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曹丕即位
真相竟是如此!
司马无忌有苦难言,唯有苦笑。如果不是诸葛亮想要改变天下格局,也不会将他从未来世界带入现在时代,他能责备吗?
司马无忌不能!
若是在未来世界,司马无忌无法取得今日成就,更可不能文武双全,只会为了生活而生活。
与现在相比,犹如天与地的差距。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再回去,也不想独自一人活下去。
在这里他有妻女,有兄弟,有父亲,有师傅,有权有势;在未来他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他自己,遇到问题靠自己解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初不明不白的来到这个世界,他迷茫过,也曾失落过。现在明白前因后果,司马无忌感慨万千。
曾经发生的事情就像是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他脑海中。如果没有来到东汉末年,又如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司马无忌立为太子,也只是时间问题。刘备的决心不可动摇,他在等待祝公道的归来。
话分两头,祝公道悄然潜入洛阳。
曹**于洛阳,汉献帝就在洛阳。既然曹操无心称帝,自然会将玉玺归还于刘协。
另外,曹操的势力基本上都在邺城,也就给予祝公道可趁之机。祝公道偷偷潜入皇宫中,伺机而动。
虽说汉献帝是傀儡皇帝,身边的侍卫一点都不少,其中是否有曹操安插的眼线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远在邺城的太子曹丕得知父王病逝的消息,痛苦流涕。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劝谏道:“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主持大局。若是殿下伤心不已,那先王留下的基业该如何扩展?”
曹丕许久才停止哭声,他觉得司马孚说得很对,自己身为太子,父王去世,那他就是主持大局的人。
如果他自己都失去理智或是无心朝政,也就有负重托,又如何开疆扩土。
于是,曹丕当即下令召集群臣,宣布此消息后,众人一片慌张,场面十分混乱。
大臣皆是曹操的旧臣,也就是他们效忠的人是曹操。如今曹操因病去世,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样,让他们难以接受。
曹丕虽是太子,可他们并未真正认同。因为曹丕尚未继位,还不是魏王。
曹操的死让曹丕很伤心,可是大局为重,朝中不能发生混乱或是震动。
突然,曹丕大喝一声:“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如何稳住局势,难道先王待你们不薄,你们就是以眼泪报答吗?”
曹丕的怒吼声让众人慌乱的心情稳定下来,混乱的场面算是控制住,而曹丕这一刻展示他的威严。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司马孚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众人猛然惊醒,收起悲伤的情绪,继续说道:“殿下乃是先王之子,先王去世此乃大魏最悲伤之事,可是大魏不可一日无王。”
“殿下乃太子,自当接替先王遗志,继承魏王之位。如若不然,怕是刘玄德等人趁势攻击我大魏,此乃有愧先王。”
“殿下乃是太子,继承魏王之位,无可厚非。但是,我等仍是圣上臣子,没有圣上诏令,怕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曹丕继位魏王,按照祖制以及规定,必须有天子的诏令,否则继位难以得到承认,还会引起皇上猜忌,更会引起公愤。
如果不是汉献帝需要仰仗曹操的势力,怕是早已被刘协派遣大军围剿,哪里还会让失去曹操的大魏继续猖狂。
随着时间推移,众人的心思都聚集在曹丕继位为魏王的问题上。朝中大臣有一半认为曹丕继位,需要得到汉献帝诏令,否则不合乎礼法。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眼前情况不一样,曹丕应该立即继位,以此稳住局面。
顿时,朝中大臣为了此事而争论不休。原本寂静的朝堂,再次热闹起来,就连曹丕自己都难以判断。
就在此时,沉默许久的尚书令陈矫喝道:“魏王在洛阳去世,举国上下皆是人心惶惶,人心难以安定。若是再拖下去,怕是军中会出现混乱。”
“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另外,诸位可别忘了,殿下虽是太子,可是魏王之子众多。”
“远的不说,就说曹彰!他现在身在洛阳,可以说魏王去世时,就在身边。”
“谁也不能保证曹彰会不会借此机会,夺取太子之位。如果他这个时候生出变故,那么大魏就真的危险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众人听闻后,皆是满脸凝重之色。曹彰不服曹丕,这事人所共知,尤其是曹彰从长安前往洛阳就知道他的心思。
原本还有迂腐与固的大臣,这个时候也不再反驳。如果曹彰真的有什么举动,那么为时已晚。
“魏王印玺在何处?”
