大奶奶花这么多钱……”不等说完,便被金桂挥手打断,听她笑道:“什么话?你是我们家的人,自然不能让你受一点儿委屈,你以往的光景,小姑也和我说过。若是前一阵子,咱们家最艰难那会儿,自顾尚且不暇,哪里就能顾得上你?但是现在又不同了,如今咱们府里就比不上那府里,却也差不太多,何况咱们人手又少,所吃所费不知道要比他们少了多少,你看他们家,不仍是轰轰烈烈的?何况咱们。别说你一个月花不上几十两银子,就是能花一百两一千两,此刻我倒也还拿得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首先感谢大家在这种艰难的时刻还不畏辛劳,坚持给梅子留言,看到你们说的各种艰难,真是感动到无以复加,一个作者能够得到这么多的真心支持,夫复何求?再次鞠躬感谢大人们了。

    嗯,梅子不敢回留言,就在这里针对一些有问题的留言说一下吧:

    看到有大人说因为岫烟说过妙玉坏话而不太喜欢岫烟。其实你误会了,岫烟评论妙玉,是在宝玉生日第二天遇到时说的话,全文如下:

    “."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 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 , 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 原来有本而来.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巧合,求姐姐指教."说着,便将拜帖取与岫烟看.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 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 女不女, 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 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 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 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从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岫烟对妙玉是十分尊敬且友爱,甚至是比大观园中人都更了解妙玉的。她说”她也未必真心看重我,只是做了十年邻居”这句话乃自谦之词,妙玉如天上星月,自己不过一点萤火,星月之辉怎能看上萤火之光,不过是因为彼此互为邻居,这才照顾我,教我一些知识。及至又说“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 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 女不女, 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乃是故意在宝玉面前以世俗之人度量妙玉之语说出来。以妙玉之个性,是个比黛玉还要”过洁世同嫌”的,她以为宝玉也会这样想。所以当宝玉说出那番话,她才用眼打量宝玉,说难怪妙玉为你做那些事,心里便知道宝玉是妙玉的知己,这才将妙玉拜帖的缘故告诉了宝玉。其实妙玉对她如何我不知道,但只看邢大姑娘,应该是对妙玉敬爱有加的。这从那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中便可看出两人的情谊来了。

    嗯,另外一个大人说那时候应该叫作坊,不该叫厂子。这个我大概查了一下,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厂,因为那时候已经有一些厂子很具规模了,不能够再叫作坊,作坊是那种很小气的感觉,例如豆腐作坊什么的,叫工厂就大气多了,可惜清军入关后,闭关锁国,把手工工厂这块儿给掐了。

    至于宝钗配给小罗公子的提议,汗,应该也不会吧,我目前的架构是想宝钗嫁给一个仕途上的青年才俊,出身可以低点,但将来夫妻同心,青年才俊在宝钗的辅助下平步青云,肯定小日子会过的红红火火的,啦啦啦,不过这个想法也只是在构思当中了,呵呵

    我解释这么多,不是为了和大人们较真儿,说我写的没错。而只是想要好好讨论这篇文章。大家有意见,中肯的,心平气和的提出来,梅子有自己的用意,自然也会解释。有错误也会改正。这是最正确也最令作者读者身心舒畅的交流方法,最烦那些看《红楼梦》看了个一知半解,不去想其中深意,只因为表面现象就恨这个恨那个的人跑来看文,如果发觉不是你的菜也就罢了,偏偏看到梅子不黑宝钗王夫人薛姨妈等人物,就非要做出义愤填膺状大呼“圣母”然后长篇大论批驳一通的,刚开始的几章真遇见过这种人,堵了心似的难受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