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四章 盘点家底
这一次朝议的内容主要是向陈铮汇报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内的成果,自从占据化德府后,陈铮一直处于消化状态,春耕就要到了,他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底,以便为秋收时攻打高阳府做准备。
文武诸官提前得知朝议的内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沈玉、单信等几位文武首官汇报总结后,就到了下属各司曹的主官表演的时候了。
现在不是和平时期,渔阳候一方正处于对外扩张,首重军工,其次钱粮,余者都是作为此四类的辅助。因此,主掌各司曹的官员虽然品阶相同,但地位、实权全然不同。
武官以单信为首,其下是各府卫将军,以及兵曹司的各主官。
其中一位文官装束,却列于武官行列的官员出列,向着陈铮躬身行礼,高声叫道:“下官宋笠,参见候爷!”
坐在正首的陈铮,打量着这位官员。三十许,面白无须,一身副五品官服,头戴插翅玉冠。此人原是化德府田氏官员,官声极好而被单信提拔,充作兵曹司一位郎中。
陈铮对他毫无印象,面带猜疑的看着宋笠。单信见状,连忙出列,向陈铮拱手道:“启禀候爷,此乃兵曹司郎中宋笠,精于计算,对兵曹司一应事务了若指掌。”
陈铮点了点头,从宋笠身上收回了目光,问道:“兵曹司主官兵事,如今有兵多少,钱粮多少,可否支撑到秋收?”
渔阳郡富庶,但也经不过数万大军不断的消耗。养兵不易,兵器盔甲,钱粮布帛,都是消耗大户。
大离世界不同于陈铮前世的地球古代,这里武道昌盛,每一个士兵都要修收武道,且日日操练,对钱粮的消耗简直无法想像。
以渔阳郡的底子,先有田氏后有陈铮,经过两方势力不断消耗,又有经历数次战争,已经对民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秋收之后,陈铮就准备对高阳府用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陈铮要先摸清自己现在有多少家底。
宋笠拱了拱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向着陈铮恭敬说道:“启禀候爷,如今我方有战兵过万,府兵两万。除镇守各边界的八千精兵,另有化德府精兵三千,各府县卫所精兵不等。
两万府兵非农忙时,以一年为期进行轮换。今已编练完成,随时可以扩充到各卫。
兵曹司主官的军仓,储备新粮八十万斛,陈粮一百二十万斛。足以供应五万战兵一年所需,并扩充府兵十万。”
说到这里时,宋笠犹豫了一丝,才道:“去年田氏备战,对各府县加重赋税,收刮的太狠,之后又历经数次战争,民生艰难,一旦发生青黄不新,恐怕需要调集军仓进行救济。二百万斛粮食看似极多,可救济整个化德府五百万人口,就显的捉襟见肘了。”
宋笠说了这么一大堆,无非就是民间粮食不够吃,等到夏秋交接之时,秋粮还没有收获,需要从军仓调粮支援民间。
但民生问题与兵曹司无关,对方如此说有些越权了。
陈铮眼中闪过一道异色,突然开口问道:“民生乃是治政司考虑的事情,与你无关,你想说什么?”
宋笠说等着这一句话呢,听到陈铮询问,精神猛地一振,躬身高叫道:“高阳府兵微将寡,而粮仓满谷,下官僭越,恳求候爷发兵,攻打高阳府,一统渔阳郡!”
宋笠带了头,瞬间就有数名武官出列,向着陈铮齐声大呼:“请候爷发兵,一统渔阳!”
也不知是否事先商量好的,宋笠这一出打的众人一个措手不及。陈铮更是皱起了眉头,今日朝议可没有对外用兵这个内容,宋笠明显是僭越了。即使对外用兵,也不该由他提出来。
“哗众取宠,还是博人眼球?”
陈铮盯着宋笠与其身后几个官员,文武皆有,但无一人熟悉。心中忽然一动,把目光移向沈玉与单信。
沈玉没有一丝表情,反而是单信心中猛的一跳,眼中露出一丝怒色,冲着宋笠大声喝斥道:“放肆!候爷乾纲独断,哪里有你说话的资格。”
宋笠“扑嗵”一声跪倒在地,冲着陈铮大叫道:“化德府民生凋敝,候爷扩军缺粮,早已传遍四方。高阳府定然松滞,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定要一举而下。如此佳机,候爷绝不能放过啊!”
“咦?”
