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浊酒(四)
离开赵营后三日,杨招凤归来。和想象中略有出入,杨招凤这一趟居然连张献忠的面也没见到。&1t;/p>
张可旺带着杨招凤在山里转了一天,中途与一个人会面后便抱歉地通知杨招凤张献忠目前手头上尚有要事,三两天间恐怕难以抽身接待。杨招凤闻弦歌而知雅意,不再逗留,当即告辞,返身回营。唯一的结果便是带来口信一则:张献忠邀赵当世五日后于竹山县东北面的方城山“饮酒叙旧”。&1t;/p>
不管张献忠是出于什么目的不见杨招凤,赵当世既接了这话,就暂且把它按下。事分内外,张献忠这是外事,如何应付,到点儿了见招拆招。赵营的军务,是内事,才是当下的头等要事。&1t;/p>
乱世,拳头永远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赵营历数月艰辛,虽然终抵湖广郧阳,可全营上下千疮百孔,战斗力非常孱弱。在这群雄割据的时代,赵营若想与群雄共问明鼎于湖广,实力亟待恢复。&1t;/p>
恢复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慢慢安整,但指导性的方针与计划,可以先行。距离与张献忠见面还有五天,赵当世可不想白白浪费了这宝贵的时间。&1t;/p>
对军务,一如既往,赵当世着眼的第一点就在军制。&1t;/p>
军队需要不断整编才能凝心聚力,距离最近的那次褒城整编已过去了近一年,期间赵营多次扩张、伤亡、再扩张、再伤亡,军队的构成已经非常松散。且不论茅庵东手底下的青衣军人员、装备极为参差,就说老本军左营吴鸣凤部征战至今只剩五百人不到,这五百人,军将亡佚,编制混乱,甚至存在一个百总手底下的人还不及个队长的情况。要真作战,实话说,有没有这五百人并无太大区别。&1t;/p>
赵营家底薄,赵当世决不允许兵浮于粮的情况出现。五百成建制、有战斗力的部队和五千乌合之众,他义无反顾会选择前者。所以,对部队的重新整顿调配是重中之重。&1t;/p>
坚持出川到此间的赵营兵士目前还剩万人,赵当世与昌则玉、侯大贵等军中高层通宵达旦讨论,最终拟定了赵营军制的初步框架。&1t;/p>
先,营中战兵,分三军一营。三军,无俦军、效节军、起浑军。&1t;/p>
无俦军,由原老本军改之,但所承担的职责不变,既是赵营老本亲兵,属赵当世直辖,同样也是作战中坚。总兵为侯大贵,参军则为覃奇功与张妙手。侯大贵与覃奇功继任原职,而张妙手则是赵当世故意安排。时至今日,张妙手的原先势力已给赵营消化差不多,影响力也与日俱减。且此人“明哲保身”,长时间来虽任职军中却毫不作为,赵当世不愿他继续尸位素餐,又知道以侯大贵与覃奇功之强势,决不允许第三者插手营中决策,所以给他一个参军,完全是虚职,直接架空了事。张妙手本人心中透亮,闷声不响,他在营中没有丝毫经营,无权无势,所以也无人在意他的“高升”,更无人为他说话。&1t;/p>
军中兵额五千,分前左右后四营。其中前营二千人,为主力,李延义担任千总。经这一安排,赵当世兑现了承诺。李延义是现今赵营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沉厚在赵营同年龄段的将领中是数一数二的,让他继续掌管后勤固然无恙,但却会限制了他才能的进一步挥。赵当世自诩看人很准,他认定,李延义天生就属于沙场。只有在战场上,才有机会迸出更炽热的火焰。&1t;/p>
接到任命,李延义激动不已。他不像很多人那样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在众目睽睽下,他的眼角划出一道泪水。只是,他站在前排,而尚在他前,能看到他流泪的人,除了赵当世也不到五人。&1t;/p>
左营、右营各一千人,继续由吴鸣凤与熊万剑担任千总。而原先为熊万剑副2,担任右营参谋之职的白旺荣升后营千总。白旺的性格赵当世也很了解,一丝不苟,有时甚至有些不通情理。不止一人曾在赵当世面前说过白旺太轴。但赵当世从来不以为然,因为私底下,赵当世也与白旺接触过,认为他虽然无趣,却谦逊有礼,不是一个喜欢抬杠的人。故而以此看来,他之所以为人诟病完全是负责任的表现。而这种品行,在管理各种关系层次纷杂烦乱、以后勤为主的后营时,尤为有用。&1t;/p>