其中一位大臣终于开口询问,没有魏王的印玺,要想继承王位,还真的有些说不过去。
陈矫当即拿出魏王的印玺,众人纷纷跪地,以示恭敬。太子曹丕亦是躬身相迎,他也没想到印玺就在邺城。
陈矫如实说出此印玺为何在自己手上,他刚刚提及的曹彰也不是空穴来风。
此印玺是谏议大夫贾逵认转交给他的,当曹操病重卧床不起时,他就悄悄的将这个印玺送回邺城。
不是贾逵与曹丕有多熟悉,也不是他支持曹丕,而是他对曹操忠心耿耿。
在他看来曹丕是太子,理所应当的继承魏王王位。贾逵心知其他人不会坐视不理,为了避免事情节外生枝。
贾逵只好秘密提前安排一切,将心玺送回邺城。当曹彰出现在他面前,没有询问自己父亲的情况,反而问起了印玺在何处。
贾逵自然不会告诉曹彰印玺在哪里,要是被他知道,必会前去抢夺,到时候大魏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贾逵的先见之明,避免了大魏内乱发生。
陈矫解释印玺为何在自己手中后,恭敬的将印玺呈交给曹丕。当他手持印玺,百官纷纷跪拜,高呼曹丕为“魏王”。
一天之内,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次日,曹丕正式成为魏王,下令大赦天下。
曹丕终于梦寐以求的登上魏王之位,曹彰等人纵然心里不平衡,打从心里不愿承认,这个时候也无法改变什么,只能认同曹丕为魏王。
司马无忌有苦难言,唯有苦笑。如果不是诸葛亮想要改变天下格局,也不会将他从未来世界带入现在时代,他能责备吗?
司马无忌不能!
若是在未来世界,司马无忌无法取得今日成就,更可不能文武双全,只会为了生活而生活。
与现在相比,犹如天与地的差距。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再回去,也不想独自一人活下去。
在这里他有妻女,有兄弟,有父亲,有师傅,有权有势;在未来他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他自己,遇到问题靠自己解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当初不明不白的来到这个世界,他迷茫过,也曾失落过。现在明白前因后果,司马无忌感慨万千。
曾经发生的事情就像是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他脑海中。如果没有来到东汉末年,又如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司马无忌立为太子,也只是时间问题。刘备的决心不可动摇,他在等待祝公道的归来。
话分两头,祝公道悄然潜入洛阳。
曹**于洛阳,汉献帝就在洛阳。既然曹操无心称帝,自然会将玉玺归还于刘协。
另外,曹操的势力基本上都在邺城,也就给予祝公道可趁之机。祝公道偷偷潜入皇宫中,伺机而动。
虽说汉献帝是傀儡皇帝,身边的侍卫一点都不少,其中是否有曹操安插的眼线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远在邺城的太子曹丕得知父王病逝的消息,痛苦流涕。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劝谏道:“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主持大局。若是殿下伤心不已,那先王留下的基业该如何扩展?”
曹丕许久才停止哭声,他觉得司马孚说得很对,自己身为太子,父王去世,那他就是主持大局的人。
如果他自己都失去理智或是无心朝政,也就有负重托,又如何开疆扩土。
于是,曹丕当即下令召集群臣,宣布此消息后,众人一片慌张,场面十分混乱。
大臣皆是曹操的旧臣,也就是他们效忠的人是曹操。如今曹操因病去世,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样,让他们难以接受。
曹丕虽是太子,可他们并未真正认同。因为曹丕尚未继位,还不是魏王。
曹操的死让曹丕很伤心,可是大局为重,朝中不能发生混乱或是震动。
突然,曹丕大喝一声:“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如何稳住局势,难道先王待你们不薄,你们就是以眼泪报答吗?”
