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180章 镜子的好处
正说着话,之前被吩咐去拿蜂蜜的小丫头就回来了。手里捧着个白瓷罐子,放在桌上道:“明姑娘,这是蜂蜜。还有,七娘问你笑什么。”
柳雅才知道,原来这个红牌叫“明姑娘。”
明姑娘就道:“呦,七娘起来啦?她可是比我们这些姑娘还累呢,这个时候才起身。”
小丫头点点头,站着没动,估计是等着回话呢。
明姑娘就指了指柳雅道:“这不是来个小姑娘,正帮我上妆嘛。和她说话,不自觉的就笑起来了。”说完,又问那小丫头:“小囡,你看我这妆好看吗?”
“好看。”小囡点点头道:“明姑娘本来就好看,现在这小脸粉红粉红的,显得又艳丽不少。”
“嘿,你这小丫头也学会说好话了。赏你的。”明姑娘说完,从随身的荷包里就掏出块碎银子扔了过去。
柳雅打眼一瞄,估计那块银子也有二分左右了。这可是等于二十几文钱啊,就这么随手一抛,可见这明姑娘确实是红牌,还挺大方。
叫小囡的丫头赶紧谢过了,欢天喜地的揣着银子走了。还道:“我给七娘回个话去,就说明姑娘在上妆呢。”
“嗯,去吧。一会儿叫七娘也过来看看。”明姑娘说完,问柳雅道:“蜂蜜也拿来了,你要这个干啥?”
柳雅走过去把装着蜂蜜的罐子拿过来,打开盖子就是一股甜香。看了看里面的蜂蜜,色泽金黄,带着浓厚的桂花香,真是好蜜。
柳雅赞道:“这桂花蜜酿的真好,保准能让明姑娘更好看。”
“我这上个妆,和桂花蜜有啥关系?”明姑娘反而越来越觉得奇怪了。
柳雅一笑,从妆匣里拿出个银质的小勺子,应该是平时用来舀香粉或是胭脂的。用勺子尖蘸了点蜂蜜,然后对明姑娘道:“闭嘴。”
“啊?哦。”明姑娘愣了一下,这才把嘴巴闭上。
柳雅就把勺子尖上的那点蜂蜜点在了明姑娘上下的嘴唇上。再轻轻的用指尖匀开,然后才取出一盒口彩。仍旧是用指尖蘸了蜂蜜,再蘸了口彩调和一下,才往明姑娘的嘴唇上涂抹。
抹好了口彩,柳雅道:“行了,明姑娘瞧瞧,这样是不是更好看?”
明姑娘轻微的抿了抿嘴,感觉嘴唇润泽香甜。再往镜子里一照,不由得脸上绽开了一朵花。抬头对柳雅道:“你这小姑娘门道真多,这口彩调和了蜂蜜,就这么好看呀。我这嘴唇好像……好像蜜糖似的润,一点都不干。”
“等一下,还没好呢。最后一步最主要。”柳雅说完,从妆匣里拿出炭笔,给明姑娘画了眉。
画眉毛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什么样的脸型、气质,眉头与眉峰的高低、眉毛的长短、弧度都有大讲究。
柳雅给这明姑娘画了一对“平眉”,眉头和眉峰、眉尾近乎在一条线上,眉毛整体显得略短。但反而突出了明姑娘那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加上她原本就是一张小巧的瓜子脸,这回再看,整个人都是美艳中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清雅和干练。
其实一个人的韵味也可以画出来,而且化妆的手法不同,出来的气质也不同。
明姑娘再对着镜子一朝,脸还是自己的脸,可脸色粉红犹如初开的桃花;眼眸晶亮、眉形小巧,反而更觉得神采奕奕;就连平时并不怎么出彩的鼻子都显得比平时高了一点。
“小姑娘,你这手可真是巧。”明姑娘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的笑容像一朵花似的。然后就从荷包里又掏出一小块银子,递给柳雅道:“拿着,这是给你的赏钱。”
柳雅看看手里的这块银子,起码有一钱还多呢。这就相当于是一百二十多个铜板啊。真没想到,她这偶然想到的一条路,竟然给她走通了。
明姑娘又道:“小姑娘,这妆容我挺满意。可你要卖的东西还没拿出来呢。现在该给我看看了吧?”
