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河难治(1)
皇帝都把东厂放出来了,内阁和都察院还能怎么办,拖延时间搞交易已经没有什么卵用,只能尽快派人下去查,他们可不能把调查和审判交给厂卫,由内廷的人胡来。
他们选的人大多都被皇帝否决了,朝堂上讨价还价了一番之后,皇帝直接点名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德完和津门巡抚李邦华,升王德完为右副都御史以钦差身份巡查徐淮河道,李邦华依旧挂着右佥都御史衔为巡河副使。
对李邦华这个人,朱皇帝还是很有好感的,这一位在晚明还真是难得的好官。在另一时空,这一位一直都不算得志,在天启朝遇到党争,在崇祯朝整肃京营真用心整顿了,又捅了马蜂窝,几起几落最终在李自成进京后自杀。
作为一个传统儒生,气节上是没问题的,只是能力稍差。
邹元标求去,这一位也要和老师同进退,被邹元标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临行前,王德完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京师里求见他的人,都快要把他府上的大门给堵住了,其中不乏各种他完全惹不起的大佬。作为一个还算正直的官员,王德完当然是一个都没见。
在津门回合了副使李邦华之后,王德完立刻就感到一阵尴尬,他前阵子喷了人的授业恩师,现在挤在一块共事,这叫个什么事,这少年天子怕不是故意的。
“副宪,此番巡河,下官以为结果恐怕不会好。”
“御史风闻言事,总不会是完全无凭无据。大明的吏治情形,你我都清楚。只是朝堂上如今风波未平,就怕又挑起争端。”
“朝堂上的事,下官不明白。下官只知,若不能将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之辈揪出来,坏了治河大政。副宪与下官都会是大明的罪人。”
王德完闻言立刻就把脸拉了下来,“这点道理,还不用你来教训本官!”
第一次见面,这一次的正副两位钦差就闹了小矛盾。
随后,两位很快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济宁,去见了河道总督陈道亨。
这位河督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南直隶去了,无奈的是,厂卫抓的人,全都是地方官,一个都不是河道衙门的属官,他去有不能做些什么,只能上疏弹劾皇帝乱来。
相比另一时空满清的河道治理制度,大明的水利管理无疑是问题重重的。
万历中期后,河道和漕运再一次完全分家,河道总督成为常识衙门,早前总理河道下就设了多种官吏,有主事、郎中及御史等中央官吏分段管河,部分巡抚也有治河的职权,还有布政使司下属的道台,以及府以下的地方同知、通判、州判、县丞主簿等管理所属河段。这么多的官职看起来好似职责清晰,对防灾治河作用很大,但实际上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很多。
而满清则力求使各水利机构做到分段管理、责任到位,也大幅度提高了河道衙门的品级,使其有足够的权力做事。从效果上看,虽说也不能使各衙门的责、权、利完全明晰。满清治河机构设置上有缺乏全局考虑,治河工程不能相互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毛病。但总体来说,衙门之间的责任与明代相比更加清晰有效。
两位巡河钦差的到来,无疑是打了河督陈道亨的脸,不过这是皇帝干的,他不高兴也只能忍着。
见了面,把官场上的礼仪流程走完之后,三人也不得不聚在一起,讨论了下去了徐州该怎么收拾局面。
场面话说完,陈道亨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两位钦使到来之前,东厂的人还未抵达,不过想来也快了。若不想他们肆意攀咬,两位钦使就得尽快赶路了。”
对于东厂的人的行踪,王德完和李邦华当然清楚,沿着运河南下,除非番子们会飞,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赶到徐州去。
王德完没有搭话,只是神色严肃地问道:“不知河台对御史所言徐州和淮安府,河堤偷工减料,到底是如何看。”
陈道亨闻言脸上顿时就浮现出了苦色,神色颇有些无奈地说道:“基本属实,朝廷多年没怎么拨下银子,前几任河督又都是匆忙间离任。各处道台、管河同知与州府各官个个都推诿塞责,本督又无权将这帮硕鼠一网打尽。上报朝廷,朝堂上又是只顾着东事,根本不予理会。”
