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论战再起】
由于周赫煊的及时提醒,史量才在七月底就离开上海,躲进天津的法租界找朋友喝茶看戏去了。
在离开上海之前,史量才希望鲁迅能写一篇文章,帮周赫煊说说话、正正名。
鲁迅当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他不想掺和这种破事。直到《中央日报》刊登赞扬周赫煊的社论,舆论风向瞬间翻转,鲁迅才突然用本体大马甲开了一篇,而且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文如下
《花边漫谈》
“周明诚在近日遇到了麻烦,中国报纸泾渭分明的分做两派,一派极尽诋毁,一派高高捧起……史君离沪前,曾邀我做文章,为周氏摇旗呐喊,尽一份朋友的心意。”
“我与周氏曾在北平见过一面,他不喜欢喝豆汁儿,可见并非同我一路人。他有他的想法,他对中国是抱有乐观主义的,而我恰好相反……我对周氏的私人生活并不关心,但他的文章我必看不落,不可不说他是中国顶有自我思想的学问家……”
“这次报纸论争的结果让人惊奇,短短几日时间,西风东风合做一团,骂得激烈,收得也突然。像是全中国的报纸,一夜之间忘了有场骂战,竟齐齐唱起了赞歌……”
鲁迅开始在文章里讲故事,讲一些让人摸头不知脑的故事,句句都在暗讽无良媒体溜须拍马,只知道逢迎上意。他根本就不是在帮周赫煊说好话,而是借机骂国党的舆论控制政策。
这篇文章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之后,鲁迅又加班加点的写出第二篇文章
《周氏与泰氏之比较》
“有个叫‘竺震旦’的印度诗人,曾在中国掀起大风浪,他即泰戈尔。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个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介绍了:‘叽里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
“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鲁迅虽然一向对泰戈尔不感冒,但还不至于公开批评,只是经常嘲讽那些无限吹嘘泰戈尔的国人而已。
但这回,鲁迅借题发挥,直接逮着泰戈尔开喷,还把泰戈尔的中文名“竺震旦”拿来开玩笑,就因为泰戈尔公开说自己是“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不言而喻,鲁迅是在嘲讽那些对日投降派及主和派,顺便把徐志摩给涮得不轻。
咱们继续看
“有人奉诏为周明诚正名,谓曰:‘明诚先生可说是晚清以来中国第一大文豪,是足与泰戈尔比肩的亚洲贤哲’。他显然未曾听说泰戈尔的投效之言,不料泰氏已做英国忠犬,错把巴掌拍到马腿上。”
这段话兜着圈子把陈布雷也骂进去,极尽讽刺之能事,就差没说陈布雷是溜须拍马还拍错的小人了。
鲁迅继续写道
“为什么定要拿中国人与外国人比肩?是不是在脑子里,就提前定下一个规矩,外国人肯定要比中国人高尚即便这个外国是印度?似乎有个中国人,能与外国人相提并论了,我等即可皆大欢喜、与有荣焉。”
“泰氏有‘诺贝尔’的黄袍加身,于是就在中国飞升成仙。周氏只有‘诺贝尔’提名,于是就天然比泰氏低上了一等?”
