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政坛搅屎棍】
周赫煊、李石曾、爱因斯坦、柯布西耶一行离开东北时,是乘坐的张学良专列——张学良正好要前往北平开会反蒋。
这次反蒋会议的发起者是汪兆铭,自从宁汉合流且被斗败后,汪兆铭处处与常凯申对着干,不放过丝毫把常凯申赶下台的机会。
火车抵达北平,车站内外人山人海,比沈阳站更加恐怖。
人们踮起脚尖、伸长脖子,都想目睹一下爱因斯坦的真容,甚至还有不少围观者是从附近县城赶来的。
所以说爱因斯坦面子大呢,北大、清华、农大、北师大、女师大、北工大等学校的校长集体出动,全部自发前来车站迎接,就连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都来了。
周赫煊还是首次见到这个美国佬,他穿着一身风衣,头上戴着顶帽子,不像个校长,更像是个商人。
也是赶巧了,一堆军阀正好在北平开会。
听说爱因斯坦要来,阎锡山和冯玉祥齐齐现身车站。更为积极的是汪兆铭,他站在人群中央,完全以领袖自居,好像迎接人员中就数他最大。
“爱因斯坦先生,欢迎你来到中国。”汪兆铭热情地和爱因斯坦握手。
周赫煊站在旁边仔细打量汪兆铭,发现此人果然很有派头,属于韩剧中的“大叔”类型。人模狗样,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标准的中年帅哥一枚。
谁能想到他会做汉奸呢?
罗家伦做为常凯申的铁杆拥护者,明显看不惯汪兆铭。他直接上前把汪兆铭稍稍挤开,握手说:“爱因斯坦先生你好,欢迎你来中国,你的北平之行由我负责接待。”
“谢谢。”爱因斯坦笑道。
同样是搞教育的,罗家伦就比李石曾更有手段。
去年周赫煊离开中国时,罗家伦正面临着清华改革风波。他借着有人挪用庚款的由头,要对清华的财务制度进行改革,跟清华董事局闹得死僵。
清华董事局背后的靠山是中央外交部,那些失踪的庚款其实大部分被外交部贪污了,换成别人根本不敢对外交部下手。
而罗家伦是怎么做的呢?
他首先跑去南京跑关系,利用官场派系矛盾得到部分支持;接着又去上海,把清华庚款被挪用的情况告知报社,利用舆论取得学生和民众的支持。这些都还只是麻痹对手的花招,罗家伦居然暗中与美国人联系,斩断了庚款与外交部的联系。
也即是说,罗家伦釜底抽薪,成功使得美国庚款不再走外交部,让外交部那帮家伙无利可图。
一块已经含在嘴里的肥肉被抢走,外交部气得跳脚,但又完全拿罗家伦没办法,只得放弃对清华大学的控制。罗家伦旗开得胜,顺势把清华董事局给解散了,让清华大学成为真正的国立大学,不再受美国人和外交部的控制,而他自己也完全掌控清华的权利。
……
车站的人潮随爱因斯坦而移动,无数学生举着小旗子欢呼。直至爱因斯坦被请上轿车,都还有许多人跟着车追赶狂奔。
不明真相的群众惊讶不已,纷纷询问是来了哪个大人物。
自从迁都以后,北平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人群当中,张乃莹踮脚眺望良久,直到轿车消失不见,她才遗憾地说:“都没机会跟大科学家握手,就是跟周先生握一下手也可以啊。”
“走吧,他们是大人物,怎么可能理会我们?”表哥陆振瞬苦笑道。
两人是逃婚私奔,从东北悄悄跑来北平的。
张乃莹已有婚约,陆振瞬更是有老婆。年轻人嘛,相信爱情,陆振瞬连哈尔滨政法大学都不读了,只愿带着表妹远走高飞、长相厮守。
可惜爱情敌不过现实,陆家很快就要断掉陆振瞬的生活费。两个穷学生在北平连吃饭都困难,这让陆振瞬幡然悔悟,还是老实回哈尔滨读书才是正途。
被表哥抛弃后,未婚夫又找来北平,张乃莹迫于生计,只好跟未婚夫返回东北。
可未婚夫也是个不靠谱的,两人在哈尔滨同居数月,欠下旅店几百块大洋。未婚夫说是要回家拿银子,直接扔下怀孕的张乃莹跑路,旅店老板讨债无门,扬言要等张乃莹生完孩子后,把她卖去妓院抵债。
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此刻即将经历她那凄惨寥落的一生。
而另一位女作家庐隐,却刚刚收获爱情,非常新潮的玩起姐弟恋。
李唯建拉着庐隐的手,用浓重的川音说道:“姐,我们去清华等着。听说爱因斯坦先生今晚就住在清华园,说不定有机会跟他聊几句。”
“我去不好吧。”庐隐还是有些忐忑,她觉得自己配不上李唯建。对方是前途光明的清华学生,而她只是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两人年龄相差足足九岁。
可实在抵挡不住李唯建长达两年多的狂追,庐隐勉强答应做情侣,她对这段感情不报太大期望。
李唯建和庐隐两人乘车返回清华校园,守在前往工字厅的必经之路,他们“追星”也是追得够痴迷。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大中午,爱因斯坦都还没有现身。
因为汪兆铭已经拉着爱因斯坦吃饭去了,张学良、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实力派作陪,罗家伦、李书华等校长甘居次席。
汪兆铭做事八面玲珑,在陪同爱因斯坦和柯布西耶之余,也没忘了周赫煊。他举杯夸赞道:“周先生,这杯酒我敬你。你这次名扬海外,在美国和欧洲大涨我中国人志气,精卫佩服!”
