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真学子,真的。
在没有接收到记忆的顾峥来说,也只能识时务为俊杰,走一步算一步的,先跟着这群人回去再说吧。
想到这里的顾峥,也不再在抗拒这群人的引领,反倒依然是保持着一言不发的状态,默默的走在队伍的中央,不疾不徐的,仿佛他不是一个马上就要成为阶下囚的罪人,好像他只是出来简单的在侍卫的陪同下,逛逛这洛阳的大街罢了。
光是这份气度,就让一旁的仆役统领的心中一惊。
果然是自家主人看上的人啊,果真不一般。
所以待到这一队人将顾峥领到了一个四面皆是高墙大瓦的庭院的侧门的时候,让顾峥走进门去的这个当口,头领的话语很自觉的就温柔了三分。
“顾先生,您先请。”
待这一行人最终绕过了这幽静如画的湖中长廊,走到了院落最深处的一片与这个花园庭楼格格不入的建筑物的时候,竟是连这个头头仿佛都觉得他们的目的地……配不起顾峥的身份了。
因为这一片竟是连府邸内的仆役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柴房杂物间。
这个只有在府内犯了错的人才会被关到这里的建筑物,是真的陈旧破烂,不像样子。
但是在看管这里的老卞头打开了一间破柴房的锁头的时候,被众人围绕的顾峥,却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的,迈步进去,不多说一句的废话。
这一举动,让一旁的头领莫名的就多说了一句:“顾先生,您还是莫要抵抗了。”
“若是公主遣人过来带你前厅问话时,您,您还是从了吧。”
说完这句话的仆役,只看到了在柴房间内站的笔直的顾峥,眼睛贼亮。
亮的如同天上的繁星,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度。
待到这头头慌张的将这个柴房的门赶紧的关上,从外边将锁头原原本本的扣好的时候。
他的心头的那一口气,总算是舒了出来。
气势逼人有没有?
一派读书人的浩然正气。
让他们这种助纣为虐,本就心虚的人,根本就受不住顾峥那拷问一般的小眼神啊。
太犀利了。
人最怕的就是问心。
有愧的人,自然是两股战战,不敢靠近啊。
只剩下落荒而逃。
被顾峥的气势逼退的头领,赶忙朝着花园长廊的深处返回,他要提前的跟府邸中的内官家打声招呼,他们想要找的人,他已经给带回来了。
至于顾峥的今后,是死是活就不是他的问题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顾峥也没有嫌弃这被锁上了的柴房的幽暗憋屈,反倒是将肩膀上仆役们压根就不关心的那个装满了财富的包袱,给解了开来。
从怀中寻出一方麻布方帕,找到柴房一处相对干净的角落,用帕子将这里的蜘蛛网浮尘一扫而净,舒舒服服的在这个地方一靠,闭着眼睛的就接收起这具身体的记忆来。
再睁眼的时候,顾峥却是笑了。
哭笑不得的那种。
人总说,书生误国。
书读的多了,不但只是明事理,懂人情。
还有一种名为高级书呆的人的存在,他们就像是现在的一类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一般。
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丑恶的。
这一世界的委托人,可不同于黄飞鸿时代的半瓶子水的痴迷于书籍的穷酸。
这个委托人真的算是寒门娇子一般的存在了。
年刚十六,乃此次明经科通过了州县的考试,取得了尚书省的乡贡资格的举人。
一个年刚满十六的举人,虽然不是进士科的学生,是偏重经义和时实的明经,但是也足矣说明这个委托人的基本功的扎实,以及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的天分了。
因为这委托人的家中,还真不是什么滔天的富贵,他家只是一般的富农乡绅,几亩薄田,二三作坊,普通的只能供出他这样的天才来学习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知识,不是你想学就能轻易的学的到的。
世家大族,门阀林立,虽然没有建国初期那般的夸张,却是依然保持着知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天然高人一等的地位。
像是君子六艺中的礼乐,基本上也只有氏族能够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学习。
所在在这样的氛围内,委托人的才情,才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他在书院中崭露头角,也是被当时隐居在山东做书院院长的座师所发现提携,才最终走到了这最后一步。
