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争夺冀州(2)
荀攸道:“姜盛未及弱冠,即屡破黄巾,斩首十数万,威震天下,后扫平冀州乱贼,善战之名,路人皆知;有仁德布于天下,使乱贼变为顺民,又得先帝看重,治乐安,民富兵强,万民拥戴,此非强于袁绍十倍乎?董贼乱时,姜盛以两万兵马力敌西凉精锐十余万,重挫董贼,此非大义乎?冀州危难,姜盛派出精锐协防邺城,若是使君继续守冀州,则姜盛必全力援助,若是要让冀州,何不交由姜盛力挽狂澜呢?”
韩馥心中暗叹,看来没有一个人真心为他着想,荀谌为袁绍,这荀攸是为姜盛,都来盯着冀州呢。
“原来公达是为姜盛做说客来了。”
“不瞒使君大人,在下早已投入姜盛门下,此番乃是奉令而来,有两个打算,若是使君留职冀州,则我家主公鼎力相助,若是使君有意让贤,则为主公谋得冀州!”
沮授道:“姜盛之名,冀州百姓人人称颂,但此番落井下石的作为实在难以恭维。”
“此言差矣!北至乌桓,南至青州,皆有我主兵马,乐安富足,又有乌桓之助力,便是没有冀州,也可称雄于天下!我主不忍冀州百姓家破人亡,是以愿意接手冀州,以安天下。冀州百万臣民之危亡,就看使君如何决定了!”
众人正辩论的时候,韩馥的从事赵浮和程涣前来拜见,这两人听说韩馥危难,率军由孟津撤回邺城,以作防御。
前几年冀州黑山和黄巾之乱时,姜盛执掌冀州军事,赵浮和程涣曾在姜盛指挥下参与过多次战役,这两人也因战功从普通一兵升迁为五品官员,得知众人谈论的问题时,两人直接表态:“若是主公决意让出冀州,则姜盛是唯一的选择。”
闵纯被眭固所败之后就不敢领军作战了,杵在那里默不作声,耿武和沮授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韩馥见如此局面,长叹一声,“就依你们所言吧,把冀州让给姜盛,公达,你速去禀报姜盛吧!”
“使君深明大义,我主必不会亏待。现在我让于禁入城守卫,各位首先要保住邺城,待我主北上之时,就是冀州反攻之时。”
荀攸知会于禁入城保护韩馥及州牧府众文武,然后自回乐安禀报姜盛。
且说荀谌在客店等了数日,不见韩馥召见,于是主动拜会韩馥,却被于禁安排的守卫挡在了门外。
“我欲拜见州牧韩使君,尔等为何如此刁难?”荀谌很是难堪。
“此处无州牧韩使君,你请回吧。”于禁走了出来。
“你是何人?怎敢打诳语?昨日我曾在此拜会冀州州牧韩馥韩使君,为何今日无州牧韩使君?”
“冀州州牧是我主姜盛,不再是韩馥,你速离去,莫要聒噪。”
“姜盛?你是姜盛的人?冀州本是我主袁绍之地,你们岂敢僭越?”
“哈哈,我敬你是颍川名士,不与你浪费口舌,还是速速回去禀告袁绍,早日来拜见新任州牧,才是正道,若是不知进退,休怪我翻脸无情!”
“你——你——”荀谌气得张口结舌,一脸丧气地离开了。
话表两头,赵云率少量随从到得草原之后,见褚燕军的驻地已经拔起了一座城池,东西南北各十里,城墙高达十余丈,旌旗飘扬,守卫森严。
这里的守军都身着昂贵的细鳞甲,清一色的镔铁枪,城头的床弩赫然在目,赵云到此的时候,城头的士兵早已把床弩对准了赵云等人。
赵云朗声道:“乐安赵云拜见褚燕将军!”
城头当值的兵头原本在草原上跟随赵云征战过,见是赵云,连忙开城门迎接,然后引导赵云一行人到了护乌桓校尉府。
“褚将军出外练兵去了,赵将军且请宽坐,我派人去通报。”
“久闻褚将军建城有功,不来欣赏一番岂不可惜?”