柳雅一听,赶紧道:“是了,这个东西可正好是姑娘需要的。你看看,我这铜镜可是比你这个好多了。”
柳雅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了一面铜镜,递给了明姑娘。
明姑娘本来还带着满脸的好奇,一看柳雅递给自己的竟然是一面铜镜,不由得掩口笑道:“小姑娘啊,你看看我这屋里还就不缺镜子了。我那抽屉里这么大的镜子还有两面呢。你要是喜欢,我送给你都行了。这个我可真是不缺,不能买了。”
柳雅听明姑娘这么一说,笑道:“您先别急着说不要啊,我这面镜子你还没看呢。看过了,就保证会买。”
“看?怎么看?不就是普通的铜镜吗?我有面铜镜还嵌了宝石呢,我也没觉得多么好看啊。”明姑娘说着,就拿着铜镜随意的那么一照。
只是照了一下之后,便不说话了。蹙了蹙眉毛,又举起镜子照了照。然后抬头看着柳雅,问道:“你这镜子,好像不太一样。”
“是啊,我这镜子可以把明姑娘最美的样子照出来。”柳雅一边说,一边指着梳妆台上的铜镜道:“这面镜子也不是不好,就是角度不对,照出来的人也不那么好看了。其实,明姑娘花容月貌,得用最适合你的镜子才能照得出来。”
其实,这就是柳雅精心选镜子的原因了。古代的铜镜是人工打磨,不可能是绝对水平的。稍微有一些凸面镜或凹面镜的效果,照出来的人就会稍微有些变形。当然这种变形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柳雅发现明姑娘五官精致,但下巴略宽,所以给她的镜子就是正好有一点点的收脸效果。这样明姑娘从这面镜子里看她自己,当然就比另外的镜子要好看一些了。可其中的原理,明姑娘就一定不知道了。
明姑娘又把手里的镜子照了两、三次,还反复和自己妆台上的镜子对比了一下。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自己的脸,可真的就是柳雅给她的镜子照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显得她特别的好看,脸也越发的小巧精致了。
柳雅才知道,原来这个红牌叫“明姑娘。”
明姑娘就道:“呦,七娘起来啦?她可是比我们这些姑娘还累呢,这个时候才起身。”
小丫头点点头,站着没动,估计是等着回话呢。
明姑娘就指了指柳雅道:“这不是来个小姑娘,正帮我上妆嘛。和她说话,不自觉的就笑起来了。”说完,又问那小丫头:“小囡,你看我这妆好看吗?”
“好看。”小囡点点头道:“明姑娘本来就好看,现在这小脸粉红粉红的,显得又艳丽不少。”
“嘿,你这小丫头也学会说好话了。赏你的。”明姑娘说完,从随身的荷包里就掏出块碎银子扔了过去。
柳雅打眼一瞄,估计那块银子也有二分左右了。这可是等于二十几文钱啊,就这么随手一抛,可见这明姑娘确实是红牌,还挺大方。
叫小囡的丫头赶紧谢过了,欢天喜地的揣着银子走了。还道:“我给七娘回个话去,就说明姑娘在上妆呢。”
“嗯,去吧。一会儿叫七娘也过来看看。”明姑娘说完,问柳雅道:“蜂蜜也拿来了,你要这个干啥?”
柳雅走过去把装着蜂蜜的罐子拿过来,打开盖子就是一股甜香。看了看里面的蜂蜜,色泽金黄,带着浓厚的桂花香,真是好蜜。
柳雅赞道:“这桂花蜜酿的真好,保准能让明姑娘更好看。”
“我这上个妆,和桂花蜜有啥关系?”明姑娘反而越来越觉得奇怪了。
柳雅一笑,从妆匣里拿出个银质的小勺子,应该是平时用来舀香粉或是胭脂的。用勺子尖蘸了点蜂蜜,然后对明姑娘道:“闭嘴。”
“啊?哦。”明姑娘愣了一下,这才把嘴巴闭上。
柳雅就把勺子尖上的那点蜂蜜点在了明姑娘上下的嘴唇上。再轻轻的用指尖匀开,然后才取出一盒口彩。仍旧是用指尖蘸了蜂蜜,再蘸了口彩调和一下,才往明姑娘的嘴唇上涂抹。
抹好了口彩,柳雅道:“行了,明姑娘瞧瞧,这样是不是更好看?”