王德完和李邦华闻言都沉默了,也难怪皇帝震怒,要将这一州一府的官员一网打尽。
作为河道总督,陈道亨当然不愿意掀起大案,那样他不免也要吃挂落,不过他其实也很无奈,他完全是躺着也中枪,面对前任河督或者说前几任留下的烂摊子,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他上任后巡视了一番之后,上报的是河堤因为年久失修全有问题,都要修,其实已经是在暗示下面的官都有问题。无奈的是,官场上都有问题的时候,朝廷根本就不敢处置啊。
从潘季驯离职之后,大明的黄河治理就逐步废弛了,而且之后的河督也少有人久任的,做几个月就调任的一大堆,几个月时间,要走访数省巡视这么长的黄河河堤,连下面的情形都难以摸清楚,能把事情做好了才怪。
据朱皇帝调查,陈道亨其实不是个贪官,甚至在当下还可以说算是少有的清官,只是他能力比较一般,应付不了当下的局面,其实就是潘季驯复生,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也没多少办法,朝廷也没钱给他让他去做事,再加上下面的贪腐问题难以解决,就连维护各地堤防的钱都不够,他上任后不久接连要钱的上疏都是石沉大海。
当时辽沈战事紧急,大明实在拿不出钱来,朱皇帝虽说知道河堤的情形不大好,但总有些侥幸心理,所以一直都没理会。
后来朝廷有了钱,抠门的朱皇帝算了算账后发现练兵是个烧钱的活,他得精打细算省着点用,也没给河道衙门多少银子。
说起来,这个事,大明上上下下都有责任,朱皇帝也懒得去追究陈道亨的责任,这位河督在当下来说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他也不能指望个个河督都是潘季驯。
经过短暂的通气之后,三位大臣只得抱着有些沉重的心思,飞速南下,准备去直面问题。
东厂的人在徐州城里呆了三天之后,再次有大批官兵出现在徐州,这一次来的还是两位钦差和河道总督。
在路上,三位就听说,徐淮副使高捷等几位官员畏罪自杀。
由于和陈道亨通过了气,王德完和李邦华都没有太过生气,只是例行公事地上疏弹劾了陈实一番,声称不杀此人大明难安。
只是看着来迎接的满城文武,地方文官里就剩下小猫小狗两只,只有设在此处的户部分司官员幸免于难,他们本来就十分沉重的心情,再一次变得不好起来。
这东厂做事,也忒过分了点!
同是天使,东厂的理刑千户陈实可没有钦差头衔,见了两位钦差还是十分老实地表示服从钦差指挥,把人犯、人证物证和卷宗,以及查抄的财物一并移交。
两位钦差和河道总督清点后他欣喜地发现,东厂经手查封并留下的钱财还出乎意料的多,这一州一府大大小小的官加起来,光抄出来的金银加起来都有四十多万两。
他们选的人大多都被皇帝否决了,朝堂上讨价还价了一番之后,皇帝直接点名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德完和津门巡抚李邦华,升王德完为右副都御史以钦差身份巡查徐淮河道,李邦华依旧挂着右佥都御史衔为巡河副使。
对李邦华这个人,朱皇帝还是很有好感的,这一位在晚明还真是难得的好官。在另一时空,这一位一直都不算得志,在天启朝遇到党争,在崇祯朝整肃京营真用心整顿了,又捅了马蜂窝,几起几落最终在李自成进京后自杀。
作为一个传统儒生,气节上是没问题的,只是能力稍差。
邹元标求去,这一位也要和老师同进退,被邹元标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临行前,王德完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京师里求见他的人,都快要把他府上的大门给堵住了,其中不乏各种他完全惹不起的大佬。作为一个还算正直的官员,王德完当然是一个都没见。
在津门回合了副使李邦华之后,王德完立刻就感到一阵尴尬,他前阵子喷了人的授业恩师,现在挤在一块共事,这叫个什么事,这少年天子怕不是故意的。
“副宪,此番巡河,下官以为结果恐怕不会好。”
“御史风闻言事,总不会是完全无凭无据。大明的吏治情形,你我都清楚。只是朝堂上如今风波未平,就怕又挑起争端。”
“朝堂上的事,下官不明白。下官只知,若不能将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之辈揪出来,坏了治河大政。副宪与下官都会是大明的罪人。”
王德完闻言立刻就把脸拉了下来,“这点道理,还不用你来教训本官!”