“小的就带赵将军在城中逛逛吧。”那兵头就充当了向导。
这座城是按照姜盛手绘的图纸建造的,城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角是军营,各驻扎五千守军;城中心是护乌桓校尉府,文武官员都在府中办公住宿;护乌桓校尉府东西两侧是居民区,主要是供将士家眷、矿工及其家眷和后勤服务人员、客商居住;校尉府北侧是商业区和生活物资生产基地,南侧是兵器厂和仓库区,因为姜盛还未放开兵器的制造,所以工厂区暂未开工。
赵云又看了看城头的防御设施,每隔百步就有一架床弩,底座固定在城头的投石车也两台一组并列在一起,城楼内则是值班士兵轮流休息的地方,隔不远就有一个储备箭矢及守城物资的小仓库,防御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正看着,褚燕飞马回城,“褚燕有失远迎,还请赵兄恕罪!”
“不敢当!褚将军治军、建城都令子龙甘拜下风!”
“请府中说话!”褚燕知道赵云此行必有要事,于是与赵云并骑回到校尉府。
“主公可是有紧要安排?”
“不错!主公想执掌冀州,但现在公孙瓒和袁绍不断蚕食,于主公大业不利。”
“主公可是要我出兵南下?”
“也不完全是。公孙瓒与刘虞素来不和,近期又公然撕破脸皮,主公希望你率军南下幽州,与刘虞合作抄公孙瓒的后路,逼他回防右北平郡,以解冀州之难。”
“然后呢?”
“公孙瓒全面回防之时,袁绍必定也会蠢蠢欲动,一旦袁绍反攻公孙瓒,你就在右北平郡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若是公孙瓒胜了,你就以讨逆之名怂恿刘虞出兵攻打公孙瓒,若是公孙瓒败了,你就设法阻止刘虞趁火打劫,让公孙瓒得以喘息。”
“就是让刘虞、公孙瓒、袁绍保持战略平衡,无暇图谋冀州!待主公在冀州站稳之后再各个击破?”
“褚将军果然有勇有谋,主公正是这个意思!”
“请主公放心,就看我老褚的手段吧。”
“乌桓之事,你可有恰当人选暂代处置?”
“田豫可当此任!他来草原之后成长很快,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又有邓茂的辅助,掌控乌桓局势不在话下。”
“好!那就请褚兄尽快行动,达成主公之计划。”
韩馥心中暗叹,看来没有一个人真心为他着想,荀谌为袁绍,这荀攸是为姜盛,都来盯着冀州呢。
“原来公达是为姜盛做说客来了。”
“不瞒使君大人,在下早已投入姜盛门下,此番乃是奉令而来,有两个打算,若是使君留职冀州,则我家主公鼎力相助,若是使君有意让贤,则为主公谋得冀州!”
沮授道:“姜盛之名,冀州百姓人人称颂,但此番落井下石的作为实在难以恭维。”
“此言差矣!北至乌桓,南至青州,皆有我主兵马,乐安富足,又有乌桓之助力,便是没有冀州,也可称雄于天下!我主不忍冀州百姓家破人亡,是以愿意接手冀州,以安天下。冀州百万臣民之危亡,就看使君如何决定了!”
众人正辩论的时候,韩馥的从事赵浮和程涣前来拜见,这两人听说韩馥危难,率军由孟津撤回邺城,以作防御。
前几年冀州黑山和黄巾之乱时,姜盛执掌冀州军事,赵浮和程涣曾在姜盛指挥下参与过多次战役,这两人也因战功从普通一兵升迁为五品官员,得知众人谈论的问题时,两人直接表态:“若是主公决意让出冀州,则姜盛是唯一的选择。”
闵纯被眭固所败之后就不敢领军作战了,杵在那里默不作声,耿武和沮授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韩馥见如此局面,长叹一声,“就依你们所言吧,把冀州让给姜盛,公达,你速去禀报姜盛吧!”