顺带一提,将老本军改名,是昌则玉的主意。他博览群书,入伙以来第一次参与到赵营的改造,所以对此事非常投入。他认为无论做人做事都应“表里如一”,是以,从他的理论出,赵营既心存大志,那么至少从军号上,就应该先摒弃那些江湖气息浓厚的名称,诸如“老本”、“青衣”这种,是全然入不得他法眼的。&1t;/p>
他起这“无俦”二字,取自宋代袁甫《蒙斋集》中“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侯”的诗句。宋代岳飞有强军“背嵬军”战无不胜,他择“无俦”与之相对,显出对赵营寄予的厚望。且“无俦军”三字念起来近音“无愁军”,与三国时东吴精锐“解烦兵”又有异曲同工之妙。&1t;/p>
效节军,脱胎于原先讨军,总兵徐珲、参军偃立成一如既往。全军三千人,分前后两营。前营二千人,千总覃进孝,除了从先讨军左营变成了效节军前营,其他各司各队人事、编制半分没变。这在全军的整编中是个异类,也是赵当世给予覃进孝的特权。他这支部队结构成分特殊,打散弊大于利,且单纯从覃进孝的角度考虑,赵当世可以想见,如是动了他的部队,以他刚烈的性格,很有可能会作出些过激的反应。对于覃进孝这种“猛兽”,赵当世曾私底下说过“野性难驯”四个字,驾驭这类人,一味对抗压制只会适得其反,怀柔与引导才是上策。至少现在,赵当世毫不担心覃进孝会脱离自己的掌控。&1t;/p>
后营一千人,安排茅庵东为千总。茅庵东曾暂任“总兵”职,可一来他本人对功名利禄并不十分看重,二来也清楚自己当初的职位都是虚的,说到底,他尚处于赵营权力圈的外围。且论地位,要不是呼九思、梁时政、杨三等在一天内都意外死亡,作为一个二线的小弟他完全没有资格与赵当世甚至是景可勤这等身份的知名大寇平起平坐,所以,赵当世给他一个千总,实际上已经很给面子了。&1t;/p>
说起来,还是徐珲主动向赵当世提出想要茅庵东这个人的。徐珲虽寡言少语,但外冷内热,很讲义气情分。他看到茅庵东的莽直,就会没来由想起当初的郝摇旗。即便他与郝摇旗的关系并不密切,但茅庵东的身上有些许郝摇旗的影子,虽不深,却也不阻碍他产生天然的好感。&1t;/p>
“效节”二字也是昌则玉起的,此名出自五代后梁大将杨师厚的“银枪效节都”。梁师厚死于魏博节度使任上,后唐庄宗李存勖灭魏博后,将此军置于麾下为亲军,并于胡柳陂之战大败后梁军,为最终灭梁定鼎。昌则玉既看中“效节”二字蕴含的忠主之心,也有心将赵营的这支军队比成如昔日效节都那般所向披靡、拱卫老本的强军。&1t;/p>
起浑军,是在无俦军、效节军外新设的一军,下辖二千人,军总兵为郭如克,参军则为杨招凤。郭如克由此一跃成为与侯大贵、徐珲并驾齐驱的营中柱石。如此安排,倒未出乎众人的预料。因为此前,赵当世就不止一次显露出要提拔郭如克的意思,而郭如克确确实实也不负重望,先后打了许多血仗硬仗,能力无可置疑,这位子坐的令人心服口服。可杨招凤这边,却引来了不少非议。原因无他,在此之前,因罪受罚的杨招凤职位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队长,即便曾经当过中高层的军将,但从区区个队长转眼就成了一军的二号人物,提拔难免太。况且,参军一职虽无实际兵权,却负有辅助总兵决策、督查军中秩序等重要责任,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就能当的。观其他二军,无俦军参军覃奇功、效节军参军偃立成,均是老成持重之辈,现在杨招凤不过二十出头年纪,就担负起如此职责,人心难服。&1t;/p>
赵当世则有他的考虑。&1t;/p>
第一,他有心提拔杨招凤。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单因为其兄杨成府的余庇,更因杨招凤本人心思纯直,有大将之风。人的能力能在后台培养加强,但品质却源于天性,在年幼时定型后即贯穿其人生始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赵当世用人,能力还放在次要位置,他最看重的是人的品性。杨招凤虽然出身草莽,但颇有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这种不同寻常,便是他最大的闪光点。&1t;/p>