“哪里哪里,汪先生过誉了。”周赫煊谦虚地笑道。
张学良出声道:“并非过誉,明诚兄是难得的人才,学良一向佩服。”
汪兆铭颇为惊讶的看着张学良,以张学良现在的身份,当众称周赫煊为“兄”,这可不仅仅是做面子而已。
阎锡山哈哈笑道:“不止是汉卿佩服,我阎老西也佩服,周先生料事如神!”
两大实力派都对周赫煊如此尊重礼遇,这让汪兆铭突然生出拉拢的念头。在用完午餐以后,汪兆铭趁机悄悄对周赫煊说:“周先生,如今常凯申倒行逆施,民心大失,我们欲另立新政府。不如,你来做这新政府的教育部长怎样?”
“呵呵,在下才疏学浅,难当大任。”周赫煊一口拒绝。
周赫煊才不想蹚浑水,汪兆铭无非是借他的名气反蒋而已。这家伙势单力孤,是个人都想拉拢,遇到点机会就要搞事,纯属民国中期的政坛搅屎棍。
如果当初汪兆铭能够引刀成一快,那才真的不负少年头,可惜死得太晚了。
这次反蒋会议的发起者是汪兆铭,自从宁汉合流且被斗败后,汪兆铭处处与常凯申对着干,不放过丝毫把常凯申赶下台的机会。
火车抵达北平,车站内外人山人海,比沈阳站更加恐怖。
人们踮起脚尖、伸长脖子,都想目睹一下爱因斯坦的真容,甚至还有不少围观者是从附近县城赶来的。
所以说爱因斯坦面子大呢,北大、清华、农大、北师大、女师大、北工大等学校的校长集体出动,全部自发前来车站迎接,就连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都来了。
周赫煊还是首次见到这个美国佬,他穿着一身风衣,头上戴着顶帽子,不像个校长,更像是个商人。
也是赶巧了,一堆军阀正好在北平开会。
听说爱因斯坦要来,阎锡山和冯玉祥齐齐现身车站。更为积极的是汪兆铭,他站在人群中央,完全以领袖自居,好像迎接人员中就数他最大。
“爱因斯坦先生,欢迎你来到中国。”汪兆铭热情地和爱因斯坦握手。
周赫煊站在旁边仔细打量汪兆铭,发现此人果然很有派头,属于韩剧中的“大叔”类型。人模狗样,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标准的中年帅哥一枚。
谁能想到他会做汉奸呢?
罗家伦做为常凯申的铁杆拥护者,明显看不惯汪兆铭。他直接上前把汪兆铭稍稍挤开,握手说:“爱因斯坦先生你好,欢迎你来中国,你的北平之行由我负责接待。”
“谢谢。”爱因斯坦笑道。
同样是搞教育的,罗家伦就比李石曾更有手段。
去年周赫煊离开中国时,罗家伦正面临着清华改革风波。他借着有人挪用庚款的由头,要对清华的财务制度进行改革,跟清华董事局闹得死僵。
清华董事局背后的靠山是中央外交部,那些失踪的庚款其实大部分被外交部贪污了,换成别人根本不敢对外交部下手。
而罗家伦是怎么做的呢?