“要我说,周氏的成就早已超过泰氏。文学层面,周氏的小说蔚为大观,在国际上开创了一个全新派别。周氏虽然只做了几首诗,但在中国诗坛也有着普罗米修斯的意义。在学术层面,周氏史学开宗立派,欧美日本都有他的徒子徒孙。”
“或者,只因周氏的中国人身份,我们就自觉把他看低,连夸赞他的时候,都要用一句‘可与泰戈尔比肩’。莫要自惭形秽到丧失理智……”
鲁迅把周赫煊全方位的夸了一遍,简单的说就是周赫煊吊打泰戈尔。然后借此大肆抨击国人的自惭心理,陈布雷首当其中被骂个狗血淋头,通篇文章看不到一个脏字,却句句如刀,把中国人的不自信剖析得淋漓尽致。
陈布雷若是看到这篇文章,估计要吐血三升,心中大喊妈卖批。
好吧,开玩笑而已。陈布雷先生还是很大度的,多半只是付之一笑,顺便赞叹鲁迅的文章写得好。
不管如何,鲁迅的文章再次掀起论战,引起国内周赫煊的粉丝和泰戈尔的粉丝互怼。
泰戈尔在中国有无数粉丝,首当其冲就是徐志摩,他们早已把泰戈尔吹捧上天做了神仙泰戈尔在民国思想界的地位,是同达摩、真谛、不空等古印度先哲齐平的。
现在居然有人敢说,周赫煊可以把泰戈尔碾成渣渣,立即引起那些粉丝的不满。
陈寅恪的同班同学、南京政府监察院秘书钱智修首先跳出来,直接开喷鲁迅胡说八道,然后又说周赫煊虽然学术成就丰硕,但依旧不能跟泰戈尔相提并论。他说泰戈尔是把自己“献身于永久之完全者”,也就是“献身于国家,献身于人类之福利者”,泰戈尔的思想,激烈着无数落后国家的青年不断奋斗前进,这是泰戈尔对于全世界的巨大贡献。
紧接着冰心先生也站出来,纯从诗歌文学的角度,分析泰戈尔的伟大成就。认为周赫煊虽然历史学术成就惊人,但在文学领域无法与泰戈尔并驾齐驱。
徐志摩的处境很尴尬,他两边都不好批评,连忙写文章呼吁大家冷静。
但根本冷静不了啊,泰戈尔虽然在中国粉丝众多,但黑粉也多,当年他访华的时候就展开了一场大骂战的。那场骂战声势浩大,吓得泰戈尔第二次来中国时不敢宣扬,只在徐志摩家里住了三天。
钱智修和冰心的捧泰文章一出,等于吹响战斗号角,一时间无数泰氏黑粉冒头。随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和黑粉加入,双方在报刊杂志上战得如火如荼,那场面就像后世TFB粉和EXO粉的“小学生世纪骂战”。
黑粉们为了攻击泰戈尔,疯狂的吹捧周赫煊,咱们的周先生直接白日飞升上天了。
挑起骂战的鲁迅,再一次作壁上观,似乎这事儿跟他完全没关系。
倒是周赫煊的各种成就,在这次骂战中被反复提起。以前许多人只知道周赫煊写文章厉害,看了这次的骂战文章,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周先生在历史学界如此牛逼啊,已经成为国际新派史学的泰斗了。
这一次莫名其妙的论战,后世称为“周泰之争”。
在离开上海之前,史量才希望鲁迅能写一篇文章,帮周赫煊说说话、正正名。
鲁迅当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他不想掺和这种破事。直到《中央日报》刊登赞扬周赫煊的社论,舆论风向瞬间翻转,鲁迅才突然用本体大马甲开了一篇,而且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文如下
《花边漫谈》
“周明诚在近日遇到了麻烦,中国报纸泾渭分明的分做两派,一派极尽诋毁,一派高高捧起……史君离沪前,曾邀我做文章,为周氏摇旗呐喊,尽一份朋友的心意。”
“我与周氏曾在北平见过一面,他不喜欢喝豆汁儿,可见并非同我一路人。他有他的想法,他对中国是抱有乐观主义的,而我恰好相反……我对周氏的私人生活并不关心,但他的文章我必看不落,不可不说他是中国顶有自我思想的学问家……”
“这次报纸论争的结果让人惊奇,短短几日时间,西风东风合做一团,骂得激烈,收得也突然。像是全中国的报纸,一夜之间忘了有场骂战,竟齐齐唱起了赞歌……”
鲁迅开始在文章里讲故事,讲一些让人摸头不知脑的故事,句句都在暗讽无良媒体溜须拍马,只知道逢迎上意。他根本就不是在帮周赫煊说好话,而是借机骂国党的舆论控制政策。
这篇文章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之后,鲁迅又加班加点的写出第二篇文章
《周氏与泰氏之比较》
“有个叫‘竺震旦’的印度诗人,曾在中国掀起大风浪,他即泰戈尔。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个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介绍了:‘叽里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
“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鲁迅虽然一向对泰戈尔不感冒,但还不至于公开批评,只是经常嘲讽那些无限吹嘘泰戈尔的国人而已。
但这回,鲁迅借题发挥,直接逮着泰戈尔开喷,还把泰戈尔的中文名“竺震旦”拿来开玩笑,就因为泰戈尔公开说自己是“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不言而喻,鲁迅是在嘲讽那些对日投降派及主和派,顺便把徐志摩给涮得不轻。
咱们继续看
“有人奉诏为周明诚正名,谓曰:‘明诚先生可说是晚清以来中国第一大文豪,是足与泰戈尔比肩的亚洲贤哲’。他显然未曾听说泰戈尔的投效之言,不料泰氏已做英国忠犬,错把巴掌拍到马腿上。”
这段话兜着圈子把陈布雷也骂进去,极尽讽刺之能事,就差没说陈布雷是溜须拍马还拍错的小人了。
鲁迅继续写道
“为什么定要拿中国人与外国人比肩?是不是在脑子里,就提前定下一个规矩,外国人肯定要比中国人高尚即便这个外国是印度?似乎有个中国人,能与外国人相提并论了,我等即可皆大欢喜、与有荣焉。”
“泰氏有‘诺贝尔’的黄袍加身,于是就在中国飞升成仙。周氏只有‘诺贝尔’提名,于是就天然比泰氏低上了一等?”