单信惊咦一声,看向宋笠。心中也琢磨起来,觉得对方说的很有道理。单信执掌兵事,坐镇中枢,调度四方,对第一线的情况了若指掌。随着春耕将近,无论是高通郡,还是平安郡对渔阳郡的戒备都开始松滞。
镇守北方,防备高通郡的单信甚至传来消息,高通郡史氏竟然搞起一半军队。
如此一来,就可以从各边境抽调一批精兵,若是高阳府也是一样的防备松滞,就可乘机掩袭,一战而定。
想到这里,单信变的心动,朝着陈铮拱手道:“候爷……”
忽然看到陈铮猛一挥手,单信把接下来的话刚行压回肚中。只见陈铮目**光,环顾四方,最后把视线落在宋笠身上。
陈铮面色略带阴沉,对宋笠喝斥道:“知道僭越还敢妄言,退下去!”
“喏!”
宋笠一脸丧气的退回自己的座位,其余几人也都脸色灰白的各归各位。
“今日只论内政,不论兵事。化德府初下,民心不稳,还不是对外用兵之时。尔等把心思放正,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其余的事情用不着你们操心。”
陈铮借机敲打几句,众人齐声应诺,再不提对外用兵之事。
“既然民生凋敝,扩军募兵一事暂停。”陈铮一句话定了格调,至少秋收之前,两府一县的要由军转民,主抓民生。
“单信,你是兵曹司主官,对自己有多少家当应该心中有数吧?”
单信拱手道:“启禀候爷,如今我军拥兵三万,一万战兵两万府兵皆齐装满员,随时可战。单雄镇守景阳县,防备高通史氏,吕将军镇压三合县,防备平安郡。赵传铭镇守两府一县,辅助末将统管两万府兵。
器械司,匠作司,联合打造军械,储备足够武装一万大军的兵器盔甲。军仓之中,铁锭五十万斤,百炼钢锭二十万斤。白马县军马场正在恢复,成年战马三千匹,幼驹两千匹。”
经历田氏的挥霍,以及数场大战后,还能有两百万斛粮食,兵器盔甲万套,储备钢铁数七十万斤,已经很难得了。
这些物资,足以支持陈铮再扩军两万。民间流传着“田氏跌倒,小陈吃饱”果然不是空穴来风。当年,陈铮渔阳县经过四年积累,也才武装了三千精兵。由此可见,化德府田氏之富。
军备就这点家当,陈铮已然心中有数,便把目光落在沈玉身上。
军民并举才是正道,一味扩军好战是取死之道。刚才宋笠提到民生凋敝,陈铮听着不高兴,但也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田氏当政时,以化德府一府之力对抗张氏,对民间收刮的太狠。之后,陈铮起兵,又经历数场大战,他虽然速战速决,依然对化德府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沈兄,你是坐镇中枢的文武首官,对两府一县的民生最有发言权,想必有话对本候说吧!”
沈玉站起身对陈铮拱了拱手,道:“与战前相比,化德府的民生确实不如,尤其是化德城的平民被田氏收刮,生活有些艰难。春耕未至,已经有许多人进入青黄不接之时。我已调集民仓进行接济,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城内的平民区提供粮食、盐以及布匹等生活必需之物。
府城之外的各大县城,过了半年的苦日子,坚持到秋收之季还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沈玉微微一笑,对陈铮说道:“渔阳郡本是酀州的产粮之地,民间的生活虽然困苦了一些,但底子还在,无非就是多吃几顿稀饭,坚持到秋收绝对没有问题。”
沈玉说没有问题,陈铮也相信没有问题。
不过以低于市场价三成向平民供应粮食,虽为善政,但若被奸商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善政就会变成恶政。
“候爷放心,我已经派专人监督,绝不会让奸商破坏这一善政。”
话说,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外发卖粮食,已经属于破坏市场的行为了。虽然平民得了好处,但损害的是粮商、布商等商人的利益。
商人不事生产,除非是处于一个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时代,不然商人的地位永远都是最低的。
盘点完家底,已至午时,陈铮遣散了诸官员,只带着沈玉与单信二人前往候府内府。
田氏祖宅占地广阔,自被陈铮占据后,划分为内、外二府。内府作为他的起居之地,外府充当办公之所。
自返回渔阳郡,主臣第一次私下相会。听说白世镜受了重伤,便一同前去探看。
沈玉与白世镜同为陈铮的左臂右膀,被誉为“渔阳双壁”。单信更是受白世镜简拔,有半师之恩。
当年,陈铮在渔阳县初立基业,只有白世镜一人可用。无论是单氏兄弟,还是血衣卫后起之秀莫离,都受过白世镜的提点与恩惠。
陈铮麾下文武两方,越过半数都受到过他的调教。若非白世镜居于内府养伤,前往探看他的人能把门槛踏破。
文武诸官提前得知朝议的内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沈玉、单信等几位文武首官汇报总结后,就到了下属各司曹的主官表演的时候了。
现在不是和平时期,渔阳候一方正处于对外扩张,首重军工,其次钱粮,余者都是作为此四类的辅助。因此,主掌各司曹的官员虽然品阶相同,但地位、实权全然不同。
武官以单信为首,其下是各府卫将军,以及兵曹司的各主官。
其中一位文官装束,却列于武官行列的官员出列,向着陈铮躬身行礼,高声叫道:“下官宋笠,参见候爷!”
