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 金人魔咒
奥斯卡,在当代社会的电影领域里,这就是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最高奖项。在北美,它与艾美奖、格莱美、托尼奖,并列称为文娱圈的四大权威奖项;在世界,它与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并列称为电影产业的最高荣誉。
人们可以不喜欢它,甚至可以鄙夷它。但毋庸置疑,奥斯卡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这就是顶尖之中的顶尖,对于每一位电影从业者来说,这都是终极梦想也许欧洲的艺术创作者是个例外。
登顶奥斯卡,这是任何一位电影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巅峰,尤其是演员、导演和编剧;那么,登顶之后呢?就好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之后,一览众山小,下一步应该如何做呢?如何才能超越奥斯卡的成就呢?如何才能在巅峰之上继续维持下去呢?
站在了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上坡路的空间十分有限,稍稍一个不小心,那就是下坡路了。置身谷底和问鼎巅峰,其实都是一样的,前者是退无可退,后者是面对壁垒,他们都需要破而后立,实际操作起来却绝非易事。
在现实生活里,奥斯卡的巅峰之后,演员们往往容易陷入长时间的低迷之中,特别是女演员,人们戏称为“得奖衰三年”,这也被誉为是小金人的魔咒。
1972年,“歌厅”的丽莎-明奈利(liza-minnelli);1975年,“飞越疯人院”的露易丝-弗莱彻(louise-flether);195年,“邦蒂富尔之行”的杰拉丹-佩姬(geraldine-page),她们在收获小金人之后,几乎销声匿迹。
至于力擒影后之后就陷入了事业危机的演员更是比比皆是,“月色撩/人”的雪儿(cher),“芳心的放纵”的杰西卡-兰格(jessia-lange),“死囚漫步”的苏珊-萨兰登(susan-saradon),“莎翁情史”的格温妮斯-帕特洛,“死囚之舞”的哈莉-贝瑞……
如此名单,还可以长长长,滔滔不绝地罗列下去。认真探讨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奥斯卡所带来的事业巅峰之后,演员的身价水涨船高,片酬可能翻三倍乃至更多;同时,观众的期待值也进一步提高,总是期待着这些演员们能够展现出“与小金人相符”的实力或能力。
问题就在于,奥斯卡只是承认演员在特定的一部电影之中的表演成就,不是整个表演生涯,也不是演员的个人。一届影帝影后,数不胜数;一次提名,更是不胜枚举,像梅丽尔-斯特里普、杰克-尼科尔森、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样的老戏骨,需要的是时间累积。
所以,在全新电影上映时,发行公司和宣传部门可以标注“新科影帝/影后”的名号,吸引眼球,但这并不等于票房号召力。
对于新科奥斯卡得主来说,他们增加了作品的机会,也增加了挑战机会;但本质来说,实力却难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彩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旦作品完成度未能达到预期,又或者是票房失败,很容易就陷入表面风光与实际地位之间的断层,不上不下,然后渐渐从观众视线之中消失。
一般来说,得奖之前的几年是演员的黄金期,因为彼时追求作品的质量为主,而且片酬合理,机会比较多;得奖之后,要么是为了赚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爆米花电影之中,但质量却跟不上,要么就是坚持在艺术电影领域,苦苦寻觅突破,却越来越困难。
归根结底,事业达到巅峰之后,心态调整和自我定位,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被小金人的光芒所迷住了,失去了自己位置的准确判断,那么,在利益至上的好莱坞之中,小金人的附加效果很容易就失去控制,最终导致节节败退。
所谓的小金人魔咒,未尝不是名利场魔咒的一种。
对于演员来说,问鼎奥斯卡之后,下一部作品的选择必须谨慎、再谨慎。
一方面,需要区别于得奖作品的形象,做出些许挑战是最好的;另一方面,挑战又不能太过出格,颠覆性的尝试往往容易导致雪崩式的溃败。
一方面,需要脱离自己的安全舒适领域,比如艺术电影演员尝试一些商业的可能,如果以前就尝试过了,那么现在就可以进一步;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太过激进,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为什么始终拿不到奥斯卡,就是因为他们的商业属性太过鲜明。
简单总结就是:难。
人人都看到得奖的风光,包括演员包括经纪人也都不例外;但得奖之后的规划和考量,却变得更加困难起来,毕竟,职业生涯还没有终结。
年初,凭借着“爱疯了”成为影史最年轻的影帝得主之后,所有视线都集中在了蓝礼身上:下一部作品,他会如何选择?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亦或者是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
年仅二十二岁,蓝礼的演员生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早早登顶了奥斯卡,这可以成为蓝礼的事业巅峰,却也可能成为下坡路的开始。
值得瞩目的是,目前为止,蓝礼所有作品依旧保持了全胜战绩,就连票房数字最低的“活埋”都狠狠大赚了一笔。那么,小金人之后,蓝礼还能够延续如此势头吗?在更高的期待和瞩目之下,蓝礼还能够继续得到观众的认可吗?
