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好一个李定国!
朱琳渼微微抬手,淡然道:“都平身吧。”
而何腾蛟望向他的双眼却惊得快要瞪出来了,颤声道:“你、你是新继位的天子……”
“正是朕。”朱琳渼对“朕”这个字还不太适应,今儿算是头一次用,眼下这种场合,气势必须要足。
“新君才刚登基数日,怎会离京赴楚……”
朱琳渼笑道:“如今这乱世之下,仍只知困坐紫禁城的,怕很难是个明君。”
竟真是新朝天子驾临!何腾蛟牙关紧咬,今天本是来探探朝廷口风,没想到震惊却一个接一个。
他先前一直拥兵自重,只盼朝廷会摄于湖广强势,封他个国公甚至王爵,如沐天波镇云南那般,世代镇守湖广。
不料突生蒙正发劫天子入楚之事,将他既定方略尽数打乱。初时他还犹豫或可迎天子以制朝廷,结果小皇帝还没到武昌便告逊位,南京却立派重兵围困湖广,令他偷鸡不成反失把米。
方才他又得悉朝廷兵马之强盛,心中愈发惊惧,难道仅剩放弃权势,投降朝廷这一条路了?只是此番一步步走来,自己已上了贼船,这谋逆大罪,就算此时低头,怕也难保身家性命……
何文瑞见父亲似有动摇之色,忙凑到他耳边低声道:“爹,万不可被他唬住。只待那事得成,武昌便有大军七万余,我们凭城坚守,纵朝廷军器精良,一年半载的也奈何我们不得!”
何腾蛟方才震惊之下险些忘了自己先前部署,经儿子提醒这才心中略定。对!朝廷纵然兵精粮足,却定然猜不到我已从临湘暗度陈仓!
若武昌这边能再坚持数月,朝廷与建虏那边战事吃紧,必会与我妥协,届时至少还能留住些家底。
何文瑞又道:“我们再与朱琳渼虚与委蛇片刻,爹您寻机登舟,孩儿率水师截住敌船。此处距岸边不到一里,我不信那模样古怪的战船就能将您拦下。”
何腾蛟长吁了一口气,正欲依计行事,忽见武昌方向有快船靠在望天石旁。随即,有两名背插红旗的信使下船狂奔而来,气喘吁吁地单膝点地,“禀督堂大人,临湘急报!”而后将一木匣递给何腾蛟的亲卫。
“临湘?”何腾蛟与儿子对视一眼,低声喜道:“或是刘体仁部到了!”
他匆忙拆开信筒取出密报,只看了一眼,便如遭五雷轰顶,险些跌坐在地上。只见纸上仅有寥寥数语:刘总兵所部三万大军于临湘遭渡口敌李定国部伏击,折损近半,残部退往麻塘,请督堂大人速发增援!
“这、这怎么可能?!”何腾蛟只觉脑中一片空白,“李定国的人马两日前还在昌水附近,怎会于百里外的临湘设伏……”
没等他捋明白,又有第二封急报送来,说得仍是临湘战事,内容要比刘体仁的求援信要详细得多。何腾蛟这才知晓了经过。
他设计令郝摇旗部于昌水引诱朝廷人马,刘体仁率三万长沙兵悄至益阳,在洞庭湖乘船北上,打算在临湘附近登岸,而后赶赴武昌助守。却不知李定国为何得到大军调动的消息,一日两夜间疾行百里,竟赶在刘体仁之前抵达临湘,并于渡口设伏。
等刘体仁所部到了临湘,正上岸之时,四下里李定国大军突然杀出。长沙军遭半渡而击,立时大溃,人马慌忙逃回船上,绕行至麻塘才得以喘息。
不过此战报上声称李定国部有两万大军,而何腾蛟刚才从朱琳渼那份朝廷部署图上得知,李定国手下不过三千兵力,这战力端的骇人!