第二,杨招凤表现出的能力并不差。这种能力并非为人处事的能力,而是学习的能力。赵当世不瞎,自崇祯八年到今年,杨招凤从一个少不更事、浑浑噩噩的青涩少年成长为可堪大任的将才,这种成长度是非常惊人的。在飞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杨招凤勤恳的努力,也同样离不开他所拥有的绝佳天资。赵当世一直坚信,行军打仗是需要天赋的。有些人,打了一辈子的仗,最终还是会在阴沟里翻船;而有的人,天生的敏锐性便会指导他主动绕开一些陷阱篱障,以最小的代价找到方案的最优解。行军打仗有特殊性,对它的每一次尝试都要搭上自己乃至成百上千人的性命。从这种昂贵成本的角度看,拥有作战天赋的人,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宝贵的财富。而在赵当世心中,杨招凤就是拥有这种优秀资质天赋的人。&1t;/p>
第三,设立起浑军的本意便是要组一支敢打敢拼的锐卒。反过头来看无俦军与效节军,两军的数量都过了起浑军,确实给人中坚之力的感觉,但这只是盾、只是甲胄,防护有余、进取不足。赵当世还需要一支矛,一支锐利的甚至有些张狂的矛。军队需要活力,保守与进取相合犹如阴阳并济,方能令全军进可攻退可守。无俦、效节两军,总兵侯大贵、徐珲皆在三十五岁以上,参谋覃奇功与张妙手更是四十开外的人了。这年龄看似不大,但放在一支亟待新生的军队中,也说不上年轻。赵当世本人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今年刚好而立,故以他为标尺,营中三十岁以上的,都算做老人,而三十岁以下的,才算年轻人。郭如克二十八岁,杨招凤二十四岁,这两人的组合无疑是三军中最年轻的。且他二人,一个狂中带刚,一个柔中带刚,相互配合既能保持军队的活力,又能保证秩序的稳定,十分得宜。作为尖刀军队的尖刀人物,如果自己还是一副保守不前的态度,上行下效,绝无法达到赵当世最初的期许。&1t;/p>
在赵当世的力保下,杨招凤如坠梦中也似走马上任,他从未想过以一待罪之身,还能得到如此垂爱,感激之下,免不了忐忑不安。更看到周遭同僚投来嫉妒或不屑的目光,更觉惭愧。好在,郭如克本人力挺他,对他与自己搭档一事全无异议。有了赵当世和郭如克两人的弹压,营中那些不满的声音自然低了下去。然而,他们中好些想必都洗亮了眼睛,盯紧了杨招凤想找他的茬,杨招凤在主帅的扶持下爬上了参军的位置,但坐不坐得稳,还得看他日后的造化。&1t;/p>
起浑军分前后二营,皆定额一千人。前营千总景可勤,参谋崔树强。景可勤没得说,既是川中大哥级的人物,又有率众归降并袭杀袁韬之功,给他一个千总,不高不低,恰得其所。崔树强则与杨招凤类同,也是越级提拔上来的。营中人对他这火箭提拔倒没太多闲言碎语。他本来罪责就不重,立功又多,当初执意追随杨招凤下放甘当个副队长时还有人替他鸣不平来着,加之他凶狠蛮横是营中出了名了,自无人会去找他的不痛快。&1t;/p>
后营千总宋侯真,因功,从郭如克身边的参谋改副为正。参谋杨科新,则是投顺有功,给职嘉勉。&1t;/p>
以上为赵营的主力三军。总计一万人,其中除了无俦军后营主要承担着后勤方面的任务外,其余所有兵力的主责都在于作战。&1t;/p>
除了三军,野战部队还有飞捷营,马军一千二百,依然设总兵,韩衮担任。孟敖曹、廉不信分别为千总未变。&1t;/p>
其余亲养司、特勤司、稽察司、教练司、内务司、钱粮司一如往常不变,与后来增设的市舶司统称“七司”。&1t;/p>
以上,是赵当世粗定下来赵营军改的条陈框架,具体施为绝非短时间内可完成。所以,对于当下的赵营而言,迫在眉睫的,乃是寻求一个稳定的环境,悉心展,养精蓄锐。对此,昌则玉等人殚精竭虑,拟出了许多计划,但赵当世觉得都不甚靠谱。可他的心中却不慌,因为他知道,赵营是否能安稳,不靠别的,全靠几日后与张献忠的那一次会面。&1t;/p>