他首先跑去南京跑关系,利用官场派系矛盾得到部分支持;接着又去上海,把清华庚款被挪用的情况告知报社,利用舆论取得学生和民众的支持。这些都还只是麻痹对手的花招,罗家伦居然暗中与美国人联系,斩断了庚款与外交部的联系。
也即是说,罗家伦釜底抽薪,成功使得美国庚款不再走外交部,让外交部那帮家伙无利可图。
一块已经含在嘴里的肥肉被抢走,外交部气得跳脚,但又完全拿罗家伦没办法,只得放弃对清华大学的控制。罗家伦旗开得胜,顺势把清华董事局给解散了,让清华大学成为真正的国立大学,不再受美国人和外交部的控制,而他自己也完全掌控清华的权利。
……
车站的人潮随爱因斯坦而移动,无数学生举着小旗子欢呼。直至爱因斯坦被请上轿车,都还有许多人跟着车追赶狂奔。
不明真相的群众惊讶不已,纷纷询问是来了哪个大人物。
自从迁都以后,北平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人群当中,张乃莹踮脚眺望良久,直到轿车消失不见,她才遗憾地说:“都没机会跟大科学家握手,就是跟周先生握一下手也可以啊。”
“走吧,他们是大人物,怎么可能理会我们?”表哥陆振瞬苦笑道。
两人是逃婚私奔,从东北悄悄跑来北平的。
张乃莹已有婚约,陆振瞬更是有老婆。年轻人嘛,相信爱情,陆振瞬连哈尔滨政法大学都不读了,只愿带着表妹远走高飞、长相厮守。
可惜爱情敌不过现实,陆家很快就要断掉陆振瞬的生活费。两个穷学生在北平连吃饭都困难,这让陆振瞬幡然悔悟,还是老实回哈尔滨读书才是正途。
被表哥抛弃后,未婚夫又找来北平,张乃莹迫于生计,只好跟未婚夫返回东北。
可未婚夫也是个不靠谱的,两人在哈尔滨同居数月,欠下旅店几百块大洋。未婚夫说是要回家拿银子,直接扔下怀孕的张乃莹跑路,旅店老板讨债无门,扬言要等张乃莹生完孩子后,把她卖去妓院抵债。
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此刻即将经历她那凄惨寥落的一生。
而另一位女作家庐隐,却刚刚收获爱情,非常新潮的玩起姐弟恋。
李唯建拉着庐隐的手,用浓重的川音说道:“姐,我们去清华等着。听说爱因斯坦先生今晚就住在清华园,说不定有机会跟他聊几句。”
“我去不好吧。”庐隐还是有些忐忑,她觉得自己配不上李唯建。对方是前途光明的清华学生,而她只是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两人年龄相差足足九岁。
可实在抵挡不住李唯建长达两年多的狂追,庐隐勉强答应做情侣,她对这段感情不报太大期望。
李唯建和庐隐两人乘车返回清华校园,守在前往工字厅的必经之路,他们“追星”也是追得够痴迷。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大中午,爱因斯坦都还没有现身。
因为汪兆铭已经拉着爱因斯坦吃饭去了,张学良、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实力派作陪,罗家伦、李书华等校长甘居次席。
汪兆铭做事八面玲珑,在陪同爱因斯坦和柯布西耶之余,也没忘了周赫煊。他举杯夸赞道:“周先生,这杯酒我敬你。你这次名扬海外,在美国和欧洲大涨我中国人志气,精卫佩服!”
“哪里哪里,汪先生过誉了。”周赫煊谦虚地笑道。
张学良出声道:“并非过誉,明诚兄是难得的人才,学良一向佩服。”
汪兆铭颇为惊讶的看着张学良,以张学良现在的身份,当众称周赫煊为“兄”,这可不仅仅是做面子而已。
阎锡山哈哈笑道:“不止是汉卿佩服,我阎老西也佩服,周先生料事如神!”
两大实力派都对周赫煊如此尊重礼遇,这让汪兆铭突然生出拉拢的念头。在用完午餐以后,汪兆铭趁机悄悄对周赫煊说:“周先生,如今常凯申倒行逆施,民心大失,我们欲另立新政府。不如,你来做这新政府的教育部长怎样?”
“呵呵,在下才疏学浅,难当大任。”周赫煊一口拒绝。
周赫煊才不想蹚浑水,汪兆铭无非是借他的名气反蒋而已。这家伙势单力孤,是个人都想拉拢,遇到点机会就要搞事,纯属民国中期的政坛搅屎棍。
如果当初汪兆铭能够引刀成一快,那才真的不负少年头,可惜死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