他心中苦涩,麻塘就在岳州与昌水之间,离忠贞营那两队人马极近,便是派兵去救,怕都无法靠近,更不用说自己手中哪儿还有可调动的兵力……
暗度陈仓之策告破,也就是说武昌短时间内再无援军,而折了刘体仁部,长沙也是岌岌可危。何腾蛟瞬间已将和朝廷讨价还价的想法抛诸脑后,心中仅剩如何保命之念了。
他惊慌望向朱琳渼,心下却是一动,或许朝廷并不想将自己赶尽杀绝,否则以其兵力之强,眼下武昌城怕已告破,又怎会让围城的川、赣大军退后二十里让出空隙,以及新君亲临湖广之举。
想到此处,他不敢再有丝毫犹豫,慌忙伏身叩拜,“臣,湖广总督何腾蛟,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余光瞥到儿子与一干手下还没回过神来,立刻高声道,“都愣着干什么?速速拜见天子!”
待何文瑞及周围数百人一齐跪倒行了大礼,何腾蛟又顿首道:“圣上明鉴,臣素来事朝廷甚忠,未敢有二心。此次臣受奸徒构陷,不得已才令士卒固城以自保,绝无他意,只等朝廷查明真相,臣立刻撤去兵马,自劾己罪……”
朝廷这边要获悉临湘的军情,还需从荆州绕一圈,故而朱琳渼还未得报临湘大捷,自也不知道何腾蛟刚才片刻间心态发生了何等剧变。
他踏前几步,略弯下腰对跪伏的何腾蛟道:“何都堂似乎不是近来才开始聚兵的吧?”
“这……建虏屡屡犯楚,臣只得率湖广子弟以拒之……”
“嗯,”朱琳渼点了点头,冷声道,“那为何湖广官吏任免皆出你一人之手,从不报朝廷批复?湖广税赋又尽入武昌,未上缴朝廷半两?当年先帝调湖广兵入福京,为何久被搪塞拖延?”
“都、都是虏贼势大,不得已的从权之计……请圣上恕罪,恕罪……”
朱琳渼狠狠瞪了他一眼,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毕竟此行是为了招抚何腾蛟,避免湖广内战的,也不宜把天聊死了。
他又道:“你方才说遭人构陷,我就给你个辩解的机会。说吧,到底怎么回事儿?”
何腾蛟鼻尖紧挨着地,急道:“回皇上,数日前臣骤接蒙正发密信,言说他正携天子乘舟西来,让臣遣水师迎驾。臣恐圣驾有失,便令赵冠率战船前去护驾,却只让舟船泊于九江一带,并未放其入楚。
而何腾蛟望向他的双眼却惊得快要瞪出来了,颤声道:“你、你是新继位的天子……”
“正是朕。”朱琳渼对“朕”这个字还不太适应,今儿算是头一次用,眼下这种场合,气势必须要足。
“新君才刚登基数日,怎会离京赴楚……”
朱琳渼笑道:“如今这乱世之下,仍只知困坐紫禁城的,怕很难是个明君。”
竟真是新朝天子驾临!何腾蛟牙关紧咬,今天本是来探探朝廷口风,没想到震惊却一个接一个。
他先前一直拥兵自重,只盼朝廷会摄于湖广强势,封他个国公甚至王爵,如沐天波镇云南那般,世代镇守湖广。
不料突生蒙正发劫天子入楚之事,将他既定方略尽数打乱。初时他还犹豫或可迎天子以制朝廷,结果小皇帝还没到武昌便告逊位,南京却立派重兵围困湖广,令他偷鸡不成反失把米。
方才他又得悉朝廷兵马之强盛,心中愈发惊惧,难道仅剩放弃权势,投降朝廷这一条路了?只是此番一步步走来,自己已上了贼船,这谋逆大罪,就算此时低头,怕也难保身家性命……
何文瑞见父亲似有动摇之色,忙凑到他耳边低声道:“爹,万不可被他唬住。只待那事得成,武昌便有大军七万余,我们凭城坚守,纵朝廷军器精良,一年半载的也奈何我们不得!”
何腾蛟方才震惊之下险些忘了自己先前部署,经儿子提醒这才心中略定。对!朝廷纵然兵精粮足,却定然猜不到我已从临湘暗度陈仓!
若武昌这边能再坚持数月,朝廷与建虏那边战事吃紧,必会与我妥协,届时至少还能留住些家底。
何文瑞又道:“我们再与朱琳渼虚与委蛇片刻,爹您寻机登舟,孩儿率水师截住敌船。此处距岸边不到一里,我不信那模样古怪的战船就能将您拦下。”
何腾蛟长吁了一口气,正欲依计行事,忽见武昌方向有快船靠在望天石旁。随即,有两名背插红旗的信使下船狂奔而来,气喘吁吁地单膝点地,“禀督堂大人,临湘急报!”而后将一木匣递给何腾蛟的亲卫。
“临湘?”何腾蛟与儿子对视一眼,低声喜道:“或是刘体仁部到了!”