这其中不乏是因为他的老师,曾经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氏族孙的缘故。
虽然自从前朝隋朝的动乱以来,琅琊王氏基本上算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作为一个寒门学子来说,他们曾经的氏族的荣光,也足够让委托人学上一辈子了。
所以,当委托人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洛阳城中,去参加那礼部举行的春闱的时候,他的家人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
一个书童,一个杂仆,百两的银钱也是这个家庭能够为他提供的最大的帮助。
可是等到他到了这个遍地黄金的东都洛阳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花费实在是太过于巨大了。
先是这满城都是为了春闱而来的各路的学子,将这洛阳城内的大小客栈给挤得是满满当当。
外地赶过来的委托人,就算是托牙行来找房子,一时间也变成了短租的一个没有,长租的负担不起的窘况。
于是乎,在日日都要百钱的高价房的压力之下,委托人就将身边的杂役给遣派了回家,只留下了一个日常研磨打杂的书童,来负责他的日常起居。
可是这光是住就是如此了,还有这近一个多月的一日三餐。
各地学子间的以文会友,喝酒联络。
再加上,时下最流行的,往各个位高权重的人的府邸中的投卷。
这都需要钱。
想是清高入同委托人这般的人物,也被逼的开始汲汲营营的想辙了。
于是乎,只是小富家庭的委托人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般的朝着当朝的几个大家的府邸投上了自己的试卷。
可是这年头,最难缠的却是阎王底下的小鬼。
那些个跟着主人奢靡惯了的门房仆役官家之流的,想要通过他们的手将自己手中的试卷投递进去,一次没有个百十个钱的价格,根本就办不到。
像是这种多撒网的行为,不过几家的门前投过去,委托人就囊中羞涩了。
就在他举目四望,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刻中,突然,就在整个洛阳的最大的学子的聚集地的文汇楼中传出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府邸,从即日起一直到春闱的前一日截止,都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的投递。
无论是明算科的还是进士科的,不分强弱,不分等级。
只要是有志之士,想要一展心中的所学,都可以上门给那公主府的专门负责投递事宜的官家面前,递上一份属于自己的治国经略,或是拿手的诗词。
这一消息,一下子就让在文汇楼中的各路的学子们哗然了。
若真是能够入得太平公主的眼,真是比当朝的宰相都管用了。
谁不知道如今的太平公主可是武皇帝最宠爱的女儿。
才情权势具是不输于当世的男儿。
她说一句话,或是她举荐的官员,哪一个不是手握重权的一方要员。
与那些说不准会怎么样的名士大儒们相比,还是太平公主的府上门生,来得更加的靠谱一些。
就当这坐的满满当当的一楼的人群,正要蠢蠢欲动的时候。
那个发布消息的人,忽然又增加了一个条件。
“哎,大家莫要着急,只是这公主府的执事说了,想要归于公主的门下的学子,必须有一个先决的条件要满足。”
“哦?”还有这样的新鲜事?一旁一个好奇的学子就替大家给问了出来:“不知道公主殿下,可是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而那个发布消息的人,则是略带自豪的仰着头的在这一群学子的包围下,说出了那个略显荒诞的条件:“公主殿下说了。”
“她太平公主,艳冠东都,乃是大唐一等一的美人。”
“作为一个四方朝拜的泱泱大国,这在朝廷上为官为宰的人,那形象也必须是要与大国的气象所相符的。”
“若是那面貌丑陋,猥琐不堪的人站在朝堂之上,被那多个多家派遣过来学习的王子公主们见到了,还以为我大唐无人可用了。”
“所以,要到公主府上投递的人,第一条就是,五官端正,姿容出众的学者。”
“不但是自己这么认为就可以了,还需要得到被接投卷的管家的认可才行。”
“也只有那第一条符合了,你们的试卷才能真正的被送到太平公主的内书房,出现在金枝玉叶一般的公主的桌榻之上啊。”
这消息的传播者一说完这话,整个文汇楼就算是炸了窝了。
“荒唐!我等都是饱学之士,岂能因为外表而一概就论?”
“若是那真有经国伟略之才的有志之士,却是因为一幅皮囊所耽搁?”