坐在正首的陈铮,打量着这位官员。三十许,面白无须,一身副五品官服,头戴插翅玉冠。此人原是化德府田氏官员,官声极好而被单信提拔,充作兵曹司一位郎中。
陈铮对他毫无印象,面带猜疑的看着宋笠。单信见状,连忙出列,向陈铮拱手道:“启禀候爷,此乃兵曹司郎中宋笠,精于计算,对兵曹司一应事务了若指掌。”
陈铮点了点头,从宋笠身上收回了目光,问道:“兵曹司主官兵事,如今有兵多少,钱粮多少,可否支撑到秋收?”
渔阳郡富庶,但也经不过数万大军不断的消耗。养兵不易,兵器盔甲,钱粮布帛,都是消耗大户。
大离世界不同于陈铮前世的地球古代,这里武道昌盛,每一个士兵都要修收武道,且日日操练,对钱粮的消耗简直无法想像。
以渔阳郡的底子,先有田氏后有陈铮,经过两方势力不断消耗,又有经历数次战争,已经对民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秋收之后,陈铮就准备对高阳府用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陈铮要先摸清自己现在有多少家底。
宋笠拱了拱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向着陈铮恭敬说道:“启禀候爷,如今我方有战兵过万,府兵两万。除镇守各边界的八千精兵,另有化德府精兵三千,各府县卫所精兵不等。
两万府兵非农忙时,以一年为期进行轮换。今已编练完成,随时可以扩充到各卫。
兵曹司主官的军仓,储备新粮八十万斛,陈粮一百二十万斛。足以供应五万战兵一年所需,并扩充府兵十万。”
说到这里时,宋笠犹豫了一丝,才道:“去年田氏备战,对各府县加重赋税,收刮的太狠,之后又历经数次战争,民生艰难,一旦发生青黄不新,恐怕需要调集军仓进行救济。二百万斛粮食看似极多,可救济整个化德府五百万人口,就显的捉襟见肘了。”
宋笠说了这么一大堆,无非就是民间粮食不够吃,等到夏秋交接之时,秋粮还没有收获,需要从军仓调粮支援民间。
但民生问题与兵曹司无关,对方如此说有些越权了。
陈铮眼中闪过一道异色,突然开口问道:“民生乃是治政司考虑的事情,与你无关,你想说什么?”
宋笠说等着这一句话呢,听到陈铮询问,精神猛地一振,躬身高叫道:“高阳府兵微将寡,而粮仓满谷,下官僭越,恳求候爷发兵,攻打高阳府,一统渔阳郡!”
宋笠带了头,瞬间就有数名武官出列,向着陈铮齐声大呼:“请候爷发兵,一统渔阳!”
也不知是否事先商量好的,宋笠这一出打的众人一个措手不及。陈铮更是皱起了眉头,今日朝议可没有对外用兵这个内容,宋笠明显是僭越了。即使对外用兵,也不该由他提出来。
“哗众取宠,还是博人眼球?”
陈铮盯着宋笠与其身后几个官员,文武皆有,但无一人熟悉。心中忽然一动,把目光移向沈玉与单信。
沈玉没有一丝表情,反而是单信心中猛的一跳,眼中露出一丝怒色,冲着宋笠大声喝斥道:“放肆!候爷乾纲独断,哪里有你说话的资格。”
宋笠“扑嗵”一声跪倒在地,冲着陈铮大叫道:“化德府民生凋敝,候爷扩军缺粮,早已传遍四方。高阳府定然松滞,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定要一举而下。如此佳机,候爷绝不能放过啊!”
“咦?”