这也是安迪-罗杰斯和整个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所苦苦思考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蓝礼前往伦敦西区,投入“悲惨世界”的演出,这得到了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上上下下的一致支持,他们甚至分摊出了一小部分力量,专门帮助安迪,推动“悲惨世界”在百老汇以及北美的宣传声势。
原因很简单。专心致志打磨演技、全情投入专业研究,展现出谦逊谨慎的姿态,即使是收获了奥斯卡,依旧不骄不躁,反而更加脚踏实地,这对于学院的老学究们,还有普通观众们,能够快速降温“二十二岁影帝”所带来的嫉妒和仇恨。
如果是其他时候,事业上升期的年轻演员选择回归伦敦西区或百老汇,经纪人恐怕都要破口大骂;但蓝礼却是一个特殊的,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全力促成了相关合作,以及后续安排。迅速升温之后,迅速降温。
可是,“悲惨世界”之后呢?
过去这几个月时间里,蓝礼在伦敦忙碌着,安迪在洛杉矶也没有闲着。即使蓝礼不在身边,他也依旧是安迪的工作重点,他一直在反反复复地挑选着项目,筛选了又筛选,从纯粹艺术电影到独立小成本制作,从爆米花商业大片到风格独特的商业作品,
现在,安迪所追求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片酬或者奖项,而需要更加细致、更加谨慎。
商业爆米花大片?没有问题,但现在蓝礼的个人形象已经渐渐形成,这意味着角色形象需要与蓝礼契合;独立艺术电影?同样没有问题,但角色或者题材却需要有所突破,不能再重复自己。
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考虑到蓝礼现在的位置。“明日边缘”的片酬已经达到了一千万美元,还有百分之五的票房分红,这意味着,商业作品的片酬绝对不能低于一千两百万美元;而独立艺术作品也需要开始挑选导演和剧本了,如果是籍籍无名的作品,那么蓝礼则需要开始挂名制作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奥斯卡小金人所带来的效应,他们必须坦然接受。
最最重要的是,蓝礼需要点头同意。
安迪清楚地明白,很多时候,蓝礼都是一个非常容易交流的合作对象,没有片酬要求,没有片场特权,没有怪异毛病,甚至对于合作剧组也没有任何挑剔;但有时候,蓝礼又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合作对象,对剧本、对角色、对导演等等都有着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安迪接到最为有趣的一个提案是来自华纳兄弟的:他们询问蓝礼是否对出演蝙蝠侠有兴趣。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最后一部已经杀青,即将于今年的七月二十日上映。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蝙蝠侠,即将退役,片约结束之后,没有续约的打算;但现在华纳兄弟已经开始计划了,希望能够寻找到一名全新的演员接手蝙蝠侠。
显然,蓝礼在他们的候补名单之上。
安迪没有任何犹豫地拒绝了,不是因为片酬或者其他什么,而是因为蓝礼的气质与风格,完全和蝙蝠侠没有任何关系。就好像当年华纳兄弟选择尼古拉斯-凯奇出演超人最后没有能够成行,还有当年华纳兄弟选择乔治-克鲁尼出演蝙蝠侠最后一败涂地,现在选择蓝礼,这也不是明智的。
更为准确来说,让人哭笑不得。
值得玩味的是,环球影业发来了试探性地询问,卢克-霍布斯的外传是否还有可能?显然,这是背着范-迪塞尔提出的意见,且不说蓝礼是否会回归“速度与激/情”以后的续集系列,但环球影业还是看好了卢克-霍布斯这个角色的单人外传。
安迪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以档期问题暂时搁置了,接下来再看看双方的博弈。
除此之外,安迪审核的项目已经迫近三位数了,其中许多甚至只是一个框架概念,没有剧本,也没有剧组,他还是专心致志地进行了挑选审核,唯一的想法就是为蓝礼挑选一部合适的作品,打破小金人魔咒。
但现在呢?