张可旺带着杨招凤在山里转了一天,中途与一个人会面后便抱歉地通知杨招凤张献忠目前手头上尚有要事,三两天间恐怕难以抽身接待。杨招凤闻弦歌而知雅意,不再逗留,当即告辞,返身回营。唯一的结果便是带来口信一则:张献忠邀赵当世五日后于竹山县东北面的方城山“饮酒叙旧”。&1t;/p>
不管张献忠是出于什么目的不见杨招凤,赵当世既接了这话,就暂且把它按下。事分内外,张献忠这是外事,如何应付,到点儿了见招拆招。赵营的军务,是内事,才是当下的头等要事。&1t;/p>
乱世,拳头永远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赵营历数月艰辛,虽然终抵湖广郧阳,可全营上下千疮百孔,战斗力非常孱弱。在这群雄割据的时代,赵营若想与群雄共问明鼎于湖广,实力亟待恢复。&1t;/p>
恢复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慢慢安整,但指导性的方针与计划,可以先行。距离与张献忠见面还有五天,赵当世可不想白白浪费了这宝贵的时间。&1t;/p>
对军务,一如既往,赵当世着眼的第一点就在军制。&1t;/p>
军队需要不断整编才能凝心聚力,距离最近的那次褒城整编已过去了近一年,期间赵营多次扩张、伤亡、再扩张、再伤亡,军队的构成已经非常松散。且不论茅庵东手底下的青衣军人员、装备极为参差,就说老本军左营吴鸣凤部征战至今只剩五百人不到,这五百人,军将亡佚,编制混乱,甚至存在一个百总手底下的人还不及个队长的情况。要真作战,实话说,有没有这五百人并无太大区别。&1t;/p>
赵营家底薄,赵当世决不允许兵浮于粮的情况出现。五百成建制、有战斗力的部队和五千乌合之众,他义无反顾会选择前者。所以,对部队的重新整顿调配是重中之重。&1t;/p>
坚持出川到此间的赵营兵士目前还剩万人,赵当世与昌则玉、侯大贵等军中高层通宵达旦讨论,最终拟定了赵营军制的初步框架。&1t;/p>
先,营中战兵,分三军一营。三军,无俦军、效节军、起浑军。&1t;/p>
无俦军,由原老本军改之,但所承担的职责不变,既是赵营老本亲兵,属赵当世直辖,同样也是作战中坚。总兵为侯大贵,参军则为覃奇功与张妙手。侯大贵与覃奇功继任原职,而张妙手则是赵当世故意安排。时至今日,张妙手的原先势力已给赵营消化差不多,影响力也与日俱减。且此人“明哲保身”,长时间来虽任职军中却毫不作为,赵当世不愿他继续尸位素餐,又知道以侯大贵与覃奇功之强势,决不允许第三者插手营中决策,所以给他一个参军,完全是虚职,直接架空了事。张妙手本人心中透亮,闷声不响,他在营中没有丝毫经营,无权无势,所以也无人在意他的“高升”,更无人为他说话。&1t;/p>
军中兵额五千,分前左右后四营。其中前营二千人,为主力,李延义担任千总。经这一安排,赵当世兑现了承诺。李延义是现今赵营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沉厚在赵营同年龄段的将领中是数一数二的,让他继续掌管后勤固然无恙,但却会限制了他才能的进一步挥。赵当世自诩看人很准,他认定,李延义天生就属于沙场。只有在战场上,才有机会迸出更炽热的火焰。&1t;/p>
接到任命,李延义激动不已。他不像很多人那样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在众目睽睽下,他的眼角划出一道泪水。只是,他站在前排,而尚在他前,能看到他流泪的人,除了赵当世也不到五人。&1t;/p>
左营、右营各一千人,继续由吴鸣凤与熊万剑担任千总。而原先为熊万剑副2,担任右营参谋之职的白旺荣升后营千总。白旺的性格赵当世也很了解,一丝不苟,有时甚至有些不通情理。不止一人曾在赵当世面前说过白旺太轴。但赵当世从来不以为然,因为私底下,赵当世也与白旺接触过,认为他虽然无趣,却谦逊有礼,不是一个喜欢抬杠的人。故而以此看来,他之所以为人诟病完全是负责任的表现。而这种品行,在管理各种关系层次纷杂烦乱、以后勤为主的后营时,尤为有用。&1t;/p>