“那这样的朝廷未免太过不公,武皇帝的旨令中全国学子皆可参加的春闱,又有何存在的意义?”
想到这里的顾峥,也不再在抗拒这群人的引领,反倒依然是保持着一言不发的状态,默默的走在队伍的中央,不疾不徐的,仿佛他不是一个马上就要成为阶下囚的罪人,好像他只是出来简单的在侍卫的陪同下,逛逛这洛阳的大街罢了。
光是这份气度,就让一旁的仆役统领的心中一惊。
果然是自家主人看上的人啊,果真不一般。
所以待到这一队人将顾峥领到了一个四面皆是高墙大瓦的庭院的侧门的时候,让顾峥走进门去的这个当口,头领的话语很自觉的就温柔了三分。
“顾先生,您先请。”
待这一行人最终绕过了这幽静如画的湖中长廊,走到了院落最深处的一片与这个花园庭楼格格不入的建筑物的时候,竟是连这个头头仿佛都觉得他们的目的地……配不起顾峥的身份了。
因为这一片竟是连府邸内的仆役都不愿意来的地方,柴房杂物间。
这个只有在府内犯了错的人才会被关到这里的建筑物,是真的陈旧破烂,不像样子。
但是在看管这里的老卞头打开了一间破柴房的锁头的时候,被众人围绕的顾峥,却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的,迈步进去,不多说一句的废话。
这一举动,让一旁的头领莫名的就多说了一句:“顾先生,您还是莫要抵抗了。”
“若是公主遣人过来带你前厅问话时,您,您还是从了吧。”
说完这句话的仆役,只看到了在柴房间内站的笔直的顾峥,眼睛贼亮。
亮的如同天上的繁星,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度。
待到这头头慌张的将这个柴房的门赶紧的关上,从外边将锁头原原本本的扣好的时候。
他的心头的那一口气,总算是舒了出来。
气势逼人有没有?
一派读书人的浩然正气。
让他们这种助纣为虐,本就心虚的人,根本就受不住顾峥那拷问一般的小眼神啊。
太犀利了。
人最怕的就是问心。
有愧的人,自然是两股战战,不敢靠近啊。
只剩下落荒而逃。
被顾峥的气势逼退的头领,赶忙朝着花园长廊的深处返回,他要提前的跟府邸中的内官家打声招呼,他们想要找的人,他已经给带回来了。
至于顾峥的今后,是死是活就不是他的问题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顾峥也没有嫌弃这被锁上了的柴房的幽暗憋屈,反倒是将肩膀上仆役们压根就不关心的那个装满了财富的包袱,给解了开来。
从怀中寻出一方麻布方帕,找到柴房一处相对干净的角落,用帕子将这里的蜘蛛网浮尘一扫而净,舒舒服服的在这个地方一靠,闭着眼睛的就接收起这具身体的记忆来。
再睁眼的时候,顾峥却是笑了。
哭笑不得的那种。
人总说,书生误国。
书读的多了,不但只是明事理,懂人情。
还有一种名为高级书呆的人的存在,他们就像是现在的一类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一般。
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丑恶的。
这一世界的委托人,可不同于黄飞鸿时代的半瓶子水的痴迷于书籍的穷酸。
这个委托人真的算是寒门娇子一般的存在了。
年刚十六,乃此次明经科通过了州县的考试,取得了尚书省的乡贡资格的举人。
一个年刚满十六的举人,虽然不是进士科的学生,是偏重经义和时实的明经,但是也足矣说明这个委托人的基本功的扎实,以及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的天分了。
因为这委托人的家中,还真不是什么滔天的富贵,他家只是一般的富农乡绅,几亩薄田,二三作坊,普通的只能供出他这样的天才来学习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当中,知识,不是你想学就能轻易的学的到的。
世家大族,门阀林立,虽然没有建国初期那般的夸张,却是依然保持着知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天然高人一等的地位。
像是君子六艺中的礼乐,基本上也只有氏族能够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学习。
所在在这样的氛围内,委托人的才情,才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他在书院中崭露头角,也是被当时隐居在山东做书院院长的座师所发现提携,才最终走到了这最后一步。
这其中不乏是因为他的老师,曾经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氏族孙的缘故。