“要我说,周氏的成就早已超过泰氏。文学层面,周氏的小说蔚为大观,在国际上开创了一个全新派别。周氏虽然只做了几首诗,但在中国诗坛也有着普罗米修斯的意义。在学术层面,周氏史学开宗立派,欧美日本都有他的徒子徒孙。”
“或者,只因周氏的中国人身份,我们就自觉把他看低,连夸赞他的时候,都要用一句‘可与泰戈尔比肩’。莫要自惭形秽到丧失理智……”
鲁迅把周赫煊全方位的夸了一遍,简单的说就是周赫煊吊打泰戈尔。然后借此大肆抨击国人的自惭心理,陈布雷首当其中被骂个狗血淋头,通篇文章看不到一个脏字,却句句如刀,把中国人的不自信剖析得淋漓尽致。
陈布雷若是看到这篇文章,估计要吐血三升,心中大喊妈卖批。
好吧,开玩笑而已。陈布雷先生还是很大度的,多半只是付之一笑,顺便赞叹鲁迅的文章写得好。
不管如何,鲁迅的文章再次掀起论战,引起国内周赫煊的粉丝和泰戈尔的粉丝互怼。
泰戈尔在中国有无数粉丝,首当其冲就是徐志摩,他们早已把泰戈尔吹捧上天做了神仙泰戈尔在民国思想界的地位,是同达摩、真谛、不空等古印度先哲齐平的。
现在居然有人敢说,周赫煊可以把泰戈尔碾成渣渣,立即引起那些粉丝的不满。
陈寅恪的同班同学、南京政府监察院秘书钱智修首先跳出来,直接开喷鲁迅胡说八道,然后又说周赫煊虽然学术成就丰硕,但依旧不能跟泰戈尔相提并论。他说泰戈尔是把自己“献身于永久之完全者”,也就是“献身于国家,献身于人类之福利者”,泰戈尔的思想,激烈着无数落后国家的青年不断奋斗前进,这是泰戈尔对于全世界的巨大贡献。
紧接着冰心先生也站出来,纯从诗歌文学的角度,分析泰戈尔的伟大成就。认为周赫煊虽然历史学术成就惊人,但在文学领域无法与泰戈尔并驾齐驱。
徐志摩的处境很尴尬,他两边都不好批评,连忙写文章呼吁大家冷静。
但根本冷静不了啊,泰戈尔虽然在中国粉丝众多,但黑粉也多,当年他访华的时候就展开了一场大骂战的。那场骂战声势浩大,吓得泰戈尔第二次来中国时不敢宣扬,只在徐志摩家里住了三天。
钱智修和冰心的捧泰文章一出,等于吹响战斗号角,一时间无数泰氏黑粉冒头。随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和黑粉加入,双方在报刊杂志上战得如火如荼,那场面就像后世TFB粉和EXO粉的“小学生世纪骂战”。
黑粉们为了攻击泰戈尔,疯狂的吹捧周赫煊,咱们的周先生直接白日飞升上天了。
挑起骂战的鲁迅,再一次作壁上观,似乎这事儿跟他完全没关系。
倒是周赫煊的各种成就,在这次骂战中被反复提起。以前许多人只知道周赫煊写文章厉害,看了这次的骂战文章,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周先生在历史学界如此牛逼啊,已经成为国际新派史学的泰斗了。
这一次莫名其妙的论战,后世称为“周泰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