顺带一提,将老本军改名,是昌则玉的主意。他博览群书,入伙以来第一次参与到赵营的改造,所以对此事非常投入。他认为无论做人做事都应“表里如一”,是以,从他的理论出,赵营既心存大志,那么至少从军号上,就应该先摒弃那些江湖气息浓厚的名称,诸如“老本”、“青衣”这种,是全然入不得他法眼的。&1t;/p>
他起这“无俦”二字,取自宋代袁甫《蒙斋集》中“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侯”的诗句。宋代岳飞有强军“背嵬军”战无不胜,他择“无俦”与之相对,显出对赵营寄予的厚望。且“无俦军”三字念起来近音“无愁军”,与三国时东吴精锐“解烦兵”又有异曲同工之妙。&1t;/p>
效节军,脱胎于原先讨军,总兵徐珲、参军偃立成一如既往。全军三千人,分前后两营。前营二千人,千总覃进孝,除了从先讨军左营变成了效节军前营,其他各司各队人事、编制半分没变。这在全军的整编中是个异类,也是赵当世给予覃进孝的特权。他这支部队结构成分特殊,打散弊大于利,且单纯从覃进孝的角度考虑,赵当世可以想见,如是动了他的部队,以他刚烈的性格,很有可能会作出些过激的反应。对于覃进孝这种“猛兽”,赵当世曾私底下说过“野性难驯”四个字,驾驭这类人,一味对抗压制只会适得其反,怀柔与引导才是上策。至少现在,赵当世毫不担心覃进孝会脱离自己的掌控。&1t;/p>
后营一千人,安排茅庵东为千总。茅庵东曾暂任“总兵”职,可一来他本人对功名利禄并不十分看重,二来也清楚自己当初的职位都是虚的,说到底,他尚处于赵营权力圈的外围。且论地位,要不是呼九思、梁时政、杨三等在一天内都意外死亡,作为一个二线的小弟他完全没有资格与赵当世甚至是景可勤这等身份的知名大寇平起平坐,所以,赵当世给他一个千总,实际上已经很给面子了。&1t;/p>
说起来,还是徐珲主动向赵当世提出想要茅庵东这个人的。徐珲虽寡言少语,但外冷内热,很讲义气情分。他看到茅庵东的莽直,就会没来由想起当初的郝摇旗。即便他与郝摇旗的关系并不密切,但茅庵东的身上有些许郝摇旗的影子,虽不深,却也不阻碍他产生天然的好感。&1t;/p>
“效节”二字也是昌则玉起的,此名出自五代后梁大将杨师厚的“银枪效节都”。梁师厚死于魏博节度使任上,后唐庄宗李存勖灭魏博后,将此军置于麾下为亲军,并于胡柳陂之战大败后梁军,为最终灭梁定鼎。昌则玉既看中“效节”二字蕴含的忠主之心,也有心将赵营的这支军队比成如昔日效节都那般所向披靡、拱卫老本的强军。&1t;/p>
起浑军,是在无俦军、效节军外新设的一军,下辖二千人,军总兵为郭如克,参军则为杨招凤。郭如克由此一跃成为与侯大贵、徐珲并驾齐驱的营中柱石。如此安排,倒未出乎众人的预料。因为此前,赵当世就不止一次显露出要提拔郭如克的意思,而郭如克确确实实也不负重望,先后打了许多血仗硬仗,能力无可置疑,这位子坐的令人心服口服。可杨招凤这边,却引来了不少非议。原因无他,在此之前,因罪受罚的杨招凤职位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队长,即便曾经当过中高层的军将,但从区区个队长转眼就成了一军的二号人物,提拔难免太。况且,参军一职虽无实际兵权,却负有辅助总兵决策、督查军中秩序等重要责任,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就能当的。观其他二军,无俦军参军覃奇功、效节军参军偃立成,均是老成持重之辈,现在杨招凤不过二十出头年纪,就担负起如此职责,人心难服。&1t;/p>
赵当世则有他的考虑。&1t;/p>
第一,他有心提拔杨招凤。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单因为其兄杨成府的余庇,更因杨招凤本人心思纯直,有大将之风。人的能力能在后台培养加强,但品质却源于天性,在年幼时定型后即贯穿其人生始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赵当世用人,能力还放在次要位置,他最看重的是人的品性。杨招凤虽然出身草莽,但颇有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这种不同寻常,便是他最大的闪光点。&1t;/p>
