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恭喜我自己有了一位执事)
刘京旁若无人的坐在太师椅上,背靠在雕刻着麒麟戏火的椅子背上,闭上眼睛,默默的沉思。
盛元皇帝的举动有些反常,这让伺候盛元皇帝多年的刘京都觉得反常。
在刚刚看来,盛元皇帝对法海很重视,可为什么在法海进宫这么久都没有召见的意思?
如果不召见法海是为了保护他,那为什么在最后还表现出如此的厚爱,这明明不合逻辑,盛元皇帝虽然算不上千古一帝,但是好歹也是一位精明的皇帝,不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也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既然不是错误,也不是意外,那么盛元皇帝如此作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又要传达什么意思呢?
刘京想不出原因,这些年来,盛元皇帝越来越难以琢磨了。
刘京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然后低头看见还匍匐在地上的小华子,轻声的说道:“起来吧!”
“是!”
小华子应了一声,从地上爬立起来,小心翼翼的抬头朝刘京望去,心神俱震。
当年一起进宫的同伴都说小华子命好,一进宫,就跟在大总管的身边伺候,有着无上的荣耀,前程似锦,这样的话挺多了,当年年轻的小华子也信了。
后来仗着刘京的威势,小华子行事的确方便了许多,不说别的,就自己吃的喝的,就要比别人好了很多,甚至比一般的地主还要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小华子才发现自己想的太过于简单了,不管是男还是女,只要是人都少不了争斗。
小华子因为靠着刘京,难免会被扯入这些争斗当中,宫中的争斗难免会有人丧命,会有人流血,小华子几次都卷入其中,好在刘京出面周旋,把他从漩涡中捞了出来,没有随那些人一起被别人砍掉脑袋。
那个时候,刘京意气风发,英姿勃勃,浑身散发着难以抗拒的威严,就站在那里或者坐在那里,便是一座巍峨不可撼动的大山。
但如今的刘京坐在那里,像是一座被地震震坏了的小山丘,树木坍塌,巨石滚落,一眼望去都是触目惊心的裂缝,让人痛彻心扉。
在这一瞬间,小华子意识到了,自己心目中如山一样的大总管已经老了,现在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逃脱不了时间的消磨。
小华子突然间感觉自己的心发酸,鼻子发痒,眼眶瞬间蓄满了泪水,小华子都不敢眨眼睛,生怕自己一动眼皮子,泪水从就从眼中流淌出来。
小华子连忙收敛自己的心神,向刘京汇报事情的经过。
“郑公公?郑长源?”
刘京皱起了眉头,脸上的忧虑又多了一分。
大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这里的太监并不是法海所理解的那样,所有的阉人都叫做太监,只有位高权重的阉人才能叫做太监,其他只能算是小奴才,给一点尊称,就叫一声公公。
内十二监其中权利最大的乃是司礼监,而郑长源就是司礼监的太监。
刘京想起郑长源又是一阵惆怅,这个郑长源也是刘京的同乡,当年一起进宫。
当年刘京为人圆滑,讨人喜欢,而且人又聪明,学得又快,所以颇得当时的大内总管的赏识,上升的非常的快,最后放到当时还是皇子的先皇身边伺候,等到后来皇子继位,前任大总管退位,刘京顺理成章的变成了现在的大内总管。
先帝驾崩,盛元皇帝继位的时候,刘京帮了大忙,而且在开始的时候,盛元皇帝想要坐稳皇位,少不了刘京的帮忙,所以他的大内总管的位置一直稳稳的,不动不摇,直到两年前,杨贵妃怀上龙胎,一年前诞下龙子,更是把刘京的位置吹得是地动山摇。
郑长源相比刘京而言,为人僵化,缺少变通,而且心胸狭窄,相由心生,所以面相没有刘京那么好看,人缘就差了很多,一直不顺,时常有人给他穿着小鞋,越是这样他越是气,怨天尤人,不管对世界还是对周围的人,都是充满了敌意,觉得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欠了他什么似得。
看见同时进宫的老乡刘京平步青云,更是怒火中烧,觉得老天不公,特意的针对自己。
恰逢时机,盛元皇帝登基,血雨腥风,死了不少的人,当年在关键位置上的人许多都倒在了争斗之中,郑长源终于有了出头的时机,往上走了几步。
盛元皇帝在继位之前,遭受无数次刺杀,最危险的一次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都弄丢了,皇后也在那次中受了重伤,这些年来,一只重病卧床,全靠珍贵的药材吊着一口气。
盛元登基之后,后宫也掀起的风暴,那些入宫的佳丽都想着坐上皇后的位置,也就是这个时候,郑长源靠上了杨贵妃的这棵树,更准确的来说,是两个人互惠互利。
杨贵妃娘家虽然一流世家,但是杨家的势力偏远,远在南方,对于偏北的京都,鞭长莫及,需要一个位强有力的帮手,郑长源这位在宫中地位不算低,心又狠,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公公自然走进了他们眼中。
在郑长源的帮助下,杨贵妃终于得到了盛元皇帝的青睐,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投桃报李,把郑长源扶上了司礼监的太监之位。
刘京时常伺候在盛元皇帝的身边,对于皇帝的身体,他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盛元皇帝为了把皇位传给自己的血脉,不惜耗费生命,凝结精血之种,种入妃子的体内。
盛元皇帝选择杨贵妃,自然有他的一番考虑,把各方的利益都考虑进去,维持一个为妙的平衡,这其中也有制衡刘京的意思,毕竟刘京已经是两朝元老了,党羽虽然没有遍天下,但也不少。
盛元皇帝的举动有些反常,这让伺候盛元皇帝多年的刘京都觉得反常。
在刚刚看来,盛元皇帝对法海很重视,可为什么在法海进宫这么久都没有召见的意思?