第一次见面,这一次的正副两位钦差就闹了小矛盾。
随后,两位很快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济宁,去见了河道总督陈道亨。
这位河督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南直隶去了,无奈的是,厂卫抓的人,全都是地方官,一个都不是河道衙门的属官,他去有不能做些什么,只能上疏弹劾皇帝乱来。
相比另一时空满清的河道治理制度,大明的水利管理无疑是问题重重的。
万历中期后,河道和漕运再一次完全分家,河道总督成为常识衙门,早前总理河道下就设了多种官吏,有主事、郎中及御史等中央官吏分段管河,部分巡抚也有治河的职权,还有布政使司下属的道台,以及府以下的地方同知、通判、州判、县丞主簿等管理所属河段。这么多的官职看起来好似职责清晰,对防灾治河作用很大,但实际上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很多。
而满清则力求使各水利机构做到分段管理、责任到位,也大幅度提高了河道衙门的品级,使其有足够的权力做事。从效果上看,虽说也不能使各衙门的责、权、利完全明晰。满清治河机构设置上有缺乏全局考虑,治河工程不能相互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毛病。但总体来说,衙门之间的责任与明代相比更加清晰有效。
两位巡河钦差的到来,无疑是打了河督陈道亨的脸,不过这是皇帝干的,他不高兴也只能忍着。
见了面,把官场上的礼仪流程走完之后,三人也不得不聚在一起,讨论了下去了徐州该怎么收拾局面。
场面话说完,陈道亨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两位钦使到来之前,东厂的人还未抵达,不过想来也快了。若不想他们肆意攀咬,两位钦使就得尽快赶路了。”
对于东厂的人的行踪,王德完和李邦华当然清楚,沿着运河南下,除非番子们会飞,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赶到徐州去。
王德完没有搭话,只是神色严肃地问道:“不知河台对御史所言徐州和淮安府,河堤偷工减料,到底是如何看。”
陈道亨闻言脸上顿时就浮现出了苦色,神色颇有些无奈地说道:“基本属实,朝廷多年没怎么拨下银子,前几任河督又都是匆忙间离任。各处道台、管河同知与州府各官个个都推诿塞责,本督又无权将这帮硕鼠一网打尽。上报朝廷,朝堂上又是只顾着东事,根本不予理会。”
王德完和李邦华闻言都沉默了,也难怪皇帝震怒,要将这一州一府的官员一网打尽。
作为河道总督,陈道亨当然不愿意掀起大案,那样他不免也要吃挂落,不过他其实也很无奈,他完全是躺着也中枪,面对前任河督或者说前几任留下的烂摊子,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他上任后巡视了一番之后,上报的是河堤因为年久失修全有问题,都要修,其实已经是在暗示下面的官都有问题。无奈的是,官场上都有问题的时候,朝廷根本就不敢处置啊。
从潘季驯离职之后,大明的黄河治理就逐步废弛了,而且之后的河督也少有人久任的,做几个月就调任的一大堆,几个月时间,要走访数省巡视这么长的黄河河堤,连下面的情形都难以摸清楚,能把事情做好了才怪。
据朱皇帝调查,陈道亨其实不是个贪官,甚至在当下还可以说算是少有的清官,只是他能力比较一般,应付不了当下的局面,其实就是潘季驯复生,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也没多少办法,朝廷也没钱给他让他去做事,再加上下面的贪腐问题难以解决,就连维护各地堤防的钱都不够,他上任后不久接连要钱的上疏都是石沉大海。
当时辽沈战事紧急,大明实在拿不出钱来,朱皇帝虽说知道河堤的情形不大好,但总有些侥幸心理,所以一直都没理会。
后来朝廷有了钱,抠门的朱皇帝算了算账后发现练兵是个烧钱的活,他得精打细算省着点用,也没给河道衙门多少银子。
说起来,这个事,大明上上下下都有责任,朱皇帝也懒得去追究陈道亨的责任,这位河督在当下来说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他也不能指望个个河督都是潘季驯。
经过短暂的通气之后,三位大臣只得抱着有些沉重的心思,飞速南下,准备去直面问题。
东厂的人在徐州城里呆了三天之后,再次有大批官兵出现在徐州,这一次来的还是两位钦差和河道总督。
在路上,三位就听说,徐淮副使高捷等几位官员畏罪自杀。
由于和陈道亨通过了气,王德完和李邦华都没有太过生气,只是例行公事地上疏弹劾了陈实一番,声称不杀此人大明难安。
只是看着来迎接的满城文武,地方文官里就剩下小猫小狗两只,只有设在此处的户部分司官员幸免于难,他们本来就十分沉重的心情,再一次变得不好起来。
这东厂做事,也忒过分了点!
同是天使,东厂的理刑千户陈实可没有钦差头衔,见了两位钦差还是十分老实地表示服从钦差指挥,把人犯、人证物证和卷宗,以及查抄的财物一并移交。
两位钦差和河道总督清点后他欣喜地发现,东厂经手查封并留下的钱财还出乎意料的多,这一州一府大大小小的官加起来,光抄出来的金银加起来都有四十多万两。