人们可以不喜欢它,甚至可以鄙夷它。但毋庸置疑,奥斯卡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这就是顶尖之中的顶尖,对于每一位电影从业者来说,这都是终极梦想也许欧洲的艺术创作者是个例外。
登顶奥斯卡,这是任何一位电影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巅峰,尤其是演员、导演和编剧;那么,登顶之后呢?就好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之后,一览众山小,下一步应该如何做呢?如何才能超越奥斯卡的成就呢?如何才能在巅峰之上继续维持下去呢?
站在了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上坡路的空间十分有限,稍稍一个不小心,那就是下坡路了。置身谷底和问鼎巅峰,其实都是一样的,前者是退无可退,后者是面对壁垒,他们都需要破而后立,实际操作起来却绝非易事。
在现实生活里,奥斯卡的巅峰之后,演员们往往容易陷入长时间的低迷之中,特别是女演员,人们戏称为“得奖衰三年”,这也被誉为是小金人的魔咒。
1972年,“歌厅”的丽莎-明奈利(liza-minnelli);1975年,“飞越疯人院”的露易丝-弗莱彻(louise-flether);195年,“邦蒂富尔之行”的杰拉丹-佩姬(geraldine-page),她们在收获小金人之后,几乎销声匿迹。
至于力擒影后之后就陷入了事业危机的演员更是比比皆是,“月色撩/人”的雪儿(cher),“芳心的放纵”的杰西卡-兰格(jessia-lange),“死囚漫步”的苏珊-萨兰登(susan-saradon),“莎翁情史”的格温妮斯-帕特洛,“死囚之舞”的哈莉-贝瑞……
如此名单,还可以长长长,滔滔不绝地罗列下去。认真探讨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奥斯卡所带来的事业巅峰之后,演员的身价水涨船高,片酬可能翻三倍乃至更多;同时,观众的期待值也进一步提高,总是期待着这些演员们能够展现出“与小金人相符”的实力或能力。
问题就在于,奥斯卡只是承认演员在特定的一部电影之中的表演成就,不是整个表演生涯,也不是演员的个人。一届影帝影后,数不胜数;一次提名,更是不胜枚举,像梅丽尔-斯特里普、杰克-尼科尔森、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样的老戏骨,需要的是时间累积。
所以,在全新电影上映时,发行公司和宣传部门可以标注“新科影帝/影后”的名号,吸引眼球,但这并不等于票房号召力。
对于新科奥斯卡得主来说,他们增加了作品的机会,也增加了挑战机会;但本质来说,实力却难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彩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旦作品完成度未能达到预期,又或者是票房失败,很容易就陷入表面风光与实际地位之间的断层,不上不下,然后渐渐从观众视线之中消失。
一般来说,得奖之前的几年是演员的黄金期,因为彼时追求作品的质量为主,而且片酬合理,机会比较多;得奖之后,要么是为了赚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爆米花电影之中,但质量却跟不上,要么就是坚持在艺术电影领域,苦苦寻觅突破,却越来越困难。
归根结底,事业达到巅峰之后,心态调整和自我定位,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被小金人的光芒所迷住了,失去了自己位置的准确判断,那么,在利益至上的好莱坞之中,小金人的附加效果很容易就失去控制,最终导致节节败退。
所谓的小金人魔咒,未尝不是名利场魔咒的一种。
对于演员来说,问鼎奥斯卡之后,下一部作品的选择必须谨慎、再谨慎。
一方面,需要区别于得奖作品的形象,做出些许挑战是最好的;另一方面,挑战又不能太过出格,颠覆性的尝试往往容易导致雪崩式的溃败。
一方面,需要脱离自己的安全舒适领域,比如艺术电影演员尝试一些商业的可能,如果以前就尝试过了,那么现在就可以进一步;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太过激进,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为什么始终拿不到奥斯卡,就是因为他们的商业属性太过鲜明。
简单总结就是:难。
人人都看到得奖的风光,包括演员包括经纪人也都不例外;但得奖之后的规划和考量,却变得更加困难起来,毕竟,职业生涯还没有终结。
年初,凭借着“爱疯了”成为影史最年轻的影帝得主之后,所有视线都集中在了蓝礼身上:下一部作品,他会如何选择?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亦或者是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
年仅二十二岁,蓝礼的演员生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早早登顶了奥斯卡,这可以成为蓝礼的事业巅峰,却也可能成为下坡路的开始。
值得瞩目的是,目前为止,蓝礼所有作品依旧保持了全胜战绩,就连票房数字最低的“活埋”都狠狠大赚了一笔。那么,小金人之后,蓝礼还能够延续如此势头吗?在更高的期待和瞩目之下,蓝礼还能够继续得到观众的认可吗?