曹丕的怒吼声让众人慌乱的心情稳定下来,混乱的场面算是控制住,而曹丕这一刻展示他的威严。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司马孚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众人猛然惊醒,收起悲伤的情绪,继续说道:“殿下乃是先王之子,先王去世此乃大魏最悲伤之事,可是大魏不可一日无王。”
“殿下乃太子,自当接替先王遗志,继承魏王之位。如若不然,怕是刘玄德等人趁势攻击我大魏,此乃有愧先王。”
“殿下乃是太子,继承魏王之位,无可厚非。但是,我等仍是圣上臣子,没有圣上诏令,怕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曹丕继位魏王,按照祖制以及规定,必须有天子的诏令,否则继位难以得到承认,还会引起皇上猜忌,更会引起公愤。
如果不是汉献帝需要仰仗曹操的势力,怕是早已被刘协派遣大军围剿,哪里还会让失去曹操的大魏继续猖狂。
随着时间推移,众人的心思都聚集在曹丕继位为魏王的问题上。朝中大臣有一半认为曹丕继位,需要得到汉献帝诏令,否则不合乎礼法。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眼前情况不一样,曹丕应该立即继位,以此稳住局面。
顿时,朝中大臣为了此事而争论不休。原本寂静的朝堂,再次热闹起来,就连曹丕自己都难以判断。
就在此时,沉默许久的尚书令陈矫喝道:“魏王在洛阳去世,举国上下皆是人心惶惶,人心难以安定。若是再拖下去,怕是军中会出现混乱。”
“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另外,诸位可别忘了,殿下虽是太子,可是魏王之子众多。”
“远的不说,就说曹彰!他现在身在洛阳,可以说魏王去世时,就在身边。”
“谁也不能保证曹彰会不会借此机会,夺取太子之位。如果他这个时候生出变故,那么大魏就真的危险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众人听闻后,皆是满脸凝重之色。曹彰不服曹丕,这事人所共知,尤其是曹彰从长安前往洛阳就知道他的心思。
原本还有迂腐与固的大臣,这个时候也不再反驳。如果曹彰真的有什么举动,那么为时已晚。
“魏王印玺在何处?”
其中一位大臣终于开口询问,没有魏王的印玺,要想继承王位,还真的有些说不过去。
陈矫当即拿出魏王的印玺,众人纷纷跪地,以示恭敬。太子曹丕亦是躬身相迎,他也没想到印玺就在邺城。
陈矫如实说出此印玺为何在自己手上,他刚刚提及的曹彰也不是空穴来风。
此印玺是谏议大夫贾逵认转交给他的,当曹操病重卧床不起时,他就悄悄的将这个印玺送回邺城。
不是贾逵与曹丕有多熟悉,也不是他支持曹丕,而是他对曹操忠心耿耿。
在他看来曹丕是太子,理所应当的继承魏王王位。贾逵心知其他人不会坐视不理,为了避免事情节外生枝。
贾逵只好秘密提前安排一切,将心玺送回邺城。当曹彰出现在他面前,没有询问自己父亲的情况,反而问起了印玺在何处。
贾逵自然不会告诉曹彰印玺在哪里,要是被他知道,必会前去抢夺,到时候大魏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贾逵的先见之明,避免了大魏内乱发生。
陈矫解释印玺为何在自己手中后,恭敬的将印玺呈交给曹丕。当他手持印玺,百官纷纷跪拜,高呼曹丕为“魏王”。
一天之内,将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次日,曹丕正式成为魏王,下令大赦天下。
曹丕终于梦寐以求的登上魏王之位,曹彰等人纵然心里不平衡,打从心里不愿承认,这个时候也无法改变什么,只能认同曹丕为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