虽然自从前朝隋朝的动乱以来,琅琊王氏基本上算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作为一个寒门学子来说,他们曾经的氏族的荣光,也足够让委托人学上一辈子了。
所以,当委托人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洛阳城中,去参加那礼部举行的春闱的时候,他的家人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
一个书童,一个杂仆,百两的银钱也是这个家庭能够为他提供的最大的帮助。
可是等到他到了这个遍地黄金的东都洛阳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花费实在是太过于巨大了。
先是这满城都是为了春闱而来的各路的学子,将这洛阳城内的大小客栈给挤得是满满当当。
外地赶过来的委托人,就算是托牙行来找房子,一时间也变成了短租的一个没有,长租的负担不起的窘况。
于是乎,在日日都要百钱的高价房的压力之下,委托人就将身边的杂役给遣派了回家,只留下了一个日常研磨打杂的书童,来负责他的日常起居。
可是这光是住就是如此了,还有这近一个多月的一日三餐。
各地学子间的以文会友,喝酒联络。
再加上,时下最流行的,往各个位高权重的人的府邸中的投卷。
这都需要钱。
想是清高入同委托人这般的人物,也被逼的开始汲汲营营的想辙了。
于是乎,只是小富家庭的委托人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般的朝着当朝的几个大家的府邸投上了自己的试卷。
可是这年头,最难缠的却是阎王底下的小鬼。
那些个跟着主人奢靡惯了的门房仆役官家之流的,想要通过他们的手将自己手中的试卷投递进去,一次没有个百十个钱的价格,根本就办不到。
像是这种多撒网的行为,不过几家的门前投过去,委托人就囊中羞涩了。
就在他举目四望,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刻中,突然,就在整个洛阳的最大的学子的聚集地的文汇楼中传出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府邸,从即日起一直到春闱的前一日截止,都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的投递。
无论是明算科的还是进士科的,不分强弱,不分等级。
只要是有志之士,想要一展心中的所学,都可以上门给那公主府的专门负责投递事宜的官家面前,递上一份属于自己的治国经略,或是拿手的诗词。
这一消息,一下子就让在文汇楼中的各路的学子们哗然了。
若真是能够入得太平公主的眼,真是比当朝的宰相都管用了。
谁不知道如今的太平公主可是武皇帝最宠爱的女儿。
才情权势具是不输于当世的男儿。
她说一句话,或是她举荐的官员,哪一个不是手握重权的一方要员。
与那些说不准会怎么样的名士大儒们相比,还是太平公主的府上门生,来得更加的靠谱一些。
就当这坐的满满当当的一楼的人群,正要蠢蠢欲动的时候。
那个发布消息的人,忽然又增加了一个条件。
“哎,大家莫要着急,只是这公主府的执事说了,想要归于公主的门下的学子,必须有一个先决的条件要满足。”
“哦?”还有这样的新鲜事?一旁一个好奇的学子就替大家给问了出来:“不知道公主殿下,可是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而那个发布消息的人,则是略带自豪的仰着头的在这一群学子的包围下,说出了那个略显荒诞的条件:“公主殿下说了。”
“她太平公主,艳冠东都,乃是大唐一等一的美人。”
“作为一个四方朝拜的泱泱大国,这在朝廷上为官为宰的人,那形象也必须是要与大国的气象所相符的。”
“若是那面貌丑陋,猥琐不堪的人站在朝堂之上,被那多个多家派遣过来学习的王子公主们见到了,还以为我大唐无人可用了。”
“所以,要到公主府上投递的人,第一条就是,五官端正,姿容出众的学者。”
“不但是自己这么认为就可以了,还需要得到被接投卷的管家的认可才行。”
“也只有那第一条符合了,你们的试卷才能真正的被送到太平公主的内书房,出现在金枝玉叶一般的公主的桌榻之上啊。”
这消息的传播者一说完这话,整个文汇楼就算是炸了窝了。
“荒唐!我等都是饱学之士,岂能因为外表而一概就论?”
“若是那真有经国伟略之才的有志之士,却是因为一幅皮囊所耽搁?”
“那这样的朝廷未免太过不公,武皇帝的旨令中全国学子皆可参加的春闱,又有何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