如果不召见法海是为了保护他,那为什么在最后还表现出如此的厚爱,这明明不合逻辑,盛元皇帝虽然算不上千古一帝,但是好歹也是一位精明的皇帝,不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也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既然不是错误,也不是意外,那么盛元皇帝如此作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又要传达什么意思呢?
刘京想不出原因,这些年来,盛元皇帝越来越难以琢磨了。
刘京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然后低头看见还匍匐在地上的小华子,轻声的说道:“起来吧!”
“是!”
小华子应了一声,从地上爬立起来,小心翼翼的抬头朝刘京望去,心神俱震。
当年一起进宫的同伴都说小华子命好,一进宫,就跟在大总管的身边伺候,有着无上的荣耀,前程似锦,这样的话挺多了,当年年轻的小华子也信了。
后来仗着刘京的威势,小华子行事的确方便了许多,不说别的,就自己吃的喝的,就要比别人好了很多,甚至比一般的地主还要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小华子才发现自己想的太过于简单了,不管是男还是女,只要是人都少不了争斗。
小华子因为靠着刘京,难免会被扯入这些争斗当中,宫中的争斗难免会有人丧命,会有人流血,小华子几次都卷入其中,好在刘京出面周旋,把他从漩涡中捞了出来,没有随那些人一起被别人砍掉脑袋。
那个时候,刘京意气风发,英姿勃勃,浑身散发着难以抗拒的威严,就站在那里或者坐在那里,便是一座巍峨不可撼动的大山。
但如今的刘京坐在那里,像是一座被地震震坏了的小山丘,树木坍塌,巨石滚落,一眼望去都是触目惊心的裂缝,让人痛彻心扉。
在这一瞬间,小华子意识到了,自己心目中如山一样的大总管已经老了,现在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逃脱不了时间的消磨。
小华子突然间感觉自己的心发酸,鼻子发痒,眼眶瞬间蓄满了泪水,小华子都不敢眨眼睛,生怕自己一动眼皮子,泪水从就从眼中流淌出来。
小华子连忙收敛自己的心神,向刘京汇报事情的经过。
“郑公公?郑长源?”
刘京皱起了眉头,脸上的忧虑又多了一分。
大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这里的太监并不是法海所理解的那样,所有的阉人都叫做太监,只有位高权重的阉人才能叫做太监,其他只能算是小奴才,给一点尊称,就叫一声公公。
内十二监其中权利最大的乃是司礼监,而郑长源就是司礼监的太监。
刘京想起郑长源又是一阵惆怅,这个郑长源也是刘京的同乡,当年一起进宫。
当年刘京为人圆滑,讨人喜欢,而且人又聪明,学得又快,所以颇得当时的大内总管的赏识,上升的非常的快,最后放到当时还是皇子的先皇身边伺候,等到后来皇子继位,前任大总管退位,刘京顺理成章的变成了现在的大内总管。
先帝驾崩,盛元皇帝继位的时候,刘京帮了大忙,而且在开始的时候,盛元皇帝想要坐稳皇位,少不了刘京的帮忙,所以他的大内总管的位置一直稳稳的,不动不摇,直到两年前,杨贵妃怀上龙胎,一年前诞下龙子,更是把刘京的位置吹得是地动山摇。
郑长源相比刘京而言,为人僵化,缺少变通,而且心胸狭窄,相由心生,所以面相没有刘京那么好看,人缘就差了很多,一直不顺,时常有人给他穿着小鞋,越是这样他越是气,怨天尤人,不管对世界还是对周围的人,都是充满了敌意,觉得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欠了他什么似得。
看见同时进宫的老乡刘京平步青云,更是怒火中烧,觉得老天不公,特意的针对自己。
恰逢时机,盛元皇帝登基,血雨腥风,死了不少的人,当年在关键位置上的人许多都倒在了争斗之中,郑长源终于有了出头的时机,往上走了几步。
盛元皇帝在继位之前,遭受无数次刺杀,最危险的一次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都弄丢了,皇后也在那次中受了重伤,这些年来,一只重病卧床,全靠珍贵的药材吊着一口气。
盛元登基之后,后宫也掀起的风暴,那些入宫的佳丽都想着坐上皇后的位置,也就是这个时候,郑长源靠上了杨贵妃的这棵树,更准确的来说,是两个人互惠互利。
杨贵妃娘家虽然一流世家,但是杨家的势力偏远,远在南方,对于偏北的京都,鞭长莫及,需要一个位强有力的帮手,郑长源这位在宫中地位不算低,心又狠,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公公自然走进了他们眼中。
在郑长源的帮助下,杨贵妃终于得到了盛元皇帝的青睐,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投桃报李,把郑长源扶上了司礼监的太监之位。
刘京时常伺候在盛元皇帝的身边,对于皇帝的身体,他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盛元皇帝为了把皇位传给自己的血脉,不惜耗费生命,凝结精血之种,种入妃子的体内。
盛元皇帝选择杨贵妃,自然有他的一番考虑,把各方的利益都考虑进去,维持一个为妙的平衡,这其中也有制衡刘京的意思,毕竟刘京已经是两朝元老了,党羽虽然没有遍天下,但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