这也是安迪-罗杰斯和整个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所苦苦思考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蓝礼前往伦敦西区,投入“悲惨世界”的演出,这得到了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上上下下的一致支持,他们甚至分摊出了一小部分力量,专门帮助安迪,推动“悲惨世界”在百老汇以及北美的宣传声势。
原因很简单。专心致志打磨演技、全情投入专业研究,展现出谦逊谨慎的姿态,即使是收获了奥斯卡,依旧不骄不躁,反而更加脚踏实地,这对于学院的老学究们,还有普通观众们,能够快速降温“二十二岁影帝”所带来的嫉妒和仇恨。
如果是其他时候,事业上升期的年轻演员选择回归伦敦西区或百老汇,经纪人恐怕都要破口大骂;但蓝礼却是一个特殊的,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全力促成了相关合作,以及后续安排。迅速升温之后,迅速降温。
可是,“悲惨世界”之后呢?
过去这几个月时间里,蓝礼在伦敦忙碌着,安迪在洛杉矶也没有闲着。即使蓝礼不在身边,他也依旧是安迪的工作重点,他一直在反反复复地挑选着项目,筛选了又筛选,从纯粹艺术电影到独立小成本制作,从爆米花商业大片到风格独特的商业作品,
现在,安迪所追求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片酬或者奖项,而需要更加细致、更加谨慎。
商业爆米花大片?没有问题,但现在蓝礼的个人形象已经渐渐形成,这意味着角色形象需要与蓝礼契合;独立艺术电影?同样没有问题,但角色或者题材却需要有所突破,不能再重复自己。
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考虑到蓝礼现在的位置。“明日边缘”的片酬已经达到了一千万美元,还有百分之五的票房分红,这意味着,商业作品的片酬绝对不能低于一千两百万美元;而独立艺术作品也需要开始挑选导演和剧本了,如果是籍籍无名的作品,那么蓝礼则需要开始挂名制作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奥斯卡小金人所带来的效应,他们必须坦然接受。
最最重要的是,蓝礼需要点头同意。
安迪清楚地明白,很多时候,蓝礼都是一个非常容易交流的合作对象,没有片酬要求,没有片场特权,没有怪异毛病,甚至对于合作剧组也没有任何挑剔;但有时候,蓝礼又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合作对象,对剧本、对角色、对导演等等都有着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安迪接到最为有趣的一个提案是来自华纳兄弟的:他们询问蓝礼是否对出演蝙蝠侠有兴趣。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最后一部已经杀青,即将于今年的七月二十日上映。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蝙蝠侠,即将退役,片约结束之后,没有续约的打算;但现在华纳兄弟已经开始计划了,希望能够寻找到一名全新的演员接手蝙蝠侠。
显然,蓝礼在他们的候补名单之上。
安迪没有任何犹豫地拒绝了,不是因为片酬或者其他什么,而是因为蓝礼的气质与风格,完全和蝙蝠侠没有任何关系。就好像当年华纳兄弟选择尼古拉斯-凯奇出演超人最后没有能够成行,还有当年华纳兄弟选择乔治-克鲁尼出演蝙蝠侠最后一败涂地,现在选择蓝礼,这也不是明智的。
更为准确来说,让人哭笑不得。
值得玩味的是,环球影业发来了试探性地询问,卢克-霍布斯的外传是否还有可能?显然,这是背着范-迪塞尔提出的意见,且不说蓝礼是否会回归“速度与激/情”以后的续集系列,但环球影业还是看好了卢克-霍布斯这个角色的单人外传。
安迪没有直接拒绝,而是以档期问题暂时搁置了,接下来再看看双方的博弈。
除此之外,安迪审核的项目已经迫近三位数了,其中许多甚至只是一个框架概念,没有剧本,也没有剧组,他还是专心致志地进行了挑选审核,唯一的想法就是为蓝礼挑选一部合适的作品,打破小金人魔咒。
但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