“使君深明大义,我主必不会亏待。现在我让于禁入城守卫,各位首先要保住邺城,待我主北上之时,就是冀州反攻之时。”
荀攸知会于禁入城保护韩馥及州牧府众文武,然后自回乐安禀报姜盛。
且说荀谌在客店等了数日,不见韩馥召见,于是主动拜会韩馥,却被于禁安排的守卫挡在了门外。
“我欲拜见州牧韩使君,尔等为何如此刁难?”荀谌很是难堪。
“此处无州牧韩使君,你请回吧。”于禁走了出来。
“你是何人?怎敢打诳语?昨日我曾在此拜会冀州州牧韩馥韩使君,为何今日无州牧韩使君?”
“冀州州牧是我主姜盛,不再是韩馥,你速离去,莫要聒噪。”
“姜盛?你是姜盛的人?冀州本是我主袁绍之地,你们岂敢僭越?”
“哈哈,我敬你是颍川名士,不与你浪费口舌,还是速速回去禀告袁绍,早日来拜见新任州牧,才是正道,若是不知进退,休怪我翻脸无情!”
“你——你——”荀谌气得张口结舌,一脸丧气地离开了。
话表两头,赵云率少量随从到得草原之后,见褚燕军的驻地已经拔起了一座城池,东西南北各十里,城墙高达十余丈,旌旗飘扬,守卫森严。
这里的守军都身着昂贵的细鳞甲,清一色的镔铁枪,城头的床弩赫然在目,赵云到此的时候,城头的士兵早已把床弩对准了赵云等人。
赵云朗声道:“乐安赵云拜见褚燕将军!”
城头当值的兵头原本在草原上跟随赵云征战过,见是赵云,连忙开城门迎接,然后引导赵云一行人到了护乌桓校尉府。
“褚将军出外练兵去了,赵将军且请宽坐,我派人去通报。”
“久闻褚将军建城有功,不来欣赏一番岂不可惜?”
“小的就带赵将军在城中逛逛吧。”那兵头就充当了向导。
这座城是按照姜盛手绘的图纸建造的,城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角是军营,各驻扎五千守军;城中心是护乌桓校尉府,文武官员都在府中办公住宿;护乌桓校尉府东西两侧是居民区,主要是供将士家眷、矿工及其家眷和后勤服务人员、客商居住;校尉府北侧是商业区和生活物资生产基地,南侧是兵器厂和仓库区,因为姜盛还未放开兵器的制造,所以工厂区暂未开工。
赵云又看了看城头的防御设施,每隔百步就有一架床弩,底座固定在城头的投石车也两台一组并列在一起,城楼内则是值班士兵轮流休息的地方,隔不远就有一个储备箭矢及守城物资的小仓库,防御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正看着,褚燕飞马回城,“褚燕有失远迎,还请赵兄恕罪!”
“不敢当!褚将军治军、建城都令子龙甘拜下风!”
“请府中说话!”褚燕知道赵云此行必有要事,于是与赵云并骑回到校尉府。
“主公可是有紧要安排?”
“不错!主公想执掌冀州,但现在公孙瓒和袁绍不断蚕食,于主公大业不利。”
“主公可是要我出兵南下?”
“也不完全是。公孙瓒与刘虞素来不和,近期又公然撕破脸皮,主公希望你率军南下幽州,与刘虞合作抄公孙瓒的后路,逼他回防右北平郡,以解冀州之难。”
“然后呢?”
“公孙瓒全面回防之时,袁绍必定也会蠢蠢欲动,一旦袁绍反攻公孙瓒,你就在右北平郡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若是公孙瓒胜了,你就以讨逆之名怂恿刘虞出兵攻打公孙瓒,若是公孙瓒败了,你就设法阻止刘虞趁火打劫,让公孙瓒得以喘息。”
“就是让刘虞、公孙瓒、袁绍保持战略平衡,无暇图谋冀州!待主公在冀州站稳之后再各个击破?”
“褚将军果然有勇有谋,主公正是这个意思!”
“请主公放心,就看我老褚的手段吧。”
“乌桓之事,你可有恰当人选暂代处置?”
“田豫可当此任!他来草原之后成长很快,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又有邓茂的辅助,掌控乌桓局势不在话下。”
“好!那就请褚兄尽快行动,达成主公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