明姑娘轻微的抿了抿嘴,感觉嘴唇润泽香甜。再往镜子里一照,不由得脸上绽开了一朵花。抬头对柳雅道:“你这小姑娘门道真多,这口彩调和了蜂蜜,就这么好看呀。我这嘴唇好像……好像蜜糖似的润,一点都不干。”
“等一下,还没好呢。最后一步最主要。”柳雅说完,从妆匣里拿出炭笔,给明姑娘画了眉。
画眉毛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什么样的脸型、气质,眉头与眉峰的高低、眉毛的长短、弧度都有大讲究。
柳雅给这明姑娘画了一对“平眉”,眉头和眉峰、眉尾近乎在一条线上,眉毛整体显得略短。但反而突出了明姑娘那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加上她原本就是一张小巧的瓜子脸,这回再看,整个人都是美艳中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清雅和干练。
其实一个人的韵味也可以画出来,而且化妆的手法不同,出来的气质也不同。
明姑娘再对着镜子一朝,脸还是自己的脸,可脸色粉红犹如初开的桃花;眼眸晶亮、眉形小巧,反而更觉得神采奕奕;就连平时并不怎么出彩的鼻子都显得比平时高了一点。
“小姑娘,你这手可真是巧。”明姑娘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的笑容像一朵花似的。然后就从荷包里又掏出一小块银子,递给柳雅道:“拿着,这是给你的赏钱。”
柳雅看看手里的这块银子,起码有一钱还多呢。这就相当于是一百二十多个铜板啊。真没想到,她这偶然想到的一条路,竟然给她走通了。
明姑娘又道:“小姑娘,这妆容我挺满意。可你要卖的东西还没拿出来呢。现在该给我看看了吧?”
柳雅一听,赶紧道:“是了,这个东西可正好是姑娘需要的。你看看,我这铜镜可是比你这个好多了。”
柳雅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了一面铜镜,递给了明姑娘。
明姑娘本来还带着满脸的好奇,一看柳雅递给自己的竟然是一面铜镜,不由得掩口笑道:“小姑娘啊,你看看我这屋里还就不缺镜子了。我那抽屉里这么大的镜子还有两面呢。你要是喜欢,我送给你都行了。这个我可真是不缺,不能买了。”
柳雅听明姑娘这么一说,笑道:“您先别急着说不要啊,我这面镜子你还没看呢。看过了,就保证会买。”
“看?怎么看?不就是普通的铜镜吗?我有面铜镜还嵌了宝石呢,我也没觉得多么好看啊。”明姑娘说着,就拿着铜镜随意的那么一照。
只是照了一下之后,便不说话了。蹙了蹙眉毛,又举起镜子照了照。然后抬头看着柳雅,问道:“你这镜子,好像不太一样。”
“是啊,我这镜子可以把明姑娘最美的样子照出来。”柳雅一边说,一边指着梳妆台上的铜镜道:“这面镜子也不是不好,就是角度不对,照出来的人也不那么好看了。其实,明姑娘花容月貌,得用最适合你的镜子才能照得出来。”
其实,这就是柳雅精心选镜子的原因了。古代的铜镜是人工打磨,不可能是绝对水平的。稍微有一些凸面镜或凹面镜的效果,照出来的人就会稍微有些变形。当然这种变形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柳雅发现明姑娘五官精致,但下巴略宽,所以给她的镜子就是正好有一点点的收脸效果。这样明姑娘从这面镜子里看她自己,当然就比另外的镜子要好看一些了。可其中的原理,明姑娘就一定不知道了。
明姑娘又把手里的镜子照了两、三次,还反复和自己妆台上的镜子对比了一下。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自己的脸,可真的就是柳雅给她的镜子照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显得她特别的好看,脸也越发的小巧精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