单信惊咦一声,看向宋笠。心中也琢磨起来,觉得对方说的很有道理。单信执掌兵事,坐镇中枢,调度四方,对第一线的情况了若指掌。随着春耕将近,无论是高通郡,还是平安郡对渔阳郡的戒备都开始松滞。
镇守北方,防备高通郡的单信甚至传来消息,高通郡史氏竟然搞起一半军队。
如此一来,就可以从各边境抽调一批精兵,若是高阳府也是一样的防备松滞,就可乘机掩袭,一战而定。
想到这里,单信变的心动,朝着陈铮拱手道:“候爷……”
忽然看到陈铮猛一挥手,单信把接下来的话刚行压回肚中。只见陈铮目**光,环顾四方,最后把视线落在宋笠身上。
陈铮面色略带阴沉,对宋笠喝斥道:“知道僭越还敢妄言,退下去!”
“喏!”
宋笠一脸丧气的退回自己的座位,其余几人也都脸色灰白的各归各位。
“今日只论内政,不论兵事。化德府初下,民心不稳,还不是对外用兵之时。尔等把心思放正,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其余的事情用不着你们操心。”
陈铮借机敲打几句,众人齐声应诺,再不提对外用兵之事。
“既然民生凋敝,扩军募兵一事暂停。”陈铮一句话定了格调,至少秋收之前,两府一县的要由军转民,主抓民生。
“单信,你是兵曹司主官,对自己有多少家当应该心中有数吧?”
单信拱手道:“启禀候爷,如今我军拥兵三万,一万战兵两万府兵皆齐装满员,随时可战。单雄镇守景阳县,防备高通史氏,吕将军镇压三合县,防备平安郡。赵传铭镇守两府一县,辅助末将统管两万府兵。
器械司,匠作司,联合打造军械,储备足够武装一万大军的兵器盔甲。军仓之中,铁锭五十万斤,百炼钢锭二十万斤。白马县军马场正在恢复,成年战马三千匹,幼驹两千匹。”
经历田氏的挥霍,以及数场大战后,还能有两百万斛粮食,兵器盔甲万套,储备钢铁数七十万斤,已经很难得了。
这些物资,足以支持陈铮再扩军两万。民间流传着“田氏跌倒,小陈吃饱”果然不是空穴来风。当年,陈铮渔阳县经过四年积累,也才武装了三千精兵。由此可见,化德府田氏之富。
军备就这点家当,陈铮已然心中有数,便把目光落在沈玉身上。
军民并举才是正道,一味扩军好战是取死之道。刚才宋笠提到民生凋敝,陈铮听着不高兴,但也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田氏当政时,以化德府一府之力对抗张氏,对民间收刮的太狠。之后,陈铮起兵,又经历数场大战,他虽然速战速决,依然对化德府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沈兄,你是坐镇中枢的文武首官,对两府一县的民生最有发言权,想必有话对本候说吧!”
沈玉站起身对陈铮拱了拱手,道:“与战前相比,化德府的民生确实不如,尤其是化德城的平民被田氏收刮,生活有些艰难。春耕未至,已经有许多人进入青黄不接之时。我已调集民仓进行接济,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城内的平民区提供粮食、盐以及布匹等生活必需之物。
府城之外的各大县城,过了半年的苦日子,坚持到秋收之季还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沈玉微微一笑,对陈铮说道:“渔阳郡本是酀州的产粮之地,民间的生活虽然困苦了一些,但底子还在,无非就是多吃几顿稀饭,坚持到秋收绝对没有问题。”
沈玉说没有问题,陈铮也相信没有问题。
不过以低于市场价三成向平民供应粮食,虽为善政,但若被奸商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善政就会变成恶政。
“候爷放心,我已经派专人监督,绝不会让奸商破坏这一善政。”
话说,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外发卖粮食,已经属于破坏市场的行为了。虽然平民得了好处,但损害的是粮商、布商等商人的利益。
商人不事生产,除非是处于一个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时代,不然商人的地位永远都是最低的。
盘点完家底,已至午时,陈铮遣散了诸官员,只带着沈玉与单信二人前往候府内府。
田氏祖宅占地广阔,自被陈铮占据后,划分为内、外二府。内府作为他的起居之地,外府充当办公之所。
自返回渔阳郡,主臣第一次私下相会。听说白世镜受了重伤,便一同前去探看。
沈玉与白世镜同为陈铮的左臂右膀,被誉为“渔阳双壁”。单信更是受白世镜简拔,有半师之恩。
当年,陈铮在渔阳县初立基业,只有白世镜一人可用。无论是单氏兄弟,还是血衣卫后起之秀莫离,都受过白世镜的提点与恩惠。
陈铮麾下文武两方,越过半数都受到过他的调教。若非白世镜居于内府养伤,前往探看他的人能把门槛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