他匆忙拆开信筒取出密报,只看了一眼,便如遭五雷轰顶,险些跌坐在地上。只见纸上仅有寥寥数语:刘总兵所部三万大军于临湘遭渡口敌李定国部伏击,折损近半,残部退往麻塘,请督堂大人速发增援!
“这、这怎么可能?!”何腾蛟只觉脑中一片空白,“李定国的人马两日前还在昌水附近,怎会于百里外的临湘设伏……”
没等他捋明白,又有第二封急报送来,说得仍是临湘战事,内容要比刘体仁的求援信要详细得多。何腾蛟这才知晓了经过。
他设计令郝摇旗部于昌水引诱朝廷人马,刘体仁率三万长沙兵悄至益阳,在洞庭湖乘船北上,打算在临湘附近登岸,而后赶赴武昌助守。却不知李定国为何得到大军调动的消息,一日两夜间疾行百里,竟赶在刘体仁之前抵达临湘,并于渡口设伏。
等刘体仁所部到了临湘,正上岸之时,四下里李定国大军突然杀出。长沙军遭半渡而击,立时大溃,人马慌忙逃回船上,绕行至麻塘才得以喘息。
不过此战报上声称李定国部有两万大军,而何腾蛟刚才从朱琳渼那份朝廷部署图上得知,李定国手下不过三千兵力,这战力端的骇人!
他心中苦涩,麻塘就在岳州与昌水之间,离忠贞营那两队人马极近,便是派兵去救,怕都无法靠近,更不用说自己手中哪儿还有可调动的兵力……
暗度陈仓之策告破,也就是说武昌短时间内再无援军,而折了刘体仁部,长沙也是岌岌可危。何腾蛟瞬间已将和朝廷讨价还价的想法抛诸脑后,心中仅剩如何保命之念了。
他惊慌望向朱琳渼,心下却是一动,或许朝廷并不想将自己赶尽杀绝,否则以其兵力之强,眼下武昌城怕已告破,又怎会让围城的川、赣大军退后二十里让出空隙,以及新君亲临湖广之举。
想到此处,他不敢再有丝毫犹豫,慌忙伏身叩拜,“臣,湖广总督何腾蛟,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余光瞥到儿子与一干手下还没回过神来,立刻高声道,“都愣着干什么?速速拜见天子!”
待何文瑞及周围数百人一齐跪倒行了大礼,何腾蛟又顿首道:“圣上明鉴,臣素来事朝廷甚忠,未敢有二心。此次臣受奸徒构陷,不得已才令士卒固城以自保,绝无他意,只等朝廷查明真相,臣立刻撤去兵马,自劾己罪……”
朝廷这边要获悉临湘的军情,还需从荆州绕一圈,故而朱琳渼还未得报临湘大捷,自也不知道何腾蛟刚才片刻间心态发生了何等剧变。
他踏前几步,略弯下腰对跪伏的何腾蛟道:“何都堂似乎不是近来才开始聚兵的吧?”
“这……建虏屡屡犯楚,臣只得率湖广子弟以拒之……”
“嗯,”朱琳渼点了点头,冷声道,“那为何湖广官吏任免皆出你一人之手,从不报朝廷批复?湖广税赋又尽入武昌,未上缴朝廷半两?当年先帝调湖广兵入福京,为何久被搪塞拖延?”
“都、都是虏贼势大,不得已的从权之计……请圣上恕罪,恕罪……”
朱琳渼狠狠瞪了他一眼,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毕竟此行是为了招抚何腾蛟,避免湖广内战的,也不宜把天聊死了。
他又道:“你方才说遭人构陷,我就给你个辩解的机会。说吧,到底怎么回事儿?”
何腾蛟鼻尖紧挨着地,急道:“回皇上,数日前臣骤接蒙正发密信,言说他正携天子乘舟西来,让臣遣水师迎驾。臣恐圣驾有失,便令赵冠率战船前去护驾,却只让舟船泊于九江一带,并未放其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