第二,杨招凤表现出的能力并不差。这种能力并非为人处事的能力,而是学习的能力。赵当世不瞎,自崇祯八年到今年,杨招凤从一个少不更事、浑浑噩噩的青涩少年成长为可堪大任的将才,这种成长度是非常惊人的。在飞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杨招凤勤恳的努力,也同样离不开他所拥有的绝佳天资。赵当世一直坚信,行军打仗是需要天赋的。有些人,打了一辈子的仗,最终还是会在阴沟里翻船;而有的人,天生的敏锐性便会指导他主动绕开一些陷阱篱障,以最小的代价找到方案的最优解。行军打仗有特殊性,对它的每一次尝试都要搭上自己乃至成百上千人的性命。从这种昂贵成本的角度看,拥有作战天赋的人,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宝贵的财富。而在赵当世心中,杨招凤就是拥有这种优秀资质天赋的人。&1t;/p>
第三,设立起浑军的本意便是要组一支敢打敢拼的锐卒。反过头来看无俦军与效节军,两军的数量都过了起浑军,确实给人中坚之力的感觉,但这只是盾、只是甲胄,防护有余、进取不足。赵当世还需要一支矛,一支锐利的甚至有些张狂的矛。军队需要活力,保守与进取相合犹如阴阳并济,方能令全军进可攻退可守。无俦、效节两军,总兵侯大贵、徐珲皆在三十五岁以上,参谋覃奇功与张妙手更是四十开外的人了。这年龄看似不大,但放在一支亟待新生的军队中,也说不上年轻。赵当世本人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今年刚好而立,故以他为标尺,营中三十岁以上的,都算做老人,而三十岁以下的,才算年轻人。郭如克二十八岁,杨招凤二十四岁,这两人的组合无疑是三军中最年轻的。且他二人,一个狂中带刚,一个柔中带刚,相互配合既能保持军队的活力,又能保证秩序的稳定,十分得宜。作为尖刀军队的尖刀人物,如果自己还是一副保守不前的态度,上行下效,绝无法达到赵当世最初的期许。&1t;/p>
在赵当世的力保下,杨招凤如坠梦中也似走马上任,他从未想过以一待罪之身,还能得到如此垂爱,感激之下,免不了忐忑不安。更看到周遭同僚投来嫉妒或不屑的目光,更觉惭愧。好在,郭如克本人力挺他,对他与自己搭档一事全无异议。有了赵当世和郭如克两人的弹压,营中那些不满的声音自然低了下去。然而,他们中好些想必都洗亮了眼睛,盯紧了杨招凤想找他的茬,杨招凤在主帅的扶持下爬上了参军的位置,但坐不坐得稳,还得看他日后的造化。&1t;/p>
起浑军分前后二营,皆定额一千人。前营千总景可勤,参谋崔树强。景可勤没得说,既是川中大哥级的人物,又有率众归降并袭杀袁韬之功,给他一个千总,不高不低,恰得其所。崔树强则与杨招凤类同,也是越级提拔上来的。营中人对他这火箭提拔倒没太多闲言碎语。他本来罪责就不重,立功又多,当初执意追随杨招凤下放甘当个副队长时还有人替他鸣不平来着,加之他凶狠蛮横是营中出了名了,自无人会去找他的不痛快。&1t;/p>
后营千总宋侯真,因功,从郭如克身边的参谋改副为正。参谋杨科新,则是投顺有功,给职嘉勉。&1t;/p>
以上为赵营的主力三军。总计一万人,其中除了无俦军后营主要承担着后勤方面的任务外,其余所有兵力的主责都在于作战。&1t;/p>
除了三军,野战部队还有飞捷营,马军一千二百,依然设总兵,韩衮担任。孟敖曹、廉不信分别为千总未变。&1t;/p>
其余亲养司、特勤司、稽察司、教练司、内务司、钱粮司一如往常不变,与后来增设的市舶司统称“七司”。&1t;/p>
以上,是赵当世粗定下来赵营军改的条陈框架,具体施为绝非短时间内可完成。所以,对于当下的赵营而言,迫在眉睫的,乃是寻求一个稳定的环境,悉心展,养精蓄锐。对此,昌则玉等人殚精竭虑,拟出了许多计划,但赵当世觉得都不甚靠谱。可他的心中却不慌,因为他知道,赵营是否能安稳,不靠别的,全靠几日后与张献忠的那一次会面。&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